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5800000008

第8章 卞之琳先生(2)

“八·一三”后一二天,我和芦焚从雁荡山赶回到上海后,自己一个人经武汉于10月初到成都,在四川大学外文系当讲师。在那里我又先后与一些经过离乱的旧识重逢,也新识了沙汀等作家。我和何其芳、方敬以及四川大学的同事朱光潜、罗念生、谢文炳等自费用土纸出了几期小型半月刊《工作》。

大势所趋,我在1938年暑假前也有点思动,但只是想通过延安到敌后作战的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去转一转,访问和生活一番。由于何其芳的积极活动和沙汀的积极联系,我终于随他们于8月底到了延安。

我在另一个世界里,视野大开,感觉一新,也读了一点理论。在一些公共场合我见到过许多革命前辈、英雄人物,特别是在周扬的热心安排下,和沙汀、何其芳一起去见了毛主席。后来在前方太行山内外的部队里和地方上,还接触过一些高层人物,特别是在十八集团军总部见过朱总司令,还有许多各级英勇的领导和军民。

在延安客居期间,我写过一两篇听来的小故事,发表在刘白羽编的小刊物《文艺突击》上,也写过一个短篇小说《石门阵》,发表在延安周扬主编的《文艺战线》上。1938年底跟吴伯萧等在总司令部停留一阵的时候,我写了几篇连贯性的报告文学,总名《晋东南麦色青青》,寄回延安,在1939年《文艺战线》上连载了三期。1939年初,我还在太行山东南一个农家的磨石上信手写出了一个短篇小说《红裤子》,寄到西南“大后方”朋友处,发表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的《今日评论》上(还被译成英文,发表在英国《生活与文学》杂志上,其后被收入到英、美出版的两种中国短篇小说集)。

1938年11月初,我将要从延安出发去前方,当时响应号召写“慰劳信”(“慰劳”一词当时用起来等于今日我们用的“致敬”),就用诗体写了两篇。我在前方陈赓旅第七七二团随军生活了几个月后,回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临时任教。这时,我写出了《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一小本报告文学的头两章。1939年9月初回到成都,随四川大学搬去了峨眉山,我在那里的雷音寺续写完《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随即一气又写了十几首诗编成一小本《慰劳信集》。这两本稿子都被朋友陈占元带到了香港,于1940年在桂林明日社出版。1942年我让桂林明日社出版了自己的诗汇集《十年诗草, 1930-1939》,把《慰劳信集》全部收入了,只是删去了各诗的题目,接着想再删去两三首,却已经来不及了。

1940年暑假,我转往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外文系讲师,三年后升任副教授,1946年再定级为教授,5月底即离开昆明,但迟迟至11月才复员到天津南开大学教课,第二年暑假前就南下准备出国。

皖南事变后,我妄以为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没有什么好谈了,就从1941年暑假起不问外事,课余一心埋头写我的一部定名为《山山水水》的长篇小说,自以为我只有写出它,才会对国家和人民有点用处。1942年初,我曾因私事到重庆,被周总理知道了,应邀去亲切晤谈并留吃晚饭,深为感动。但我回昆明后,仍先写完小说再去考虑其他问题。1943年八九月我写完全部草稿后,又想用英文来译改,这更没完没了。后来,从昆明到天津去之前的1946年夏秋,我先后在无锡太湖边的古庙和朋友钱学熙的西乡老家,完成了上篇的英文初稿。抗战期间我就只在1945年译了一本小书,即衣修午德的《紫罗兰姑娘》。

1945年英国文化委员会决定邀我第二年以“旅居研究员待遇”去英国住一年,后来把行期推迟至1947年暑期。我于1947年9月到了英国,与牛津大学拜理奥学院取得联系,作为那里教师席上一星期吃两次饭的常客。我在那里无非还是继续修改我的半部小说英文稿。一年期满后,我还留下来,迁居到牛津以西几十公里外的中世纪山村,继续埋头写作。但在冬天的重雾里,忽然从大报的头条新闻上看到了淮海战役的消息,如梦初醒,我才搁笔,于年底乘船回国,四星期后到达香港。候船北返期间,我曾从英文稿译回两章小说,交周而复编的《小说》月刊发表(小说上篇中文稿未带出国,后来回国找到了,就跟上篇一起自己处理了)。1949年3月中旬,我和戴望舒等数人乘货船北上,经塘沽直接回到了北京。

我回到北京后不久,就被北京大学找去在西语系任教。1952年院校调整后,成立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后改属中国科学院),我就改任该所研究员。1964年另成立外国文学研究所,我也就改属新所(即今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解放后我出席过全国文代会,被选为历届作家协会理事,先列名《诗刊》编委,后改为《世界文学》编委。

