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叠音词。所谓“叠音词”,就是用同一个音节重叠起来构成的词。例如“猩猩”、“悄悄”、“宝宝”、“太太”、“妈妈”、“常常”、“仅仅”、“叔叔”等。这种词一般不能拆开单说,如“宝宝”(长辈对幼儿爱称)、“猩猩”(比猴子大,长着长臂的动物)均不可拆开,只有重叠起来才有意义。另外,有的虽然可以拆开单说,如“妈妈”、“常常”、“仅仅”、“叔叔”等,但拆开后单说和重叠起来说都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所以,仍为单纯词。需要指明的是这种叠音词与词的重叠形式不同,因为词重叠后会产生附加的意义,如“人”重叠为“人人”就附加了“每一”的意思;“看”重叠为“看看”,则附加了“看一下”的意思。而叠音词则不会附加有任何意义。
其三,音译词。所谓音译词,顾名思义,就是指音译的外来词。如“沙发”、“咖啡”、“阿司匹林”、“奥林匹克”等等。这种词不管它在原来的语言中是不是单纯词,译成汉语后则都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也都是单纯词。
其四,拟声词。所谓拟声词,是指摹拟声音的词。它包括有单音节的、双音节的以及不少多音节的。如“咚”、“当”、“轰”、“轰隆”、“哗啦”、“呼噜”、“滴滴答答”、“吱吱呀呀”、“劈里啪啦”等等。这类词都能如实地摹拟声音,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觉。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就是说合成词中的每个字都表示一些意义,合起来又表示一个整体的意义,并且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并不是随便连在一起的。比如“美好”、“绿叶”、“宽阔”等,是由两个实词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信用社”、“三轮车”、“电视机”等,是由三个实词语素构成的合成词;“椅子”、“帽儿”、“电器化”、“喷气式”等,是由一个或两个实词语素与一个虚词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其中,凡表示实在意义的语素,称之为词根,而凡表示虚词的语素则称之为词缀。像“电器化”便是由两个词根和一个词缀构成的。
下边谈谈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首先是复合法,也叫词根复合法。就是说,是由至少两个不相同的实词语素(词根)复合起来构成的词。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并列式。也叫联合式。是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并列在一起构成的词。
例如:
帮助牙齿道路皮肤美丽诚实
讨论丰富朋友打击奇怪人民
以上是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并列构成的词。
开关(电钮)东西(物品)遐迩
买卖(生意)忘记(忘)吞吐
是非善恶黑白(是非)繁简
以上是由意义相反的语素并列而构成的词。
二是偏正式。即用前边的语素修饰、限制后边的语素。被修饰、限制的语素即为“正”,用来修饰、限制的语素称为“偏”。例如:
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电冰箱
火车汽车电车马车脚踏车
皮鞋布鞋胶鞋草鞋高跟鞋
国旗国徽国歌国土国际歌
三是动宾式。即前边语素表示动作,后边的语素表示受这个动作支配的事物。
例如:
革命留神出席领队带头得罪
司机动员顶针负责注意理发
四是补充式。即用后边的语素补充说明前边的语素。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后一个语素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或程度。第二种情况是前一个语素表示事物,后一个语素补充说明事物的单位。
例如:
说明扩大立正缩小提高打倒
以上诸词属于第一种情况。
诗篇船只纸张布匹车辆书本
以上诸词是属于第二种情况。
五是主谓式。即前边的语素是陈述的对象,后面的语素是陈述的部分。
例如:
河流心疼眼红年轻性急口吃
地震面熟夏至胆怯民主天生
