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1500000024

第24章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5)

按照葛兰西的看法,颠覆资本主义社会的策略转变,是同社会历史的转变过程相关联的。他以法国为例,分析了社会历史转变与革命策略转变之间的内在关系。在1840年以前,虽然法国经历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但在这一历史时期里,既没有大规模的群众性政党、也没有庞大的经济主义的工会,法国从许多方面来看还处于所谓的动荡状态:乡村十分落后,国家政权和政治活动几乎完全由少数城市甚至一个城市(拿法国来说则是巴黎)所垄断;国家机器相对来说还不完备,市民社会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不受国家活动的影响;军队和国家军事机构有一定的系统;国家的经济有较大的独立性,不受世界市场经济关系的束缚,等等。但在1870年以后的时期里,由于工业技术的长足发展,组织化资本主义体系开始萌生,加上欧洲的殖民扩张,法国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家的内部关系和国际关系在组织上更加庞大复杂。市民社会与政治的发展,使军事艺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即运动战日益变为阵地战。在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斗争主要发生于经济领域或政治领域,但随着组织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国家与社会一体化之后,斗争就必须在国家与市民社会层面同时展开,而不再满足于某些局部领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葛兰西宣称运动战让位于阵地战。从政治艺术的角度来看,现代民主国家的坚固结构,无论作为国家组织还是作为市民社会中各种组织的复合体,仿佛是阵地战中的前沿“堑壕”和永久性工事网:它们只是运动的“局部”因素,而在过去却是战争的“全部”,等等。([意]葛兰西:《葛兰西文选1916—1935》,中央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25页。)也就是说,今天的斗争除了直接针对国家外,还必须从国家深入到市民社会之中,市民社会构成了现代国家的深层掩体。斗争也就不再是直接针对作为政治组织的国家的斗争,而是指向作为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统一体的国家,这时斗争就不只是碰到国家的暴力机器,而且是国家通过市民社会体现出来的领导权职能,以及这种职能与经济的统一体。葛兰西的这个分析,与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理论的批判具有理论上的同质性,回归市民社会使葛兰西在总体上反对只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进行改良的策略,但在总体的革命指向上,葛兰西强调通过市民社会内部的革命,才能真正地实现国家问题上的革命。

但葛兰西并没有一般地讨论问题,而是对东方与西方的革命策略进行了区分。在东方,比如在俄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落后,市民社会还处于原始的混沌状态,具有封建专制特征的国家,垄断着一切权力。这决定了在东方采取运动战更有效果。在西方,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国家只是整个社会的外围工事,市民社会构成了强大的碉堡工事网,这决定了在东方获得胜利的运动战,在西方必须转变为阵地战。

为了取得阵地战的胜利,葛兰西提出了两个重要条件:第一历史集团的建构。阵地战的总体性要求斗争的一方,必须尽可能地团结一切力量,并将自己作为所有集团利益的代表,建构具有总体化特征的历史集团,这是赢得阵地战的重要前提。第二是领导权的集中。相对于运动战而言,阵地战由于其广度与深度,广大人民群众要承担比运动战更大的牺牲。所以领导权的高度集中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公开地反对机会主义者,采取政治的、行政的等一切控制手段,巩固统治集团的领导权阵地,防止内部瓦解,使整个集团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政治中一个个地夺取阵地。但历史集团与领导权的集中,并不能简单地通过暴力和行政措施完成,而是霸权的建构过程。在霸权的建构过程中,虽然经济领导权构成了重要的基础,但政治领导权的建构与文化领导权的建构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可见,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重新理解,既是实践哲学现实化的中介,也是霸权理论的历史基础。也正是社会历史的变迁,才使得霸权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第三节霸权及其建构

在葛兰西思想的当代效应中,其霸权理论最为人们关注。在葛兰西那里,霸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它既指经济上的领导权,更指政治与文化上的领导权,而在其内在逻辑建构上,又强调以工人阶级为中心的集体意志的整合。有霸权的建构中,组织化的知识分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霸权思想体现了葛兰西在组织化资本主义时代对革命策略的探讨。

1.霸权概念的理论渊源

国内学界通用的霸权(hegemony)概念,是对葛兰西所用的意大利词dirìgere及与此词相关的词的英译,这些相关的词包括其名词形式direzióne,以及形容词形式diritto。Dirìgere是动词,有着“把……引向”、“向……讲话”、“领导、指挥”的含义,形容词diritto有“直接的”、“公正的”的含义,作为名词的direzióne则包涵上述的各种含义,与统治(dominazióne,或译为控制、支配)相对应,英语界将之译为领导权(leadership)。在葛兰西的著作中,有时将direzióne与egemonìa替换使用,egemonìa在意大利语中是“霸权”的名词形式,葛兰西有时将egemonìa看做dominazióne与direzióne的加和,这就使意义扩大化了,这才是英译名霸权概念所表达的意思(关于霸权概念的讨论,本文借鉴了《狱中札记》英译者的考证成果。See,Antonio Gramsci,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London:Lawrence and Wishart,1971,p.55.)。

