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1500000002

第2章 导论(1)

在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从无到有,由隐变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真正开始从总体上梳理其历史发展的内在线索。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首先认真回顾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在继承学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演进的历史逻辑。这也构成了本书研究写作的主要任务和本导言所要思考的基本逻辑线索。

第一节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老问题、新任务

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而言,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不再不是什么新的话题。三十年前,英国学者佩里·安德森(P.Anderson)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Considerations on Western Marxism)中文版和徐崇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的出版([英]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高铦等译,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就揭开了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演出的序幕。再向前追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踪迹还可以在上世纪50、6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种种参考资料中透泄出来。相应的,对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思想史研究也不是什么新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经有这类著作陆续出版问世(对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的综述,在本章第二节中有详细的展开,在此恕不赘述。)。但是,在我们看来,今天,重新梳理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仍然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全新的学术价值。在本节中,我们将首先说明当前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重考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理论意义;接着讨论这一思想史研究本身所需要的理论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研究论域,即相关概念的内涵和范围进行界定。

1.今天为什么要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

不容否认,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方面表现为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理论视野的开拓,即新的学术资源和理论观点的引入;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表现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创新,这是在对于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反思中实现的思想变革,这种方法论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今天,我们有理由认为:加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这是由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结构转型和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外部条件所决定的;这是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建设所内在要求的;也是由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当前深入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所提出的。

首先,加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这一宏观历史背景所客观决定的。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中国正在经历彻底的现代性社会结构转型。与此同时,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出现,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也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不断改革、发展中的中国,不得不直面全球化资本主义这个外部条件。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很多当代西方左派学者不仅对全球化资本主义,而且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持批判态度,甚至把邓小平与里根、撒切尔夫人并成为新自由主义的三位推动者之一。对此,我们表示坚决的反对。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中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和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内核。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现象层面上,他们指出的问题在当前的现实中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并分析的。(参见[美]大卫·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王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这样,从内外两个方面来看,进入新世纪以后的中国都已经与三十年前的中国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我们正在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享受现代化的成果,而同时也会遭遇现代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境。

正是这种历史的变迁,带来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角色的转变,并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说,在三十年前“西方马克思主义”刚刚被介绍到中国的时候,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很多讨论尚无法同当时的中国现实直接对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起到的是开拓理论视野、反思教条体系的作用,而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更多是在“隔岸观火”的话(这里倒有一个典型的例外,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的有关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这场发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青年马克思”的争论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引发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反响。)。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和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论题已然开始同我们身边的现实发生了关联——如消费社会中的景观与符码拜物教问题、生态危机问题、市场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以及人与社会的无意识心理结构畸变问题等等。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所处的境遇也开始转变为“身在此山”。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本身构成了我们今天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重要参照和学术资源,另一方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式也相应地由跟踪、介绍转变为发掘、对话。这就是说,要在回应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在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对话中实现理论的创新。在我们看来,为了给这一努力夯实基础,我们必须首先要在上述新的理论目标指引下,加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研究。

其次,加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是由分析、解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内在要求的。三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大成就是走出传统苏联教科书体系的藩篱,尝试创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这是总体研究范式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借鉴吸收当今世界上一切有价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资源和理论观点,学界还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很多具体问题进行了新的阐发。此外,近十年来,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相关新文献资料的启发和“回到马克思”口号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研究已经得到了国内学界的普遍关注。在这些令人欣喜的推进背后,我们却也发现某些值得令人再思考的现象。

其一,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虽然在观点和体系上已经自觉与斯大林教条主义体系划清了界限,但是在方法论自觉问题上却尚未完全摆脱斯大林主义的潜在影响。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流派的研究中,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即研究中常常不自觉形成的“为研究对象所是”的状况。研究者自身虽然为把握研究对象的思想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如果在研究中缺乏充分的方法论反思,就往往会把研究对象的观点奉为圭臬,恰恰不能对其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更没有进行科学的批判性反思。与之相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很多具体观点上,如果缺乏充分的思想史梳理,往往就会跟着某种国外的流派和观点走,把一些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误认为学术的创新点。

其二,近年来,有关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研究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及相关新文献材料的启发,有关MEGA的研究更是成为新的理论焦点。这无疑对于提高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的水平、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看到,部分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尽管在文献掌握和资料运用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是在观点提炼上却给出了有待商榷的结论。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国内有学者甚至将具有特定思想史含义的“马克思学”概念漂洗成一个中性的术语,并提出了建设中国“马克思学”的错误口号。

上述种种现象都充分表明:为了真正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今天特别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不同流派和观点进行甄别,使之获得准确的历史定位。而这,内在地指向了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历史演进的系统研究。

再者,加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要求是由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自身的发展所提出的。进入新千年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这一方面表现为对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逻辑承转的概括,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当代国外左派思潮的进一步介绍和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基础扎实、外语熟练、视野开阔的青年学者已经自觉地投身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事业中来,并且在文献翻译和学术研究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必须承认,在当下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出现了一种值得关注的倾向。那就是在研究中盲目求新、求异,更多强调理论家个体思想的特殊性,而对理论本身思想背景和效应缺乏热情。这往往会导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专业性有余而对话性不足,反过来,对于新思想新倾向的定位也会面临困难。因此,为了推进自身研究顺利、健康地开展,有必要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深入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搭建一个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共通的理论平台。

