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儒学相对衰弱,却给中国宗教哲学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理论空间,创造了有利的现实条件。道教、佛教在与儒学的对话中发展很快,并对传统儒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隋唐五代道教、禅宗、华严宗虽然教理有别,但它们都是具有时代特征(非其他时期中国美学所共有)与本土特色(人间化、世俗化等)的宗教形态,其宗教哲学与美学的关系较为复杂。它们又都注重内在心性的超越路径,对隋唐五代美学产生过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二)隋唐五代艺术美学领域
隋唐五代艺术高度繁荣,各艺术美学部门也得以充分地发展。当时的美学家善于从具体的审美活动与艺术批评中探讨美学问题,交流审美经验,不断总结、归纳并提炼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美学理论。本卷将介绍的主要艺术美学部门有:诗歌美学、绘画美学、书法美学、音乐美学、园林美学等。这些艺术美学领域之间存在共通之处,如面对同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参与探讨近的美学问题等。当然,也由于艺术门类的特殊性,各艺术美学部门所关注的美学问题存在差异,彼此所运用的理论视角也不尽一致。
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将在本卷第四章至第八章依次展开。这几章主要围绕当时广泛关注的重要美学问题,如艺术的审美功能、美感体验、审美情感、审美心境、审美趣味、审美形式、审美境界等展开论述。具体而言,在诗歌美学、绘画美学、书法美学这三章,将主要介绍这些领域代表性的美学家、美学论著及其美学理论。在音乐美学、园林美学这两章,则以当时重要的美学问题为线索,带动相关美学家、美学论著及其美学理论的研究。可见,后者的写法不同于前者,这样安排,试图做到点、线、面的结合,彼此照应,相互补充,共同丰富隋唐五代艺术美学的理论形态。
(三)隋唐五代休闲文化与审美领域
隋唐五代休闲文化的内容较为繁杂,似乎很难将它归入常规的美学研究领域。但是,事实上,隋唐五代休闲文化与审美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美学的角度观照隋唐五代休闲文化,会发现它既离不开哲学美学的理论指导,又不限于哲学美学领域,而具有应用性、生活化审美形态的属性。隋唐五代休闲文化既包括自然美欣赏(赏花、旅游休闲等),又与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活动紧密相连(文人雅集、品茶等),它还与艺术审美活动存在一定的联系(棋艺、赏玩等)。可见,美学意义上的休闲文化属于综合性的审美形态。因此,本卷第九章专门讨论隋唐五代休闲文化与审美这个涉及面广、意蕴丰富的领域,以体证隋唐五代美学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引出隋唐五代美学与宋金元美学的思想联系。
隋唐五代休闲文化颇为繁荣,不少文人在参与休闲活动的过程中对具体的休闲文化进行了审美层面的观照,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休闲理论,留下了丰富的审美休闲体验。如,陆羽的品茶理论、中晚唐赏玩界的审丑/审怪之风,都是隋唐五代休闲文化对中国美学的重要贡献。
第三节隋唐五代美学的基本特征
总体而言,隋唐五代美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哲学美学与艺术美学出现了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
这个时期,宗教哲学与美学的关系值得探讨,特别是道教、禅宗、华严宗这三大宗教哲学与美学的关系密切。它们不仅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而且随着这些宗教哲学的广泛传播,其教理教义已经渗入当时具体的审美领域。隋唐五代,文人修道、参禅之风盛行,这为宗教哲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促使道教、禅宗、华严宗哲学与审美活动结合起来,影响着文人审美人格的形成,同时也提升着艺术的审美境界,使得隋唐五代艺术充满着形而上的宗教情怀。在不断开展审美活动,积累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各艺术门类的美学家也纷纷总结、概括并提炼出一些富有时代性的审美观念,与哲学美学一起,共同参与到隋唐五代美学建设中来。隋唐五代美学高扬人的审美创造力,强调审美人格的培育,注重审美境界的提升,这一方面可以在当时的哲学美学领域找到相关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在某些艺术美学领域找到对应的表述。这是隋唐五代哲学美学与艺术美学齐头并进的体现。
(二)在理论建设方面,隋唐五代美学做到了传统与现实的兼顾,创新与承传的并重
