登陆注册
3066400000009

第9章 胡乔木与《解放日报》(4)

4月7日,《解放日报》发表胡乔木写的社论《驳蒋介石》。针对蒋介石4月1日在国民参政会上政治报告的内容和4月3日、4日国民党中央社发表的社论要点,指出蒋介石政治报告中对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的有关决议和“东北停战协定”彻底加以否定,其实质“一是撕毁东北停战协定,重新向全国宣布大规模的内战;一是撕毁政治协商会议决议,重新向全国宣布独裁,并企图经过国民大会使这个独裁得以宪法的形式加以确定”。正告国民党方面:“中国人民已决心为反对增兵东北,为制止东北的内战和其他地方的内战,为坚持东北人民与全国人民的民主权利,为结束独裁训政即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为坚持政协决议百分之百实现”,“准备作不屈不挠的奋斗”。这篇社论是动员解放区军民准备进行自卫反击的檄文,立论鲜明严密,文笔尖锐泼辣,痛快淋漓,颇有毛泽东的风格。

同一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重庆代表团电,要求“《驳蒋介石》一文,收到后请立即在《新华日报》照样全文发表,并印单行本广为散布。”同时还电告各中央局:“《驳蒋介石》一文,除在我区发表外,沪、宁、港、粤、武、汉、平、津、青、济、云、贵、川及东北各大城市,速印单行本广为散发,不能公开者,则秘密散发之,愈多愈好。”这表明,毛泽东对胡乔木写的这篇社论很满意。经过3月24日后的迅速调整,胡乔木的文章完全符合毛泽东对敌斗争的思路了。

4月10日,胡乔木按照中央的要求,继续写了《再评破产的政治理论》的社论,对国民党当局特别是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上的讲话所谓“国家法统不容中断”的论调再次加以批驳。社论强调,中国人民“斗争的目标就是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立即废止那个祸国殃民的‘训政时期约法’,实现一个国会全权制、内阁制、省自治制的民主宪政。这就是中国人民的法统”。社论指出:“历史大势显然早已指出来了:人民民主的法统必将战胜***独裁的法统”。

此外,在此期间,胡乔木或遵毛主席指示,或应约稿,还为《解放日报》写了不少社论和文章:6月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美国应即停止助长中国内战》,对最近时期美国方面支持国民党政府进行全面内战的做法提出强烈批评。

6月2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要求美国改变政策》的社论。严正指出:“为了巩固中美友谊,就必须澄清中美关系,就必须停止和纠正一切支持中国独裁内战、侵害中国领土主权、破坏中国和平民主、危害中国独立安全的措施,就必须停止和收回一切所谓对华军事援助,并撤退一切驻华军队。”

8月16日,在《解放日报》发表《全解放区人民动员起来,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社论。

8月29日,在《解放日报》发表《一年的教训》的社论。

10月12日,胡乔木在《东北应无条件停战》的社论中,连用五段“这有什么疑义吗?这是没有疑义的”文字,抨击了国民党方面破坏政协决议的精神和东北停战协定的行径。

10月13日,在《解放日报》发表《争取全面抵抗的胜利》D的社论,表示:“一年多以来,张家口在民主政府管理下成了东方着名的模范城市,全世界由此证实了中共不但善于领导乡村,而且善于领导城市”。

10月23日,在《解放日报》发表《要求真正的停战令恢复一月十三日位置》的社论。

1946年6月,蒋介石国民党当局撕毁停战协议和“双十协定”,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先是国民党军队22万人对中原军区合围。李先念、郑位三率中原军区主力于1946年6月26日晚间分两路突围。接着,国民党军队又大举进攻华东、晋冀鲁豫、晋绥、东北及海南岛等解放区。

自1946年7月至10月,解放区军民进行自卫战争予以抗击,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遭到失败。为挽救颓局,在政治上,蒋介石召开所谓“国民代表大会”(简称“国大”),为他的反动统治制造“宪法”依据;在军事上,蒋介石采取重点进攻战略,以山东和陕北为重点,企图突袭延安。

面对这样的形势,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领导下,一方面,做好军事上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准备;另一方面,揭露蒋介石施放的和平烟幕和召开“国大”的独裁本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于1946年11月6日通过武装保卫延安的命令。同时,毛泽东又于8日致信***,布置事前揭发蒋介石虚伪的停战令。中共中央针对11月8日蒋介石的声明于11月9日发表《对时局的声明》。11月11日,中央召开了保卫延安与陕甘宁边区的干部动员大会。

