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6100000008

第8章 金陵风光(7)

深山藏古寺,古寺出高僧。如今栖霞寺香火缭绕,游人如织,在历代高僧如雪公上人、茗山法师、圆湛法师、真慈法师等住持下,梵音不绝,声誉日隆。我多次去栖霞寺,亦与寺内高僧有过交流,确实犹如醍醐罐顶,茅塞顿开。我老同学顾志坚因在地处栖霞的南京炼油厂工作,常与栖霞方丈切磋佛学,彼此谈经论道,从中得益匪浅。我有一次陪大姨子到栖霞寺进香,游览了该寺后,在舍利塔旁的千佛崖下,见一相貌奇伟的僧人正在为人算卦解签,大姨子当时是生意人,比较相信抽签算卦这一套玩意儿,见到僧人在向她招手,我就陪她过去了。那老僧让她抽了一支签,送到老僧面前,谁知老僧竟然两眼放光,两手捧着竹签也颤抖起来,他连声说道:“了不得,了不得,这是上签中的头签,名曰王中王!有好几十年没有人抽到过了!”我们忙问他签文怎么解,只见老僧摇头晃脑,道出真言,谓这位女菩萨要升官就升官,想发财就发财,而且官至宰相,富可敌国。讲得大姨子心花怒放,回去逢人就讲这段奇缘,多少年后还记得这件事。

“放目苍崖万丈,拂头红树千枝”。到栖霞山赏红叶,是南京人的老习俗了。每当秋高气爽,山上丹枫似火,叠叠红树,片片丹霞,游人云集于此登山赏枫,男女老少趋之若鹜,人们或欢声笑语,或嬉戏游乐;或徘徊吟咏,或引吭高歌;给秋色里的栖霞山带来了蓬勃的生机。金陵之“栖霞红叶”已蜚声大江南北,成为南京旅游的著名品牌。我以为栖霞山的神韵在于:在色彩上明暗交错,在姿态上动静相间,在艺术上古今可鉴,在品位上仁智咸乐。这种外在美和内在美的有机结合,使“第一金陵明秀山”更加明秀,让千年古刹栖霞山更为丹霞。我记不清在深秋去赏红叶的次数了,只记得有一次我和妻子陪母亲上栖霞山赏红叶,当时我母亲腿脚不便,一度情绪也有些消沉。正好遇到一位外地来游览的老太太,她主动问起我母亲的年纪,我母亲告诉她80多岁了。后询问她年纪时,不想这位老太太已经90开外了,看她精神矍铄、爬山如履平地的架势,确实就像只有80多岁的样子,而且她很欣赏红叶象征老人晚年的健康,并很自信地表示每年都要来爬栖霞山。我母亲游栖霞山回来后,好像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那种自信心似乎又回来了,看来栖霞山赏红叶还有强身健体、返老还童之功效啊!

雨花台上雨花阁

金陵南郊的雨花台风景区,这里山岗起伏,绿荫葱茏,汇聚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历史上曾经是寺庙云集、胜迹遍布的游览胜地。同时,由于现代无数仁人志士在此前赴后继地英勇献身,雨花台又成为革命烈士陵园和纪念场所。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规划和建设,雨花台已形成既是庄严肃穆的纪念圣地、又是赏心悦目的旅游胜地的基本格局。

