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7000000002

第2章 文学纪(2)

对于他的回忆,是与我的写作有关的,他是我隐隐的背景。青春、狂想、夏日炎炎的1988和1989。一个喜欢皱眉头的姑娘,安静、生涩,然而天生有颗狂野的心。她想出人头地,唔,做个作家会怎么样呢?——偶尔,她会这么想。

悲惨的人生,温暖的写作

——写给萧红百年诞辰

萧红的一生,泛泛而言是很惨的,短命、穷困、奔波。她从十九岁离家出走,这一走便再没回头——中间辗转回去过一次,和未婚夫住在哈尔滨的东兴顺旅馆,后来怀孕,未婚夫出逃,引出着名的“萧军救美”一段。

这一段堪比小说情节,然而萧红自己断不肯这样写,也写不出,因为她是散文化的笔法,她最好的文字几乎都是非虚构的:关于她童年的记述,在后花园里,和祖父、秋虫在一起;关于她的呼兰县城,东二道街,西二道街,十字街,那些穷邻居,翠姨和堂哥的恋爱……她以一个小孩子的眼光,就这样东看看、西瞧瞧,很多年后才想起把它写出来。

很多年后,也就是1940年,她离家出走已经有十年了。这十年,她几乎是马不停蹄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几乎大半个中国她都走过了——这大概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离开家乡,到外面看看去!萧红的出走是为逃婚,然而即便不为逃婚,她大概也会找其他的理由逃出去的,小小的呼兰县城藏不下她,不是因为她要写作,立志当个作家,而是她身上有太多活泛的、不安定的因素。

萧红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历朝历代的“女文青”大多如此:爱折腾,不愿守本分。李清照也折腾过,那是人过中年,赵明诚死了以后,她择人再嫁,嫁的是张汝舟,此人大概品性不端,贪慕李清照的钱财,因此夫妇不睦,常有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的时候。我读李清照的生平,读到这一节,真是“惊且骇”,继而又有些欣喜,以为是看到了一个真女子,并不如常人所想的,总一副“凄凄惨惨戚戚”幽怨模样,而是具有真性情、大胸怀的,否则怎会扶窗北向,呼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千古句?

总之,早晚都得折腾,这是一般文艺女性的通病——或许是所有人的通病——那些有才华的去折腾文艺,没才华的去折腾异性,世间人莫不如此吧?也有一些人,是连带文艺、异性一块折腾的,并且都弄出了很大动静的,大概算得上是人间极品了,非有巨大生命能量的人不能为,譬如毕加索,譬如拜伦。也有一类人,生命能量更大一些的,他把能量攒着,所谓“术有专攻”,攒到一定程度,世界就乱了,我所知道的拿破仑和希特勒,在私生活方面都是极其节俭的。

其实文艺创作也如此,才华是一方面,生命能量是另一方面,这两者缺一不可,就好比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世间若真有个林黛玉,恐怕也是“空有才华自嗟叹”,因为她太弱了,耗不起。创作本身,该是对生命的一场消耗吧?很奢侈的,对女人来说尤其如此,大概是,女性无论身心两面,较之男人都弱了一层,若想做成一件事情,必得付出十分努力才有可能,其余事竟难以顾及了。

倘若有人以冰心、凌叔华等人为反例——然而此两人实在不是作反例的合适的人选。第一,才华不够,凌叔华或许稍好些,然而太多的小儿女闲愁,格局终究有限;第二,不多的一点才华,冰心分出来了,用来爱全天下的小朋友去了;凌叔华也爱,比较合乎情理,她爱上了英国的一个年轻人,后来不了了之。其实还是折腾,又不够彻底,只好妥协,终究是心力不足,有也是有的。

妥协下来的结果是,生活圆满了,创作结束了——也许是,生活不圆满,创作也结束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涉及才华。

不是说,生活和创作不可兼得,虽然兼得者很少。我想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个性,创作尤其需要个性,而生活必不能有个性,除非实施分身术,否则谁能做到左右逢源,写作时是一副面孔,生活时另换一副面孔,一天中无数次的变脸,一月月,一年年,非发疯不可!

