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1700000003

第3章 留学美国(1)

1.偶然选择斯坦福

2000年的国庆节刚刚过去,倪徵在女儿倪乃先的陪同下,飞往美国旧金山。当他们来到距旧金山不到一小时路程的帕洛·阿尔多镇时,倪徵不禁感慨万分。此时,他已94岁了。面对他曾经那么熟悉的地方,往昔的点点滴滴犹如精灵般跃然于眼前。

这个小镇,西班牙语称“高树镇”,只是因为在车站旁有一棵又高又大的树。原先,小镇与斯坦福大学校园不分彼此。倪徵清楚地记得,当时他和另外两个同学初到小镇时,向别人打听斯坦福大学在哪里,那人笑眯眯地说:“不是斯坦福在高树镇内,而是高树镇就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然而,眼前的高树镇已经与斯坦福大学校园分开了。斯坦福有了大门,东边是高树镇,西边是校园,真正的是镇是镇,校园是校园了。倪徵有些失落。

在高树镇上漫步,倪徵环顾四周,他希望能找到他当年的住处和常到的地方,甚至他还奢望能碰到熟人,尽管也许真正碰上了,彼此也都不认识了。但是,街道的名称和位置没有变,只是房屋都是新的了。时代变迁,青春逝去,倪徵感触很深。

此次重返斯坦福,倪徵不是游览观光,而是来参加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和世界著名的贝克·麦肯思国际律师事务所共同设立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倪徵国际和中国法律奖”的命名仪式。设立这个奖学金的目的,是鼓励学习国际法和中国法最优秀的学生。

第二章留学美国10月9日命名日这天,午后,倪徵由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雷特驱车接往会场。此时,会场内已聚满了教授和学生,其中有法学院的沙利文院长和著名国际法教授巴尔顿、弗利特曼教授等,还有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王云翔、领事杨晓忠。无论是沙利文的致辞,还是贝克·麦肯思的代表的致辞,无一不对倪徵在国际法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对国际法发展的重要贡献深表赞叹。然而在倪徵看来,此时的“倪徵”之名已不仅仅属于他个人,更是代表了中国。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与其他国家共同肩负维护世界和平责任的今天,这个奖学金显得更有意义。

命名仪式过后,倪徵接受了斯大法学院和贝克·麦肯思国际律师事务所共同签发的一份褒奖状。

在法学院的底层长廊上,悬挂着一大批照片,照片上的每个人身着各式法官袍,威严挺拔,精神昂扬,充满自信。他们都是历届斯大法学院的毕业生。倪徵也看到了自己的照片:身着国际法院的法官法衣,严正却不失慈祥。

捧着褒奖状,看着自己的照片,倪徵思绪飞扬。此时,距离他从斯大法学院毕业,已经过去了整整71年……

倪徵当初选择斯坦福,缘于一个“故事”。早在沪江大学的最后一年,有一个星期天,大多数同学都回家了,宿舍里只留下倪徵和几个同学。正无聊中,有消息传来,说是一个美国的“海上大学”作环球旅行,到达上海,正停在黄浦江。在这之前,他们从未听说过“海上大学”这个名称,不免好奇,相约着去参观。所谓“海上大学”,就是一艘来自美国的Ryndam号轮船,船上有100多名美国大学生、10多位教授。轮船在海上航行时,教授授课、学生上课,也就是开学了;轮船到埠时,教授和学生或上岸旅游,或邀请当地的大学生登船联欢。

从“海上大学”往回走的时候,倪徵的心情好极了。不仅是因为玩得愉快,更是因为确定了他将来的奋斗方向。当时,他和另外十几名同学与美国学生在船上开了联欢会,从下午到晚上则海阔天空地神聊。倪徵的英语好,交谈完全没有问题。私下里,他问美方的学生会主席:“如果要去美国读法律,哪个学校合适?”“斯坦福。”对方回答得非常干脆,也就令倪徵深信不疑。那位学生会主席接着又解释说:“那是一所新兴的大学,经费足、环境好、教员强、学生棒……”倪徵本不是个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人。他的果断,有时与他绵柔的外表是不大相称的。就听了这么几句话后,他就决定了,去斯坦福。

倪徵为去斯坦福做准备,早在东吴的最后一年就开始了。他给斯坦福寄信、寄成绩单,申请入学,并直截了当地请求奖学金之类的经济补助;同时认真完成持志大学的文科课程。他的人生路,就这样计划得很清楚。他就按照既定的计划,一步步往前走。

2.追随女友赴美国

倪徵是个冷静的、理性的人,他的性格使他冷静,他的职业使他理性。“他哭过吗?”面对这样极端隐私的问题,倪乃先并不回避:“流过眼泪。”“什么时候?”“我妈妈去世的时候。”只是他没有痛哭失声。他迸飞的眼泪,在横流中满含深情,浸透着无限的爱意。