在此紧张时刻,胡乔木在毛泽东指导下,为揭露蒋介石,为保卫延安,做舆论宣传工作。

1946年11月11日,在中央召开保卫延安与陕甘宁边区动员大会的当天,《解放日报》发表了胡乔木按照中央要求写的社论《两个声明》。社论指出:蒋介石11月8日发表的对于时局的声明,是在“和平”字眼装潢下的“一篇最卤莽最激烈的宣战书”。与他的宣战书同时发出的所谓“停战令”,“则是最虚伪者,好比杀了一个人的头却在那人的颈项上贴一张膏药。蒋介石已将一月政协会议以来的一线希望都最后杀死了。”针对国民党不顾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反对,悍然召开所谓“国民大会”,社论严正指出,蒋介石召开的所谓“国大”,“不但向中国共产党宣了战,而且向一切第三方面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民主人士宣了战,向全体中国人民宣了战”,“埋葬了政治妥协的最后希望”。并嘲笑道:“他一手包办的所谓‘国大’本身,……这不过是蒋介石政治魔术箱里的一只用烂了的破草鞋。”其目的是“要借此篡夺国家,并使他的篡夺得到所谓‘宪法’的根据。正是这样,他就埋葬了政治妥协的最后希望。”

社论指出:“在这种情形下面,一贯要求和平的中国共产党在11月9日的声明中坦白地揭穿这个欺骗,自然不能不令一切公平的观察家首肯。”

通过对两个声明的对比分析,社论指明:“两个声明:一个是虚伪的,一个是坦白的;一个是破坏的,一个是建设的。虽然蒋介石以召开所谓‘国大’关闭了妥协之门,中共仍然要求蒋介石停开他的‘国大’,并撤回他的进攻军队,这显然是今天中国危局的唯一和最后的建设性的出路。中共声明贯彻着严正的立场,充满着坚定的信念,这表示蒋介石的一切进攻威吓和欺诈,现在是在一个毫不动摇的对手面前无所施其技了。”社论就蒋介石为抛弃政协决议编排的滑稽理由“此半年间一般情势已大有变迁”,充满自信地揶揄说:“不过这句话也有一面的真理:只在三四个月间,一般情势即已大有变迁,蒋介石不但在政治上已经迅速失尽人心,而且在军事上也已经迅速失掉三十五个旅的兵力。……一切迹象都表明这种消耗决不能维持多久。”并预言:“如果他仍然拒绝中共的忠告,那么,一切情势即将继续大有变迁,他不久就必然要尝到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的苦味。全世界都看得明白:这是不怪任何别人,这完全是蒋介石自己作孽,自己骑上虎背的结果。”

11月1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一份党内指示,指出:“蒋介石日暮途穷,欲以开‘国大’、打延安两项办法,打击我党,加强自己。其实,将适得其反”,“此会开幕之日,即蒋介石信守开始自取灭亡之时。蒋介石的军队在被我歼灭了三十五个旅之后,在其进攻能力快要枯竭之时,即使用突袭方法占领延安,亦无损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大局,挽救不了蒋介石灭亡的前途”。11月19日,中共驻南京代表团主要领导人周恩来等奉命返回延安,只留董必武等在南京继续同国民党政府接触。

11月21日,在延安枣园,胡乔木参加了中央举行的会议。周恩来报告国共谈判经过,毛泽东就形势与任务发言,胡乔木作记录。毛泽东指出,蒋介石的方针是一无自由,二要消灭。因此,我们的方针是战争的方针,这是确定了的。过去几个月消灭了国民党军38个旅,使有些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停止了进攻,证明打歼灭战是能够改变战局的。我们要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消灭国民党军七八十个旅,消耗掉美国七八年中援助蒋介石的所有积蓄,使国共双方的力量达到平衡。达到平衡后,我们就可以打出去,用三五年时间,首先是安徽、河南、湖北、甘肃,然后再向长江以南。我们的目标是打倒蒋介石,我们按这个目标去做,不必急于提出这个口号。

11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胡乔木写的《立刻解散非法的“国大”》社论。

在揭露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破坏和平团结、发动内战的斗争中,胡乔木的一支凌云健笔,的确及时地、有效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解放日报》停刊后的工作

1947年3月18日晚,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3月底中共中央开会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作战。由此开始转战陕北。其时,胡乔木率土改工作团在陇东搞土改。4月14日,任弼时通过习仲勋转给胡乔木一封电报,要他率土改工作团部分人员归队。4月下旬,胡乔木挎着小包,回到中央驻地靖边县王家湾(今属安塞县)。毛泽东听说胡乔木回来,立即出门迎接。这时,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已经在王家湾住了半个来月了。胡乔木在王家湾,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住在贫农薛如宪的两孔半套窑里。窑洞又小又黑,毛泽东住左边,胡乔木挤在周恩来、陆定一住的过道窑里。没有桌子,就用高粱秆串成的锅盖垫在膝盖上写稿。