也有不折腾的,像张爱玲,我想,这是因为她有自知,太过冷静。就生命力而言,张爱玲是弱了些,远不及她的才华,幸好她那时还很年轻,是能够凝神聚气写几篇漂亮文章的,再晚一些,恐怕就真来不及了。我能够想象,她住在上海的那间公寓里,不拘是书桌旁,还是阳台上,整个身心都打开了,每个毛孔都在呼吸,感觉、听觉、味觉、嗅觉、自己、世界全连成一片了……即便没有胡兰成,这样的写作怕也不会持续太久,她是整个把自己搭进去写了,两年已是极限了。

可是这样也好!张爱玲是,她把一生的精华集中在两年内挥霍殆尽了,无论是文字的,还是情感的,三十岁以后已是油灯将尽了。可是才华的体现本该是这样的吧?集中起来才叫绽放,分摊到生命的各个阶段,就看不见了,形同没有。

我曾经比较过张爱玲和萧红——很多人都愿意把她们作比较——其实这两人毫无共同点,除了都姓张,都写得好,都活得惨。可是写到末一句,我突然有点怀疑,什么叫惨呢?谁不惨呢?也许是,并不是因为她们写得好才活得惨,而是因为写得好,读者“发现”了她们的惨。怎样的心理啊?深究下去很可怕的。

就譬如萧红,倘若有幸如冰心,去过那样一种安逸人生——究竟冰心是否安逸,外人又怎知道?不过是猜测罢了——她还能写出那样的文字吗?即便写出来了,好是好的,读者还会那样念记吗?这世上好的文字太多了,太多都被湮没了。

想来这是一切文艺女性的悲哀,“人文不分”是她们普遍的归宿,但凡以才华显世的,经历立刻被翻出来,翻尸倒骨尽挑恼人的部分来说,像费雯丽疯了,克洛岱尔也疯了,伍尔芙投河自尽,普拉斯煤气自尽,邓肯风流且死于非命,奥斯丁终生未嫁,嘉宝隐居又是同性恋……总之,一个个都很传奇,而且下场很惨。究竟未知是才华带来了噩运,还是噩运使才华得以名世?也许才华之于女性,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一个魔咒吧?也许中国古话里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竟是有些道理的吧?

本来写这篇文章,是为纪念萧红百年诞辰,写到这里突然良心发现:萧红地下有知,当不会愿意被人这样纪念吧?统共就那点事儿、那几个男人,被人唾沫横飞说了几十年,几乎私生活的每一条缝隙都被扒开了,各种假设、可能性……一二三四都做了回答,她整个人已经被穷尽了。谁愿意这样被人嚼舌呢?谁禁得起这样嚼舌呢?若是因为文字的拖累,我想她一定会后悔她所写过的,虽然她所写过的,跟她后来所经历的没一点关系——可是,真的没一点关系吗?

所以我这里不能免俗,终究还是要“扒”一下她的经历。

我曾经作过一个设想,就是,萧红能否活得稍稍像样一点?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原因并不在于那几个男人,而是她身上有一团火,她是自己把自己烧死了。一般说来,萧红的生命力是很旺盛的,远胜于张爱玲,她若不是早逝,恐怕会一场接着一场恋爱谈下去的,每一场恋爱都很失望,消停一阵,欢天喜地又谈下一场去了。这并不是她不长记性,归根结底还是身体能量的问题,虽然她的体质又是很差的。

差不多她是靠直觉和本能行事的人,而不是靠头脑和理智。

她是十几岁的时候,家里给定的娃娃亲,后来祖父一死,父亲逼她成亲。逃,当然是要逃的,她是“五四”背景下的新女性,逃婚、叛逆、追求个性,几乎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主流。先逃到北京,后来钱不凑手,又回去了;再逃,这一次未婚夫追出来了,萧红与他来到哈尔滨,竟然同居了。为什么要同居呢?不是白逃了吗?