在葛兰西看来,霸权这个概念来自列宁的领导权思想。在列宁那里,领导权这一思想的出现,同反对经济主义的斗争相关联,其核心内容是以合乎无产阶级革命所需要的政治意识,实现对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并以无产阶级为核心,在阶级联盟中掌握无产阶级对其他阶级的革命领导权。在俄国的革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斗争策略,这主要体现为自发主义、工团主义、非妥协的左派等。自发主义和工团主义,盲目崇拜工人阶级的革命热情,将革命意识仅仅局限于工人的经济斗争层面,虽然提出了“赋予经济斗争本身以政治性质”这样的口号,但仍局限于工会斗争,从而只能将工人的革命热情停留在工联主义水平上,列宁认为这种思想同恐怖主义具有同质性。针对这种工联主义,列宁认为,工人本身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不可能具有社会民主主义的理念。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因此革命所需要的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范围之外,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之外灌输给工人。针对左派反对“妥协”的思想,列宁也进行了批判,指出不能简单地反对妥协,如果妥协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妥协就是必要的,因此左派反对合法议会的斗争,在无产阶级准备力量的时候就是错误的,这会使社会民主党人失去争取议会中反对资本主义社会成员的机会。实际上,列宁所讨论的是一个以无产阶级意志为主导的阶级联盟的问题。比如列宁认为,在当时的俄国,要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一定阶段如争取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同农民联盟就是必要的,这也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内容。列宁关于政治领导权的论述,构成了葛兰西思想的重要来源。

与列宁的领导权理论相对立的是索列尔的领导权理论。索列尔认为现代西方文化建立在自然权利合理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进步观念和盲目的乐观主义,这种观念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国家至上的观念,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这种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传播作用。与此相反,索列尔认为自己是一个消极主义者,以柏格森创造意志论为基础,反对自然权利理论中的对象式哲学,强调从人的内心出发的创造性社会行动的第一性地位,赋予工人阶级的总罢工以革命性的理解。在他看来,这种总罢工起着“神话”(myth)的作用。“神话”是索列尔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他认为神话的消失是现代西方文化衰退的表现,无产阶级总罢工的“神话”有着西方文化重建的意义。索列尔强调“神话”的两个特征:第一,“神话”强调行动,“今天存在的革命的神话是非常纯粹的,它们让我们去理解大众的活动、情感和理念,使大众准备投身到决定性的斗争中去;它们不是对事物的描写,而是对行动意志的表达。”(Sorel,Reflections on Violence,ed.By Jeremy Jenning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p.28.)第二,“神话”强调总罢工的“自发性”特征,索列尔认为否则就会站在与资产阶级相同的立场上,站到现有国家的立场上。索列尔强调通过总罢工,以“神话”的形式激发人们的意象以及各种本能情感,建构工人阶级的领导权,他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之后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社会主义真正走出乌托邦的体现。因此,他反对列宁意义上的向工人阶级灌输政治意识的观念。索列尔的这个观念,虽然具有“工联主义”特征,但他对大众创造精神的重视,构成了葛兰西霸权理论的重要内容。早年的葛兰西深受索列尔的影响,在《新秩序》周刊时期,葛兰西就将自己的主要工作放在组织工会、组织工人罢工上,认为工厂委员会是工业领域中生产者的独立组织和共产主义经济组织的基础,是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致命工具,以形成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独立性和主动性。在受到列宁的影响之后,葛兰西更为关注的是如何将外在灌输与激发大众的主动性有效地结合起来。

除了列宁与索列尔的影响之外,葛兰西的霸权概念,又具有意大利本土的理论渊源,这主要是马基雅维利和克罗齐的影响。葛兰西认为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在其真实的意图上并不是写给当时的任何一位君主看的,而是写给正在崛起的人民大众看的。面对法国、西班牙等民族统一国家的兴起,马基雅维利意识到必须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的意大利国家,正是面对这一难题,葛兰西认为马基雅维利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霸权理论。马基雅维利的霸权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基雅维利意识到教化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教化,才能形成集体意志;第二,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力量,这个组织力量在马基雅维利那里正是通过“君主”这个概念体现出来的。葛兰西认为,在现代意义上,这个“君主”就是政党。克罗齐从差异辩证法出发讨论上层建筑时,虽然强调了实践精神的重要性,但实践精神从其最高形式来说是伦理实践,一种伦理政治构成了他改造意大利的理论前提。虽然葛兰西批判了克罗齐的伦理政治观念,但对文化主动性意义的重视,一直是葛兰西思想中的一条主线。