需要指出的是汉语中合成词,大多数是并列式和偏正式的,其补充式和动宾式较少,而主谓式的则更少,以上均为复合式。
其次,是附加式。是由表示实在意义的实语素(词根)和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语素(词缀)结合而构成的词。分两种情况:
一是前缀。即虚语素(词缀)在实语素(词根)的前面。
例如:
初一第一老乡老师阿姨阿哥
初八第三老李老虎阿Q阿妹
二是后缀。即虚语素(词缀)在实语素(词根)的后面。
例如:
鼻子胖子钳子帽子棍子刷子
盒儿鸟儿画儿芽儿尖儿头儿
木头石头馒头甜头看头罐头
团员演员党员教员职员雇员
记者作者读者学者行者劳动者
美化绿化软化教化强化大众化
新式美式洋式**式喷气式
作家画家专家科学家艺术家
浓度强度硬度清晰度灵敏度
水手好手巧手爆破手机械手
硬性酸性碱性创造性革命性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语素的虚实在词中很容易相混,需要仔细辨认。比如“老人”的“老”和“老师”的“老”,“成家”的“家”和“行家”的“家”,前一个“老”和“家”含有明显的词汇意义,是实语素;而后一个“老”和“家”没有词汇意义,是虚语素。
2.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
单音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例如:人、笑、跑、马、狗、和、的、绿、是、在。在现代汉语里,单音词并不多,但其使用频率却很高。
双音词,是指包含两个音节的词。例如:人民、玻璃、菠萝、马车、红花、前进、作家、学者、美丽、通达、高兴、画幅、行家、修饰。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且词的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趋势。比如国名,如果是双音节的,则后面往往不加“国”字,如“日本”、“印度”、“蒙古”、“朝鲜”等;若是单音节的,则后面往往要加“国”字,如“美国”、“泰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地名、人名也一样,双音节的地名后面往往不加“县”,如“平定”、“绍兴”、“平遥”等,而单音节的则后面往往要加“县”,如“夏县”、“吉县”、“滁县”等。人名如果是三音节的,称呼时往往把单音节的姓省去而留下其双音节的名;而如果姓名是双音节的,那么一般就不把姓省去了。
多音词,是指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词,例如:迪斯科、托儿所、可口可乐、布达佩斯、马达加斯加。在现代汉语里,多音词也较少,尤其是四个音节以上的就更少。
从音节上看,合成词一般是双音词和多音词,只有大多数带“儿”的合成词例外。带“儿”的合成词在读音上分两种情况:一是“儿”自成音节,读轻声,如“女儿”、“月儿”、“帽儿”,这种词比较少;一是“儿”不自成音节,只表示它前边音节的韵母是“儿化”的,比如“盖儿”(gàir)、“花儿”(huār),这种词比较多。“盖儿”、“花儿”,它们虽然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也用两个汉字表示,但在普通话中却要读成一个音节。
从下面表中可以看出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跟单纯词、合成词之间的关系:
单音词——人、牛、跑、绿……
双音词
和
多音词
单音词——盖儿、花儿……
蜘蛛、玻璃、阿斯匹林
美丽、学习、供销社
老师、女儿、司令员石头、绿叶、现代化
单纯词
合成词
练习四
(一)找出下面句子里的联绵词,说明它们各属于双声词、叠韵词、联字词三类中的哪一类。
1.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
3.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
4.他说那男的很慷慨,几件衣服都送了人。
5.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
6.回望戏台的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乍到的时候一般,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二)下面一些词中,哪些是单纯词?哪些是合成词?
