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2700000012

第12章 从“臆测”到实证(2)

第二,对于当时清朝的不足和病根,他也看得很清楚。首先在海防的对策上,“盖其国之濒海,不修船舰火器,实为防御之大阙典”。这已经在《海防臆测》中论及。而最关键的还是导致清朝海防不足的思想意识上的问题,他听说当时在日本的一位中国人夸口说清朝海防之严百倍于长崎,外敌之入寇不足介意,就此指出:“清之海防不知是否有过于我者,而彼之凶矜乃尔。盖妄自夸扬己邦,实支那之病根也。”同上书,第430页。鸦片战争之后,他进而感叹:“满清地大于欧罗巴全洲,富强莫与为比。但其侈然自大,不务外攘,迩者囙鸦片之禁,与英夷构怨,大为所摧破。纳金乞和才自免。此覆车之灼灼可鉴者也。”古贺侗庵:《舆地图志序》(1845年2月),见箕作省吾《坤舆图识》,美作:梦霞楼藏版,1845年。此序为幕末日本学者如何应对国际形势之名篇,录其前后文于此。曰:“吾何求乎他邦?则有求乎我,仰我治教之懿、羡我土宜之夥够,卑辞重币,乞申好通互市。允其请,则求索无已,将逞溪壑之欲。拂戾其意,则怀愤挟怨,或起衅隙之端。故方万国星罗之始,制敌御寇之方不可不素讲。非可待患萌,然后始为备也。盖必有电征外夷之执,然后可退保一国。有威慑敌人之略,然后可申固盟约。若乃守险据要,图苟自保全,乌足以制强胡耶。莫卧儿丰饶甲于万邦,恃其盛大,晏然自佚而忘武。渐为泰西所削弱,竟歼乎麻剌甸。满清地大于欧罗巴全洲,富强莫与为比。但其侈然自大,不务外攘,迩者囙鸦片之禁,与英夷构怨,大为所摧破,纳金乞和才自免,此覆车之灼灼可鉴者也。……夫今日要务,莫急于御海寇。而以此语人,则漠如充耳,亦惟不谙外国地理故耳,试就此编指点,则今日之眇如黑子著面者。昔至大之邦也,歼为墟厉者,古雄强无敌之国也。而五大洲之浩浩大都为泰西所吞噬,览阅之际,不觉发磔而胆张。洵为不言之教,使天下之士慨然兴敌忾之气、折冲之志者,必从此仅仅三卷之舆地图识始矣。”对中国“侈然自大”的批判,也是沿袭其《殷鉴论》和《海防臆测》的观点而在此求得了实证。而他也将“腐儒的通病在夜郎自大而不通外国事情”(《读书矩》)作为对其门人的告诫。他认为“人之凶德,莫大且甚于骄”,而“支那人惟其夸诩自大,故见闻日狭。见闻日狭,故夸诩自大甚滋,理势之必至也”。这样“不能采万国之所长而施之政,其治必不能跻于郅隆”(《侗庵新论》)。转引自真壁仁《徳川後期の学問と政治》,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7年,第224、253—254页。

