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5900000012

第12章 先行者并不孤独(11)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钟叔河先生出任岳麓书社总编辑时,我曾奉命去了解出版改革的情况,由京赴湘采访过他。他为人豪爽,学识渊博。记得谈到中午时,他还请我到他家吃“便饭”,由他夫人下厨,四菜一汤,随意而情真。以后我在各报刊上陆续读过他的多种作品,十分钦佩。

但是,我可真没想到,一部小说中提到的某一小吃,居然会引起这位七十五岁高龄的学者的深究,并且虚心移樽就教。

当天,那位饮食服务行业的领导来电话告诉我:蓑衣饼即酥油饼,可能谐音关系(吴敬梓这部小说全部采用口语写作),“酥油”的杭州口音与“蓑衣”十分相近,吴山酥油饼如今依然有得卖,成了杭州著名小吃了。杭州籍的清朝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就有介绍。

我随即电告钟先生,他很高兴地说:有道理,谐音,这样解释讲得通,我读过这本《随园食单》,里边是有酥油饼的介绍的。谢谢你,让我终于消除了一个疑问。

放下电话,我不由得感叹: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哪怕是别人并不在意的小小的疑点,一定要弄懂搞通为止,这才是真正学者的作风和品格啊!

(二〇〇〇《钱江晚报》)

想念念楼里的钟叔河先生

黄岳年

念楼,是长沙钟叔河先生居室所在的楼层,先生以楼名居,说是最普通的意思,在《念楼学短》里,他说是“别无深意”,“念楼者,即廿楼,亦即二十楼也”,好说,也好找。叶瑜荪先生曾经为之集知堂字制“念楼”竹刻一方,现在是念楼之佳物。

我知道钟叔河先生的名字,是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六日。那一天,我在书摊上买到了刚出版不久的《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一书,绿色硬封,书名金字凹印,是豪华本,我那时极少有这样的书,放在枕边,带在手上,好翻了几年。我知道,这是很有分量也有意思的书。

小儿两岁,忙的时候,我把他放在床上,爬着玩耍。枕边我最看重的这本书,也被他的小手抓着了,当作了好玩之爱物。我夺不得,就作侥幸想,封皮是精硬的,他损不坏。不好了,书里面,他用小手画上了许多道道,用的铅笔。大约那时我给他的玩具,也就是书和笔了,除此之外,爸爸也给不了他什么,一来钱少,能买的不多,二是时间少,顾不上给他买。糟糕的是,儿子在玩耍中将书的后记页撕破了,有半片去向不明,我心里为此很有点怅怅然。

后来我见到钟先生的文字,便知道欢喜了,自认为很熟,很亲切的。连带着,我似乎知道先生是岳麓书社的人,更由于岳麓印了不少好书,就连岳麓书社也喜欢了起来,陆续买下了岳麓版的不少书。

渐渐,我买到了许多先生编的书,先是《知堂书话》,还有更多先生编的知堂老人的书,随着我高高兴兴读先生书的过程,我知道了这样一些事情:

一九五七年,二十七岁的钟叔河被打成了“右派”,被“双开”了公职和工作,回到街道,开始了拉平板车,靠出卖力气,以每月十八到二十元的收入作生活费过日子的时段,其间,他的小女儿被送往内蒙古孤儿院。女儿哭着离去,父亲追跑怅望。

一九七〇年三月八日,钟叔河被抓走,判刑十年,定的是反革命罪。被关押的九年间,钟先生老母亲过世,以体力劳动养活三个女儿的夫人朱纯替钟叔河发送了母亲。

一九七九年,钟叔河被提前一年释放,此后他编书,出版《走向世界丛书》,出版《周作人文类编》,出版《曾国藩全集》,这些书中我见到的都买下或动员朋友买下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出版是个传奇故事,先生在拉平板车的时候发现了这本书,但已被别人拣看,先生谎称是被儿子偷出卖了的书,才最后掏钱买下,先生在复出后刊行之,曾有非议,但先生为读书界推出的好书,却滋养了一个时代。

谁说书生无用。《走向世界丛书》为改革开放的中国呐喊加油,为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提供借鉴,一代人视之为精神支撑。《曾国藩全集》的出版,也具有破冰意义。至于周作人,爱其书的人多,鄙视者亦复不少。人们不太多说或者评说显得很不够的是,知堂作品对新文化和读书界的特殊意义。钟叔河的认识是清醒的。五十年代读到知堂老人的作品后,拉平板车靠体力谋生的钟书河先生致书苦雨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知堂哲嗣周丰一先生将一九六三年父亲收到的钟书河信简印还本人,钟先生在二〇〇五年七月公布了这封信的内容,略云:

