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5400000003

第3章 书香世家幼熏文史(2)

在父亲的影响下,饶宗颐自幼便浸淫在天啸楼的万卷藏书里。饶宗颐后来提到:我家里有那么多书,我整天在看,就等于孩子在玩。这是一个小图书馆,我自己可以在那里一边享受,一边玩,不管懂不懂也就在那里逛。所以中国书的基本种类我老早就了解。在藏书楼自由学习的经历养成了饶宗颐好学多思的习惯,且非常有主动性,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

饶宗颐的家藏典籍和藏品对他后来治学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他关于宋代陶瓷的研究就与饶家收藏的瓷器有关。在民国初年,在饶宗颐家乡的笔架山出土了四尊北宋治平至熙宁年间的瓷佛像,关于这四尊莲花佛像的研究,饶宗颐后来曾撰写一篇题为《潮瓷说略》的文章,发表在日本陶瓷协会刊物《陶说》上。日本学界非常震惊,称潮瓷为中国陶瓷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那四尊佛像年代久远,且刻有窑工姓名,当时,饶宗颐的父亲和伯父分别买了两尊,收藏在家。饶宗颐自小就接触到这四尊佛像,所以有独到的认识。

除了家里藏书丰富的影响外,饶锷先生读书治学的言传身教对饶宗颐的影响很大。饶锷先生自少笃志于学,稍长便游学四方,曾“探禹穴之故圩,扬秦火之灰尘”,跋涉三千余里。饶锷先生既是商人,也是当地有名的学者,他勤于治学、长于考据,尤衷情于理学、佛学及乡邦文献。饶锷先生的著述有《佛国记疏证》、《汉儒学案》、《王右军年谱》诸稿及《慈禧宫词百首》多卷,其古文、辞赋、骈文都写得很好。他在学问上很有抱负,想要继承黄宗羲的事业,编著《清儒学案》。

饶宗颐的学问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他写诗、填词,还有写骈体文、散文;二是写字绘画;三是目录学的训练;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虽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然而饶宗颐丝毫不染纨绔子弟的浮夸气,他天赋异禀,生性清净,专志于学。饶宗颐三四岁时,父亲就教他读杜甫《春夜喜雨》和周敦颐的《爱莲说》。这是饶宗颐接触的最早诗文作品,自此在他的生命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

饶宗颐6岁时,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练毛笔字。起初,教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家庙碑》及《麻姑仙坛记》等碑帖。父亲尤喜欧体,所以又教他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法帖。有时习字完毕,他就把正在阅读的《水浒传》、《七侠五义》、《封神演义》中的绣像人物插画,进行临摹,又把家里藏的佛像拿来描绘。由此奠定了日后的绘画基础。

除了跟父亲学习书法外,饶宗颐幼年时曾师从蔡梦香学书。蔡梦香是潮州有名的书画家,工诗文、擅书画。蔡梦香的书法造诣很高,声名很大,其书法初学汉魏,后以魏碑笔法入行草,点画有神,意境高远。饶宗颐从其学魏碑,每日临摹《张猛龙》、《爨龙颜》数十遍。这段从学经历使饶宗颐略窥魏碑门径。

1924年,饶宗颐8岁,父亲送他入学读书,就读于潮州城南书院。在学校里,饶宗颐非常勤奋,除在校学习外,在家仍自由读书。饶宗颐幼时爱独自读书冥想,他可以一个人一整天不出门玩耍,也没有同龄的玩伴,一个人躲在那三进大宅的深处,做他自己的梦。饶宗颐儿时喜读《三国》、《封神》、《三侠五义》一类古典小说。特别是《封神演义》,对于充满好奇心的饶宗颐来说非常有吸引力,饶宗颐读完后,思绪不断,想象力超出小说原本,开始自己构想小说的后续情节,于是有续写的《封神榜》。时年9岁的饶宗颐父亲对于饶宗颐所写《后封神榜》之类的话本小说,不太欣赏,认为儿子不务正业。饶锷将饶宗颐续写小说的手稿给好友蔡梦香看,蔡梦香是个浪漫派诗人,对饶宗颐的文稿大加赞赏,建议饶锷让孩子自由发展。

