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麻雀。”
“我的好朋友,”
“走吧走吧走吧走吧走!”说到童年印象最深的事,那就是周小燕印象中全盘接受的欧美文化以及音乐,而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参加姨妈董笄六的婚礼。那时,姨妈结婚好热闹,带着凤冠,穿着霞披,红红的脸上满是娇羞。周小燕拖着姨妈的礼服带着其他孩子,在大人的起哄声中向姨妈要糖,向新郎要红包。
闹过新房,随母亲董燕梁回来后的周小燕,还和两个弟弟闹起了结拜婚姻的游戏。
随着快乐的日子逐渐过去,周小燕一天天长大了。5岁那年,父亲把周小燕抱上膝盖,询问她想不想上学?
“当然愿意。”
听到父亲询问自己是不是想去新学堂,满是新鲜感的周小燕立即告诉周苍柏自己想去的愿望。看到女儿想上新学堂的愿望很迫切,他立即抱着女儿又亲又吻。
其实,说到汉口新学堂,就要从鸦片战争时说起。
汉口自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西方列强凭借种种政治特权在汉口开设租界。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上半叶,从西南向东北排列开了英、俄、法、德、日5国租界。其租界之多,在国内城市中,仅次于天津,位居全国第二;面积仅次于上海、天津,居全国第三。
这些租界的设立,使得外国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在租界里实施独立于中国政府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之外的另一套制度,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由于有这样的便利条件,一些去过国外的中国人看到了商机,他们便针对外国洋人和中国有钱人开设了一些“洋学堂”。
那时,在汉口法租界的道生小学,就是这样一所高级小学。
4.碰到了许多开心事
1927年夏天过后,周小燕7岁时进入设在法国租界的道生小学。
由于道生小学招收的是一些贵族和有钱人家的孩子,它的课程也与当时中国的私塾不同,完全是按照国外教学方式,专门为学生设置与国外接轨的学前教育课程。这有点像目前的中国学生外出留洋,他们在进一些国外专科学校前,都要进入语言预备班学习一样。
周小燕在上道生小学前,就进入了这所学校的学前班。
读书的日子好开心,周小燕不仅愉快地跟着漂亮的小姐姐般的老师唱歌跳舞,而且还结识了许多新同学。星期天不用上学,周小燕就把两个平时喜欢跟着自己的弟弟招集起来,她要做老师,来辅导弟弟们读书。
父亲看到可爱的女儿要做老师,立即眉开眼笑连声说支持。他让董燕梁把摆满针线的桌子清空,还亲自拿抹布把已经很干净的桌子又抹了抹。
周小燕翻开自己的书包,将自己插满图案的书本分给了两个弟弟各人一本。
正式上课了,两个弟弟像模像样地看着书。大弟弟比较沉稳,看着姐姐给自己的图书,撑起小小的脑袋进行独立思考;而小弟弟天生就是一个小调皮,灵活中不乏顽皮,顽皮中不缺成稳。
看到弟弟们已经安静下来,周小燕也拿出书本一本正经地教了起来。到底是个小孩子,在她翻看书本时,见到有趣的内容,自顾自地看了起来。
周苍柏和董燕梁看着三个可爱的孩子坐在桌子前的那种认真劲头,立即给他们拍照留影。
学前班的日子快乐而愉悦,随着周小燕的逐渐长大,父亲周苍柏更大的喜悦又来到了。
在周小燕进入学前班一年后的1926年,有一天,父亲一回家就告诉董燕梁,说全家准备搬家。原来,自从周苍柏担任上海银行汉口分行行长后,银行的业务蒸蒸日上,不仅在汉口这个当时已有18家外国银行的地方立稳脚跟,就是业务的后续发展也独具自己的特色。
那时,远在上海的陈光甫看到汉口分行做得风生水起特别高兴,早就在考虑给周苍柏解决住房,不要再住在父亲家了。他当即拨下一笔款项,让周苍柏和另一位行长各自建造一幢别墅。