南京人过去讲“一出南门尽是寺”,南郊这一带寺庙星罗棋布,相传梁武帝时佛教兴盛,一代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说法,众僧侣数百人趺坐聆听,持续数日而不散,终于感动佛祖,天上落花如雨,坠地成雨花石,故称为雨花台。该处位于古雨花台山冈顶部,曾于北宋晚期开始有建筑物,为古雨花台讲经处遗址。晚清时在遗址上建起云光寺,后毁于战火。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这里又建起了一幢巍峨壮观的雨花阁,为雨花台风景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新建的雨花阁为一座三层四重檐八角形建筑,坐北朝南,高耸岗巅,飞檐翘角,气势雄伟。雨花阁为混凝土框架结构,仿古花格木门窗,底层楼阁外侧设有回廊,楼阁飞檐及回廊屋面均铺以绿色琉璃瓦,并用黄色琉璃瓦剪边,阁台外墙为花岗石贴面,楼层外围均设置了闭合式栏杆,整幢楼阁除屋面外均以枣红色为基调。为烘托雨花阁意境,在阁内墙面上铺贴了巨幅彩色瓷壁画《云光法师讲经说法图》,再现法师当年讲经盛况。由通往雨花阁的台阶拾级而上,仰望雨花阁高耸云天,登临顶楼极目远眺,远处的长江犹如天际银河,近处的秦淮河展现古貌新姿,中华门城堡巍峨雄伟,先烈纪念区蔚为壮观,历史与现实相互辉映,蓝天与白云里孕育着未来。

我当时在出版社组织编撰《雨花神韵》时,恰逢雨花阁正式建成之际。陵园管理局对这套书很重视,局长兼书记徐敦龙、副书记盛同和亲自出马,并让陈建军处长负责协调,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编写班子,烈士纪念馆张逸馆长带着两位“雨花才女”向媛华和孙月红等披挂上阵,他们收集了雨花台纪念馆多年来征编的大量珍贵资料,并认真撰写了许多文章。我们还聘请市委副秘书长、著名诗人许青,市文物局副局长韩品峥、市方志办副主任王能伟和编辑部主任陈济民等著名专家亲自撰稿并审读把关,力争这套丛书质量过硬。而他们确实是高度负责,经常为书稿的某些问题与我反复商议,还将亲撰的文章请我修改,使我既受感动又很不过意。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所请的专家层次很高,不仅是由上述专家学者直接参与,而且还特邀南京大学包忠文、茅家琦、蒋赞初、吴新雷这四位著名教授,分别担纲分册学术顾问,极大地提高了全书的档次。这四位资深望重的专家不但认真审阅了各分册的内容,而且还分别亲自撰写了前言,为《雨花神韵》丛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神韵。在与这些专家学者的交往过程中,我虚心求教,真心拜师,从而增长了不少学识,并领略了大师的智慧和风采,这是终身受用不尽的。

在编书的过程中,通过作者文章和实地考察,使我对雨花台风景区有了更多了解。雨花台既是一部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的政治教科书,同时又是一部博大精深、名胜荟萃的旅游博览书,其实人们一般就沿着纪念区的中轴线参观,并不清楚雨花阁这一带的景观,特别是杨邦乂剖心处、方孝孺墓、李杰墓石刻、木末亭、三忠祠、辛亥革命人马冢等众多历代名人墓葬;还有诸多名胜景观荟萃,如江南第二泉、甘露亭与甘露井、乾隆御碑亭以及锦绣的曦园与玲珑的怡苑等等,我时常与同伴或家人来此游览,脑海里总浮现出当年编书时的情境,那些给予我教益的老师、给予我支持的同伴、给予我帮助的朋友……

狮子山头阅江楼

位于南京城西北的狮子山,原名卢龙山,高78米,周长2公里,占地面积14公顷,濒临长江,地势险峻。山上楼宇嵯峨,风光无限,山下有明城墙和护城河环绕,景色宜人。1360年,朱元璋在此以8万伏兵大败陈友谅40万军队,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明洪武初年,朱元璋便赐名“狮子山”,下诏于山顶建“阅江楼”,并亲撰《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各自撰《阅江楼记》,其中以大学士宋濂所作流传最广,但后因各种原因而弃建。

但阅江楼并未因朱元璋的放弃而消失,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它真的出现了。2001年9月,一座金碧辉煌的阅江楼巍然屹立在狮子山顶,这是南京市和下关区投资兴建的,结束了600多年有“记”无“楼”的历史。

阅江楼成为继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之后的江南第四大名楼。而且因阅江楼建在狮子山巅,故海拔高度还超过了其他三大名楼,成为四大名楼中位置最高之翘楚。

这座雄峙长江之滨、傲视大江南北的巨型楼阁,主翼面北,次翼朝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