隋唐五代美学处于中国美学发展的中间阶段,这就意味着这个时期的美学理论建设既要面对传统,又要面向现实,不能顾此而失彼,舍本而逐末。先秦两汉以来,中国美学逐渐形成了由很多概念、范畴、命题与学说等组成的理论传统,需要后起的美学家们接续承传,并发扬光大。这是任何理论创新的起点,也是隋唐五代美学家必须面对的现实。他们在美学理论的建设方面,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既提倡创新,又注重承传,从而取得了美学理论建设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例如,“唐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使境界上升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境虽在唐代之前已经成为一个哲学概念,但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尚未成为一重要的美学概念。这样的情况至唐才真正出现”(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第283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审美境界这个概念的产生表明,一方面,唐代美学家的理论建设继承了已有的中国美学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始终面向唐代现实的文化环境,在承传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这是隋唐五代美学理论建设的一个突出的特征。作为隋唐五代美学较为突出的理论问题,审美境界在唐代取得了重大的拓展与突破,它在诗歌美学、绘画美学、园林美学、休闲文化与审美等领域都有很多深入的表述,由此可见隋唐五代美学理论建设的时代性与现实性。
(三)与隋唐五代哲学、思想、文化领域相互融合的趋势一致,隋唐五代美学也是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协调发展的
隋唐以来,佛教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本土化的特色越来越明显,佛教融会儒道思想,出现了禅宗这种生活化的宗教形态。在隋唐五代佛教内部各个宗派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同时,隋唐五代道教的发展也融入了佛教与儒家的思想成分。隋唐五代宗教之间注重思想交融,当然也包括它们在美学层面的融汇沟通。
隋唐五代美学是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协调发展的,这个趋势也体现在某些艺术美学领域,彼此在探讨相近的美学问题时存在一定的互通性和互补性。从美学家个体来说,这种多元文化融合的趋势也大量存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白居易。他兼容儒释道,同时还吸收了民间文化。可以说,白居易涉及的美学领域最为广泛,论述最为深刻,总体上说,他是隋唐五代最有理论建树的美学家。因此,白居易的审美观念也就呈现出复杂而丰富的特征。他既主张恢复儒家的诗歌教化传统,又提倡闲适的审美情调,他既以佛门居士自况,又不排斥洛下新声。
其他美学家,如李白趋道,杜甫近儒,王维好佛,这是从总体特征而言的,落实到他们的思想世界,往往也是三家兼容,彼此交融的。这是隋唐五代美学家思想背景的重要特征。从艺术美学领域来说,很多理论话题也经常是相互融通的,如诗歌美学与音乐美学都探讨审美感应、审美情感问题,诗歌美学与书法美学都关注审美风格问题等。这些不同艺术领域的美学问题没有彼此隔绝,而是体现出沟通与对话的趋向。不同领域的美学家面向的是当时带有普遍性的美学问题,并展开理论的探讨与交流。基于这种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趋势,必须尊重美学史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只考虑彼此探讨内容的接近而任意取舍,随意处理。那样,不仅不能勾勒出隋唐五代美学的面目,而且还将丧失历史叙述的价值诉求。
(四)隋唐五代非常重视美感经验的积累与审美体验的描述
隋唐五代是一个美感经验与美感体验特别丰富的时代。隋唐五代很多诗文歌赋都记述了当时人在审美活动中生发的审美体验,敞开了一个个微妙多姿的美感世界。影响隋唐五代重视美感经验积累的原因很多,其中既有审美观念方面的因素,又包括审美活动中的细微感受,还包括审美欣赏者精妙的话语传达等。从审美观念来看,隋唐五代道教、禅宗、华严宗哲学都主张以审美的眼光体验生活,以超然的心境感受存在,让人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体验无限的精神超越的自由。这种注重精神超越的生命智慧,为隋唐五代人美感经验的积累与审美体验的描述提供了思想支持。
