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6700000012

第12章 西方美学在中国的传播(1)

从19世纪末开始,西方美学传入中国。本章从西方美学的传入历程、基本文献、主要观点等角度,介绍和分析西方美学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第一节美学随其他学科的传入

大约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美学传入中国。最早的传播途径是辞书。由于西方宗教传播和殖民的需要,一些外语词典被译成中文。最早收录Aesthetics辞条的是1866年出版的德国传教士罗存德编撰的《英华词典》,Aesthetics被译为“佳美之理”和“审美之理”。1875年出版了谭达轩编撰的《英汉辞典》,其中也收录了Aesthetics,被译为“审辨美恶之法”。1902年,美国传教士狄考文编成《中英对照术语辞典》(technical terms,1904年正式出版),Aesthetics被译为“艳丽之学”。1903年,汪荣宝和叶澜编撰的《新尔雅》出版。该书是一部现代学术工具书,收录了大量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新术语,它们都源自日文的外来语,其中有美感和审美学等术语:“离去欲望利害之念,而自然感愉快者,谓之美感”;“研究美之性质、及美之要素,不拘在主观客观,引起其感觉者,名曰审美学”。1908年,颜惠庆主编的《英华大词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Aesthetics被译为“美学”、“美术”和“艳丽学”。1915年出版的《辞源》中已经有了“美学”辞条,并且有较为详细的解释:“就普通心理上所认为美好之事物,而说明其原理及作用之学也。以美术为主,而自然美历史美等皆包括其中。萌芽于古代之希腊。18世纪中,德国哲学家薄姆哥登Alexander Cottlieb Baumgarten出,始成为独立之学科。亦称审美学。”

除了辞书中对于美学的简单介绍外,美学也随着教育学、心理学、哲学一道传入。晚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来中国办学,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科目。在关于教育学的著述中,有时会涉及美学。比如,1873年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在《大德国学校论略》中介绍了美学,称西方美学课讲授“如何入妙之法”或“课论美形”,分析美的存在领域:“一论山海之美,乃统飞潜动物而言;二论各国宫室之美,何法鼎建;三论雕琢之美;四论绘事之美;五论乐奏之美;六论词赋之美;七论曲文之美,此非俗院本也,乃指文韵和悠、令人心惬神怡之谓。”1875年,花之安在《教化议》一书中提到六种教育科目,其中就有美学内容:“一、经学,二、文字,三、格物,四、历算,五、地舆,六、丹青音乐。”花之安在“丹青音乐”后面以括弧的形式加了个注释:“二者皆美学,故相属。”绘画和音乐之所以能够归在一个类别,因为它们都属于美学的范围。我们知道,将绘画和音乐归在一个类别,即使在欧洲也是比较晚近的事情。直到18世纪中期,才有美学学科和现代艺术概念,绘画、雕塑、音乐、诗歌、舞蹈、建筑等等才被归结在“美的艺术”的概念之下。(Paul O.Kristeller,"The Modern System of the Arts:A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12, No.4(1951), pp.496527; Vol.13, No.1(1952), pp. 17-46.)也许因为将绘画和音乐归在一类是一个新鲜事物,花之安才在后面加上注释予以说明。

晚清已有不少人赴日本留学和考察,他们尤其关注日本的新式教育。1900年,沈翊清在《东游日记》中提到日本师范学校开设美学和审美学课程。1901年,京师大学堂编辑出版《日本东京大学规制考略》一书,在介绍日本文科课程时也提及美学。1902年,王国维翻译日本牧濑五一郎的《教育学教科书》,其中涉及美学内容。1904年,张之洞等组织制定了《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美学为工科建筑学门的24门主课之一。1906年,王国维发表《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一文,主张文科大学的各分支学科除历史科之外,都必须设置美学课程。1907年,张謇等拟定的《江阴文科高等学校办法草议》中也将美学课程列在文学部的科目里。