其主楼位于两翼犄角处,内设三层,外观四层,共七层,总高50米。

两翼各以歇山顶层次递减,高低起伏,跌宕多姿,饰以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面绚丽典雅,檐下千余斗拱彩绘缤纷,完全符合朱元璋笔下“碧瓦朱楹,檐牙磨空,朱帘风飞,彤扉彩盈”的生动描述。楼内陈设有明代16位皇帝的巨幅画像,刻有朱元璋《阅江楼记》的金字靠壁,还有郑和下西洋巨型

瓷画,以及仿制的朱元璋龙椅等一批明代家具和书画、陶瓷等物件,特别是双面绣的“四大名楼”屏风,形象逼真,技艺高超,而且突出了阅江楼的形象及地位,使外地游客在此领略到阅江楼的震撼力。

阅江楼落成后,游客纷至沓来,成为南京旅游的著名品牌。漫步楼阁回廊之间极目远眺,顿觉眼前天地开阔,金陵风光尽收眼底。因楼阁之造型呈“L”形,其转折点恰好使阅江楼能观赏到长江的转角,而且视野极佳,既可饱览大江东去的壮丽景象,又可尽赏金陵名城的古貌新姿,令人眼界大开,心旷神怡。如果晚上观赏这座名楼,则是晶莹剔透,流光溢彩,阅江楼犹如江滨之明珠,给游客带来绝佳视觉效果。

我曾陪同中央党研室、各省、市领导参观阅江楼,每次听到他们的评价都是感慨不已,为南京市和下关区的大手笔而赞叹,为南京人享有这样的名楼而羡慕。特别是在纪念南京解放60周年的时候,我们请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智上将在阅江楼作采访,将军虽已90开外,仍然精神矍铄,身板坚挺,在阅江楼上迎风站立,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言谈话语中流露出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战友的怀念,使我们晚辈们深受感动。当我们抚今追昔的时候,确实应该牢记在历史上做过贡献的志士仁人。

狮子山阅江楼这一带山清水秀,明城墙风光带环绕其间,山上孙中山阅江处、李时珍采药处、徐达将军庙、古炮台遗址、地藏寺、玩咸亭、狮字林碑刻等古今景观星罗棋布,山下静海寺、天妃宫、三宿岩、仪凤门、卢龙胜境等人文胜迹鳞次栉比,附近还有绣球公园、小桃园、八字山、江南水师学堂等不少景点可供游览。我有一次陪父母去挹江门城墙下的小桃园,时值阳春三月,真是满园春色,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景色美不胜收。如上城墙漫步登高望远,则大江南北尽收眼底,“南京外滩”已逐渐成形。如果在游览后驱车到江边的“红船”美食港,一边欣赏江上鱼鹰翱翔、船帆穿梭的壮阔景色,一边品尝桌上长江鱼虾蟹鳖制成的江鲜佳肴,那可是神仙般的美妙享受。

秦淮河畔奇芳阁

南京夫子庙的奇芳阁酒楼,是一爿名闻遐迩的清真老店。它坐落在夫子庙贡院街口158号,在酒楼林立、菜馆毗连的繁华地段,显得格外耀眼醒目。南京人玩夫子庙,外地人游秦淮河,总有很多食客慕名而来,在此品尝具有秦淮特色的传统风味小吃。该店经常顾客盈门,应接不暇,确实买卖兴隆,生意鼎盛得很。

奇芳阁始创于清朝末叶,1917年,由当时的社会名流和商界要人李仰超、朱寿仁、刘海如、禹子宽等人合股集资,在当时的奇望街(今建康路)上承恩寺附近,开设了“奇芳阁”清真茶社。1919年,朱寿仁、刘海如等又沟通关系,捷足先登,买下了夫子庙贡院街口当时誉为“龙灯头”的这块宝地,另筹新店。为区别旧名,在字首上冠一“新”字,定名为“新奇芳阁”清真茶社,于1920年农历五月初一正式开张。