未婚夫的兄长气不过,也许是面子上挂不住,一怒之下解除了他们的婚约,萧红的反应如何呢?她把夫家的哥哥告了!这一年,萧红差不多二十岁。

我后来总在想,我二十岁时在干吗?会去告状吗?应该不会吧,一般女性都不会吧?差不多就是囫囵几下,不了了之。是软弱?是胆小?是舍不得把自己砸进去!说到底,可能还是少一点力,萧红身上是有力量的,有一股狠劲儿,冷不防就会冒出来,一俟意识到,她自己也吓着了。

八百多年前,李清照做过同样的一件事,她把张汝舟给告进牢里去——才新婚三个月,代价是她自己也坐了牢。我没有证据地猜想,李清照在做这些的时候,一定是非常镇静的,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每走一步都很清楚:她既然能不管不顾地下嫁张汝舟,那么在被骗得人财两空的情况下,她也会叫他把牢底坐穿。

我在想,较之萧红,李清照是个更有力的女性,所以一样是折腾,萧红把命赔进去了,才三十一岁。而李清照活了七十多岁,经历了梦幻一般的人生,先是童话里才有的前半生,书香府第,温柔富贵,神仙眷侣,东京城里去看元宵灯节;后是战争,离乱,夫亡,整个北宋王朝的覆灭,两个皇帝都成了俘虏……可是这些都不说了,不说了,往后退,往后退,慢慢竟退成她泣血的后半生的一个背景!她这样一个女子,站在偌大的舞台前,时代的帷幕已经拉开,眼见得风雨飘摇,残垣断壁……可是她竟然站定了,攒了一身力气,又是砰砰一阵作响——她把自己捣鼓进牢里去了!同时,她还不忘创作,一时间词风大变,悲怆,雄浑,辽阔……这是个真的天才!

回头说萧红。萧红的未婚夫叫汪恩甲,世人多指责他的负心和不担责任,我想实际情形也许并不是这样。汪只是个普通的青年,小县城里的富家子弟,大约也知书达理,类似于苏青丈夫一样的人物,他们的麻烦就在于,他们都碰上了文学女人,一个要离婚,一个要逃婚。汪虽软弱,却也仁厚,萧红再次逃婚的时候,他追出来接济。同居期间,萧红告了他的哥哥,汪会站在哪一边呢?我想恁是谁都会选择哥哥。及至萧红怀孕,他逃走了,他纵有万般不是,前提是,两人的感情坏了。

好了,现在萧军出现了,他就如天神一般,在松花江决堤的那个夏天,满城的汪洋啊,萧红被困于东兴顺旅馆,饿,挺着大肚皮,交不起旅馆费,老板急吼吼想把她卖去当妓女……这时萧军现身了,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地点,扮演了他最喜欢也最合适的角色——英雄救美。可是萧军也没钱,因此,他像变戏法似的,也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叶小舟,搁于她的窗前,再系一根绳子把她从窗口吊下来……这一幕,简直像电影里的桥段。

萧红的一生,实际上比她的文字要丰富多彩,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戏剧性,跟假的似的。也许那是乱世,人生人性的广阔翻飞,都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所能设想的。

萧红漂泊的一生就这样开始了,她再没想到,她这一漂就是十年,好像漂成了习惯,再也不能停止,一直到她的死。可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认定,她这十年一味总是凄风苦雨,恰恰相反,她这十年,生命真正在放光彩。

首先是她的生命能量得以释放了。萧红的性格,是一定要在奔走中才能焕发活力的,把她局限在一个地方,她会很快枯萎的;她没有在一个地方枯萎,却因为一路奔波、心力交瘁而死。总之,这个姑娘,是怎么也弄不好了。

起先,她跟在萧军身后,我能想象她那双单眼皮的不大的眼睛,鼓鼓的小圆脸,一路走着,跳着,看着,指点着,叽叽喳喳像个小麻雀似的。这是两萧的好时光,以至于他们到了青岛,穷得去变卖家具的时候,我仍认为这是他们的好时光。其中主要一个原因是,他们适时扮演了对方需要的角色,萧军自不必说,此时的萧红,她是一个小鸟依人的小女子——她性格里是有这一面的,虽然不全是。

此时,两萧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了,在青岛,写《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萧红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她很容易就受了别人的影响,却又能把自己的天性保持得很完好。倘若萧军是个画画的,那么中国美术界很有可能多出一个优秀的女画家,我猜想;倘若萧军是学音乐的,那么萧红呢,极有可能把个什么乐器摆弄得像模像样。