从三十年代初读书时起,先生的文章就是我最爱读的中国的文章。二十余年来,我在这小城中,不断搜求先生的各种著作,凡是能寻到的,无不用心的读,而且都爱不能释。说老实话,先生的文章之美,固然是对我具有无上的吸引力,但这还不是使我最爱读它们的最主要的原因。我一直认为,先生的文章的真价值,首先在于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态度,乃是上下数千年来中国读书人最难得有的态度,那就是诚实的态度:对自己,对生活,对艺术,对人生,对自己和别人的国家,对人类的今天和未来,都能够诚实地,冷静地,然而又是积极地去看,去讲,去想,去写。不论是早期慷慨的《死法》《碰伤》诸文,还是后来深刻的《家训》《试帖》各论,甚至就是众说纷纭或誉为“平淡冲和”或誉为“自甘凉血”的《茶食》《野菜》等小品,在我看来全都一样,都是蔼然仁者之言。先生对于我们这五千年古国,几十兆人民,无望无告的妇人小子,爱心是深沉的,忧愤是强烈的,病根是看得清的,药方也是开得对的。二十余年来中国充满了各种事变,先生的经历自是坎坷。然公道自在人心,即使不读乙酉诸文,我也从来不愿对先生有何怨责,不幸的是先生累数十万言为之肯切陈辞的那些事物罢了。

钟先生说,他还请知堂老人为他写了一张条幅:“先生最喜欢的蔼理斯那一段话,用在这里也许合适,就请先生把它当作递在别人手中的一支火把亦可耳。”那话,就是《雨天的书·蔼理斯的话》中所云:“我们手里持炬,沿着道路奔向前去。不久就有人从后面来,追上我们。我们所有的技巧,便在怎样的将那光明固定的炬火递在他的手内,我们自己就隐没到黑暗里去。”

这是迄今为止我见到的一九四九年后国内对苦雨斋(文字)最正面的评价。对知堂老人,人们为了“公允”“公正”,是因其落水而不屑的,或者至少要表白与其“不大相干”,仅仅爱读其文字而已,青年钟叔河不这样,七十五岁的钟叔河也没有“悔其少作”。公布,或许便是再次肯定,更或许也是“不肯改悔”者也。钟先生新编的《周作人散文全集》即将由广西出版了,我期待着早日见到。钟先生对知堂的文字,可以说是深入到骨髓的。从他复出,就考虑出知堂的书。出带有散文全集性质的类编,一而再,再而三,还出《知堂书话》《知堂序跋》《知堂谈吃》这些专题书。更为精致美好的,是今日读书界青眼有加的《儿童杂事诗笺释》。我买到的是岳麓所出的二○○五年二月一版一印本,豪华装,先生说“殆是定本矣”。知堂当日以“儿童杂事诗”的题目书写民俗风物,丰子恺先生执笔画图,都不是“率尔操觚”之作,钟先生集知堂和先贤美文雅意笺释,亦应为“大有深意之举”。那意味,揣想也一如先生所集宋词联语:“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惜一片江山。”由我来评说此“诗、书、画、笺”四绝的好书,显然分量不足,但喜欢读书的人们多喜欢这书,其意义也不可小看的。

二〇〇六年春节期间,我收到了钟叔河先生一月十八日为复我一信而给我寄来的一册薄书,封面上有先生作为短信的回复文字,略云:“正如知堂所云,写文章,也只是由于孤寂的缘故,所以对于愿读和能读的‘第二人’总是感谢的。”我把这话视作是一位长者的身教。二月,我就在春天已来临的暖意中度过。

二十六年来,经钟叔河编出的文字,应当是思想解放、民主意识发展的启蒙文字。大劫之后的人们,在精神上需要先站起来,先多元起来。说胸襟广大,连自己的先人都容不得,大约是不好的。不放眼世界,就更不行了。今日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未来中国也还是历史中国的延续。这应该是先生多次编印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包括曾国藩、周作人等人文字在内许多好书的原因。

张舜徽先生在《清人笔记条辨》中评价顾炎武的时候说:“吾人今日回顾明清之际,士子皆为《四书五经大全》所桎梏,眼孔极小,固执异常。亭林不惜大声疾呼,以激起一世之人,力主博综旧义。以破执一不化之见,并昌言‘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说亡’,俾治经者不复为《四书五经大全》所囿,其摧陷廓清之功固不可泯。”“使无亭林披荆辟道于前,实亦无由以臻后来乾嘉经学之盛。”我觉得用这段话来参说钟叔河先生二十多年的出版功业,该也是恰当的。

在先生寄给我的书里面,夹有先生用毛笔书就的一段文字,是写在十六开八行红格宣纸上的:

