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2600000013

第13章 儒学家的中国观(11)

作为孔孟之道的继承者,伊藤仁斋和东涯尽管对古代中国十分憧憬和崇敬,可是他们关于孔孟儒学的解读、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分裂性认识及“华夷之辨”的否定性叙述等却蕴藏了解构这种中国认识的因素和力量。第一,他们虽然信奉孔孟之道,却对它进行了唯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解释,因而提供了主体性日益增强的日本摆脱宋明理学乃至中国文化的路径,本身也成为近世日本“去中国化”思维的重要环节。

仁斋明确地区分了天道、(人)道、天命、理、仁、义、礼、智、信等诸如此类的概念,否定了宋儒主张的物理、天道、(人)道相统一的思维。他说:“圣人曰天道,曰人道,未尝以理字命之。《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盖穷理以物言,尽性以人言,至命以天言。自物至人而天,其措词自有次序。可见以理字属之于事物,而不系之天与人。”(伊藤仁斎:『語孟字義』、載『日本思想大系』33、岩波書店1971、124頁。)在仁斋那里,道被限定为人伦日用之道,是“人情之至”(伊藤仁斎:『論語古義』、載関儀一郎編:『日本名家四書註釈全書』、東洋図書刊行会1922、197頁。),同时“仁、义、礼、智”也被当成“德之名”而丧失了道德本体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这种思维的结果,人欲便摆脱规范的制约,它的自然性得到了承认:“盖穷天理之极,非人人所能也。无丝毫人欲之私,亦具形骸、有人情者非所能也”,“苟有以礼义裁之,则情即是道,欲即是义,此有何恶哉”(伊藤仁斎:『童子問』、載『日本古典文学大系』97、岩波書店1966、103、106頁。)!显然,他们关于儒学的解读,不仅动摇了朱子学天人合一的合理主义思维的根基,还为国学者以主情主义思维对抗儒教提供了可能和路径。不仅如此,这种对儒教的解读也普遍见于荻生徂徕、山鹿素行等儒学的复古者,从这种意义上说他们重构儒学的思维却隐含了儒学被解构的逻辑和途径。

第二,仁斋和东涯虽然尊崇孔孟儒学,却又依据它否定了“华夷之辨”的思维,因而不仅为日本摆脱华夷思想的拘束而确立自我同一性提供了新的路径,也打开了一个客观认识中国的视角。仁斋反对当时盛行于儒者之间的“华夷之辨”,认为“甚严华夷之辨,大失圣人之旨矣”(伊藤仁斎:『論語古義』、載関儀一郎編:『日本名家四書註釈全書』、東洋図書刊行会1922、32頁。)。伊藤东涯则更明确地指出,圣人并没有以华夷区分国家高下的主张,所谓“华夷之辨”只是后世诸儒的偏见、谬说。他认为,若依华夷之辨,中国则是“已开之蛮夷”,蛮夷则是“未开之中国”(伊藤東涯:『経史博論』、載関儀一郎編:『続日本儒林叢書』第2冊、東洋図書刊行会1931、40頁。),因而基于“尚德”和“尚才”的标准,否定了日本儒者尊奉的“华夷之辨”的观点。

当然,在仁斋和东涯那里,“华夷之辨无用论”并不纯粹意味着对中国中心论的否定,而是具有双刃剑的威力。一方面,它是对当时流行的“日本型华夷思想”的否定和批判。例如,东涯明确地批评了当时以日本为中华的儒者,说:“有人认为,圣人之道乃上古之事、异国之风,故不合今日日本之俗……尤以道者特别,不知其因古今、水土之异而有变通,如此迷惑也。所谓道者,本非圣人以心思、智慧而制作,天地自然之道也。……所谓圣人之道,(乃基于此而立节文、条目者,即天地之间之道也,以为圣人之所为、中国之风俗,愚也。”伊藤東涯:『訓幼字義』、載井上哲次郎編:『日本倫理彙編』巻五、育成会1901、349—350頁。)依东涯,道并非“圣人之所为、中国之风俗”,而是普遍的天地自然之道,由此否定了对“道”进行相对化的日本型华夷思想。从这种意义上说,东涯则是一个与日本型华夷思想论者相对立的儒者。另一方面,它实际上又隐含着中国和中华文明相对化的思维,具有客观认识中国的理性视角。例如对于中华文明,东涯认为,应当斟酌损益,选择适合于日本的内容:“其礼仪风俗之异,不仅上世之事、异邦之所为,就连十年、二十年前之事,也有不合今日之风俗者……更何况,异国千年、两千年前之事,不可全用于日本。”(伊藤東涯:『訓幼字義』、載井上哲次郎編:『日本倫理彙編』巻五、育成会1901、351頁。)因此,他批判了对儒教采取全面排斥和肯定的极端立场,既承认日本文物制度受到中国文明的影响,又强调自我主体性的张扬:“儒者诵法圣人之道,以倡当世之人。谓儒者之道上世之事、异方之习,而非我邦今日之宜也;而或者则谓中夏文明之地、礼乐之所在,而本邦偏处夷服,简陋无文,不足与言也。此两者皆失之矣。”(伊藤東涯:『制度通』、施政堂1797、1頁。)显然,相对于日本型华夷思想,这种基于“华夷之辨无用论”的中国相对化思维更具有解构中华文明的理性力量,并使日本主体性的构建获得学术理性的支持。

