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受私塾教育
1929年5月,此时的周小燕已经12岁了,根据道生小学的教学课程设置,她已经完成了这个阶段的小学启蒙教育。
在童年以及小学启蒙成长的时期,周小燕不仅享受着父亲带给她的慈爱,更享受着父亲让她在无忧无虑中汲取养分的成长快乐。
在那个阶段,父亲周苍柏教给了她许多做人的道理,以及父亲在碰到重大危险时临危不乱勇敢面对的处世态度,都给她今后的人生路帮助不小。1926年,正是周小燕开始记事的时候,当时的汉口被北洋军阀统治。由于时局动乱,军阀政府对汉口实施高压政策。面对军阀的高压,此时的一般人心理或许会产生扭曲。但中国社会的发展告诉人们一个真理,那就是:中华民族每到一个关键点,都会出现一些有识之士,他们甘愿为这个社会的进步奉献自己所有一切,他们不怕抛头颅也不怕洒热血。
正是在北洋军阀实施高压的关口,周苍柏也面临着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有人托他为共产国际运作一笔支援中国革命的经费。
当时,对于这样一个面临杀头危险,其他银行纷纷退缩不前的事情,周苍柏该如何处理?此时的他在思索:北洋军阀不顾人民死活、不顾国家危难,为了自己的地盘到处打仗;现如今,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国的未来,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做帮助人民脱离苦海的事情。而共产国际能够为了中国的未来帮助中国人民进行自救,我有啥理由拒绝?!
于是,当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董必武,以及邓寅达找到他后,周苍柏毅然勇敢地将这笔巨款采用瞒天过海的方式,通过上海银行的美国分行再成功转到国内,交给了和自己早已是朋友的中国共产党。
虽然周苍柏成功化解了这场资金“危机”,也成功帮助了中国共产党,但他的个人安危仍面临着极大的危险。在北洋军阀获悉周苍柏帮助中国共产党运作了经费后,立即秘密派人去逮捕他。
那些日子,周苍柏和董燕梁都比较警觉。
一天,周小燕的母亲董燕梁在院子里抱着孩子,忽然看到两个陌生人走进来。
看到他们贼头贼脑的样子,抱着孩子的董燕梁忙询问他们找谁?正当她告诉那两个人说周苍柏不在时,自己的男人走了出来。于是,灵巧的她忙迎上周苍柏,问自己的男人:“周苍柏哪里去了?”
看到眼前的一切,周苍柏立即明白了妻子董燕梁的意思,忙告诉那两个人说:“他出去了啊。”
此后,周苍柏立即离开汉口去了上海,这才逃过人生路上的一个劫难。
事后,周小燕曾问父亲这是为什么时,周苍柏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一个人要有正义感,要有是非和做人的原则。对朋友不仅要忠心,更要讲究道义……
父亲周苍柏的言教身传对周小燕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那些年,重情谊的周苍柏不仅将父亲接到身边生活,而且还把自己的哥哥周操柏全家,弟弟周蔚柏全家都接到了身边。
大家庭的生活热闹而欢欣。
每次周苍柏回家,看到大女儿周小燕领着弟弟妹妹们到处打闹的热闹场景,都会与董燕梁开心地玩笑。1929年,周小燕在已经有了弟妹4人后,母亲肚子里又怀了新的宝宝。
周苍柏面对即将诞生的新生命充满向往。
这年,在看到周小燕小学毕业后,周苍柏毅然决定,把周小燕送进汉口的一所意大利天主教会办的圣玛利亚外语学校,学习外语和钢琴。下午,他还在家里开设私塾式的补习班,让周小燕和家里所有的其他孩子一起,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在家接受教育,初时周小燕很不喜欢整天背诵古文诗词,还有什么“增广贤文”之类的,她觉得上课时那些“古代老师”总在摇头晃脑。下午,每到上课,她总觉得屁股下面像放着钉子一般。每次上古文诗词课时,她时常会看着蓝天上的云儿,脑海中一会儿觉得这片白云像个老公公在笑,一会儿是一匹马在跑。半年后,这种感觉才渐渐没有。最终她也能安静地背诵古文,并喜欢上了滋养她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
这种学习方式,让周小燕受益匪浅,课后她能随时扯着嗓子哼唱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并在课间学会了不少其他乐器。
在族里兄弟姐妹中,周小燕排行老二,大家看着她这个男生性格的“二姐”,嗓子虽不怎么样,有些嘶哑,但歌曲的内容每次都是最流行最HIGH的。于是,弟弟妹妹们除了对“二姐”佩服外,再就是羡慕了。
2.遭遇特大洪水灾难
进圣玛利亚中学后,老师给周小燕起了个英文爱丽丝的名字。
在教会学校读书规矩很大,并且许多课程都是用英语教学,就连数学课也是用英语教授,像什么面积的计算、什么代数的运用等,难度逐渐加大而且是使用学校自行编制的教材。许多次下课放学,父亲在接周小燕回家时,都会在路上关心地询问她读书是否有难度,能否跟上学校课程。