“知堂老人《结缘豆》一文,最所爱读。有云,煮豆微洒以盐而给人吃之,岂必要索厚偿,来生以百豆报我?但只愿有此微末情分,相见时好生看待,不至伥伥来去耳。古人往矣,身后名亦复何足道。唯留存二三佳作,使今人读之,欣然有同感,斯已足矣。今人之所能留赠后人者,亦止此。此均是豆也。张掖黄岳年君能读知堂文,写此赠之。乙酉腊月十九日钟叔河。”字与知堂似,文末盖有朱文小印章一方,是先生姓名,也大是知堂意味。八行一百三十八字,加小印刚好书满一纸,自是神品。我在当天的日记上写道:“春日晴好,春风入怀,欢喜踊跃,有此胜缘,岂不大快。此册页当终身宝之。”

梦里,我已经有几次见到钟叔河先生了。是父执行,和怡融融的。我偏处西北,不能随心往谒先生,但向往念楼之心,却常存于心中。先生不多下楼,朱纯夫人的身体康复了吗?让人牵念。

今日,我买到了先生的又一本书,是《钟叔河序跋》,我在其中找到《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的后记,补足了被儿子扯去的那半页文字,并嘱咐:此于我家两代人有惠之书也,当珍惜之。

(二〇〇六年一月《弱水书话》初版)

系心湖南

刘德水

十年前,经张中行先生介绍,我开始和钟叔河先生通信,相互有了书缘往来。记得曾寄去五十元.向他讨购《书前书后》。先生寄来签名本,并把钱寄回。我为此颇过意不去,又给他寄去中国民居全套邮票一册以表谢意,先生回信说:“收到了惠赠的精美邮册,我二十岁以前热心集邮,少时邮册历经丧乱,至今仍有保存的,故对于此册大感兴趣。但觉得你作为回报,又为之不安。”

此后联系就多起来。那年他编《周作人类文编》,刚刚杀青就写信告诉我。我知道,这是他晚年退休后着力极大的一项工程。当年,他被解除公职,靠拉板车过活,是周二先生的书、文陪伴他度过如年的永日。他给知堂老人写信表示晚辈的谢忱,老人回信,赠书、剪报、字幅,让这位身陷底层的青年深受感动。也是知堂老人慧眼识人,或者是钟先生久存于心中的知遇之感,促使他拼尽晚年的精力,收集整理了周二先生的全部著作,编成这部相当于“全集”的皇皇巨著。然而好事多磨,这部书迟迟未能出版。先是赶上抗战胜利五十周年而延迟。钟先生无奈,只得先选了四卷本《周作人文编》,请张中行先生作了长序,由广州出版社出版。可是依然没少落埋怨。当年曾和张中行老人谈起钟先生的苦衷,我们也只好无奈地相对苦笑而已。

后来,又买到了先生编的《知堂书话》,前面的序文里,先生道出了他的苦衷,但也是隐约其辞,无法明言。记得只引了明代张宗子的一句话:“他读的书多。”唉,有什么办法呢?当然,书终于能出版,已经足以让人念阿弥陀佛了。

同类推荐
  •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

    当诗人遇到爱情,世界上就有了最美的语言,那就是情诗!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精选中国古代的爱情诗篇,用诗一般的语言,从相遇、相思、相守、离别、离弃、祭奠六个方面对这些情诗进行了解读。作者在品读、解析的过程中挖掘出了诗词背后诗人们的爱情故事,呈现出了诗词的写作背景。《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历史爱好者以及对诗词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梦想人生

    梦想人生

    《梦想人生》一书,文章朴素自然,文字清新宁静,笔触空灵激情溢于纸上——有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深邃、悠远,避开无味的说教而直抵心灵;有的则寄情于山水间,借写风光景物而咏怀,妙语连珠;还有的是对都市生活场景的感触与刻画,坦诚、幽默,令人忍俊不禁,体现出了作者特有的气质。
  • 独坐

    独坐

    汪老被誉为最有人情味的作家。他的散文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喜欢,皆因从他的文字中可以找到面对生活的雅趣,可以安抚疲惫的心灵。汪老生前最爱一人独坐沙发上东想西想,他的许多文章由此构思而来。因此,此书取名《独坐》。本书分为四部分:忆旧、遐想、闲说、文谈。全新的选本,独特的插图,为书营造了最美的气场。
  •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描述了解放战争中,为解放海南,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纪录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乱世绝唱:杜月笙与孟小冬

    乱世绝唱:杜月笙与孟小冬

    杜月笙与梨园冬皇孟小冬之间的婚恋故事,更是一部爱情传奇大戏。在孟小冬的身上,杜月笙看到了一个女人的真正魅力,更折服于小冬的艺术天赋和艺术才华;在杜月笙的身上,孟小冬看到了她所扮演的一切舞台形象所具有的戏剧元素,感受到了上海“皇帝”、三百年来帮会第一人的独特魅力。或许,杜月笙与孟小冬的婚恋,没有才子佳人般的缠绵,没有风花雪月般的浪漫。但是,人世间所有爱情故事里能真正打动人的东西,他们的爱情故事里一样不缺,值得你我好好咀嚼品味。
热门推荐
  • 做事不能“太本分”