认识张凤桢的时候,倪徵在沪江大学。张凤桢比倪徵大将近4岁,却与倪徵同时进入沪江大学。与倪徵内向文静的性格相反,张凤桢率直爽朗。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一个人往往喜欢与自己性格截然相反的人,他们需要借助对方的性格,来弥补自己性格中的不足。

张凤桢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除遗传因素外,也与她的出身和童年经历有关。在她去世后,倪徵亲撰《张凤桢博士事略》一文以寄托哀思。在文中,他这样记述妻子的早年:“凤桢于1902年8月3日出生于上海城内县后街。父亲张钓丞是一忠厚长者,朴实无华。凤桢幼失慈母,曾被其大伯父母领养,未久即返家。她童年时就读于上海城内九亩地万竹小学,旋因急谋自力更生,在上海南市龙华孤儿院任教,后又转入上海爱国女学肄业。”

张凤桢与她的姐姐一起参加过五四运动。她姐姐张维桢是原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的夫人。虽然当时学生运动中不乏女生身影,但毕竟是少数。

张凤桢容貌美丽,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深受师长与同学们的喜爱。17岁的倪徵心为之跳动。在他1925年提前离开沪江,转学进了东吴法学院之后,与张凤桢的联系始终没有中断,甚至比以前联系得更密切了。如果倪徵没有离开沪江的话,他会和张凤桢同时毕业,同期出国留学。在他东吴毕业前一年,张凤桢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奖学金,提前走了,入该校研究院攻读政治学和外交学,并于1930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说起父亲和母亲,倪乃先笑着说:“我父亲一直都是在我母亲的鼓励下生活、学习的。可以说,我母亲对我父亲的帮助是很大的。在出国这个问题上,也是如此。”

倪徵不是一个对生活有太多奢求的人,他比较踏实,只愿意老老实实地、很负责地度过每一天。入沪江之前,他的理想只是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个正直的法官或律师。入沪江之后,或者说,在认识张凤桢之后,张凤桢对远大目标的追求对他有所刺激。这个时候,张凤桢为他参谋了未来人生路,鼓励他将目光放远,不要局限于现实的、眼前的利益,而应该更有作为。这是理论上的。同时,张凤桢也积极实践,早早地为出国留学做着准备。受此影响,更为了追随女友,与之长相厮守,倪徵也就下了出国留学的决心。

真正准备出国时,倪徵还是遇到了一些麻烦,最主要的就是留学费用问题。

和大多数计划留学的学生一样,倪徵最先考虑的是能够得到政府补助。当时公费留美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设立的清华学堂。而这又分成两类,一类是由各省保送,或者各省通过考试选拔后去美国读大学;另一类是要求在国内完成大学学业后,去美国读研究生。对于倪徵来说,只能有第二类选择。然而,此类名额较少,而且又规定一定的专业。更不巧的是,自有清华公费留美考试以来,只在1925年的指定专业中有法律,而且只有一个名额,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剩下的,也只有自费留学这条路了。

东吴法学院因为是所美国教会学校,所以在学制上与美国大学法学院基本一致,也是两年文理科后,还有三年法科;在课程设置上,除去多了一项中国政府陆续颁布的“新法律”外,其余也都照搬美国。所以,美国大学法学院是承认东吴的学历的。倪徵也就可以直升博士生研究班,去申请博士学位,同时也可以申请奖学金之类的助学金。

但是,斯坦福大学只是免去了学杂费,至于旅费和生活费,还需要自己筹集。倪乃先说:“父亲几十年来经常提起,当时是他的两个同学,积极帮助他筹款,他才得以出国的。”这两个同学,一个是他在沪江附中的同学,也是东吴法学院的同学邬炳荣,一个是沪江大学同学徐焕明。

同类推荐
  •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记录的是毛泽东在1936年至1946年之间的外交活动。严格地讲,毛泽东在此期间的外交活动只能算是一种“民间外交”。
  • 朱德:从琳琅山到中南海

    朱德:从琳琅山到中南海

    本书记叙朱德寻求救国救民、报国为民的心路历程,重点展示了南昌起义中真实的朱德、朱毛会师的前前后后、动乱岁月的朱德隐情、情感漩涡中的真情朱德、生活中的魅力朱德等等。告诉读者一个已知道但并不完全知道的真实而又传奇朱德。
  • 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奇迹