胡乔木回到毛泽东身边后,又恢复了撰写社论、评论的工作。不过,进入转战陕北阶段后,《解放日报》已于3月27日停刊,解放日报社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归入新华社的编制。其中大部分由社长廖承志率领,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太行地区重新建社。另有二十多人由范长江带领,随中央留在陕北。所以,胡乔木这时是按照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要求,为新华社撰写社论、评论和消息。

胡乔木文思敏捷,下笔很快。稿子写好,经毛泽东阅改,就由新华社发出。稿子除电台播发之外,还油印散发。当时新华社有两份油印小报,一份是刊登自写稿件的《评论和电讯》,一份是刊登抄收国外通讯社和国民党中央社电讯的《参考消息》。

从3月中旬以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下,遭受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接连取得重大胜利。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兵团在一个多月内,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把胡宗南在陕北牢牢卡住。在山东,华东人民解放军继莱芜战役胜利后,5月14日晨至16日午,又在蒙阴东南的孟良崮地区,经过激战,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当场毙命。

1947年5月19日,新华社发表《祝蒙阴大捷》的社论。这是胡乔木从陇东归队后写的第一篇社论。社论指出,蒙阴大捷是解放区全面反攻的信号,对蒋介石最精锐部队的这个打击“出现于全解放区全面反攻的前夜”,相信“山东人民解放军将于不久的将来,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从而使全解放区转入全面反攻”。

紧接着,胡乔木又为新华社写了《破车不能再开》。发表于6月4日的这一长篇社论,对国民党“一手制造的,反动分子占绝大多数的,共产党人所未参加的”四届三次国民参政会及其通过的决议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猛烈的抨击。尖锐地指出这届国民参政会“狂热地拥护内战”、“坚决地反对人民的和平运动”的实质,说它“完成了角色的两位一体的任务:借外债,打内战”。毛泽东加上一句加以强调:“这次参政会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借外债,打内战两件是真的。”毛泽东还在另外五处作了增补。

1947年6月9日晚,胡宗南部刘戡率四个半旅沿延河北上,先头部队进至距王家湾仅一山之隔的寺湾。中央机关连夜转移,于12日晨到达天赐湾。6月17日上午,胡乔木随毛泽东与中央纵队由天赐湾重返小河村,在这里停留了46天。

这时,解放战争已经进行一年,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已经严重受挫。解放军很快就要转入战略进攻了。

在此期间,胡乔木继续撰写揭露和批驳蒋介石、国民党的评论,经毛泽东修改后播发。这些声讨蒋介石的檄文,冷嘲热讽,尖锐泼辣,从标题到内文,洋溢着胜利者的气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胡乔木在毛泽东长期熏陶之下,其文笔同毛泽东可以说到了珠联璧合的境地。胡乔木晚年有诗云:“帐里檄传云外信,心头光映案前灯。”确是转战陕北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

同类推荐
  • 笃爱

    笃爱

    一位值得宣传的充满苦难的普通妇女,一位能够感动中国的至善至真至美的坚强女性。她的人生之路应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路标,她丰富的感人事迹应该得到宣扬、推介、学习、和思考。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建中幼儿园董事长马玉侠女士,现年60岁,原籍陕西省蒲城县。她12岁辍学,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2003年因伤病困扰,在卧床养病期间,她思索人生,拷问自我,转辗反侧,难以成眠,她不愿老而无为,虚度光阴,像许多人一样,忽突一日空手离开人间,遂突发奇想“我要写本书”。
  •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通过对爱新觉罗家族全新解读,再现清朝原貌,重温近代中华盛衰。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安乱、争战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近三百年的兴衰昌亡,成败得失,令人荡气回肠。爱新觉罗家族十二位皇帝的功过是非,昭前警后。清朝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在明朝朱氏家族统治日渐没落的时候,东北苦寒之地的一个家族日益崛起,这个家族起先只是为了报杀父之仇,随着实力不断扩大,志向也由复仇变为建国乃至征服天下。清爱新觉罗家族自入关后,共历十帝,统治近三百年。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历史中,家族问争斗没有前朝各代激烈,的问题在于“华夷之争”下的民族融合。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使封建经济达到了,但同时,由于闭关自守、盲目自大,使中国在近现代落看于世界发展。
  • 名人传记丛书:瓦格纳