遗憾的是,这种“华夷之辨无用论”的话语并不是对华夷思想的彻底否定,因而与荻生徂徕的“华夷相对论”本质上并无二致。例如伊藤仁斋对《论语》的“子欲居九夷”重新诠释,认定日本就是孔子欲居之地,即便作为“东夷”亦不逊色于中国:“夫天之所覆,地之所载,钧是人也。苟有礼义,则夷即华也;无礼义,则虽华不免为夷。舜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夷,无嫌其为夷也。九夷虽远,固不外乎天地,亦皆有秉彝之性,况朴则必忠,华则多伪,宜夫子之欲居之也。吾太祖开国元年,实丁周惠王十七年。到今君臣相传,绵绵不绝。尊之如天,敬之如神,实中国之所不及。夫子之欲去华而居夷,亦有由也。今去圣人既有两千余岁,吾曰东国人,不问有学无学,皆能尊吾夫子之号,而宗吾夫子之道,则岂可不谓圣人之道包乎四海而不弃,又能先知千岁之后乎哉!”(伊藤仁斎:『論語古義』、載関儀一郎編:『日本名家四書註釈全書』、東洋図書刊行会1922、137—138頁。)显然,与荻生徂徕无异,仁斋以“礼文”(文化)之有无,重新厘定华夷之区分,从而解构了以地理疆域作为华夷之分野的中国传统说法。(黄俊杰:《中日文化交流史中自我与他者的互动:类型及其涵义》,《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4卷第2期,2007年12月。)他由此转向了内部的历史和传统(神皇),意图全面确立日本对中国的优越性:“神皇正统亿万岁,一姓相传日月光。市井小臣尝窃祝,愿教文教胜虞唐。”(加藤仁平:『伊藤仁齋の學問と教育』序文、第一書房1979、1頁。)

第三,仁斋、徂徕等古学派儒者对朱子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态度,说明他们割裂了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形成了对中国的分裂性或断代性认识。这意味着,他们的中华崇拜论根基于对《论语》、《孟子》等经典文本及其时代的演绎,不仅缺乏对现实中国的关注而显示出理想化和想象的色彩,还缺乏针对现实中国的有效性。相反,他们对朱子学的批判和否定所引发的对中国文化的否定,却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意义。因此,这种认识结构的缺陷也埋藏了中国文化易被全面否定的陷阱。

综上而言,包括徂徕学派在内,堀川学派在客观化中国的同时,又不约而同地面向了神秘主义的内部传统(神皇)。所以说,江户日本围绕“华夷思想”的各种话语都无法真正实现对中国的客观化,因而其中国认识“明显地反映出江户日本人对自身东夷身份的解脱愿望和与中国分庭抗礼的情绪”(韩东育:《“华夷秩序”的东亚构架与自解体内情》,《东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而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民族主义特点。这意味着,宣长学才是其中国认识论的逻辑终点。从这种意义上说,正是古学派立足于人情论的对朱子学的否定,再加上山崎暗斋等神秘主义的神道思想,“才使宣长国学神道论的确立不但获得了民族主义的基础,还获得了学术理性的支持”(韩东育:《“道统”的自立愿望与朱子学在日本的际遇》,《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2.日本型华夷思想

十六七世纪是东亚世界一个巨大的转变期。在日本,随着主体意识的成长、丰臣秀吉政权对华夷秩序的挑战、空间的均质化、对外的新接触等社会结构条件的变化,不仅传统的三国世界观和东亚朝贡体系开始走向衰落,日本文化也开始面向了神国、武士道等所谓“内部的传统”,并为此提供了变革的原动力。由此,国内外情势的变化就为日本摆脱传统华夷秩序下的夷狄身份和重建东亚秩序提供了可能。