那时,在圣玛利亚中学,学校安排周小燕跟着一个意大利修女学习钢琴。她时常受到修女的夸奖,并为此打下了比较扎实的音乐基础。这年的暑假,根据她和一些表现良好学生的意愿,教会学校提出要带她们40多个学生去庐山旅游。
听到要出门旅游,周小燕好高兴。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弟妹们后,他们都很羡慕。弟弟周德佑甚至悄悄说,想跟姐姐一起去。但这怎么可能,这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呀!没有办法,看着弟弟央求的眼睛,她只能对弟弟说,以后等他长大了,姐一定会带他外出旅游。
弟弟听了姐姐的安慰,眼睛里闪出一丝让周小燕心动的期待。当时,周小燕并没有琢磨出弟弟眼睛里的东西,只是若干年以后,当弟弟独自离家,义无反顾地随革命队伍出走,她才体会到了弟弟周德佑的内心世界。
1931年,汉口又一次发大水了。
幼年的周德佑说来也怪,汉口的大水不知道为什么,在清道光朝以前,武汉地区每平均20年左右就会有一次洪水泛滥;自1865年汉口建立水文站有水文记录以来,江汉关水位超27米以上就有15次,其中最严重的是两次,一次发生在1870年,另一次就是发生在1931年这个让人难忘的年代里。
对于武汉三镇1931年发生的水灾,可以这样认为,一半是天灾,另一半是人为不重视所引起。当时的武汉,由于汉江几十年没有发生水灾,人们都对长江的洪水和灾难已经麻痹,由此早年筑起预防长江水患的堤防的重要性也早被人们遗忘。再加上此时“北伐”后建立起的国民政府,一些官员趁国民政府要把汉口改制为湖北省直辖市的机会,只考虑自己利益安插亲信和鱼肉宴请,根本无暇管理汉口的城市基础建设。
这年的6月下旬,担任武汉行营主任兼湖北省主席的何成浚以“湖北省暨汉口市体改委”名义,将原汉口市长刘文岛调任省民政厅长、原汉口市财政局长吴国桢调任省财政厅长,原汉口市工务局长陈克明调任省水利局长,这样操作的目的,就是腾出汉口市市长的职务,让他的心腹亲信何葆华担任。
在他将这样的安排报请蒋介石批准并如愿后,何成浚与他的一些新官旧僚频频举杯碰盏欢心畅饮,日日不思黎民百姓事情的时候,长江边的张公堤和铁路堤都因年久失修,经受不起长江中上游因连降暴雨而带来的滚滚洪水。
7月29日深夜,当时的清江流域、汉江流域均暴雨成灾,宜昌、沙市的洪峰直逼汉口,江汉关水位涨到27.21米,汉口堤防顿时万分危急。在这险象环生的时候,何成浚却在与一帮部下在家打麻将。
在汉口各级政府官员和掌握湖北军政大权的军阀们胡作非为正酣之时,汉口铁路大堤丹水池段路基出现大面积浸漏,因事前没做任何准备,现场又无人指挥,以致浸漏很快变成管涌。没有多少时间,也就在隔日的早晨,路基崩溃决口,长江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整个被人称做“千湖之地”的后湖地区倾泻而来。
仅仅3天,洪水就突破了双洞门至利济北路之间残破的防线(今游艺路与京汉大道相交处)冲进市内。顷刻间,市内大批平房被毁,许多根基不牢的楼房相继倒塌,那些用岩石和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大厦也都泡在水里。仅仅过了几个小时,整个汉口市区就变成了一片泽国。
看着曾经能够快乐唱歌的家顷刻间淹没在水中,周小燕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此时的她,多想能够看到她的父亲立即出现在家里,出现在她和需要他的弟妹身边。但此时的父亲周苍柏却早已出去了……
3.看到父亲逆境中的理想
周小燕坐在黎黄陂路家中平台上看着浑黄的江水不顾一切到处乱跑的时候,父亲周苍柏此时正在组织力量帮助受灾的汉口市民。8月3日,已经几天没有休息好的周苍柏仍然在为灾民忙碌着,就在这个时候,武汉大学棉花实验场场长杨显东教授来找他。担任着湖北救灾委员会副主席的周苍柏立即询问他,需要怎样的帮助。
杨显东,1902年出生,湖北沔阳人。这位1949年建国后曾担任农业部副部长的社会活动家,是一位对改进中国棉花生产、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支持革命事业都有过重大贡献的专家。这次发生的大水,也将他家冲毁。
乡里的田地被毁坏、族里的房子全部被冲塌,许多老家的灾民实在没有办法生活,他们都投奔到汉口杨显东学校来。
看到学校宿舍里安置的百多号投奔自己的亲属和老家人,杨显东无所适从了。在这个关键时刻,忽然,他脑子里就跳出了“好人周苍柏”来。
杨显东认识周苍柏还是1929年以后的事情。说到他们之间的认识,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当年,就在周苍柏将银行业务做得风生水起,一天,在开拓业务和人聊天时,一些同事朋友又嚷嚷说要去赌博玩麻将。对麻将和赌博,周苍柏天然反感,那天他也是极力反对着。那些人于是发牢骚说,偌大的汉口不玩麻将赌博,他们能到哪里“混日子”?又有什么可消遣的?