经过十一年不写诗后,我在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期间,又一口气写了一些诗,分别在各报刊发表后,差不多都收入了诗集《翻一个浪头》(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虽很快完成任务,但绝大多数经不起回头再读,主要是缺乏真实的生活气息。

我后来多次下乡,时间有短有长。1951年初春我参观并参加江苏吴江土地改革运动后,回来就写了两篇报道文章:一篇《两种光景的交替》,发表在《新观察》上;一篇《两种文化的消长》,发表在《文艺报》上。1953年我在浙江新登参加农业合作化试点工作,多次到苏州农村交流经验,快到年底回京,写了《秋收》五首诗分别发表在1954年初的《人民文学》和《文艺月报》上。1958年,我主要写了《十三陵水库工地杂诗》这几首,发表在当年3月份《诗刊》上。

解放后我出国两次。一次在1955年11、12月间往波兰出席密茨凯维支纪念会并访问各地共一个月,一次在1961年5月随张光年列席东德作家大会并访问各地又共一个月。

我于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后我写的论文,主要有《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文学研究集刊》,第二册,1956),《莎士比亚的悲剧〈奥瑟罗〉》(同上,第四册,1956),《〈里亚王〉的社会意义和莎士比亚的人道主义》(同上,新第一册,1964),《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发展》(《文学评论》,1964),《略论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创作中的思想表现》(《文学评论》,1960),《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世界文学》,1962)。主要译品有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悲剧《里亚王》(去年译完,尚未准备出版)。

1978年12月23日

经查,他的这篇《自传》与他1978年12月10日在《雕虫纪历:1930-1958》里所写的那篇《自序》只隔13天。在《自序》里,他主要说了他的写诗经历以及他对诗的认识,而在这篇《自传》里,他则主要写了他作为诗人和学者曾有过的人生经历。

那一年,他六十八。

先生简介

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汤门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抗战期间曾在各地任教。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九年曾以“旅居研究员待遇”作客牛津大学。一九四九年后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和第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及中国作协理事。其作品主要有《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数行集》(收入《汉园集》1936)、《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2)、《雕虫纪历1930-1958》(1979)等。《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同类推荐
  • 2013散文排行榜

    2013散文排行榜

    散文是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 疼痛与唤醒

    疼痛与唤醒

    敬畏诗人,我将贴近诗歌;敬畏诗歌,我将抵达灵魂。虽然,我不能用自己拙劣的文笔为诗人写点什么,但我却可以默默地祝福所有的诗人——守住诗歌的温暖,守住心灵的这片芳草地,让诗性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 素简清欢

    素简清欢

    《素简清欢》共收录了55篇散文,分四个部分,分别是“踪迹”“情感”“读人”“感悟”。
  • 日本作家三题

    日本作家三题

    春名先生文质彬彬,不苟言笑,就像一个听话而腼腆的大孩子。但他的夫人、作家入江曜子女士却与他相反,开朗而健谈。她告诉我,去年发表了一部以(伪)满洲国皇后婉容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我的名字叫伊丽莎白——(伪)满洲国皇帝之妻的生涯》,不到两年,再版十次,并获得了第八届新田次郎文学奖。现在正着手准备写一部关于溥仪的第四个妻子李玉琴的长篇,计划到长春实地采访,希望能得到中国作家协会的协助。
  • 那时青春不懂爱

    那时青春不懂爱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做一本书,而是给每一个人布置一片风景,让总是匆匆而过的脚步和心灵,可以慢一些,停一停,看看窗外的阳光和星辰,看看很久没有因为感动而流泪的眼睛。《那时青春不懂爱》挑选能与你产生共鸣的文字,和你分享,打造经典阅读典范!这些文字都由《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的超人气当红作家倾情奉献。
热门推荐
  • 轮回干预者

    轮回干预者

    前世,轮回,这些别人眼中虚无缥缈的东西,在我这里,就是一个道具~前世的能力我可以随意继承,每一世所掌握的技能叠加起来能让我走到何种高度?前世又是什么身份?科学天才,铁血杀手,纨绔子弟,占卜卦王,还是,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神灵...世界这么大,只有我可以通晓前世,干预轮回!(第二本作品,粉丝群545699306,欢迎吐槽)
  • 是你赠我满身荣光