此外,侗庵还在《穷理说》(1843年)一文中试图从理论上寻找中国乃至东方传统思维中的偏失。关于“穷理”问题上的东西差异,如佐藤一斋说:“吾儒穷理,唯理于义而已。义在于我,穷理亦在于我。若以徇外逐物为穷理,恐致使欧罗巴人贤于吾儒。可乎?”佐藤一斋《言志录》(1813—1823年)第170条,《佐藤一斋大盐中斋》日本思想大系46,岩波书店,1980年,第230页。佐藤认为这当然不可以,因为“今洋说之近理,甚于佛氏。且其所出奇技淫巧,导人奢侈,使人不绝骎骎然入于其中。学者当亦以淫声美色待之”佐藤一斋《言志录》(1813—1823年)第169条,《佐藤一斋大盐中斋》,日本思想大系46,第230页。。正是通过对西方“穷理”的方向性批判,来达到说明西方人唯利是图和不讲信义。侗庵也有这种倾向,他在《穷理论》中说:“太西人之穷理,亦复外身心家国而务苦索事物之理,臻于突其奥,是以其人大都顽犷猾黠,牟利忌义,君子之所不韪也。”“夫太西人焦神役智,制奇器珍玩,以悦人之心目,洵可鄙。”转引自真壁仁《徳川後期の学問と政治》,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7年,第294页。到1851年,佐藤的思想有了些变化,他说:“西洋穷理,形而下之数理。《周易》穷理,形而上之道理。道理,譬则根株也;数理,譬则枝叶也。枝叶自根株生,能得其根株,则枝叶从之。穷理者宜自易理而入也。”佐藤一斋:《言志耄录》(1851年)第234条,《佐藤一斋大盐中斋》,日本思想大系46,第284页。这里将西洋穷理提高到了“形而下之数理”的高度,而“吾儒穷理”即“《周易》穷理,形而上之道理”,仍然处于优位。虽然有高下优劣之分,但他认为二者是一体相连的,只不过“道理”与“数理”的关系是主从、派生的关系。侗庵则对“穷理”作了明确的分别,他说:“穷理者,学问至要之务也。而其中自析为二道,有仁义道德之穷理,有名物器数之穷理,二者划然不同。”二者分别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都可以发挥“济世大用”,不可偏废。“古昔圣王之穷理,重仁义道德亦未始外名物器数。”“君相机务之殷,固无暇穷究事理器数,故圣王已不过洞其大旨,必选才力克堪者任之。是以其事修举,济世大用,唐虞三代皞皞之俗,而百度整饬自无渗漏,职此故也。魏晋以降,夫人之识见日弛虚远,不屑究名物之末。宋代理学大明,而后其风滋炽,尚理道而鄙事务,主形而上而斥形而下,其君子倡率斯说,下民靡然风从,其意固在恪遵先王之遗意,而不自觉流于一偏,滋弊不尠。于是乎以至于目本邦为专张主理之邦,而历数名物甘逊太西,可慨也已。”转引自真壁仁《徳川後期の学問と政治》,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7年,第294—295页。中国“不修船舰火器”就是甘愿输在“名物器数之穷理”上了。

要从学理、学科上将“道理”和“数理”真正区分开来,实现儒学向近代哲学的转变,在日本还要等上三十年。1874年西周刊行的《百一新论》才科学地将“当然之理”与“自然之理”,或者叫“心里”与“物理”进行了辩证地分析。

二洋学者的视线:渡边华山与高野长英

到幕末,即便是洋学者,其“皇国”意识也根深蒂固。高野长英因为“蛮社之狱”下狱后,1839年在狱中撰文这样为自己辩解:“夫皇国,自开辟以来至今,凡两千三四百年,而儒佛之学已行千六七百年。上自天子下至庶人,无不尊奉此二学。传习之久,儒学为一些支那人,僧则几乎是印度人。但人只奉其学而不慕其国,未以其国而臣服于支那、印度(只有足利义满公然受明之封,为我国开辟以来之耻辱),亦未闻有一人背叛皇国而投降外国者。因而皇统连绵,至今百二十有一世,上怀至仁,下重忠节,孤立于东方沧溟之中,可永仰为帝国,实为难得之神国也。然兰学之行,未至二百年。其为学者,仅千万人中不过一二,卑蔑之者多而尊信者少。我党强为此学,以其所言有实理、为业处有利也。岂能弃此可贵之神国、慕严寒不毛之西洋而从西夷乎?”高野长英:《わすれがたみ》(1839年),《渡边华山高野长英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日本思想大系55,岩波书店1971年版,第182页。