听到他们的牢骚,想想他们的话不无道理。
是啊,当时号称全国“四大名镇”之首的汉口,既不像江南的杭州拥有西湖,也不像无锡拥有鼋头渚,大连拥有海边休闲胜地等。当时的汉口,让人能提起精神的娱乐啥都没有,平常人空闲时确实没有地方去。
由大家的牢骚,周苍柏想到了自己曾呆过的上海。
以前在上海,有钱人不说去“大世界”,也不说花花世界的“十里洋场”跑马厅,就说单单强占中国人土地的英国人,都会在西区占领的殖民地里,仿建起一个像英国园林的公园供洋人郊游……想到这,他忽然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很有必要在汉口——自己的家乡,为汉口人建造一个自己的公园。
只是,在深度思考建公园的想法后,考虑来考虑去,他还是觉得,单靠自己力量还不够。
首先是,建造公园需要大量的经费购买土地。而他,虽说是一个银行行长,薪水不能说不多,但单靠这些薪水,去买地最终建成公园,真的建成不知道该是猴年马月了……想到这,他有一些犹豫。
但最终,他想到了中国历史上“精卫填海”的故事,想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他还是为自己打气:只要自己努力,相信他周苍柏一定也会成功。
为了能够早日实现建成公园的念头,他计划在汉口一小块一小块购买土地,到最终集大成完成自己建成“汉口最大公园”的理想。为实现这个“精卫填海”的理想,也为了能够积累大量资金去购买土地,这时候的他萌生了与哥哥、弟弟合作做生意的想法。
在和自家兄弟商量并合作赚到第一笔钱后,周苍柏比以往任何赚钱时候都开心。他不仅将这些赢利获得的钱拿出,还将自己以往的积蓄也拿了出来。在选择了不少地方后,最终他购买了武昌东面郊区东湖的第一块土地,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迈出“买地为武汉市民建立休闲公园”的第一步。
其实,当时的东湖还是蛮荒之地,交通极为不方便,从汉口到他购买的土地去,要坐船跨江跨湖。此外,土地长年无人过问,板结得厉害。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周苍柏义无反顾地决心继续做这个事。
在周小燕知道父亲购买土地要建造公园后,她和弟弟们都高兴坏了。
一天,周苍柏说周末带全家去看自己购买的第一块土地,周小燕看到的是一片并不大的烂泥地。她于是问父亲,这么小一块地怎么能做公园?对女儿的疑问,周苍柏笑着对女儿说,自己现在钱不是很多,等今后他有钱就再买一块,一块一块地买,最终就将那一片区域全部买下,就能建成一个大大的公园了。
他还对女儿说,一个人只要下定决心做一个事,哪怕再难他也会做成,关键是坚持。这就像一根铁棒,你要想把它磨成针,你只有不断地磨不断地磨,哪怕手酸心累也不放弃,最终才能磨成针的道理一样……说到兴处,他还把周小燕和她的弟弟妹妹们带到高处,指着陷在半岛一半被水围着的地块对周小燕说,今后他一定会把这里所有的地都买下,做成全国最好的公园。
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周苍柏不断地累积资金,也不断实施自己购买地块的计划。就在实施自己计划的过程中,他碰到了一个铁头,那就是武汉大学的杨显东。
杨显东早年曾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这个学习农业专业并专门研究棉花品种改良的留学生,也是一个有很大理想抱负的青年。1928年,在他带着农业救国的理想回到湖北老家后,受到当时湖北省建设厅厅长石瑛和武汉大学校长王世杰的欢迎。
一回国,他就担任了湖北省棉业试验场技士兼代场长。当时,这个有志于献身于中国农业改良事业的农家子弟,在东湖附近的磨山买了个荒山。按照他的设想,在荒山上研究棉苗的改良或许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