隋唐五代人将审美的眼光投向普通的生活,在赏花、玩石、观棋、品茶等日常生活当中感受人生的美妙;隋唐五代人或以妙悟的心智聆听风琴松声,笑看云卷云舒,在花开花落的刹那领悟生命的须臾灿烂;隋唐五代人也借助艺术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与世界、自我与他者、自我与生命本身的交流沟通,或思忖人生、历史、宇宙等形而上的话题,为漂泊的心灵寻觅一方诗意的居所,或感受日常世界活泼泼的生意,为寂寞的生命找到一个安顿的法门。
以上从四个方面概括了隋唐五代美学的基本特征,这四个特征共同构成了隋唐五代美学的总体风貌。实际上,任何特征的概括都是为了论述的需要,因此难免挂一而漏万。真正想要领略隋唐五代美学的特征,唯一的办法就是体证,即进入隋唐五代美学的历史现场,体验之,亲证之。
第四节隋唐五代美学的影响
最后,简要谈谈隋唐五代美学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影响。
如前所述,隋唐五代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隋唐五代美学进一步发展与丰富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传统,同时又对宋元以来美学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隋唐五代美学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其地位独特,影响深远,远非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其他任何阶段可以替代。
关于隋唐五代美学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它丰富着中国美学的理论内涵,影响到宋元以来中国美学的发展走向;二是它成为现代中国美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
其一,隋唐五代美学家们提出的美学理论丰富了中国美学的既有传统,并影响到宋元以来中国美学的发展走向。这个时期形成的美学传统使得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理论内涵、人文精神得以确立,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美学的主流传统。例如,道教、禅宗、华严宗的觉悟学说(妙悟、圆悟等),王昌龄提出的审美境界理论,皎然关于禅与诗关系的探讨,白居易、刘禹锡主张“中隐”、“吏隐”的处世哲学,中晚唐以来闲适审美情调的盛行,对逸品人格境界的推重,对日常生活美与社会美的关注等,这些美学理论不仅在当时及随后的审美领域得以具体地落实或印证,而且也都逐渐进入中国美学史,并被后来的美学家不断阐发与弘扬。现代意义上的中西方美学比较,其中有关中国美学的理论形态与精神内涵,就主要是以隋唐五代以来形成的美学传统为基本参照的。
其二,隋唐五代美学也是现代中国美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现代美学家多从隋唐五代美学获得理论的灵感。例如,宗白华就多次谈到隋唐五代的审美经验,并试图寻找其现代价值。他称五代是“艺术的热情时代”,并对这个时期敦煌宗教艺术飞腾动荡、生气活跃的审美境界称赞不已。(宗白华:《略谈敦煌艺术的意义与价值》,《宗白华全集》第2册,第419—422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宗白华还以唐代诗歌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作为提升民族自信力,重振民族精神,重构民族审美理想的理论支持。(宗白华:《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宗白华全集》第2册,第121—140页。)叶朗指出,在儒道释三家文化的共同影响下,中国美学形成了三种审美范畴,分别是以杜甫为代表的沉郁、以李白为代表的飘逸、以王维为代表的空灵。他进而将这三种审美范畴提升为美学的基本范畴。(叶朗:《美在意象》,第407—43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可见,上述美学范畴的提炼也是基于对唐代美学精神的把握之上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也纷纷从隋唐五代美学与审美经验相结合的角度寻找现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动力,并以现代的眼光将相关美学理论转化成既有中国特色,又有现代价值与人文精神的新的美学传统。隋唐五代休闲文化既包括休闲理论的建设,也指向休闲活动中人的创造力与审美体验的激发。它能为现代休闲文化建设提供富有美学价值的思想资源。这样的休闲文化,无疑具有审美活动的性质,它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
总之,对于推进中国当前的美学学科建设来说,隋唐五代美学的深入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富有极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