奇芳阁开业来生意兴隆,达官显贵、商界巨贾不时光顾流连,政界、军界要人及社会名流经常在此品茗聚会,当时社会上特别是茶客中曾流传一谚语:“六朝居的楼堂大,得月台的座炊(烧开水的水壶)大,奇芳阁的势力大。”新奇芳阁的地位显赫,由此可见一斑。当然,奇芳阁并非是因为其势力大,而是在于其经营有方。新奇芳阁当时就以店堂典雅、手艺精良而蜚声于金陵,该店原有营业面积500多平方米,分楼上下两层,楼上设置红木大方桌100张,楼下设置杂木大方桌70张,质地优良,制作美观,内部陈设富丽雅致,充满浓郁的秦淮风味。四壁悬有木雕的特制吊屏,内嵌名人字画,如岳飞书出师表、郑板桥的兰、竹之类,给茶客以清新风雅之感。楼下的厢房客座中悬有一面高大的红木镶框的穿衣镜,镜子的两旁挂对联一副:上联为:“得山水情,其人多寿”;下联是:“有诗书味,生子必才”。

奇芳阁的传统小吃品种,以鸭油酥烧饼、麻油素干丝和素什锦菜包、茭儿菜烫面饺等四大名点最为食客称道。其制作工艺确不同凡响:如鸭油酥烧饼,先将鸭油做成油酥,按对半的比例与面粉掺和;再反复揉擀,做成大小均匀的面剂;最后蘸满芝麻,下炉烘炕,达到两面橙黄十成酥方可出炉。掌握火候全凭功夫,夹生或焦煳都是不允许的。顾客品尝时那份酥劲,比起月饼来毫不逊色!

麻油素干丝更为叫绝,它以选料精、制作细、口味好而为顾客称道。首先选料要求极严,手感要硬铮铮的,进嘴要绒酥酥的,干子放在手心攥紧,松开手即还原;其次制作十分考究,先将干子切成极细的丝(确是其细如丝,刀工不同一般);再将干丝放入大缸,用开水烫两遍,而后置于冷水中浸泡,以除却黄浆味;然后开始打卤,用酱油、绵白糖和碎虾屑按比例配备并且包好,置大锅内熬煮;最后将打好的卤和浸泡过的干丝放入锅中煮,煮干丝的功夫全在于看颜色——乳白色则尚未煮透,酱黑色则火候太过,唯有色泽金黄乃为上品。至此,干丝即可捞出,浇上盖头作料,另加小磨麻油,香味扑鼻而来。难怪有书法家曾留下墨宝——“知味停车”。

素菜什锦包雅号“翡翠”,足见老食客们珍爱的程度了。店家根据时令选购鲜嫩的菠菜或青菜,先用沸水烫成八成熟剁碎,再掺和芝麻屑、豆腐干、木耳、面筋,拌以糖、盐、麻油,即成清香爽口的素馅;未及包好上笼,已是令人垂涎。及至“翡翠”上桌,雾气弥漫之中,恍见白玉之间碧玉几点,异香奇趣,不忍下箸。又有美食家曾留下口碑——“闻香下马”。

同类推荐
  • 深情史

    深情史

    《深情史》一书收录了七十余篇短小精致的故事,题材丰富,尤以爱情为主。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点,但个中的缠绵悱恻、恩怨纠葛都是一致的,所引发的哀戚感伤、唏嘘感叹也是一以贯之的。同时,这也是一本阅读之书或重写之书——这些故事都来自阅读,皆为化典新编,每篇题后均标明了故事来源。作者身兼古典文学博士、新生小说家、诗人的三重身份,博古通今,涉笔成趣,具有极强的化古为今的能力,其以简洁、细腻的语言对它们进行了重写。
  • 小说艺术技巧

    小说艺术技巧

    这是一本探索小说艺术规律的专著。本书对取材、立意、语言运用、形像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绘、典型细节选择以及小说创作和阅读中必然碰到的主要问题,都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剖析。对小说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规律,中西小说的异同等,也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
  •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我是这样看到、听到的。作者通过整理自己多年的记者采访稿,按照类别分出几部随笔集。这些文章有的以人物采访为主,有的以历史探究为主,有的以景物感怀为主,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
  • 给阿多诺的信