饶宗颐入学第二年,就已经能够阅读《通鉴纲目》、《纪事本末》等历史古籍了,《史记》中的名篇也基本能成诵了。而且读书兴趣广泛,家里所藏的医书、佛经以及老庄的书,饶宗颐都有涉猎,奠定了其后来从事国学研究的基础。

饶宗颐在接触道家、佛家之书后,开始注重修身养性,向往一个清静世界。比如受蒋维乔的《因是子静坐法》的影响,他开始每天学习打坐,着迷于日本藤田的腹式、冈田的胸式呼吸法,并且终身练习。饶宗颐曾说,佛教讲的是“定”,就是提倡心力的高度集中,培养定力。外出闲云野鹤,返家静如处子。多年来,饶宗颐养成了一个宁静的心态,排除掉各种烦恼,养成自己心里头的干净,心里头的安定,所以才能“定”在做学问上。

11岁时,饶宗颐师从著名的画家杨栻学习绘画山水、花鸟及宋人行草、名家法帖,其间将杨家所藏的清末著名画家任伯年的名作100多幅都临摹了一遍,为此后的书画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饶宗颐说,他幼年跟随金陵杨栻先生学画,杨先生家藏上海任伯年氏绘画盈箱,得以时常临写,且皆为抵壁挥毫,正是由于早年的这段学习经历,故至80以后,仍能纵笔作巨幅人物。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任伯年的画作是饶宗颐早年学画临摹的对象,但他有自己的艺术主见,认为任伯年画作中的人物寒酸、庸俗,不符合饶宗颐文人作画的高古品味。

饶宗颐的大伯父饶瑀是画家,擅长大幅的山水画,二伯父饶宝球的收藏中也有不少书画精品。早在6岁之前,饶宗颐就在家中的画馆学习,对于家藏的拓本、碑帖可以随意观玩。他十分喜爱清乾隆年间潮州书法家郑润的临古帖。利用这些家藏的资源,饶宗颐很早就开始接触书画中的上乘之作,故而形成高水平的品鉴能力和高雅脱俗的绘画风格。到十几岁时,饶宗颐已经和当时书画界名流刘三、蔡守开始交流,当时多是通过书信往来,两位前辈还不知道饶宗颐只是一个不到20岁的少年。饶宗颐曾用杜甫的诗句戏称自己“结交多老苍”。

1930年,饶宗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省立金山中学初中部。但此时的他对课本中的唐诗宋词或《古文观止》早就熟读成诵,认为没必要在此浪费大好的光阴。因为从幼年起,饶宗颐朝夕浸泡在天啸楼读书,读中学后,他总觉得学校里老师讲的很浅显,自己早已知道。另外,他喜欢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家学正适应他的学习特点,父亲也同意他在家学习。所以,饶宗颐仅读了一年中学,他便干脆不再读了,居家自学。

在金山中学学习期间,教古文的先生王韩,指导他学古文要从学韩愈入手,这对饶宗颐影响很大。饶宗颐上中学第一年时,王韩是他的老师。王韩原名是思愈,意思是学韩愈。他原来是反对佛教的,后来日本密宗大僧权田雷斧给他灌顶,他开始参修佛法,成为佛法大师,称王弘愿。饶宗颐晚年还常常提起这位王先生,认为:“我很信服王师这一套,现在我还是要谈作文应从韩文公入手,先立其大,先养足一腔子气。”

除了自学和师从名家学习外,饶宗颐受父亲的影响最大。受父亲治清儒学案的影响,饶宗颐幼时读了一些清儒的著作。其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很大。一个是孙诒让,另一个是顾炎武。饶宗颐后来治甲骨文的动机来自孙诒让,孙诒让是近代的经学大师,在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字学、考据学等方面成就卓著,饶宗颐早年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大多来自孙诒让的影响,他是饶宗颐学问最早也是恒久的指路人;而饶宗颐治学的恒心、肯钻进去、肯走艰辛的学术之路、注重访史和实地考察等习惯,则源于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的影响。饶宗颐在晚年谈及自己的治学方法时,特别提到清儒治学方法的影响。其文曰:我非常地崇拜孙诒让和顾炎武,因为父亲对清儒的兴趣很大,影响到我自己的读书治学风格,就是重视清代朴学“积微”的传统。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清代朴学“证据周遍”的路数很有道理,这是铁杵磨针的功夫,在这样掌握文献资料基础上得到的学问才是扎实可靠的。此外,父亲的《王右军年谱》让他喜欢上了书法,《〈佛国记〉疏证》,播下了后来与印度的因缘,他后来去印度问学即与此有关。父亲从小就训练饶宗颐写诗填词,写骈文散文。16岁时,饶宗颐颇有陶潜风格的咏优昙花诗就引起了轰动。父亲对饶宗颐影响最甚者,当数其编著的《潮州艺文志》。饶锷不到50就去世了,他编著的《潮州艺文志》尚未完工,饶宗颐以16岁的少小年纪毅然接手,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后来《岭南大学学报》特别推出两期专号发表《潮州艺文志》,产生了广泛影响,饶宗颐的学术地位得以确立。