1839年的“蛮社之狱”既是幕府内部不同政治派别之间斗争而造成的一桩政治疑案,也是当时思想界保守派与开明派之间的斗争的结果。“蛮社之狱”中所殃及的“尚齿会”的中心人物渡边华山,被保守派抓住而投狱的重要把柄就是在其住处搜出的《慎机论》手稿。其中对世界形势有一种紧迫的危机感,他对西洋、中国与日本的处境的论述,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虽然东西方对“道”的认识和见解有所不同,但是从“道”的普遍性而言,他认为“西洋诸国所为之道、我所为之道,在道理上可以说是有一而无二”。因而强调对西洋之道要有全面的认识,否则“就会如同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对西洋,渡边华山有如下的整体认识:夫西洋各国,制度之污隆、风俗之美劣、人物之贤否,虽不能一概而论,大体其性质沉着而有忍耐力,以此治一国之法,在上者为君主、神职人员。君主传位于其子、神职人员传位给贤者,因此教学与政治分为二途。在下者所学技术也有两种。按照其天赋气质而选择道(政治道德)与艺(科学技术)中的一种来学习,因此其志向没有贵贱之别,而只是根据实际的个性而尽到社会责任。因此其技术专博,可以巩固教学、政治,似有唐山(即中国,以下同)所不及之处。以此了解天地四方之详情,布教利国,亦非唐山之所及。渡边华山:《慎机论》(1838年),《渡边华山高野长英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日本思想大系55,岩波书店1971年版,第69页。他看到了西洋各国政教分离的特点,而且认为道与艺,作为学问,二者没有贵贱之分。重要的是学习者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而尽到社会责任。他后来进一步指出:“西洋有果断之处,皆来自穷理。故时常有诸国政之改正,近来英国商法俄尔大为改善。所谓穷理,既要明白物理(以自然为对象),穷究事理(人类之道理)尤宜精详。如此,以学术实践而审天地四方、培育人才、扩展国郡之际,如今地球中无一地不为欧罗巴诸国所有。五大洲之内,除亚洲之外,都成为洋人之领地。”渡边华山:《再稿西洋事情书》(1839年),《渡边华山高野长英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日本思想大系55,岩波书店1971年版,第49页。在这些方面,中国有不及西洋之处。即便如此,西洋还是被称为“夷狄”,或称为“西洋腥膻之徒”、“世代扰乱之骄徒”渡边华山:《慎机论》(1838年),《渡边华山高野长英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日本思想大系55,岩波书店1971年版,第71—72页。等。高野长英也是如此,对西洋虽然也有时称其为“西夷”或“西戎”高野长英:《わすれがたみ》(1839年)中有诗曰:“西戎航海久窥东,众国靡然陷术中。大息忠言全不用,一朝有事策当穷。”见《渡边华山高野长英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日本思想大系55,岩波书店1971年版,第183页。,但是另一方面也不无表露出赞美之意。比如对英国,他说:其“国人敏捷,学习诸事而不怠倦,好在文学、工艺、武术上下功夫研究磨练,以富民、强国之事为先务。”而且“专注于与各方交易,航海诸国,开垦不毛之地,进行殖民活动,教导夷人,使其服从,至此,在外国所领人数为七千四百二十四万人,达到本国的四倍”。高野长英:《戊戌梦物语》(1838年),《渡边华山高野长英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日本思想大系55,岩波书店1971年版,第162—163页。而且他对锁国政策提出批评,认为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来自西方的船只都视为海盗而进行打击,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做法。再这样做就会“失去礼义国之名声”而被西洋视为“不辨是非的强暴之国、不义之国”,如果由此而被其察知日本国内衰弱的状况,后果将不堪设想。同上书,第168页。渡边华山也说:“今天下五大洲中,美洲、非洲、澳洲已为欧洲所有。亚洲独立国家也只有我国、唐山、波斯三国。此三国中不能与西人通信者,唯有我邦。虽唯恐多事,实杞忧不堪。可论者,西人视我邦犹如路上之遗肉。饿虎渴狼岂能不顾?”同上书,第69页。