现在,萧军是个青年作家,比较“左”倾,身边的朋友也多是些进步青年……于是萧红便写了《生死场》——可能是一群人聊出来的主题,跟萧红说:“这个合适你,你来写吧。”于是萧红琢磨一下,便开始写了。

这并不是她擅长的题材,这时候,她也没找到自己的题材,不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什么都试着写写。写的时候,脑子里可能还想着时代、战争、革命什么的,这样一些大词汇,一时弄得她很茫然……可是她一旦想到自己的小城、小街、街坊邻居,她就又活了。

写得不错,因为鲁迅的推介一炮打响,大概是成名了。然而我以为,《生死场》并不能算作萧红的代表作,只是她在通向代表作的路途中必经的一座桥。

这样一来,两萧又启程了,去上海正式拜见鲁迅,这是1934年的冬天,萧红二十三岁了。此时,十四岁的张爱玲正就读于上海圣玛丽亚女校,是个文艺少女,以天才自视,可是面上很谦逊的,她不怎么爱讲话。她读一切文艺的、通俗的小说,给校刊投稿,后来也尝试写了像《牛》这样质朴的农村小说,以及像《霸王别姬》这样绮丽的历史小说。只是在继母治下生活,永远穿一件酱牛肉色的长袍,她是很不开心的。

同类推荐
  •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1977年10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在无数人彷徨的身影中,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中国,一度前途灰暗的青年人看到了希望。1977年12月,全国各省十三届高中毕业生——570万人涌向了高考考场,踏上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征途。1977年的寒冬,考场上却散发着郁郁勃发的生气,数百万考生正在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未来的轮廓。第二年春天,27.3万大学新生踏入大学校园,在高校停止招生的十年寒冬后,终于等到了春回大地。1978年9月,新一轮的高考再一次拉开帷幕,前后两届共1000多万的考生,重新燃起了掌握自己人生的激情。
  • 恭王府文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恭王府文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恭王府文评》是一本散杂文作品集,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外文学研究员郑恩波。《恭王府文评》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收集了作者关于新中国文学目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刘绍棠的文学作品和点评文字;第二部分主要收集了作者关于一些诗词作品的感悟、对阿尔巴尼亚文学、电影,以及卡达莱、高莽、张抗抗、范承祚等人述、文学艺术的浅评;第三部分主要辑录了作者曾经为自己作品和友人作品做过的序言、前言等文章。
  •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是一本抒情的散文和随笔作品集,共7部分,分别是:淡泊,岁月静好;心灵独舞;阳光,温暖时光;榕树,亲情相融;沉思,感悟生命;奏响,生命强;素美,馨香几缕。
  • 努力,是为了不辜负自己

    努力,是为了不辜负自己

    这是一本青春成长读物,城市追梦指南。许多人都希望找到喜欢的生活状态,使自己过得自由、充实、快乐和满足,但一些人在找寻的途中放弃了。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为寻找这种状态而努力。他们也会在跋涉的途中遇到荆棘和泥泞,也曾遭受跌倒和伤痛,但并没有人轻易地选择放弃。因为他们觉得,既然选择了远方,哪怕前路横着刀山火海,也要尽力奔赴。因为这是一场艰苦的抵达,是关于脱胎换骨的修行。21个故事,21种不同的生活和经历。每个故事都像一束光,点亮人生中某段黯淡的低谷。我们不必赢得世俗的认可,但一定要获得内心的笃定,这才是对自己的不辜负。
  • 年轻时的思绪

    年轻时的思绪

    仰望碧空如洗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案头整理好的文集,我很欣慰。这当是自己作为妈妈送给儿子步入少年的一份礼物吧!同时,也算是自己人生历程中收获了的褒奖和鼓励后的回报。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承担应尽的义务。人人都盼望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却不是所有人为此付出努力都能追求到想要的结果。对此我深有感触。
热门推荐
  • 帝宠之天才纨绔妃