从饶宗颐早年的学习经历来看,他虽然在正规的学校的受了一些教育,但大多是靠家庭教育和自修,而正是这种学习方式成就了饶宗颐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打下了其此后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饶宗颐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曾谈到:家里从小就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写散文。这一点在今天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很多大学中文系都没有这种训练。现在家庭教育出现断层,很难使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国学熏陶方面几近于零,很可惜。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同一模型,现在的中文系学生不能写古文、不能写古体诗,这样就跟古人隔了一层。中国传统文化都蕴藏在这些古代文体里面,不掌握它们,国学研究没办法突破。不能创作,只有理论,他们借外国的理论硬装进去,自以为理解了的其实是误解。

同类推荐
  • 年轻人要熟知的100位中国帝王

    年轻人要熟知的100位中国帝王

    千年更迭变换,他们或是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或是平平淡淡,但是在他们身上总有一点历史的缩影,或深或浅的足迹中隐隐约约的展现了中国封建历史的发展轨迹。《年轻人要熟知的100位中国帝王》参考了诸多史料,从历代帝王中精心挑选出富有代表性的一百位帝王供读者赏阅。它融历史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是一本常看常新、常思常获的大众读物。
  •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从居里夫人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为人类做出的卓越贡献,再现了居里夫人坚毅、勇敢、热忱的品质和为科学事业而奋斗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能够真切地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坎坷而的人生历程,铭记她为科学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 她们灵魂里有香气

    她们灵魂里有香气

    百年前灵魂里有香气的女子,至今还令世人念念不忘,我们怀念的是什么?是她们穿着旗袍,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弄堂里,轻摇慢步地走进西方文明的舞池里翩跹,那样的绝代风华,那样的绰约美好……本书以一个独特的角度描写了民国时期有代表性的16位女性,从她们的成长背景来展现她们一生的历程,她们或孤傲、或世俗、或强势、或柔弱、或欢喜、或悲悯,作者着力展现她们在其各自人生的关键转折点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希望能对当下女性读者有所启发。
  • 里皮自述:思维的竞赛

    里皮自述:思维的竞赛

    《思维的竞赛:里皮自述》是里皮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反思和总结,是这位执教风格鲜明、个人魅力深入人心的足球教练的内心独白,包罗了他执教经历中所见证的重要时刻、帮助他实现梦想的工作哲学,以及他所带领的团队中个性参差的足球运动员们的真实一面。同时,作为一位在意大利本土极其成功,并为中国足球带来新希望的教练,里皮在《思维的竞赛》中所分享的执教理念,在绿茵场外同样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团队精神的培养、共同使命的树立、信任的养成、战斗力的凝聚……里皮认为这些是比球赛的战术策略更重要的必胜团队要素。《思维的竞赛:里皮自述》展现的不仅仅是里皮关于团队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和技巧,更是一种气度和智慧。
  • 名人传记丛书:林德伯格

    名人传记丛书:林德伯格

    名人传记丛书——林德伯格——飞越大西洋的第一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男主你的滤镜摘一摘

    男主你的滤镜摘一摘

    男女主都是八零后,年代文秦迈十八岁时把赵良雨种在了心里,成了白月光一样的存在。男主自从被女主出手相救后,看到女主都自动加了十厘米滤镜,带粉红泡泡特效。女主命苦心不苦,成长中屡屡因为自立自强遇到了贵人。“我以为我们算不打不相识的朋友!”没想到你竟然想娶我!“算了吧,咱两不合适。”男主家道中落重回巅峰,想要对女主结草衔环的故事,女主表示要钱不要人,男主表示钱和人是捆绑销售的。
  • 别在意别人走多快,专注于自己走多远

