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新别墅后,周小燕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到处跑动。由于两幢房子共隔一个院子,房型相同过道也相同,她带着弟弟与董毅明家的两个孩子,成了整个家族里的“快乐宝贝团”。每次母亲董燕梁抱着手上的女儿找她们,都会站在窗口喊叫。
在听到母亲叫唤自己时,周小燕每次都会像一个小小幽灵一般,一下子站在了母亲的身后。她或是调皮地与母亲做着鬼脸,或是在母亲手上抱着的妹妹脸上刮一下。
母亲手上的妹妹,是周苍柏搬迁房子前董燕梁生下的第四个孩子,取名周宝佑。
住进新房子后,周苍柏总是有些担心。因为他看到逐渐长大的女儿周小燕,身高却要比其他孩子矮半个头,想想不对,他于是决定,在院子里装上一个单杠,他要强化周小燕姐弟们的身体素质。
看到父亲在院子里装上一个棒棒,还在棒棒两边支撑起两根结实的木桩,搞完后把她托举上去让她上下拉动,这让到新家后总要爬树去摘野果的周小燕很不解。父亲告诉她,这叫单杠,是他曾经在国外大学里经常练习手臂力量的东西。如果练好了,她上树下树速度就会更加快了。
听到父亲这样的描述,周小燕立即来了情绪。她觉得这个单杠很简单容易搞。
她在父亲抱着上单杠后立即就拉了起来,可没拉两下她就上不去了。
看到她熊了,父亲告诉她,这个单杠不是说玩就能随便玩随便拉的,而是要掌握方式才能锻炼手臂。只有手臂肌肉练结实了,她才能随便上树,也才会像父亲那样,不会受到坏人欺负。
这以后,周小燕根据父亲教授的方式,不断地带着弟弟们一起锻炼。
周苍柏在大学的时候爱好广泛,曾是学校撑竿跳高运动员,他不仅参加学校足球队,还练就了射箭等本事。喜欢体育的他,自从在家里安上了体育器械后,每天下班都会早早地赶回家。
每次只要看到父亲回家,周小燕就会带着两个弟弟和董毅明的儿女一起从屋子里拥出。而每次看到唱着歌排着队的孩子“集体报到”,周苍柏都会心花怒放。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周小燕不仅在单杠上翻滚自如,还会变着花样做一些惊险动作。那次父亲上班,母亲董燕梁从屋子里抱着小女儿周宝佑出来,她忽然抬头差点吓得舌头掉到肚子里。因为她看到自己10岁的大女儿周小燕,竟在悬半空的单杠上来回行走。而两个弟弟和其他孩子,都站在单杠下欣赏着姐姐的表演。
再有一次,母亲董燕梁在2楼房间里睡觉,忽然看到女儿从别墅的低楼翻爬到2楼的窗台上。初看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一看,竟然千真万确是自己的大女儿周小燕从楼下沿着窗台的防水檐攀爬上来。
上得2楼的周小燕没有半点胆怯,她还伸着脑袋对楼下的弟弟们说:“你们谁敢上来?谁上来就是英雄!”……看到这里,董燕梁害怕了。那天,她在背后悄悄地一把将站在窗台上的周小燕拽进了房间,狠狠地责骂了她一顿。
6.分散精力父亲让女儿学钢琴
也许是母亲把自己看到女儿在单杠上的危险动作告诉了父亲的缘故,周苍柏决定引导周小燕,分散她调皮男生般的粗野性格。1927年春,父亲从天津请了一个耿老师,来教授周小燕武术。
刚开始看到这个耿老师,周小燕不怎么喜欢他。因为,这个老师每次讲话,嘴里都会有股大蒜的味道。后来周小燕知道了,原来这个嘴里发出冲人味道的老师,是一个看到羊肉和大葱就没命的天津人。
那天,父亲在介绍完耿老师后,耿老师为围着他的周小燕姐弟们舞了一套漂亮的剑术。看到耿老师整个人像被剑裹在影子里的样子,周小燕一下子就佩服上了这个满嘴蒜味的武术老师。接着再看到他打的一套猴拳,不仅将武术的单调动作糅合进快乐成分,更将练武术的艰苦化解进了游戏中。当即她就对父亲说,她要跟着这个耿老师学习武术。
晚上,母亲董燕梁开始给周小燕做了黑色对开襟的武术服,后来也为两个弟弟准备了拳术服装。