第二,在这种对世界形势的认识与西洋观下,他是怎么看中国的呢?首先,渡边华山肯定现在中国已经被夷狄所征服而“终至亡国”,不存在有独立的中国了。他说:“五大洲之内,除亚洲之外,都成为洋人之领地。而亚洲之内,亦只有唐山、我邦、波斯三国不受洋人之秽,而唐山已为北狄(指满州族)所征服,唯我邦、波斯二国,古来独立。”渡边华山:《再稿西洋事情书》(1839年),《渡边华山高野长英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日本思想大系55,岩波书店1971年版,第49页。而且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政教隆盛之地,皆无不为北狄所兼并。”渡边华山:《慎机论》(1838年),《渡边华山高野长英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日本思想大系55,岩波书店1971年版,第71页。什么原因呢?他也觉得很奇怪,仅仅是由于“天下之理势,乘除相成,物极则反、盛极则衰”吗?他分析说:“地球之内,如唐土之以一国为天下,如印度之地球之外有三千世界,毕竟皆空疏无稽之识,唯炫耀上古圣人之德,不知古今变化,奇怪的是古圣降生、文物隆盛之地,无一国不成为夷狄之地。”渡边华山:《再稿西洋事情书》(1839年),《渡边华山高野长英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日本思想大系55,岩波书店1971年版,第51页。他指出:“以三代绥服之制、秦汉御戎之论而论今者,亦如胶柱鼓琴”,当然是无济于事的。

同类推荐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 悦读MOOK(第九卷)

    悦读MOOK(第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射洪中学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射洪中学的办学思想是:“德才厚重、博贯兼容”。办学的主体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才;让老师喜欢,我们要成才。”这种办学思想要求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兼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师生德行上乘,才能足备;这种教育思想是将情感、智慧、行为三者整合起来的、师生互动的、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射洪中学教育思想的表述是简单的,但内容是丰富的。
热门推荐
  •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任何灾难——经济领域的或其他方面的,余波中不可避免的互相谴责、推诿已经滋生出许多政治性的修辞和政治性的导向宣传,其中许多反反复复见诸媒体,并有一部分现身学术界。因此,要想穿越政治迷雾,理解究竟是什么将我们带到了何处,关键在于将事实与辞藻剥离。否则,我们的研究工作将难免成为无益的延伸,甚至是重复。
  • 别输在情绪掌控上

    别输在情绪掌控上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首歌,生活是一场游戏,生活是一壶陈年老酒……每个人都应学会享受生活,轻松而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去享受生活,而不是每天单纯地为生活奔波。
  • 二货娇妻:王爷的萌宠

    二货娇妻:王爷的萌宠

    满月之时就被六岁的太子夺走初吻的安流烟,在襁褓中被指婚给了混蛋太子。更可恨的是,多年后混蛋皇帝抄斩了她一家!珠胎暗结的她带着球跑路,专门跑到邻国去和自己娃儿的爹作对。“玄慕卿,战场无父子,你等死吧。”当年的太子,现在的皇帝陛下大怒。儿子打老子,反了天了!带着你那个缺根弦的娘亲,赶紧给朕回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庶女太平

