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词
我们说话是一句一句地说,为的是一句话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一句话又常常是由几个小单位组成的,每一个小单位能表达一个简单的意思。这样的小单位便称作“词”。如:
她|很|爱|吃|菠萝
这句话,便是由五个小单位组成,每个小单位便是一个词。由此,则可得出一个结论: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或者说“词是具有声音和意义的最小的造句单位”。像上面所举句子里的“她”、“很”、“爱”、“吃”、“菠萝”都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它们各自表示一个意义,并且可以独立地运用在句中,作句子一个成分。其中“菠萝”不能再分成“菠”和“萝”,因为分开后不能各自表示意义,也不能独立地运用在句中。
另外,所谓“具有声音和意义的”,是指词这种语言单位,首先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意义是词的内容,声音是词的形式。例如“踮”的意义是“抬起脚后跟用脚尖站着”,声音是“diǎn”,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踮”这个词。
所谓“最小的造句单位”,是为了区别于语素和短语这两个语言单位。因为比词小的语素和比词大的短语同样也都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指出词是“最小的造句单位”。这里“造句单位”四个字,包含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这个单位可以自由地和别的词组合而成为短语或句子;其二是这个单位还能够帮助组成短语、句子或表达语气。例如: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高尔基《海燕》)
2.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高尔基《海燕》)
这两句话中,且不论别的,仅就“闪电”一词便是自由地跟别的词组合而成为短语或句子,充分体现了词的这一特点。所以,它是词。
3.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都德《最后一课》)
这一句话中,“的”、“啊”、“呢”三者,虽然都不能与其他的词自由组合,成为短语或者句子,但“的”能帮助它前后的语言单位构成短语,“啊”和“呢”也能放在句中或句尾表示语气,因此,“的”、“啊”、“呢”三者也都是词。
综上所述,清楚地表明:语素、词、短语均为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但语素不能作造句单位,而词、短语虽然都可充作造句单位,但短语是由词构成的,它是比词大的造句单位。因此,词被称为“具有声音和意义的最小的造句单位”是十分准确的。
练习一
将下面这段话按词断开,用竖线表示词间的界限。
1.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词有别于语素、短语
如何区分词与语素、短语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它们三者的定义。
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也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词是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意义单位,或者说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词由语素构成,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的(也称词组)。短语由词构成,是比词高一级的语言单位。
从定义上看,词与语素、短语间的界限一般还很清楚。但实际上遇到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是不大容易划分清楚的,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达明白的。这里仅介绍几种办法供区分时参考。
1.如何区分词与语素
其一,从功能上看,词是造句单位,语素是构词单位。就是说一个不成词语素必须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才能作造句单位。比如“文”、“学”、“战”、“士”均为不成词语素,它们只有组成“文学”、“战士”才能作造句单位,因而也才能算作词。有人会问,那么成词语素又如何区分它是词还是语素呢?我们说,如果成词语素能够单独作造句单位,那么就说,它取得了词的资格(说明这个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如果它是与别的成词语素互相组合成一个最小的造句单位,那么它就只能算作是语素,而那个最小的造句单位才是词。比如“热”与“爱”都是成词语素,在“屋子热”、“心肠热”、“爱家乡”、“妈妈的爱”中,它们都是造句单位,因而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如果二者组合成“热爱”,那么二者就降为了语素,而“热爱”才是一个最小的造句单位,才是词。需要注意的是判断是否为造句单位,应以现代汉语作标准,不能以古汉语作标准。
其二,从意义上看,凡语素的意义,不大明确,不大稳定,那些不成词语素尤为如此。只有构成词后,其意义才会明确起来。比如“粗”,单讲很难说清它是什么含义。只有进入词语中,才可获得确定的含义,如在“粗暴”中是“鲁莽”的意思;在“粗知一二”中是“略微”的意思;在“去粗存精”中是“粗糙”的意思;在“粗心大意”中是“疏忽”和“不周密”的意思;在“粗声粗气”中是“声音大而低”的意思;在“粗茶淡饭”中是“简单”和“不讲究”的意思等等。
其三,从读音上看,词的语音固定,而语素的读音有的则不大固定。比如“恶”究竟读è还是读wù,不好确定,只有成词以后,才可取得固定的读音。再比如“头”究竟读tóu(阳平)还是读tou(轻声),也不好确定,只有成词后才可固定其读音,如“山头”、“头顶”中的“头”是实语素,应读tóu,而“有什么看头”、“一段木头”和“老头”中的“头”均为虚语素,则读tou。此外,在说话的时候,除非是处于词的末尾的语素,一般在语素后是不允许停顿的;而词的后面则必须有大小不同的停顿。
2.如何区分词与短语
其一,从意义上看,词的意义具有整体性,不能看做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短语则不然,其意义即等于组成它的几个词的意义的相加。例如:
1.他很有头脑。(“头脑”是“思想、心计”的意思,不是“头”和“脑”的意义相加。因此是词。)
2.我买了二斤香瓜。(“香瓜”是词。是一种水果,北方也叫“甜瓜”。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有香味的瓜”。)
3.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也是词,是“悲痛、忧伤到了极点”的意思。不能简单解释为“断了肠子”。)
4.一日三餐有鱼虾。(“鱼虾”则是一个短语,因为它的意义即是“鱼”和“虾”意义相加。)
5.请你不要出口伤人。(“伤人”就是“伤害别人”,是二词的词义相加。因此也是短语。)
6.衣服脏了要洗净。(“洗净”也是短语,是“洗”和“净”的意义相加,即“洗干净”的意思。)
7.他必将自食恶果。(“恶果”是“坏结果”或“坏下场”的意思。是二词词义相加。故也是短语。)
其二,从结构上看,词是最小的造句单位,不能拆开,当然也不能在中间插入其他成分。而短语则不仅可以拆开,而且也可以在中间插入其他成分加以扩展。例如:
8.他很有“头脑”。(其中“头脑”不能说成“头和脑”,因为它是词。)
9.我称了二斤香瓜。(“香瓜”一词也不能拆开插入其他成分而说成“香味的瓜”。)
10.断肠人在天涯。(其中“断肠”一词也不能拆开插入其他成分说成“断了他的肠”。)
以上三例中加点的词,均不可拆开加入其他成分。但作为短语的“鱼虾”,则可以拆开,既可说成“鱼和虾”,也可以在中间插入更多成分说成“很多鱼和很多虾”。再比如“伤人”既可说成“伤了一个人”,也可说成“伤害了很多人”。“洗净”也可说成“洗得净”、“洗得不很净”等等。
当然,用上述两种方法尚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有些语言单位是词还是短语,仍然难以断定。比如“布鞋”、“报名”、“理发”、“裁缝”等,从意义上看,比较固定,应该是词;但从结构上看,又较疏松,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说成“布做的鞋”、“报了一个名”、“理了一次发”、“裁好再缝”,所以又应该是短语。我们把这种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语言单位叫做短语词。
练习二
(一)指出下面的语言单位哪些是词?哪些是短语?哪些只能是语素?