周小燕就是有这个特点,每次只要她下定决心学习一样东西,就能完全投入到所学的项目中。
跟着耿老师学习武术不到半年,她就学得了不少剑术套路。每次从道生小学回家,她都不放弃练习,回家后立即将自己所学的剑术演练一番。
看到女儿把精力从调皮的粗野路子上调整到了演习武术上来后,周苍柏和董燕梁都暗暗高兴。因为,练武术不仅能够转移周小燕的调皮玩性,更能使她强身健体。当时的周苍柏给几个孩子请武术老师还有一个更深的考虑。以前他在国外学习金融的时候,每次在和一些对中国不怀好意的人交流时,他们都会说中国人身体不好,是“东亚病夫”。
每次看到那些“洋人”这样说中国人,具有民族自豪感的周苍柏都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要让自己有强健的身体。他还无数次暗下决心,一旦日后自己有了后代,一定要让他们锻炼得具有很强体魄,成为“强人”,让那些外国人彻底闭嘴。
1928年,周小燕已经是道生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经过这些年的锻炼,她不仅练就了一身的剑术,更将自己的身体锻炼得超级健康。为了鼓励她练习武术,周苍柏在一次组织银行员工到衡山去旅游时,特意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周小燕也带了上去。
在衡山上,这对父女意外结识了一个会气功的老道。父亲周苍柏在跟人家学道过程中,周小燕由于有武术的根底,也很快学得了一点气功,并在若干年后碰到自己身体遭意外时得到了帮助,但这一切都是后话了。
在道生小学读书后期,有次周苍柏在送周小燕去读书的路上,看到了一个俄国人开设的(ROLINSON)琴行。周苍柏不擅长音乐演奏,但他对音乐有种天然的嗜好。那次,在经过这个俄国老板开设的琴行时,他忽然被琴行老板弹奏的曼陀铃音乐吸引。
曼陀铃,其实就是一种有指板的四弦琴,音域较接近于小提琴,属于鲁特琴家族一员。这种琴在19世纪由意大利传入美洲,以后传到中国。这种乐器容易与西班牙吉他、口琴和手风琴等相配。只是,相配的乐器,一般只能作配角。而曼陀铃作为主角,能使器乐表现得内涵丰富多彩。
周苍柏进入琴行,盯着俄国老板手上拿着的那个曼陀铃左看右看。俄国老板看到这个客人左右端详的样子,立即停下了演奏,将曼陀铃递到周苍柏手上。
看着这个全长约40厘米,琴身形状像是剖开的水梨,大小也只和小提琴差不多的东西,他觉得奇怪了。难道就是这个东西能演奏出那么美妙的音乐?他再翻看曼陀铃背面,只见琴体背部隆起成半圆形,不带横板。原本不擅长音乐,但超级喜爱音乐的周苍柏,在和琴行洋老板交流后,决定拜这个俄国老板为师学习曼陀铃。
在买曼陀铃的时候,周苍柏其实还有另一个想法,就是想让喜欢歌唱的周小燕也学得一门器乐手艺。
想让女儿学习曼陀铃这样的乐器,周苍柏想到了早年娶妻子董燕梁时的情景。当时,在他娶了自己的女人后,曾萌生过让董燕梁学习钢琴。完全没有想到,刚到上海没有多久的新娘子就意外地怀孕,最终,讲了半天要去学习的钢琴,成为董燕梁一个一辈子都未能学成的梦幻。
董燕梁怀孕阶段,周苍柏借口胎教需要,让董燕梁继续学,只是妊娠反应得厉害,没有办法,他最终只得放弃对新娘子的音乐教育。这次结识的这个俄国琴行老板,在和他一番交流后,周苍柏再次隐隐萌生让这个老板在教授自己的同时,也教授女儿曼陀铃的愿望。
从琴行出来,周苍柏手上多了一把曼陀铃。
回家后,起初还有些担心女儿不一定肯和自己一起学琴,没有想到周小燕看到曼陀铃后立即就愉快地答应了。从此以后,黎黄陂路的小院落里时不时出现无词混声哼唱,以后更出现了乐队演奏的优美旋律,像贝多芬《致爱丽丝》、奥芬巴赫《船歌》,以及《漫长的路》等都是这家曼陀铃演奏的保留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