1926年9月前夕,周苍柏建造的住房即将竣工。就在他准备全家搬迁到新的住房前,武汉发生了惊天大事。原来,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军转眼攻进武汉,并在武汉建立了国民政府。
看到了兵荒马乱,看到了新政府的建立,一些外国洋人和做生意的人都慌了神;特别是一些小商小贩都觉得天下要大乱了,于是纷纷赶到银行去取款。他们害怕一旦银行倒闭,自己就会血本无归。
那时,每天银行门口都会排着长龙,全是等待兑现的民众。
看到这种情况,银行里的一些人害怕了,慌神了,他们连夜开会并提出第二天闭门谢客的对策。
此时的周苍柏并没有这样害怕,他考虑的是,越是碰到重大事件,越是要冷静应对,也许正是这种时候,才是考验银行存亡发展的关键。
他认为,如果此时不慌张,还给客户信心的话,也许事情就会很快过去;相反,如果处理得不好,好不容易揽到的客户,就会随着这次危机而散失……他在盘算着未来的形势。经过综合评估,他让银行职员测算了银行的资本金后毅然决定,第二天不仅要开门,而且还要在银行门口张贴布告告诉储户,只要是上海银行的客户,他们在需要资金时,随时随地都能到银行提取现钞。
看到周苍柏的这个决定,许多银行职员都感觉到“武汉分行”将面临灾祸,也许第二天开门就要大祸临头。
但第二天,就在这个通告贴出后不久,那些原本排队取钱的长龙逐渐不见了。人心原本思稳的储户,因为上海银行武汉分行开办以来就积累出的好口碑,再加上这次的银行通告,他们看到了上海银行汉口分行的实力。
对于上海银行汉口分行发生的挤兑风潮,其实远在上海的陈光甫时刻关注着,在他听到周苍柏成功化解挤兑风潮后,立即电话向他表示祝贺。
在处理完这一事件后,周苍柏带着全家从已经住了6年的父亲家,搬迁到黎黄陂路的新居别墅。
5.成长中的“小调皮”
在周苍柏乔迁新居后不久,他又碰到一件好事。
原来,陈光甫在下拨周苍柏和另一位行长解决住房的款项后,两位在汉口分行的行长便商量,将两家人家的房子建造在一起,这样便于今后有事情大家可以照顾。可没有想到,房子建成后,这个行长在临要住进新居时,竟被陈光甫一纸调令调走,到其他地方开拓市场去了。眼看着他新建好的房子不能住了,于是那个行长考虑把房子卖掉。
面对这个行长的卖房考虑,周苍柏想:原本一块地皮上两栋相同风格的房子,拆散卖给他人,还不如自己买下算了。
在他回家和董燕梁商量时,正巧董燕梁的嫂子从杭州回到汉口。原来,1924年,周小燕7岁左右的时候,她的舅舅董毅明因生病英年早逝。在自己大舅子生病弥留之际,周苍柏曾答应照顾好他留下的妻子、儿女的。答应了的事情就要努力兑现,这是周苍柏一贯践行的原则。只是,早年大舅子去世,伤心的妻子去了杭州。两年后她思念家乡,还是回了湖北老家。
看到一直没有机会照顾大舅子家人,这次正好碰到机会,他毅然决定买下这个房子,让董毅明的妻子和儿女居住。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妻子董燕梁后,原本小周苍柏10岁的女人一头扑在了自己男人的怀里,泪水盈盈的她不停地哽咽。是啊,有什么能够比亲情关怀,更加能够使她感动呢!更何况董燕梁父母早逝,她家的长兄就像她们的父亲一般曾关爱着自己的兄弟姐妹。
尽管那时候周苍柏在银行做事,而且还和周家两个兄弟一起做点皮草生意,但他为买房子仍然花了不少精力。当大舅子董毅明的遗孀和他的儿女住进黎黄陂路,能和周苍柏、董燕梁一家朝夕相伴,他们感动极了。
1926年年底,经过上海银行武汉分行在汉口的摸滚爬打,此时的周苍柏已成为整个汉口闻名的银行家,更成了汉口金融界说得上话摆得上谱的人。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周韵宣家的3个儿子也各自在汉口打下了一片天地。
周苍柏打理银行,周韵宣的大儿子和小儿子也将自己家传统的皮革、烟草生意做得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