    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奇迹

    李光耀的去世令全世界目光聚焦在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关于李光耀和新加坡的故事重又引起人们的兴趣。50年前,1965年8月9日上午10点,李光耀通过广播电台宣布新加坡独立,但这独立却是被迫的。24年后,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他依然将此视为自己最大的政治挫折。李光耀的独立宣言只有短短90个字:“世界犹如大海,在大海中大鱼可以生存,小虾也可以生存。新加坡将以一条小虾,生存于国际大海之中。”今日读来,依然悲壮而充满自信。今天的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热门推荐
  • 神祇

    神祇

    天蛮大陆,武道昌盛。少年苏逸携万妖逆袭崛起,临驾一个个万年世家大族之上,迎娶白富美,走上异世巅峰,朝向太古神祇之位!
  • 天材魔妃:你好,反派大人

    天材魔妃:你好,反派大人

    她是二十二世纪的超级特工,却意外重生到了一个废材少女身上。母亲遭家族流放,被人看不起?没关系,她会重新教他们做人的道理。青梅竹马被闺蜜撬墙角还装白莲花?虐到你怀疑人生!人人竞相争夺的首领级魔兽?不好意思,刚刚才被追着认了老大!斗者只有二阶?无法觉醒魔法元素?不存在的,魔武双修碾压一切天材!还附赠一个无节操,无下限,只用实力宠老婆的反派大人。【本文男女主身心干净,坚决一对一,甜宠不虐,欢迎入坑】
  • 无上恶魔之神

    无上恶魔之神

    万年之前,人类从地球上突然消失。不知在那方宇宙的某个世界,一群数量达到七十亿的人类突然出现。魔兽,妖兽,恶魔,无穷种族纷纷出现。羸弱的人族创造武道,欲与恶魔之道抵抗,万年以来,人类皆是战败。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一个神物降临人族一位少年身上,給人类带来了希望,同时也带来了地狱。他身化恶魔,成为恶魔之神,給人类带来光明,同时他也是人类的恶魔。QQ群聊:557615788如果你喜欢,可以加群,谢谢
  • 帝王将相管理启示

    帝王将相管理启示

    在众多的古代管理典藏中,历代帝王将相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更具实用性的一支。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明君贤相层出不穷,其中积累起来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相当丰富,许多君主将相都总结了一套独特而成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当今的视角来看,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 快穿之女配又逆袭了

    快穿之女配又逆袭了

    她是生活在城堡里的公主,可最后莫明其妙的落得家破人亡的结局,身边所有的人都将她丢下。她是懦弱到只会被动接受的村姑,可最后却得知,原来她的人生,只是一个骗局。她天真善良的孤女,好心救了一个女孩,结果却是被女孩背叛,最终落得母女皆悲惨死去的下场。她就像是姐姐的一个替身,没有自己的生活,只是姐姐的影子,哪怕是个影子,她的人生也充满了悲剧,被家人抛弃,被爱人抛弃,可她成为悲剧的根源却是她的姐姐。她们的人生遇到了太多的渣渣。林静伊要做的,就是虐渣虐渣虐渣。只是为什么,那个人男人为什么会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她所在的世界?
  • 天生幸运儿

    天生幸运儿

    云泥大概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孩子了,五岁知道自己其实是孤儿,六岁魔法测试中感应不到魔法,七岁魔宠召唤中连一根草都不愿意当自己的魔宠,呜呜,哥哥姐姐们又一个比一个厉害,但是,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她呢。姐姐哥哥无微不至的关心,妈妈时时刻刻的爱护,走到哪儿都是贵人,魔兽也是难得地改吃素了。什么叫天生幸运儿,无敌可爱云泥是也!能让神度折服的魔力!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本书叙述了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清穿之茗后

    清穿之茗后

    茗后,世宗孝纯宪皇后,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弟大学士瓜尔佳佳桓。世宗雍正为皇子时,生育有功,晋侧福晋。雍正元年,初封贵妃;雍正九年,为皇贵妃,摄六宫事;雍正十年,册为皇后。——————————————————————穿越清朝,玉瑶的金手指只有上辈子记忆。她想过悠闲点的生活,可家族不允许,还想将她送入历史上在位六十年的乾隆帝后院当小妾。想想就累得慌,或许,她还活不了那么长。若硬要跟皇帝扯上关系,还不如当雍正帝的妃子。至少她有自信活过雍正,当太妃,后半辈子就悠闲多了。明明她只是想当太妃,后宫却逼着她成了太后!
  • 三国之雄霸天下

    三国之雄霸天下

    男儿行三国,娶娇妻美妾,收谋士猛将,战天下英雄。特种兵王炎回到三国,获得霸王项羽传承,一枪在手,万夫莫敌。身处乱世之中,王炎凭借掌中霸王枪,胯下乌骓马,以及无敌的特种战术,攻必克,战必胜,雄霸天下。
  • 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

    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