2.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方法

无论是从中国的现代化转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还是国外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看,今天进一步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再次重申,在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进行研究、书写之前,高度的方法论自觉是特别重要的。毋庸置疑,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我们进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根本方法,但是,具体到复杂、微观的思想史研究过程中,如何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落实却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在我们看来,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就要在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流派兴起、演变、衰落的内在逻辑,实现历史和逻辑相统一。具体说来,就是以宏观的历史背景为前提,以深入的文本解读为基础,以清晰的理论逻辑为线索。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确立和发展,本身是同它的直接批判对象——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切的。因此,要完整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就必须首先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迁入手,图绘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流派所依托的宏观历史背景。为了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变迁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的作用,我们曾组织撰写了六卷本的《资本主义理解史》(参见张一兵主编《资本主义理解史》(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其中提供了从马克思恩格斯到第二国际,再到苏俄(联)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国外激进思潮有关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梳理,这为本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积极的参照。

不同于直接的资本主义社会变化的经验实证分析,《资本主义理解史》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分析、概括了资本主义研究和批判理论的不同形态及其历史发展。尽管仍存在争论,但依照学界的一般共识,自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主要经历了自由(工业)资本主义、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福利国家的资本主义)和全球化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几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外马克思主义也展现出不同的理论形态。如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对总体性的强调和实证主义的批判、人本主义思潮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实批判、结构主义对人本主义的理论反拨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分析、全球化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批判等等。可以说,尽管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激荡出不同的思想浪花,但是从根本上推动潮流涌进的还是从根本上回应资本主义变迁的这些基本的理论范式和主题。

同类推荐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问题的哲学:人生的困惑及其破解理路的探索

    问题的哲学:人生的困惑及其破解理路的探索

    人生在世,不得不面对由生活及周围世界引发的问题。本书运用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就问题发生发展的规律、问题与人们思维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主客观条件和方法论等从哲学层面进行了新的探索,目的在于为解除人生的困惑提供哲学的帮助。本书认为,问题观是一种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哲学是实践哲学、反思哲学、批判哲学;生活是问题之源,当代中国正处在问题的“多发期”,面临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本书不仅探讨了问题与时代、认识、评价的关系,而且还研究了问题与生活、文化、能力乃至人生等多方面的关系,努力在哲学层面上为人们提供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和钥匙,强化问题意识,增进问题理性,达致问题自觉,从而提升人生的自由。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Ⅲ(第13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Ⅲ(第13卷)

    本卷是经典著作研究第III卷,收录关于经典作家巴黎公社时期以及其后的相关研究文章,展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之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种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关于这一时期著作的相关卷次前言,第二部分是一般性的研究文章。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民族学笔记以及相关著作的研究文章单独成为本从书的第14卷,因而本卷不包含那些方面的研究文章。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热门推荐
  • 股道酬勤:一本书读懂中国股市

    股道酬勤:一本书读懂中国股市

    全书通过讲故事,学知识,明道理,循序渐进,给投资者以清新、易懂、好学的感觉。文中通篇贯穿了哲理、心理、智慧,引经据典,以典育人,以事明理,读后耳目一新。他是股民的良师益友,通篇故事曾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又像是身边股友的事情,读后倍感亲切,离我们又那么近。
  • 我的灵体生涯

    我的灵体生涯

    莫名被卷入事件中,变成了半人半灵体的王小满真的很无奈,除了无奈没有别的任何感想。还好一路上都有白敬的帮忙,才不至于让王小满这个笨蛋流落世间。一路上跌跌撞撞,忙的不可开交。你说忙什么?当然是要找回作为人类的身体呀!可是总是不断的被卷入到灵的事件中去,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恢复人类之躯啊。除灵师的世界,我们来啦!
  • 有趣的昆虫王国

    有趣的昆虫王国

    广袤太空,神秘莫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个体生命,奥妙无穷。
  • Complete Poetical Works

    Complete Poetical Work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布特哈志略

    布特哈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水北往

    南水北往

    韩燕玲慢慢走到那块写着韩家洲三个大字的青石头旁,回望渐渐明亮起来的九里坪移民新村,以及新村后面那些起起伏伏的山峦。韩燕玲觉得,九里坪其实也很美,跟故乡韩家洲一样既有壮美也有秀美。仅从道路交通的方便而言,这里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如果不是这次奶奶不见了,我会这样用全部心思看待九里坪吗?莫非奶奶是要我回来,找她的同时,也找一找迷失的人心,包括我自己这颗迷失的心?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十三绣衣使(全集)

    十三绣衣使(全集)

    宛州,方圆十二万拓,山原富庶,水系通达,九州大地上财力的渊薮,华族社会中商人的乐园。以淮安为首的十大名城,历来实行商会自治;唯利是图的人心为金铢银毫插上翅膀,俗世的繁华一飞冲天。星流五千五百年,这是大燮朝立国第二百一十个年头。传说中象征财富的星辰填阖,从未如此时这般明亮。星流五千五百年,欲望昂贵万金,道义轻贱如尘。二十七岁的江子美登上淮安城头,就任宛州商会领袖。俯瞰这个连梦想都有标价的地方,他做出了颠覆传统的决定:设立特职“绣衣使”,持牌执法,监督十城商业秩序。星流五千五百年,每个宛州人都有个黄金颜色的梦。绣衣使是繁忙商路上仅剩的异端——他们不会被任何价格买通。
  • 修仙从捕快开始

    修仙从捕快开始

    身怀捕快系统,穿越修仙世界。斩杀天下罪恶,换取系统积分。不管你是普通凡人还是高高在上的仙人、无论正道还是魔道,只要触犯底线,就必须死于本捕之手!什么?你敢反抗?那就不好意思了,你还是要死!给我变成积分吧!武功三流的小捕快,面对飞天遁地的‘仙人’,表示慌的一批。有没有人来送一波?很急!
  • 冒牌道士

    冒牌道士

    我新租了一间公寓,可是半夜十二点钟刚过,总有人来敲门。他们都找一个叫“江九真”的人。江九真我不认识,更不知道在哪。可总这么敲门,我也受不了呀!而且最让我觉得怪异、惊悚的是,他们居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