    给阿多诺的信

    瓦尔特·本雅明和西奥多·维森格朗德-阿多诺保存下来的大量书信,一部首次完整地集结于此的通信集,像其中的内容一样还不为人熟知:一九六六年阿多诺和格肖姆·肖勒姆合编了一本本雅明的书信集,阿多诺把本雅明写给他的十一封信和他写给本雅明的两封信编入其中;一九七〇年,鲁尔夫·特德曼节编了一系列阿多诺写给本雅明的信,这些信起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与本雅明这个时期的主要著作密切相关。经过修订和扩充后,这个集子收集了更多书信。瓦尔特·本雅明全集的编者鲁尔夫·特德曼和赫尔曼·斯维本华最后节选出版了阿多诺和本雅明的书信,作为该版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文献不仅有利于说明本雅明著作的起源与发展,而且揭示了他们在通信期间发生的剧烈争论。
  • 中国文化名人谈亲情

    中国文化名人谈亲情

    本书是《中国文化名人书系》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散文作品集,其主要是对亲情的谈论。书中分别选入鲁迅、周作人、郭沫若、叶圣陶等120多位作家的多篇散文作品,如:《风筝》、《做了父亲》、《一个人在途上》、《屠敬山先生》、《望断天涯儿不归》、《白舅舅》、《心上的暗影》、《怎么爱人也不够》、《三姐夫沈二哥》、《长情默默》、《陌生的儿子》、《家累》等150篇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最华美的语言文字,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每位作家在亲情方面的创作风貌。
热门推荐
  •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
  • 宋代:文治兴盛

    宋代:文治兴盛

    《宋代——文治兴盛》主要内容分为开创一代文治、父子守城、祖孙三代等章节。宋朝是赵匡胤和他弟弟赵光义联手建立的。
  • 逆天符咒师:妖孽邪帝嗜血宠

    逆天符咒师:妖孽邪帝嗜血宠

    前世懦弱无能被表妹夺走未婚夫,家业继承权也被蛇蝎心肠的表妹和渣男夺走,这一世重生,她誓必要让这对狗男女血债血偿,她要亲手报仇雪恨……
  • 李慎明论金融危机

    李慎明论金融危机

    2007年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到2017年已经十个年头了。本书汇集了作者1999~2017年关于金融危机的主要研究成果。近20年间,作者对美国、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有过一些重要预判,如在2000年前成功预言美国股市泡沫的破灭和后来爆发的美国与国际金融危机;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就曾经预言它的发生。
  • 重生之偶像是精分

    重生之偶像是精分

    一夜之间我成了白富美。但小姐的身,丫鬟的命。这是一只小白推开男神大喊“放着我来”,结果自己被车轮碾成植物人后,重生到偶像经纪人身上的小言故事。
  • 报恩论

    报恩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冰山总裁PK麻辣女神

    冰山总裁PK麻辣女神

    她,江天儿是明星天后;他,闫雷宇是商界权贵。小三插足,她与他之间划分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为了愈合情感的创伤,她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遇到如天使一般的狄恩关心他,呵护她,她曾几何时有那么一丝丝的心动,他却又追她而来,她犹豫彷徨,又在此时,江天儿被卷入了洪家争产风波……
  • 准提三昧行法

    准提三昧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华年昭昭

    重生之华年昭昭

    沈宁,前世一路顺风顺水,嫁入皇室做了太子妃,后来又做了皇后。偏偏摊上一个不守诺言的丈夫,让她心情郁结难产而死。老天给了她一次重生到幼年的机会,她只想将前世的遗憾尽量挽回,顺便避开那个说话不算话的男人。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那个人也重生了呢?
  • 青少年营养食谱

    青少年营养食谱

    《吃出聪明智慧丛书》针对不同年龄婴幼儿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婴幼儿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婴幼儿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