    是你赠我满身荣光

    【感情浅薄才会急于表现,感情深厚往往哑口不言】他,帝都军门权贵,风华灼灼,清贵无双,更是二十五岁荣升少将军衔。传说,这位战绩辉煌的少将军官最引以为傲的战绩,就是征服了她!并且,打包扛回家做老婆。后来,她一路披荆斩棘,进军队,做军医,终与他并肩而战!有人问他,你为何会喜欢上她。少将大人眼神宠溺:你见过哪一个女人,放弃万丈星途,陪你上战场?可只有她知道,他爱她,如鲸向海,鸟投林,不可避免,退无可退。
  • 魂断边塞

    魂断边塞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初六的清晨,以园林之胜著称于世的扬州大雪初霁,鲜冰玉凝,银花珠树。从府衙的大门里,联翩飞驰出四匹骏马,骑者为三男一女。为首的是一位豹头燕颔、猿臂虎躯的壮汉,他就是官拜两镇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的抗金名将韩世忠;身后一位姿韵清矫的中年美妇乃是隆佑太后义女、诰封两国夫人的韩妻梁红玉;第三位是个英眉秀目、气度高华的美少年——宋高宗赵构;殿后的是位面白无髯的中年人,即宫廷总管周仁。路上行人寥寥,十六只马蹄踏着满地琼瑶,向西疾驰而去。
  • 空间厨娘:美男快到碗里来

    空间厨娘:美男快到碗里来

    苏妙平生有三大爱好:做菜,赚钱,调戏美人。不对,是调戏美人,努力赚钱,做菜……心情好就做,心情不好……为了银子,勉为其难的做,为了美人儿乐颠颠的不要钱也要做! 却不想有一天,她有了一个只能种菜的随身空间,更可怕的是,她发现只要和美人儿有亲密接触,空间里就会出现她想吃现实里却没有的食材。 苏妙只想说,这个空间好流氓,但,她喜欢!
  •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该书以“中外世界文学名著赏析”为副题,涵盖《红楼梦》《匹克梅梁》《西游记》《哈姆雷特》《悲惨世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和《水浒传》等中外名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对文学与文学的功能做了界定,阐明了人和人生、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 齐鲁豪侠

    齐鲁豪侠

    作者很懒,没有留下什么简介,不过,嘿嘿!
  • 九绝神祖

    九绝神祖

    曾经的天才少年自一个神秘的组织中逃出来,身负九绝锁的他,身背血海深仇誓要逆战伐天。复仇间,残暴的远古宗门,古老的神秘圣兽,上古的饕餮王朝,在这个天才如狗,神魔遍地走的时代。看拥有纪元神器的夏飞如何一步步走上复仇的深渊,脚踩着血色尸骨,血幕拉开,这是一个末世的罪恶时代......
  • 大路朝天歌

    大路朝天歌

    打地球上有了文明史以来,人类就从历史的羊肠小道上蹒跚走来,一直走向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时代。人类的文明自什么时候启始?如果历史老人今天稍稍停顿一下他的脚步,回首凝望太阳系中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不知他会告诉我们哪些动人的故事。当然,有关那个迷雾般的问题,历史学家们已经做过了许多悠远的畅想和莫衷一是的界定。不过,当采访了安徽省界阜蚌高速公路的工程,当对今日的“公路人”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们忽然产生了一个挥之不去的联想,不论历史学家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 少爷的夺爱陷阱

    少爷的夺爱陷阱

    (虐心,慎入)童年的回忆如同黑色的天空,从她进入这个家开始,她就整日整夜做恶梦,而恶梦的源头,就是她的少爷。六年后,她以为她逃过了恶魔的手掌,可是从天而降的一枚钻戒彻底地打破了她的梦。少爷卷土从来,她避无可避。他说:“你还怎么逃,我的玩具。”她发誓,终有一天,她会将离婚协议甩在他脸上,冷冷道:“少爷,你出局了。”
  • 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

    与万里长城一起举世闻名的秦始皇,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人们但知他是一个暴君,却忽略了他是一位伟大的皇帝。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他首建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影响中国达两千年之久,从而奠定了他千古一帝的地位。故事写秦始皇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后,少年天子一展奇才,翦除权臣,夺回实权,悲怆壮烈;亲政后,问鼎中原,霸气冲天,一统天下,可歌可泣。称帝后,废除分封,行中央集权,筑长城,统一文字、度量衡,前无古人。他奏响了秦颂绝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登峰造极后,突然向深渊滑落下去,几代人的心血竟被付之一炬……秦始皇,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名垂千古的伟大和千古罪人的错误,让人无比崇敬,也让人扼腕叹息……书中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有的落马,有的成功,他们给历史带来了无尽的启示,也留下了沉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