    别在意别人走多快,专注于自己走多远

    这个世界有时像个漩涡,稍不留意就被卷入其中。你看着大家都在做的事,听着大家都在说的话,不知不觉,你也成了别人口中的“大家”一员。突然有一天有人问你,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就像被远射灯照射的迷途小鹿,一脸茫然与惶恐。你似乎什么都想做一点,又好像什么都做不了。一时间,专注成了一件难事。有人相伴固然很好,但别让太多嘈杂迷失了自己;有时候你需要关上一些窗户,独留一扇自在呼吸。专注你想做的事,心无旁鹜且乐在其中。
  • 大神别欺负我

    大神别欺负我

    古语有云:祸福无门,唯人是召。瞧她,这不就是纯粹自找祸事么?谁会跟她似的,玩个游戏看到漂亮的武器,上前摸了一把,就被大神追杀了好多个日子。出门吃饭,凑个热闹,竟然被成为女朋友了,那位少爷跟牛皮糖似的,甩都甩不掉,还经常以欺负她为乐。身边那群人好像狼狈为奸,藏着猫腻!终于某妞怒了:你们赶紧老实交代,还原事情真实情况!迫于淫威,大家招供。结果……结果发现!!原来就她跟傻妞似的蒙在鼓里!!小心一点!某妞发飙啦!!【四海阁】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 鲁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现在有谁经过西长安街一带的,总可以看见几个衣履破碎的穷苦孩子叫卖报纸。记得三四年前,在他们身上偶而还剩有制服模样的残余;再早,就更体面,简直是童子军的拟态。
  • 祸根

    祸根

    门铃骤响的时候,拉拉正一边哼着歌一边挥舞着小铲子在厨房里做糖醋排骨。很显然,门铃打扰了拉拉的雅兴,她愤愤地走到门口,猛地拉开门,我坐在客厅沙发上看报纸正好瞧见罗天元被突然打开的门吓了一跳。拉拉左手叉腰右手挥舞着小铲子指着罗天元,你找谁?一滴油点正好渐到罗天元的鼻尖上,罗天元愣了一下,看着眼前这个刁蛮的小女人,然后又伸长脖子看了看在沙发上看热闹的我,一脸的茫然。
  • 错忆乱码

    错忆乱码

    有时候,记得比失忆更残酷。失忆可以活下去,记得却生不如死,所以结局只有一死。写错自己名字的考生考试铃声打响第二遍的时候,最后一位入场的考生才跌跌撞撞闯进考场。监考老师从他手里拿过准考证仔细地看过,又瞅了瞅他狼狈不堪的模样,责怪了一句:“真没有时间观念。再晚一步,你就不能入场了。”他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接过准考证,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老师把卷子发给他的时候,别的考生已经开始答题了。他慌乱地拿起笔,在姓名一栏填上“秦阳”。
  • 世无清欢

    世无清欢

    那个半夜爬墙只为看她一眼的少年。那个想用军功换得一纸赐婚的少年。一个爱得热烈,一个爱得深沉。“你有没有遇见过一个人,从他出现,从此你的目光中就再容不下旁的人,我遇见过……”“你看他,平日里是个多么风光的人,可是他不快乐。”“情深没骨,爱之将离。”
  • 狂追这不是梦

    狂追这不是梦

    “我很霸道你以后要听我的”“可以啊,我到要看看你是怎么对我霸道的。”
  • 改变:从平凡到优秀

    改变:从平凡到优秀

    改变与适应并不矛盾。适应,是为了改变,是为了实现人生理想;改变,是为了优化自己,进而成就绚烂的人生。良性互动二者,平凡的你将走向不平凡,优秀的你将变得更加优秀。既能适应又善改变的人,“不管风吹浪打”,都能“胜似闲庭信步”。这样的人,才是自己命运之舟的最可靠舵手。
  • 我是狐狸变的

    我是狐狸变的

    我本是青丘狐国十方氏族的公子,方成年,便下凡间历练,刚买下了一个洞府,正准备大展身手闯出点名气的时候,遇到了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