17世纪初的明清交替,则是促使东亚传统国际关系(朝贡体系)发生动摇的主要契机。它被当时的日本解读为“华夷变态”,因而为中日两国关系的逆转提供了可能性。林春胜、林信笃所著的《华夷变态》(1674)最典型地反映了日本知识界有关中国的美好形象走向崩溃的心理。其序云:“崇祯殡天,弘光陷虏,唐鲁才保南隅,而鞑虏横行中原,是华变于夷之态也。”(林春勝、林信篤編:『華夷変態』上、東洋文庫1958、1頁。)不但日本知识界接受了“华夷变态”的思维,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乞师者”的来日及其在日活动、幕府关于中国政策的调整、“鞑靼乃夷狄”的舆论宣传(例如,赞颂郑成功击败“满清”的《国姓爷合战》就给日本社会造成了十分重大的影响。该剧一方面以明朝为尊孔孟之教和五常之道的正统国家,斥责清朝为“无道无法”的“畜类同然的北狄,俗称畜生国”(『日本古典文学大系』50、岩波書店1959、230頁);另一方面又突出强调郑成功的日本人身份,以武国和神国宣扬日本的优越性,对中国极度鄙视。据载,该剧自1715年在大阪初演后,曾长年公演,观者甚众,因其直观性发挥了比儒者的华夷意识更显著的作用。)等日本社会形势的变化,“清朝即是夷狄”的新的对华观也逐渐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可以说,“明清鼎革”不仅对江户日本人的对华观和世界观产生了巨大影响,还被提炼为文化符号唤起了日本人对蒙古的记忆,更促使了日本人民族意识的自觉。

“华夷变态”的提出,表明以儒教为基础的东亚秩序的传统认同开始瓦解,日本需要重新确定自己在东亚世界内的位置。荒野泰典指出,“华夷秩序”本身所带有的“自我中心性”和“文化优越感”,激发了日本试图自我构建同样体系的强烈冲动。(转引自韩东育:《“华夷秩序”的东亚构架与自解体内情》,《东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因此,面对“华夷变态”这一东亚政治的巨变,17世纪以后日本认为争取成为“中华”的契机已然来到,开始以中国为“他者”进行着东亚中心的自我想象,即从“国家意识”和“文化意识”的两个层面(荒野泰典:『近世日本と東アジア』、東京大学出版会1988、56頁。)展开对中国“华夷秩序”的模仿和复制,从而建构以日本为中心的华夷秩序。

1610年由林罗山起草而以德川家康名义致书明朝福建总督的国书,就是这种思维的典型反映。该国书吹嘘日本已非昔日之日本,经德川家康统一后,“其化之所及,朝鲜入贡,琉球称臣,安南、交趾、占城、吕宋、西洋、柬埔寨等蛮夷之君长酋师,无不分别上书输贡”(林羅山:『遣大明国』、『羅山林先生文集』卷第十二、平安考古学会1918、130頁。),俨然建立了一个与中华抗衡的日本世界。(当然,该国书又明确要求明朝“以大事小”,因而又反映了日本确立“追三代之迹”的小中华主义秩序的内容。)作为这种与中国并立的思维的延伸,17世纪30年代,幕府通过废止对朝鲜外交文书的明朝年号、要求朝鲜改变对德川将军的称呼等举措,建立起与中国、荷兰通商,与朝鲜、琉球、阿伊奴“通信”的“大君外交体制”。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体制原本属于小中华主义的范畴,即它最初是以对明朝及此前的中国这个“巨大的他者”的意识为前提,既反映了日本面对中国文化的自卑情绪(劣等感),也反映了欲与中国分庭抗礼的愿望。明清交替后,幕府开始采取对来日的中国人“以夷相待”(荒野泰典:『近世日本と東アジア』、東京大学出版会1988、37頁。)、调整对清朝的贸易政策等措施,构建相对于中国的日本优势地位。1715年幕府最终颁布《正德新例》,意图以“信牌”贸易的方式迫使清朝承认日本的“中华”地位。虽然幕府的信牌只是被清廷看成是“商人间的记号而已”,这种贸易的展开却可能造成中国承认“日本型华夷秩序”的错觉,由此成为助长日本人自以为东亚中心的民族主义意识膨胀的契机。