    做事不能“太本分”

    世界在变化,因为变化而精彩。“在路上总比停在旅店里要好”,认真体会这句话,你会发现,它告诉了我们成功的道理,即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进而搜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去做事,结果会让你感到惊奇和满足。做事老实死板,执旧不变,缺乏技巧,结果往往难如人愿,即便是目的达到了,沉重的脚步总是落后于人。这怎能称得上是一种成功?两者之间,过程一样,步骤相同,确有云泥之别。
  • In the Cage

    In the C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实事、好事。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农村要小康,科技做大梁;农民要致富,知识来开路。本书的出版发行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书主要介绍了家政服务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家政服务人员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家政服务人员择业的注意事项、如何做好家政服务、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常见家政技能须知、家政服务涉及的工作范围、如何照顾老年人等知识。
  • 东北平原写生

    东北平原写生

    西腰窝,全称西腰窝屯。早些年,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震惊全县的大事件。去年七月间,我来县里看个朋友,并跟他回了一趟老家,就是西腰窝屯。吃过午饭之后(还喝了一点儿酒),跟他的老父亲坐在炕上闲唠嗑儿,偶然间说到了那件事。老父亲快80岁了,剃着光头,说话大嗓门儿。老人家早年当过生产队的会计,粗通文墨,读过《三国》和《水浒》。他说他没别的毛病,就是耳朵有点儿背。我请他把事情仔细地讲一下。他说:“这七百年的谷子八百年的糠,翻腾它还有啥意思?他们说你是个写书的,就喜欢探寻这类事儿,那我就给你说说吧。
  • 王火文集·第九卷:西窗烛 带露摘花

    王火文集·第九卷:西窗烛 带露摘花

    《王火文集·第九卷》收录了王火曾出版的四本散文随笔集:《西窗烛》《带露摘花》《王火散文随笔集》《王火序跋集》,共收文章百余篇。囊括了王火各时期创作的各类型散文,有怀古咏史的史事随笔,带露摘花的生活抒情,也有遍访海内外的旅行游记,作品的创作感受和书评序跋。这些文字多侧面地反映出了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经历、与之交往的同好友人、文学批评精神及人格风貌,对研究作家作品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这也是一部文集必不可少的组成因素之一。
  • Once Cold (A Riley Paige Mystery—Book 8)

    Once Cold (A Riley Paige Mystery—Book 8)

    "A masterpiece of thriller and mystery! The author did a magnificent job developing characters with a psychological side that is so well described that we feel inside their minds, follow their fears and cheer for their success. The plot is very intelligent and will keep you entertained throughout the book. Full of twists, this book will keep you awake until the turn of the last page."--Books and Movie Reviews, Roberto Mattos (re Once Gone)ONCE COLD is book #8 in the bestselling Riley Paige mystery series, which begins with the #1 bestseller ONCE GONE (Book #1)—a free download with over 900 five star reviews!There is one cold case that has plagued Special Agent Riley Paige for her entire career, dwelling at the corners of her consciousness, forcing her to return to it again and again. The only case she has never solved, she has finally put it out of her mind.Until she gets a call from the murdered victim's mother.
  • 花笺记

    花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王子

    小王子

    《小王子》是一个忧伤的童话故事,一则关于爱与责任的寓言,一段失去爱又重新找回爱的旅程。小王子来自遥远的B612星球,他的星球很小,上面只有两座死火山和一朵玫瑰花。一次他和玫瑰闹了别扭,负气离开,他先是前往附近的星球去旅行,一路上他遇到了国王、爱慕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最后到达地球。在地球上他遇到一只狐狸,狐狸告诉他:“我们应该为我们驯养过的一切负责到底。”他想起了他的玫瑰,很想立刻回到她的身旁……
  • 大明女画工

    大明女画工

    她,是一个现代画工。她从小就对英雄非常崇拜,她来到四百年前的大明,想去拯救蒙古一个乌托邦式的汗国。可是,结果却阴差阳错。他,是一个英俊木呐少年,却有着双重性格。可是,来到四百年前的明朝,却是一个最英勇的战士!她,是万历年间的美女书画家,最终因情所困,却做商人妇……。他,万历年间的蒙古大汗,虽是英雄,可是,最终也游离出命运的不公……。他们在古代与现代之间穿梭,他们勇敢,他们执着。可是,任凭他们怎样的拯救,是否最后都倾了心中的故国……
  • 不抱怨地工作

    不抱怨地工作

    调查显示,有八成的职场人会习惯性地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65.7 %的职场人表示自己一天抱怨次数在1~5次之间。抱怨与工作相关的人达 80.5%。没有老板喜欢爱抱怨的员工,积极地解决问题才是职场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