    庶女太平

    从不失手的她这次大意了,不该没忍住碰了那朵带着妖气的红花,这不,一睁眼世界不再是她熟悉的世界,自己也不再是自己。上天啊,好不容易她才把自己培养成个熟女,怎么被打回原形成了萝莉,还是个苦命的孤女!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好吧,没有困难能难得倒她,既来之则安之,别说还在地球,就是去了火星,她也得活下去。不打怪就难升级,庄子上的刁奴成了她练手的工具,被放逐的日子,她却过得风生水起。可惜自由有时限,京城老宅一封来信,让她回归大宅门,收敛女王之气,她在豪门大院中扮演起了弱质庶女,严格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阴谋接踵而至,名义上的娘和同父异母的姐妹们都想越级挑战她,还有那些用妒忌眼光看着她的女人,就因为她们喜欢的男人多看了她一眼,一个个眼冒绿光恨不得撕碎了她。“姑娘,府里的下人都传您是一只小绵羊,翠枝她们担心跟了您不知是福是祸…”“哦?”慕太平停止了哼哼,带着一丝兴味问道,“那你觉得呢?”“姑娘自己都说了答案了,还用得着问我?”“…”鎏金进屋时,慕太平正在哼歌,歌词是:“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那个女人,每次看到她,都给他全新的感觉。她的身世让他怜惜,她的作为让他刮目相看,世间怎么会有这样的女子,行事乖张,让人啼笑皆非!他承认自己心动了…不行!他怎么能让别的男人夺走她?得趁着别人都没发现她的好时,将她拐走。“失了贡品可是大罪,怎么样,只要答应我的条件,保证一件不少,如数归还。”狼型面具下的薄唇微扬,沙哑的嗓音似曾相识。男人却无半分担忧,微微一笑,冲眼前的人眨眨眼:“什么贡品?那是我给娘子的聘礼,小太平,原来你这么迫不急待要嫁本王,都等不得半月后下聘,聘礼既收,你不能反悔了!”趁她愣神的一刹那,他摘下了面具,果然是她!上当了!某女无语。“王爷,慕家的丫头说到底不过是个没什么地位的庶女,就算王爷喜欢,当个侧室也够了,你不能这么惯着她!”男人眨了眨眼,在太后娘娘期盼的眼神中慢吞吞地说道:“母后,少时您教过儿臣,人无信不立,对吧?”太后娘娘莫名其妙地点了点头,就见儿子正色道:“所以儿臣一直谨记您的教诲,从不违诺,前儿与她打赌,儿臣将自个儿给输了,所以现在人都是她的,她想怎么做,儿臣没二话!”我怎么养了这么个儿子!太后娘娘欲哭无泪。
  •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用儒家“仁”与“智”的大手笔,为后世勾勒了整套的道德理念与人生规范,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于我们现代人修身、处世、施政、生存等诸多方面,都极具有精神意义的指引作用。本书以原文、注释、译文、述评解读孟子的言行的形式,让读者感悟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祓除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孟子的思想是精神世界的一座高山,他充满思辨的语言为我们廓清了人性中混沌的迷雾,他睿智的思想为我们洞开了和谐的生存之门。走进孟子的世界里,体悟生活中的真谛和乐趣。
  • 音乐影响孩子的一生

    音乐影响孩子的一生

    优美悦耳的音乐就像看不见的特殊养分,流淌在孩子的血液中,渗透到孩子的每一个细胞里,从而促使孩子的大脑和感官全面、健康地发育,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未来的路是孩子自己走出来的,但成长的路却是作为父母的你铺垫的,要想让你的孩子赢得未来,那么至少要保障他们不输在起点上!所以,现在就用音乐来打开孩子智慧的天窗吧,让孩子感受音乐无与伦比的魅力!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山沟里的制造帝国

    山沟里的制造帝国

    1981年,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整个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位于大山深处的牛家村,一个名叫牛小强的傻子在中暑之后变成了天才,他承包转产的工厂,在大山深处构建了一个制造业帝国,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光明大道。他不仅要跟国企斗,还要跟国际知名企业竞争,可谓到处都是敌人。牛小强的座右铭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着,把别人绊倒后再拍拍屁股站起来。”这是一个天才不断抗争奋斗的故事。
  • 快穿之男神我真不经撩

    快穿之男神我真不经撩

    捕一智障系统,系统.你口水打扰我思维,突然发现每个世界美男不少!!(?????)妖孽皇帝,绝情竹马,病娇弟弟,看姐凹凸的身材如何将你纳入后宫
  •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纸、刊物、书籍、文件上,出现在一般老百姓的话语中。如今,恐怕很难找到不知道“教育”或不懂得教育是什么的人了。然而若要给教育下个定义却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人也很熟悉家庭的含义,然而,当我们给家庭这个词下定义时,却感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社会学、教育学和家庭教育学的专家学者是这样解读家庭的。家庭也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我们精心编著了此书,意在为家长提供中小学教育的全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