葛兰西沿用马基雅维利的说法,认为必须结合无产阶级革命的当代境遇,写出一本《现代君主》,它由两个重要支点构成:“这里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是民族人民集体意志的形成,在这方面,现代君主既是民族人民意志的组织者,又是这一意志积极主动的表现;第二个基本点是精神和道德改革,这两点应当构成全书的骨架。”(Antonio Gramsci,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London:Lawrence and Wishart,1971,p.133.)葛兰西关于霸权概念的这一解释,构成了后来者理解葛兰西霸权理论的理论基础。

2.霸权概念的经济一政治一文化意蕴

通过对葛兰西霸权概念理论来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葛兰西的霸权概念并不像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只关注市民社会中的文化霸权,霸权的这种含义虽然在葛兰西思想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霸权概念本身却有着总体性的意蕴,即是对政治、经济、文化霸权的总体性建构。在具体思路上,早年的葛兰西关心的是克罗齐式的伦理霸权问题,并将这种霸权理论发展为强调工人自主能动性的文化领导权。随着思想的发展,他已经意识到必须将这种霸权思想同经济生活与政治意识的变革结合在一起加以讨论。在《狱中札记》中,结合意大利文化与政治运动史的分析,特别是通过马基雅维利与克罗齐的批判思考,虽然在理论的直接层面,文化一道德意义上的霸权概念成为葛兰西的主要思考对象,但经济与政治构成了文化霸权理论的主体,并形成了政治斗争中的“阵地战”理论,即从总体上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改造。葛兰西对霸权理论的这一理解,使其文化领导权理论与其哲学理念、政治理念真正地统一起来。

同类推荐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是贝尔纳·斯蒂格勒在德里达指导下所写的博士论文的第三卷,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本书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的广义上的“存在”所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
  • 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探究

    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探究

    本书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出发,试图重构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的基本体系。从一般层面上,依据人权的层次划分和范畴归属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和表现形式,将人权分为应有人权、社会人权、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通过四维视角的透视,大致把握人权的内在规定和整体结构;从具体层面上,重点论述人权的外在关系和发展依据,即人权与自由、民主、法治、政治的基本张力及其协调;最后,揭示人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及其实践途径。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热门推荐
  • 绝宠佳人:神医太嚣张

    绝宠佳人:神医太嚣张

    第一次见面,穆沂倾看着眼前的血人,直接说:“我救你,你给我当小弟。”然后,她将人救了拿了人家的玉佩不知所踪。第二次见面,穆沂倾钻到人家的车里,道:“你把我带进去那里,我送你一颗七品丹药。”完了又将人丢到一边不知所踪。第三次见面,穆沂倾想……好吧,她不用想了,那个男人将她五花大绑了。她看着眼前越来越危险的男人,作死的来了一句:“你嫁人了没,没的话嫁我吧!”眼前男人淡定的脸色裂了一条缝,殊不知,穆沂倾也在心里大骂:“未昃你个坑主人的,我恨你!”
  • 娘子太冷

    娘子太冷

    《盛世皇后》赵府三小姐赵千容,出身青楼,性子痴傻懦弱,不会开口说话,唯一的优点就是有当花瓶的潜质。这不,刚说到有做花瓶的潜质,就遭到大夫人设计,无端嫁给端木府的四少爷端木祈。这端木祈乃是风流成性,好酒色之徒的败家子,京城里的良家女子,人人惟恐避之不及。赵三小姐本来是不会成为新娘的,奈何,除了她,没有人可以代替赵四小姐出嫁。谁又知道,这个性子痴傻的赵三小姐,会是来自异世界的她呢?于是乎,精彩纷呈的场景频频上演。【片段一】“美人,来,给本少爷亲一下……”新房内,他抱着她的丫鬟,极尽挑逗之能事。“端木祈是吧?这是我的规矩,以后你照做就是了。”她根本不理会他在她面前干什么,径自从怀里拿出一张纸,上面罗列着她赵千容呆在端木府的一切喜好。男人傻眼了。他从来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女人。自己不被人欢迎就算了,竟然还摆小姑奶奶的架子?【片段二】“娘子,你看,这个美人我能娶回来么?”男人在女人的面前讨好的笑着,捧着一张美女图,送到冷冰冰的女人面前。“她有我漂亮么?”“没有。”“那就娶回来吧。”【片段三】“赵千容,你活过一世两世甚至三世我不管,但你要是敢从我面前跳下去,去活第四世看看!看看你到底能不能如愿!”未央之巅,白雪茫茫,男人看着眼前将欲乘风归去的冷漠女人,声嘶力竭的大吼。雪花飞落,衣袂飘扬,女人缓缓转过头,发丝轻拂眉梢。“不,是你跳。”女人轻启朱唇,波澜不惊。----------一次性订阅享受半价---------《白发魅王爷》润月晨穿越V文
  • 星光璀璨:总裁宠妻入骨