草唱的知敏康了晴呢
吃力自习很好同伴商店工业
雪白养鸡高兴比重大树祖国
电器化真痛快少年宫拖拉机
(二)下面每组都列举了两个语言单位。指出哪个是词,哪个是短语,并说明理由。
松树——大树吃力——吃饭
快跑——飞跑眼红——花红
打垮——打击写信——写作
热爱——热心伟大——伟人
实词与虚词
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指具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虚词,是指只具有语法意义的词。
所谓实词的词汇意义,是说实词能表示事物、动作、形状、数量等,意义是实实在在的。因此,有人也称它为实在的意义。
所谓实词的语法意义,是说实词能和其他词语相搭配,构成一种语法关系。例如“红”与“花”搭配成“红花”,构成偏正关系;搭配成“花红”,则构成了主谓关系。同样,“一瓶”与“酒”搭配为“一瓶酒”,构成了偏正关系;搭配成“酒一瓶”,又构成了主谓关系。
而所谓虚词只具有语法意义,是说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即词汇意义),只能在语句的组织中起辅助作用,表示一种语法关系或语气。例如:
1.杨芽儿和柳叶儿先露头。
(刘绍棠《榆钱饭》)
2.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鲁迅《孔乙己》)
例1中的“和”连接两个成分,表示并列关系。例2中的“只有……才”在两个分句间起关联作用,表示了条件关系。
3.我轻轻地问:“大夫来了吗?”她说:“来过了,……”
(冰心《小桔灯》)
4.“鱼啊,我不应该把船划到这么远的地方去。”他说,“既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我。我很不好受,鱼啊。”
(海明威《老人与海》)
例3中的“吗”表示疑问语气。例4中的“啊”表示了感叹语气。
还需要指出的是:凡实词,因为具有实在意义,所以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例如:
5.“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阿累《一面》)
6.齐仰元(烦躁地)谁?
陈毅我!
(沙叶新《陈毅市长》)
7.在旧社会,不要说卖闺女,卖儿子卖老婆也是常有的事。为啥?一个字:穷!
(马烽《结婚现场会》)
8.我又问:“你多大了?”
“十九。”
“参加革命几年了?”
“一年。”
(茹志鹃《百合花》)
上举诸例,例5中是用动词单独回答问题。例6中是用代词单独回答问题。例7中是用形容词单独回答问题。例8是用数词和数量词来单独回答问题。同样,名词也一样可以单独用来回答问题。
虚词,因为没有词汇意义,所以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不过也有例外,例如:
问:你吃不吃苹果?答:不。
问:你有钱吗?答:没。
“不”和“没”都是副词,但都能单独回答问题。须知,从语法学的角度看,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种;虚词则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也为六种。
练习三
指出下列句中哪些是实词,哪些是虚词。
1.那个小孩又白又胖。
2.同志,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啊。
3.他从树上摘下一个苹果。
4.眨眼工夫,像有狂风从天幕后边猛吹,只见这里那里涌出一大团一大簇的乌云来。
5.被果实压弯了的柚子树枝条敲打着竹楼的屋檐,长在枝丫间的菠萝蜜散发着醉人的浓香。
词的构成
词的构成有一定规律。叫构词法。
汉语的词,根据其包含语素的多少,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也就是说,词有用一个字表示的,也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表示的。此外,根据其音节的多少还可以分为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下边分别加以介绍。
1.单纯词与合成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或一个字)构成的词,它包括所有的单音词(因为单音词无疑只有一个语素)。另外,像“螳螂”、“葡萄”、“玲珑”、“巧克力”、“稀里哗啦”、“布尔什维克”等这种词,虽然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但是每个音节(字)单独都不表示意义,只有合起来才有意义,所以这类词也是单纯词,是双音或多音的单纯词。凡双音或多音的单纯词,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联绵词。古人也叫“联绵字”。所谓“联绵”,即“联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意思。它可分为双声词、叠韵词、联字词三种。其中双声词是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词,如“伶俐”、“秋千”、“蜘蛛”、“吩咐”等;叠韵词是指两个音节韵母相同或韵母中除韵头以外的部分相同的词,如“徘徊”、“玫瑰”、“逍遥”、“骆驼”等;联字词是指两个音节既不双声也不叠韵的词,如“囫囵”、“玛瑙”、“芭蕉”、“芙蓉”、“梧桐”等。这三种联绵词,大都音节和谐,读来顺口、好听,运用得当,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