除了教育学外,哲学的著述中也涉及美学,因为美学是哲学的分支。1902年,王国维翻译出版了桑木严翼的《哲学概论》,其中就包含美学内容。1903年,蔡元培翻译出版了科培尔的《哲学要领》,其中对于美学已经有相当详细的介绍,涉及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美学的基本历史和基本观念:抑哲学者承认美学为独立之科,此实近代之事也。在古代,柏拉图屡述关此学之意见。然希腊时代,尚不能明说美与善之区别。雅里大德勒(今译亚里士多德),应用美之学理于特别之艺术上,其所著《诗学》,虽传于今,然不免断片。其他如普禄梯诺斯(今译普洛丁)、龙其奴斯(今译朗吉弩斯)等,亦述审美之学说,尚不与以完全之组织。至近世英国之谑夫志培利(今译夏夫兹博里)、赫邱孙(今译哈奇森)、休蒙(今译休谟)等,皆论美的感情之性质,尚未组织美学。而美学之具系统者,反在大陆派之哲学中。伏尔夫(今译伍尔夫)之组织哲学也,由心性之各作用,而定诸学。而于知性中设高下之别,以高等知性之理想为真,对之而配论理学,然对下等之知性,即不明之感觉,别无所言。拔姆额尔登(今译鲍姆嘉通,1714—1762)补此缺陷,而以下等知性之理想为美。对之而定美学之一科。其中,一、如何之感觉的认识为美乎?二、如何排列此感觉的认识,则为美乎?三、如何表现此美之感觉的认识,则为美乎?美学论此三件者也。自此以后,此学之研究勃兴,且多以美为与其属于感觉,宁属于感情者。又文格尔曼(今译文克尔曼)、兰馨(今译莱辛)等,由艺术上论美者亦不少。及汗德(今译康德)著《判断力批评》,此等议论,始得确固之基础。汗德之美学分为二部,一、优美及壮美之论,一、美术之论也。汗德以美的与道德的论理的快感的不同,谓离利害之念之形式上之愉快,且具普遍性者也。至汗德而美学之问题之范围,始得确定。除了教育学和哲学之外,心理学的著述中也涉及美学内容,因为现代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也是19世纪末的事情,在此之前美学和心理学的内容经常合在一起。1889年,颜永京翻译出版了海文的《心灵学》,其中就包含详细而完整的美学内容。1902年,王国维翻译出版《心理学》一书,其中有“美之学理”一章,介绍了有关美感的系统知识,强调产生美感的因素虽多,要不外乎三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即眼球筋肉之感、色之调和和本于同伴法之观念(联念)。1903年出版的《心界文明灯》一书也有一节题为“美的感情”,涉及美学内容:“美的感情可分为美丽、宏壮二种。美丽者,依色与形之调和而发之一种感快;宏壮者,如日常之语所谓乐极者是也。人若立于断崖绝壁之上,俯瞰下界,或行大岳之麓,而仰视巨岩崩落之状,则感非常之快乐。”“美丽者,唯乐之感情;而宏壮者,乃与勇气相侍而生快感,故为力之感情。”1905年,陈榥编撰《心理易解》一书,介绍了西方美学家罢路克(今译博克)关于“物之足使吾人生美感”之“六种关系”:“体量宜小,表面宜滑,宜有曲线之轮廓,宜巧致,宜有光泽,宜有温雅之色彩。”1907年,杨保恒编撰《心理学》一书,介绍了所谓美感三要素:体制(事物之内容)、形式(事物之外形)和意匠(事物之意味)。书中还涉及美的基本类型如优美、壮美和滑稽美三类,并做了较详细的分析。比如,关于滑稽美,书中写道:“因事物之奇异不可思议而起快感者,谓之滑稽美。例如有人外服朝服,而内穿破裤,风吹衣襟,忽露赤体,即足以唤起此情。诗歌小说演戏,往往利用此情。而人遇滑稽之事物,必发笑声,故此情又谓之可

笑情。”(上述考证,均见黄兴涛:《“美学”一词及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最早传播》,《文史知识》,2000年第1期)