    星光璀璨:总裁宠妻入骨

    一次意外醉酒,她吐了他一身,从此缘分便展开,他是方氏集团总裁,手下独创了一娱乐公司安年,她成为他旗下艺人,他许诺会让她成为娱乐圈最璀璨的那颗明星,却不想他所作的一切全因为另外一个女人,她想走进他的心,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 东方缘墨录

    东方缘墨录

    一个带着残破记忆和人格的灵魂于无意间飘落到距幻想乡建立前的世界。那是一个百怪横行的时代,人,神,妖,怪,相互并立。且看这个独立独行的异乡者,在这个世界漫步旅行,缘起缘落。直白版:啊哈哈,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东方同人啦。即使没了解东方系列的童鞋也可以看的明白的哦。虽然可能更新不会很快,但是保证稳定,只要有人看,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直至完结。(觉得有趣的童鞋可以先收藏一个,等养肥了再割也行啊,人品保证,直至完结。书友群,484831318)
  • 青梅竹马大坏蛋

    青梅竹马大坏蛋

    『甜文』“我要吃这个”某个小吃货对着旁边长得气宇轩昂的男孩说,男孩坏笑“亲我一下,就买给你。”“吧唧”[镜头转换]“喂!你要干嘛!”某个女生对着强行抱起她的男生叫道。男生斜看了她一眼:“腿不疼?”某女一脸懵逼:为什么他知道我腿疼?
  • 开在时间夹缝里的花

    开在时间夹缝里的花

    《开在时间夹缝里的花》收录了作者自2005年以来的有关乡村女子描写的六个中短篇小说,作者表叙她们的生存。温文尔雅的人所喜欢一种华美高贵圆润,而不喜欢这一种丑陋坚硬低俗,而乡村是少有温润与华贵的,即使有也掩盖于无知愚昧里。那是不被接收的一种气质,亦是不被人呼吸的一种气息,是沉滞于曾经觉醒乡下人心中凝固的悲哀。
  • 凤凰花下的约定

    凤凰花下的约定

    “我身骑白马走三关”不远处聚光灯下站着一个穿着白衣黑裙的女孩,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翘课来了,正在台下刷手机,突然被一声歌声唤醒,抬头,仅仅是一次眼神相遇,牵扯了一个青春……她说“凤凰花开,我会回来”他无言“时间都是会改变人的吧”究竟他们最后能否重逢?
  • 付豪传奇

    付豪传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侠客。这是一群侠客的故事,这是一个侠客的传奇。江湖,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如此让人心神向往。
  • 徐志摩诗文书信集(套装共3册)

    徐志摩诗文书信集(套装共3册)

    《徐志摩诗全集》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中“志摩的诗”收录了诗人早期发表的56篇诗作;“翡冷翠的一夜”收录35篇;“猛虎集”收录33篇;“云游”11篇;“集外集”部分,是编者从报刊、徐志摩日记等处辑录的徐志摩未收入诗集的作品,共62篇。《徐志摩书信集》通过集锦徐志摩与四位民国传奇女性的书信,窥探故事之外诗人真实的内心情感——对原配张幼仪的朋友之情;与旧爱林徽因相忘于江湖;对陆小曼的体贴入微,柔情蜜意;与知己凌叔华的君子之交。《徐志摩美文集》共收录了26篇美文,分为三部分:“浪迹萍踪”收录了在外游历时的见闻感想11篇;“天末凉风” 记叙了与旧识、知己、师长、亲人之间的情谊8篇;“烟火人间”集锦了对于生活、生命的感悟7篇。
  • 阿拜箴言集:哈萨克族哲理名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拜箴言集:哈萨克族哲理名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哈萨克族文学家阿拜的散文集,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书里,他详细记录了19世纪哈萨克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伦理和风俗习惯等诸多问题,表达了他的所思所想,倾注了他的爱与恨,是他留给世人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