    名人传记丛书:瓦格纳

    名人传记丛书——瓦格纳——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歌剧大师:“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人类五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功垂青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将领。在他们中间,有一位被誉为“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娴熟的战法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出一幕幕战争活剧,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杰出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精心挑选出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成才故事,以简明、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他们光辉的一生。他们有勤奋的头脑、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历史天空的启明星,永远被人们所追求和敬仰。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教益,提高自身素质,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热门推荐
  • 根儿

    根儿

    孤灯摇曳。床上,奄奄一息的白老爷咳喘着断续叨念:“要留根,要留条根啊……”屋里的太太丫头们都木然无语。这时白少爷跑进来叫道:“爹,生了生了,是个儿子,咱白家有后了!”白老爷浑浊的眼中放出光彩,他挣扎着伸出一只干枯的手,含混道:“让我看看、摸……摸摸……”白少爷向堂屋里唤了一声,仆童蓝福把婴儿抱进来放在床上,白少爷挡住灯光和白老爷的视线,蓝福小心地解开婴儿。
  • 超能狂兵

    超能狂兵

    三年前,随着那个号称最强之人消失,地下黑暗世界恢复了平静。而三年后,他低调的回到了国内,只想安静的做一个美女总裁的保镖,奈何江湖中关于的他的传说太多身不由己.....(新书《龙组兵王》,看完的小伙伴意犹未尽的话,可以转移新书了)
  • 穿越:公主权倾天下

    穿越:公主权倾天下

    一家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发生一场变故,父亲的离去,姐妹的交际情深,不过那都是场梦,穿越后,她将面对十二玉女的劫数,一场激烈的着力斗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女主角苏暮暮又会如何脱离苦海,解脱玉女的宿命呢?
  • 决狱之火

    决狱之火

    德克萨斯州科西卡纳城工人聚集区,一间木质平房正被大火吞噬,火焰飞舞,油漆、瓦块和家具烧得啪啪作响,烟尘直冲屋顶,窜入每个房间,霎时间房子就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11岁的巴菲·芭比外出游玩回家,她的家与着火的房子相隔两间,看到浓烟,立即跑进屋里叫妈妈黛安娜。母女两人迅即来到现场,看见房主卡梅伦·托德·威林哈姆独自站在前门廊处,穿牛仔裤,光着上身,胸部被烟灰染黑,头发和眉毛被烧焦,不停地大叫:“我的孩子在里面呀!”他有3个女儿:1岁的双胞胎姐妹卡萌和卡美伦和2岁的安芭。
  • 老板的九项修炼

    老板的九项修炼

    中国企业用了短短几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年,“浓缩”式得走过了西方正常的商业成长轨迹,一批企业得以快速成长。刨去时势大浪之托力,老板的个人综合能力,实为竞争力之一。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鲁冠球、牛根生、陈天桥、马化腾等人,能够带领团队在一路“狂奔”中走向卓越,离不开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深邃的商业思想,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创造力。作为企业的舵手,老板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本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获取竞争优势,带领企业走向卓越、基业长青。中国商业的勃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需要企业家群体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 天霄决

    天霄决

    上古时期,九族的九位大能齐力破天,却被天地之力所绞杀,而那一股股逆天之力却不为天地之力吸收形成了一座与世俗隔离的独特空间……
  • 老兵不死

    老兵不死

    九十七岁的父亲,接到了纪念反法西斯七十周年组委会阅兵观礼的通知。父亲在等待去北京观摩阅兵的日子里,显得躁动异常,他不停地翻阅着纪念阅兵组委会寄来的大红嘉宾册。父亲开始一遍遍地翻箱倒柜,先是找出了不同时期的旧军装,一套套展开,摆在自己的面前,然后选了一套洗得发白的军装穿上。又从柜子的底层,搬出一个乌黑的木头盒子,盒子上了锁,父亲从腰间抖抖地拎出一串钥匙,打开锁。里面盛满了各种时期的军功章。父亲用颤抖的手,把一枚又一枚军功章别在胸前。军功章相互铿锵地在父亲的胸前撞击。父亲的腰一点点地挺起来。
  • 无尽沉沦

    无尽沉沦

    地球的表面出现了九个巨坑,有人从其中挖出了一口石棺,里面躺着九具衣冠整洁的干尸。一棺九尸,开启了人类最黑暗的末日纪元。红颜薄命,英雄气短。荒唐年代,无尽沉沦。
  • 真气还元铬

    真气还元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亡灵契约:魂归

    亡灵契约:魂归

    林熹本来以为这辈子日子会相当平淡。?没想到居然要背井离乡,去陌生的地方打工,还顺便遇上了一个无良老板。?她以为自己已经够倒霉了吧。?没想到这场难以预料的阴谋,却带着她开启了寻找强大力量的旅途。?魂归,灵魂归息之所。?你的愿望,愿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