在所有这些介绍美学的著述中,颜永京翻译的《心灵学》值得重视。原著系约瑟·海文(Joseph Haven)的Mental Philosophy: Including the Intellect, Sensibilities, and Will。该书1857年初版,成为美国最畅销的心理学教材,有十几个版本和大量批次的印刷。海文1850—1858年曾任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道德哲学和心理学教授,随后又在芝加哥大学担任同一教授职位,对于美国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心灵学》一书,就是在他担任道德哲学和心理学教授职位时写成的。全书简明扼要,不仅结合历史对相关理论做了清晰的梳理,而且在许多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海文将美学放在论述直觉能力的部分,单独分一章讨论。海文将美学的内容分成两节来介绍,第一节是美的概念,第二节是对美的认识,如果加上最后关于美学史的简单勾勒,我们可以将海文关于美学的讨论分为三个部分,即美、美感、美学史。即使从今天来看,海文关于美学的这些论述仍然可以当做标准的教科书。颜永京没有翻译全部内容,最后介绍美学史的部分全部略去了,前面关于美和美感的论述也是译其大意,许多论述细节都被省略了。但是,即使看颜永京的译本,我们对美学中的重要内容也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它的深度超过稍后许多介绍美学的著述。由于颜永京用文言文翻译,我们这里结合英文原著,简要介绍海文著作中的美学部分的核心观点。

在美的概念这一节中,海文首先介绍了美学学科,认为它在哲学中是相对新近的学科,还没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海文并没有按照aesthetics的字面意思,将它理解为感性学,而是将它理解为美学(the science of the beautiful)。汉语和日语将aesthetics翻译为美学,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因为从字面上看这种译法是不准确的,没有传达出aesthetics所包含的感性认识的意思。(比如,舒斯特曼在谈到日文的翻译时就指出,将aesthetics翻译为美学(日文也用汉字美学),妨碍了这个学科对广大的感性认识领域的关注。见Richard Shusterman,"Art and Social Change,"in 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Vol.13(2009))但是,从海文关于aesthetics的简短说明中可以看到,将它理解为美学,并不是中国学者和日本学者的发明。将aesthetics理解为美学,在英语界也很普遍。如果我们追溯得更远一点,对于这个学科究竟该用什么名字,从鲍姆嘉通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黑格尔就明确反对鲍姆嘉通用aesthetica来命名这个学科,认为它的恰当的名字应该是艺术哲学。在《美学》开篇,黑格尔就表达了他对这个学科的名称的看法: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对于这种对象,“伊斯特惕克”(sthetik)这个名称实在是不完全恰当的,因为“伊斯特惕克”的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有人想找出另外的名称,例如“卡力斯惕克”。但是这个名称也还不妥,因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的美。因此,我们姑且用“伊斯特惕克”这个名称,因为名称本身对我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个名称既已为一般语言所采用,就无妨保留。我们的这门学科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第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黑格尔列举了当时称呼这个学科的三个名称,其中“伊斯特惕克”是感觉学或者感性认识的意思,“卡力斯惕克”是美学的意思。因此,将这个学科的名称确立为美学,并非空穴来风。

海文对美的概念的分析,非常详细和清晰。他首先指出,美是难以定义的。接着列举了从主观方面来定义美的各种观点,比如有人将美定义为感受(feeling)或感觉(sensation),有人将美定义为联想(association),有人将美定义为符号(sign)或者表达(expression)。对于这些关于美的主观定义,海文逐一加以批驳。在海文看来,尽管美与主体的情感(emotion)有关,但美不是主观的情感,而是客观的性质。将美视为对象的一种特性,这也是一般人的常识。海文力图替我们关于美的常识做辩护。

同类推荐
  • 古墓往事

    古墓往事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每天读一点世界战争史

    每天读一点世界战争史

    战争的萌芽在原始社会就已产生,远古的人类部族之间为了争夺食物、土地、人口、资源、财物会进行残酷的暴力厮杀。当原始的蛮荒社会走向灭亡,文明时代的曙光照亮全人类后,战争却以更为极端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上古时期、中世纪、近代社会、现代社会,战争并未随着文明进程的扩展而终结,反倒是愈演愈烈,先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断升级,直至威胁到全世界人类的生存安全。
  •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这是一个易子相食、白骨露於野的黑暗年代,这也是一个金戈铁马、万里觅封侯的热血年代。在这个最好的也是最坏的年代里,重生而来的阎行注定将踏着尸山血海,一步一步登上汉末乱世的巅峰王座,向这个谋臣猛将云集的三国时代发出最强怒吼。正是“天下英雄谁敌手,万骑卷曹刘;铁索沉江守不住,王气黯然收;金陵飞捷报,楼船已擒孙仲谋!”(它其实就是一个披着三国重生文但写着不是三国重生文的故事)群号码:632956492
  • 三国之特工皇帝