哎呀蟋蟀城市涤纶美丽菩萨
当啷矛盾阶级鸟儿哈哈渐渐
铅笔雄伟犹豫走狗胡同土地
螳螂马虎草鞋华盛顿凡士林
芭蕾舞工业化合作社大会堂
词的意义
每个词都表示一定的意义。词义分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种。这里我们着重是讲解它的词汇意义。我们说话、听话、读书、写文章,都应注意词的确切意义。须知,词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从许多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当中概括出来的。
1.一词多义
语言里的词有的具有一个意义,有的具有好几个意义。具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单义词”,它无论用在什么地方,都表示这一个意义,如“上海”、“恒星”、“稻子”、“标点”、“血压”、“元素”、“鞋”、“草”、“鸟”、“人”、“地”等。具有几个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它在不同的地方(语言环境)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例如:
〔熟〕
1.食物烧到可吃的程度。如:“米饭熟了。”
2.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了。如:“麦子熟了。”
3.常接触,知道得清楚。如:“他跟我很熟。”
4.工夫深,做起来不费力。如:“他把功课温习得很熟。”
〔好〕
1.坏的反面。如:“好人好事。”
2.痊愈。如:“病好了。”
3.容易。如:“这件事好办。”
4.十分。如:“好热。”
〔斐然〕
1.有文采的样子。如:“斐然成章。”
2.显著。如:“成绩斐然。”
〔菲薄〕
1.微薄(指数量少、质量次)。如:“菲薄的礼物。”
2.瞧不起。如:“妄自菲薄。”
〔翻身〕
1.躺着转动身体。如:“医生帮助病人翻身。”
2.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如:“穷人
翻身赶走崔二爷。”
3.改变落后面貌或不利处境。如:“今年的生产大翻身。”
多义词是词义演变的产物。就是说,任何词在产生的时候总是单义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发展,词义可能发生多次变化,有的词新义出现了,旧义并没有消失,新旧义并存,从而就产生了一词多义的现象。
从前面所举例子可以表明两点:
其一,多义词的几个意义是有一定联系的,其中一个意义是现代经常使用的意义,应称之为“基本义”;其余的意义则都是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称之为“转义”。前面所举的五例中,其第一项均为基本义,其余项则是转义。
其二,由基本义发展出转义有两种方式:一是推衍。即随着人们认识的推移而滋生出转义,我们把这样产生出来的转义叫做引申义。如“熟”、“好”的第2、3、4项意义都是由第1项推衍出来的,是引申义。二是比喻。即由基本义通过比喻方式发展出转义。我们把这样产生出来的转义称为比喻义。如“翻身”一词的第2、3项意义即是。词义的比喻义在语言的表达上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能使抽象的事物或道理形象化,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总之,一个词若有几个意义,就要确切地了解有哪些意义以及表示每个意义的时候是怎样用在句子里的。请看下面例句及加点的词义。
1.千丈,不是很高吗?可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
(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大)
2.这课文很深,得好好学才学得会。(道理不容易懂)
3.这种布颜色太深,做夏天衣服不大合适。
(颜色重)
1.园子里种菜,地里种庄稼。(蔬菜)
2.食堂里天天没有好吃的菜。(下饭的食品)
1.爸爸答应我儿童节送我一本新书。(同意,许可)
2.有人叫你,你怎么不答应啊?(回答)
1.这间书房很宽绰,能够摆四个大书橱。(宽阔)
2.政策放宽以后,生活一天比一天宽绰了。(富裕)
2.词的比喻义
众所周知,词的比喻义是由其基本义通过比喻方式而发展出来的转义,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
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许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有许多的东西,只要我们对它们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
这一例句中的“包袱”并不是指真的包袱,而是指精神上的负担。这个意义是通过比喻来的,即把一个人精神上的负担比做背在身上的包袱,而这个意义已经成为“包袱”一词的固定意义。更形象,更生动。
她不是一个怯弱的人,从去年她娘家被清算起,她就感到风暴要来,就感到大厦将倾的危机。
(丁玲《果树园》)
这一句中“风暴”一词也是用了比喻义,把土地改革运动比做“风暴”,就形象地表现出这场运动的轰轰烈烈的气势和宏大的规模。下面再举几个例子,每组里加点的词,在第一句里表示本义,在第二句里表示其比喻义。
1.凳子腿不结实了,拿个钉子钉一钉吧。
2.找个工作真不容易,常常会到处碰钉子。
1.绳子上打了好几个疙瘩,解也解不开。
2.心上的疙瘩早解开了。
1.我们学校的剧团很大,角色很齐全,五一节要演戏呢。
2.李晓当班长当得不差,真是个能干的角色。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恰当地运用表示比喻义的词可以使语言生动。我们的口语和文学作品里常常运用表示比喻意义的词。
需要指明的是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是不同的。比喻义最初也为比喻,后来因为广泛流传,大家都这样用,于是这个意义就固定在该词上了,成了该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之一。凡比喻义,是可以脱离语言环境或上下文而存在,在词典上也是注明了的,人们使用起来也感觉不到它是一种比喻了。而修辞上的比喻则是临时打比方,并非固定到词上面。例如:
鲁迅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他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
(毛泽东《论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