    帝宠之天才纨绔妃

    陆飞羽,神域顶级势力无幻谷少主,因觉醒元脉之时被天道打入轮回,美其名曰: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方能修得正果。陆飞羽听言,叔可忍,婶婶都不能忍了!大叹: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再返人世,一切都得从新开始;简单点,这是一部你强我强,强强boss联手殴打小怪兽而迎来人生新篇章的故事。复杂点?嗯,请看下文:沧澜有名句之:宁娶富甲妻,莫恋南炀羽,南炀国圣宁公主陆飞羽,美名之大,举地四国,何人不知?嗯,还真有人不知。他,强权世家少主,完美的代名词,他是强者里的王者,容貌俊美,器宇轩昂,三分润来七分傲。----论某人的至理名言:鄙我无能?磨刀!蔑我部属?披甲!辱我亲朋?撸起袖子就是干!论某人的峥峥凰途:纸醉金迷?荆棘铺地?谁心终究乱了!【精彩先看—】那天,窗外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屋内却暧昧缭绕,擦枪走火;“喂,你没事吧?”,一绝美少女疑惑的看着旁边的男子;“哼。”,男子看了他一眼,傲娇的转过身去;“不说?那你可以走了。”,说罢,合衣欲睡;“陆飞羽!”男子转过身一脸怒气;“喂,我好像没怎么吧,你一脸我始乱终弃的表情是闹哪样?”“……”,男子愤怒的看着他,闹哪样?她竟然做了那样的事,还敢问他闹哪样?好,很好!看来他有必要要好好的跟她聊一聊了,男子一把扑在了她身上,男子身上的独特香味随之扑面而来。屋外躲在角落里偷偷探视着的众人见此一脸激动:“扑上了扑上了,哎,还把灯熄了!”哇,这么劲爆?!……----凰途陌路,再归尘世,她会如何选择呢?----1v1,从里到外白白嫩嫩,喜欢嗑着瓜子吃着瓜看戏的小伙伴,搬上小板凳排排坐好,且听我徐徐道来……
  • 2020,期盼中国

    2020,期盼中国

    本书将晦涩的理论以通俗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为读者勾勒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图景。其间既有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总体方面的概括,又有各行业、各领域具体且精道的分析与预测。
  • 情迷现代主义

    情迷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二十年代兴起的新艺术与文学风格,艺术家为反抗19世纪末的陈规旧矩,转而用一种他们认为感情上更真实的方式,来表现真正的感受与想法。李欧梵这本散文集《情迷现代主义》,来自于伍迪·艾伦的《情迷午夜巴黎》,表面上说的是怀旧,其实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向他心目中的大师或写作者致敬,这份名单中包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勒、李斯特、也斯、王文兴、北岛、韩素音等。
  • 夏天的春水

    夏天的春水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安那般那

    安那般那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真大网店

    修真大网店

    “修真功法十块钱!通通十块钱!”方吴为不知道自己脑海中的功法究竟有多么珍贵。他也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修真名门藏经上阁的唯一传人。但是他知道,他的梦想是要把卖修真功法的网店做到皇冠级别!总之这是一个脑海中知晓万千功法,却努力想成为修真网店大亨的"小人物"奋斗史!而爆笑又励志的喜剧背后,究竟承载着什么使命呢?还希望各位关注收藏看看,谢谢。
  • 极道药皇

    极道药皇

    天生无法修炼,家族惨遭灭门,且看少年如何凭借医毒之道一步一步踏上大陆巅峰灵眼可窥天机,一药可救乾坤,一毒可灭苍生。是药还是毒,全在一念之间。
  • 阎途

    阎途

    “一殿……”熟悉的声音在奕尘的心中环绕,这不是他能挣脱的,因为那心中的人便是他
  • 药都豪客传奇

    药都豪客传奇

    药都城地处中原,乱危乃为群雄逐鹿之所,升平则为人物辐辏之地;百货辇来,千樯转流,五方之产不期而毕会,四海所需取给于立谈,为九州之通都大邑。也正是这个地理上的优势和富足中原的美名,侵略中国的日军,1938年5月进犯此城。当时驻扎的国军,没放几枪就奔兔一样地弃城南逃。但这里的各色民众却以不同形式与敌周旋。余曾遍访民间,记录了一个个豪客侠女的动人的故事。韵兰儿乃翠花巷一暗门妙女,与其母独处小院。究其身世,有说其母原为泉城娼妓,泉城被日本人攻占,才逃至药都。也有说韵兰儿是其母收的义女,也不可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