    三国之特工皇帝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特工穿越汉末成为少年废帝,死里逃生,出洛阳、收豪杰。剑指江山、睥睨天下!任你拥兵百万、一方霸主!吃进去的,全给老子吐出来!
  • 宋慈断案传奇

    宋慈断案传奇

    宋慈是南宋人,其著作《洗冤集录》,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以其在广东任职期间破案小说有:(1、玉扇案2、七小福案3、空棺案)等大约十几个故事。
热门推荐
  • 快穿:反派BOSS皆黑化!

    快穿:反派BOSS皆黑化!

    这些反派boss怎么追着她跑?清冷师尊√军阀少帅√鬼畜男神√高冷军爷√电竞大神√落魄皇子√傲娇兽夫√病娇男神√【男强女强,本文双洁,1V1】不喜勿喷!
  • 一顿自己的晚餐

    一顿自己的晚餐

    这是一本与食物有关的书。一本探讨怎样做好一顿简单的居家晚餐的书。没有复杂的技法和特殊的食材。简简单单。就希望你能,好好给自己做一顿饭,好好照顾自己。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眼前流淌而过。我们要珍惜每一顿食物。好好享用它,感受它。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不管你正遭遇什么,你只管好好吃你的饭,喝你的汤。就算全世界与你为敌,好吃的,永远站在你这一边。
  • 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李七毛首部情感小说集,十七个取材于亲身经历或朋友经历的真实故事。多篇故事爆红朋友圈,豆瓣“一刻”、当当读书、青春光线等媒体争相转载。知名作家秋微、路内、《战长沙》编剧却却推荐。故事里有痴情的德哥、苦苦守候的霞姐、修炼爱情点数的宅男、逆袭成功抱得美人归的胖子,有求而不得的苦涩爱情、难能可贵的友谊、弥足珍贵的亲情,也有北漂的艰辛迷茫和残酷的社会现实……不管你是文艺小青年还是普通小青年,或者是小清新、女汉子、男汉子,书中故事都能准确地戳中你的笑点、泪点,充满感动和共鸣。
  •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作者以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史料,讲述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不平凡的一生。孔子少时家境贫寒,但在母亲的教育下,好学不倦。成年后做过小吏,50岁时担任高级官员,但因与统治者政见不合,离开家乡周游列国14年。晚年返回鲁国后主要从事教育活动和整理六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余年,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 上清道类事相

    上清道类事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胜奇迹(走进科学)

    名胜奇迹(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商务英语900句“袋”着走

    商务英语900句“袋”着走

    本书提炼出外企员工日常交流中使用最高频的话题情景,力求生活化,真实化。全书点面结合,通过句型替换,举一反三,以一句顶万句,方便记忆。 本书采用口袋书设计,方便携带,可谓挤地铁乘公交的上选佳品。便于随时随地学习,为自己充电。上班前看一眼,一天都能用得到。
  • 网游之最强剑士

    网游之最强剑士

    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刘枫剑指天下第一高手,身后是百万大军,前方是天将第一城。周围杀气弥漫,战争一触即发。战火风云,尽在网游之最强剑士。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灾害,一个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一个我们潜意识里不愿多提的词。我们不愿说,并不代表它就会消失,听那电视中的新闻,看那报纸上的文字,总会被提到,提到它在某个角落里继续存在的身影。本书为我们例举了一百场危及世界的灾害。
  • 重生之庶女轻舞

    重生之庶女轻舞

    本以为不争不斗便可以在深宫之中安静终老,没想到一朝风云变幻,竟被恋人当做权势的牺牲品。含恨自杀,却意外重生,且看她一步一步逆转自己的人生。皇上,是她前世冷情的夫君;王爷,是前世背叛她的恋人;丞相,是她铁石心肠的父亲。重生之后,再不让任何人来决定她的人生!本不想再与他再有瓜葛,没想到兜兜转转却总是逃不开,他欲要权倾天下,她却只想一生一世一双人。“我若为妃,你终生不得纳妾!”她冷眼看着他。“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他目光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