与幕府建立“日本型华夷秩序”的国家意识相对应,17世纪到18世纪前期日本知识界虽然接受了儒教的世界观(华夷思想),却也对固定化的“中国=中华”的华夷思想提出了疑问,从而形成了中华崇拜论、华夷可变论、日本型华夷思想等不同的解读方式。虽然这些话语关于自他认识的定位不尽相同,却表现出共同的民族主义属性,即以中国为参照体系而谋求日本地位的提高。

同类推荐
  • 中国语情年报(2015)

    中国语情年报(2015)

    《中国语情年报》(2015)在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内部简报《中国语情月报》基础上,精选较重要的语情信息,进行加工和分类编纂,从语言使用动态、语言资源保护、语言科技和语言服务、中国语言文化传播、语言教育和语言学术动态等视角集中反映2015年中国语情的基本状况,以期为学术研究提供历史资料,为政府制定相关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和社会治理方略提供参考。
  •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詹新惠从党报集团体制的历史沿革到党报集团经营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自然,书中所论列的观点未见得都准确,有些研究可能还受到实践的制约。便至少这本书引起了我们思考的兴趣,也开启了新的思路。
  • 剧领天下: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

    剧领天下: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

    本书是国内独有的全面解读全球电视剧产业最新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综合研究报告。本书由30多位传媒专家和业界精英倾情奉献,是一部集时效性、权威性、精准性、可读性于一体的行业著作;是一部发现规律、把握趋势、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的最新实物研究大全。
  • 美国教育借鉴力

    美国教育借鉴力

    本书从亲和力、激励机制、社区协同等几方面,对美国的教育最新研究进行了编译并作了点评分析,并与中国的情况进行对比研读。
  • 00后“熊娃”逆袭:巧妙应对班级管理新问题

    00后“熊娃”逆袭:巧妙应对班级管理新问题

    00后、“独二代”、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群对“规范”二字熟视无睹的“熊孩子”。该如何管理这种“熊娃”横行的班级呢?本书就是一位班主任亲身实践的案例,既有面对面的直接“斗法”,让这些“熊孩子”的行为慢慢走上正轨;又有班级管理中的巧妙出招,让闹腾的教室里日渐有序;还有和家长们的联手“使计”,从家庭教育寻找根源,让孩子真正逐步转变。
热门推荐
  • 习惯领域的力量

    习惯领域的力量

    习惯领域简称HD,是英文HabitualDomains的缩写。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都会遇到无法突破的瓶颈,因为当我们通过学习,我们的思想、行为会落入习惯的模式,逐渐僵化,形成习惯领域。唯有突破它,才能拥有新的力量,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习惯领域的运用范围很广,用在日常生活,它会呈现生活新貌;用在学习,它会带来学习新境;用在企业,它会开创企业新篇……读完这本书,你的人生将充满智慧和喜悦。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成功是一种习惯,喜悦是一种习惯,打开智慧也是一种习惯,读完本书,拓展我们的视野将会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习惯!
  • 天师王妃要崛起,王爷退散!

    天师王妃要崛起,王爷退散!

    独孤湛:“想要报仇?”凤一:“是。”独孤湛:“帮你报仇,本王有何好处。”凤一为低着头:“凤家有以命换命之法,从此之后,凤一的命便是王爷的。”独孤湛心生悸动,微沉着声道:“本王允了。”密室之中,独孤湛阴沉着脸:“为何推苏倾城落水。”凤一倔强的低着头:“她既然想让你看这一幕,我成全她罢了。”独孤湛气急随手拿起砚台扔了出去,虽不是对着她扔去的,但不躲不闪之下还是划伤了额头,流下鲜血。独孤湛不禁握紧双手,最终还是别开了视线冷声道:“不要再这么无理取闹了!”当两人在异世再次相遇,这次他们能否一起走到最后呢……
  • 王爷我对你一见钟情

    王爷我对你一见钟情

    天涯新书《空间之寒门孤女》正在火热连载中。女主太难了,养空间养男主,一不小心爱上的还是前世死对头。两冤家相爱相杀的小甜文,欢迎入坑~她对他一见钟情,献上自己解他之毒,却闹出“人命”,只得远遁别庄。五年之后,一道赐婚圣旨当头砸下,未婚夫正是他,她不想嫁。白月笙:你想抗旨?抗旨可是要杀头的!*华阳王白月笙得了失眠症,只有抱着蓝漓才可以睡到自然醒,可睡着睡着,那症状没有半分缓解,反而越发的厉害——只要看不到她,就肝火上头,躁动难安,食不知味,夜不成寝,还老出现幻觉。太医曰:相思症。白月笙只好将蓝漓绑在身边,分秒不离,还咬牙切齿。“你定然对本王下了什么迷魂药。”“什么药?说好的放妻书,到底还能不能算数。”白月笙冷笑:“算数,怎么不算,你走吧。”看着抱走儿子的男人背影,蓝漓气得跳脚。走?扯淡。“那件事情我是不会答应的。”“阿笙,我喜欢你。”“……”“我爱你。”“你这女人从哪里学来的?!”“你爱不爱我?”白月笙长叹一声,只因她说喜欢,他就已经没了底线,再说爱,他可怎么活?*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男主冷峻腹黑,女主人淡如菊,先婚后爱文。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简介:世界遗产包含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它们或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或是人类自身的杰出创造。了解这些世界遗产对于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民族风情、社会历史、建筑艺术、价值观念、文化内涵等具有窥斑知豹的作用。
  • 鬼王嗜宠:腹黑医妃有点狂

    鬼王嗜宠:腹黑医妃有点狂

    什么!!一朝穿越,成为架空大陆蓝悦朝浅府嫡女浅漓夏。啊!!此女呆傻?懦弱无能?没关系,有我在此,从今以后,谁敢嚣张,谁必遭殃。太子妃?我?还有比这更雷的吗?哼~太子悔婚,很好。我还不愿意嫁于你呢。我要嫁也要嫁给他。他,是蓝悦朝最小的废物王爷。没关系,我可以治好。姐要逆袭,虐shi你们这些渣渣,傻小姐闹翻天,鬼王护航,行遍天下!
  •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翻开二十四史,诬告陷害的嘴脸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小人自不必说,他们往往以无中生有为生存之能事。就是有些在正史上留下美名的人也有诬陷别人的记录。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诬陷,诬陷者之所以要犯下这为人不齿的行为.就是因为其中藏着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富贵荣华,有时候还是性命攸关。本书分析历史上著名诬告陷害案件的案情和审判情况,挖掘案件背后的思想和人心。每一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挖掘成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或者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大案绝大多数是诬陷案,此书将这些诬告案件进行梳理,作为透视中国世道人心的窗口.萤新审读它们有现实意义。
  • 1936国足在柏林奥运

    1936国足在柏林奥运

    第三卷2018陆逐虎在俄罗斯世界杯,已经同步世界杯日程开始更新啦!敬请支持!(没看过前文的读者,直接从第三卷阅读也不影响。)自1936年奥运会、2014年世界杯蜕变归来后,作为中国队队长的陆逐虎,率领青年军征战2018俄罗斯世界杯。与前两次一出场就名动天下不同,陆逐虎这次却陷入“人设崩塌”“举国唾骂”的境地,究竟他能否再率领阿森纳、中国队这两只奇葩球队绝境求生?(1936年奥运会篇章已经完美终结啦!涉及1936年各场比赛的数据及过程,依据于民国《大公报》《申报》《香港华字日报》《出席第十一届世界运动会中华代表团报告》等文献及xudn大神《国足百年》,有据可查,可放心阅读。)
  • 兽王·宠兽大赛

    兽王·宠兽大赛

    神鹰城初试牛刀的兰虎在二年级开学后迎来了七大洲八大新人类学校联合组织的宠兽大赛,只有排名各校前十名的学生才能参加,而本来不够参赛资格的兰虎却因为兽王的特殊身份而意外受到破格邀请。七大洲八大新人类学校强者云集,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兰虎不得不开始特殊强化训练。一个月的魔鬼式训练,终于使他掌握了校长传授的绝技,修为也突飞猛进,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大赛面纱层层揭开,为了夺得宠兽大赛的桂冠,八十位新人类顶尖高手各显神通。究竟谁能够勇闯三关,摘取无上的荣誉?年龄最小的兰虎能否如愿夺取“风之无形”神剑?隐藏在暗中的敌人到底是谁?……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小礼物大学问

    小礼物大学问

    送礼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其实包含很深的学问。《小礼物大学问》(作者潘鸿生)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传授读者最实用的送礼知识。通过阅读《小礼物大学问》,相信送礼对你来说会成为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让你送出的礼物非同寻常,送出心想事成的效果,使你成为一个送礼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