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6700000009

第9章 中国美学的内部变革(2)

由于审美态度理论和艺术博物馆体制,艺术终于认识到自身是艺术而不是别的什么,艺术家开始在“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下来创作,而不是将自己的工作视为对现实世界的描绘、颂扬或抨击。就像达敏尼奥指出的那样,艺术家开始“让自己处于来自过去或现在的其他艺术家的绘画和雕塑作品面前。这种作品的生产的历史过程……获得了某种自律:它是一种这样的序列,即在某种意义上,它总是首先与自身相关;它是一种这样的链条,它的单个连接单元,正是在它们的独特性上,总是与它们之前的连接单元相连。印象派在与自然主义的对照中界定自己,野兽派在与印象派的对照中界定自己,立体派在与塞尚绘画的对照中界定自己;表现主义在与印象派的完全对立中界定自己,几何抽象反对上述所有东西,抒情抽象又反对几何抽象,‘波普’艺术反对所有的各种各样的抽象,概念艺术反对‘波普’艺术和超级写实主义,如此等等。”(Jacques Taminiaux, Poetics,Speculation, and Judgment:The Shadow of the Work of Art from Kant to Phenomenology,translated by Michael Gendre(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3), p. 62.)这种自律的艺术发展历史表明,艺术最终只是跟自身有关,艺术的唯一规定性就是跟自身之前的艺术不同,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创造。艺术正是在这种创造的压力的驱使下,穷尽了自身的可能性,而最终走向终结。

与西方现代艺术因不断反叛而穷尽艺术的可能性从而导致艺术终结不同,中国传统艺术因为不断因袭而耗尽艺术的生命力从而导致艺术终结。它们相同的地方是,艺术获得了高度的自律,艺术只跟自身有关,成为艺术界分内的事情。到了清末,诗文书画因层层因袭而造成的程式化可谓登峰造极。龚自珍对此极为不满,主张用真实情感来冲破这种藩篱。许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龚自珍对真情实感的推崇,学术界对于他的“宥情”和“尊情”的主张十分重视。在《长短言自序》中,龚自珍明确地说:“情之为物也,亦尝有意乎锄之矣;锄之不能,而反宥之;宥之不已,而反尊之。”(龚自珍:《龚自珍全集》第三辑,第23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这是龚自珍推崇情感的比较明确的说法。

但是,中国传统美学对情感的尊重有一个强大的传统,尤其是在李贽、汤显祖和袁宗道等人那里,已经有了许多明确的表述。龚自珍对情感的推崇,跟这个传统有什么不同?对此,黄霖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有过深入的分析,他不仅强调龚自珍所说的情,主要指“衰世之哀怨拗怒”之情,而且指出龚自珍的衰世之哀不同于传统诗人所抒发的抑郁忧愤:龚自珍不同于他的前辈。他所处的“衰世”不仅仅是清王朝政权岌岌可危,而是整个封建社会已经走向了没落。龚自珍虽然还不可能理解社会发展的必然,但他已经敏锐地感受到了历史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严重的关头。他大胆地揭示当前的社会是“衰世”,呼吁诗人反映时代的危机,抒发哀怨拗怒之情,虽然仍然是从封建地主阶级改革家阵营内部发出的声音,但在客观上这种呼唤已经打上了新的时代的烙印,具有以往所有“发愤以抒情”的理论所没有的新时代的启蒙意义。事实上,龚自珍的这种呼声也对后来者批判和否定整个封建社会起了积极的开风气的作用,因此龚自珍强调尊重忧愤拗怒之情的理论是具有独特的内涵的。(黄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近代卷》,第28—2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事实上龚自珍是否意识到整个封建社会的终结,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哀怨拗怒更加具体和真实地指向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由此,龚自珍与他的前辈之间的不同,就具体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龚自珍的哀怨不再是个人遭遇的哀怨,不再是个体或者主体的感受,而是与社会紧密相关;另一方面,龚自珍的哀怨不再是虚幻的、浪漫的哀怨,而是与现实紧密相关。如果说那种个体的、浪漫的哀怨仍然在自律美学之内的话,龚自珍的这种社会的、现实的哀怨就冲破了自律美学的范围,进入了他律美学之中。

总之,龚自珍美学中的情感和社会是“去魅的”(deenchanted)情感和社会。西方现代性进程中的去魅,更多的是指从宗教蒙昧中解放出来。龚自珍这里的去魅,更多的是指从审美幻想中解脱出来。与此前的传统美学相比,龚自珍美学中的情感和社会显得更加真实,是一个与科学知识和实际功利有关的真实,这种真实在中国传统美学中从来就没有被揭示出来。尽管龚自珍的思想本身混杂了许多传统的成分,科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与世界的概念在他那里并不是十分清晰,但是他的思想毕竟往这个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说龚自珍的美学已经具有明显的中国现代美学的色彩。由于龚自珍美学强调艺术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是对社会学和生态学意义上的真实的揭示,而非对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真实的揭示,这让它与西方现代美学的超然态度有了较大的不同,而更加接近后现代美学中的介入态度。

第三节魏源的美学

与龚自珍一样,魏源美学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审美趣味的批判和对社会真相的揭示上。

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高邮知州。魏源与林则徐、龚自珍交好,主张经世致用,反对西方侵略,号召学习西方的科学与民主,以达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目的。著有《诗古微》、《书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等,编辑《皇朝经世文编》、《海国图志》等,其诗文后来被编辑为《魏源集》出版。

如果说龚自珍已经对“真实”做了一定程度的去魅,让它从形而上学的迷雾中落实到了社会学和生态学的基地上来,那么魏源则沿着这个方向走得更远,成为一个真正的“睁眼看世界”的人。让魏源真正睁开眼睛的,就是经世致用,外加上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魏源接触的西方现代思想,多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思想,与美学和艺术学没有多少关系。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让魏源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但是,魏源并没有接触到西方现代美学思想,没有能够认识到艺术和审美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没有认识审美和艺术所具有的超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揭示的那个真实世界的功能,而是让审美和艺术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样去揭示那个真实世界。正因为魏源的美学是对真实世界的介入而不是超越,因此我们把它视为中国美学的内部变革,而非西方美学影响的产物。更明确地说,尽管魏源接触到了许多西方思想,但没有接触到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从总体上看,西方现代科学思想主张对真实世界的介入,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主张对真实世界的超越,前者支持他律美学,后者支持自律美学。尽管现代科学和现代美学都是西方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们所遵循的原理完全不同,就像康德在他的批判哲学中所揭示的那样。根据韦伯和哈贝马斯等人的理解,现代性是与西方合理化、世俗化和分门别类的整个工程连在一起的,它不再对传统的宗教世界观着迷,而是将传统的宗教世界观的统一整体切割为三个分离的和自律的世俗文化圈:科学、艺术和道德。这三个文化圈分别由它们自己的理论的、审美的或道德—实践判断的内在逻辑所管制。遵循纯粹理性的科学,与遵循实践理性的道德不同,它们又都不同于遵循审美原则的艺术。(关于现代性的这种说明,见Jürgen Habermas,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s of Modernity(Cambridge,Mass:MIT Press,1987),pp.1-22.具体分析见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彭锋译,第28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西方现代性内部的分工,使得美学与科学有了较大的差别,如果仅仅接触西方现代科学而不了解现代美学,从现代科学中推导出来的所谓西方现代美学就有可能跟真正的西方现代美学相反。这种由西方现代学术出发误解西方现代美学的现象,在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初期可以说比比皆是。这种误解了的西方现代美学,一方面与中国传统美学现代转型的内在动力一致,另一方面与西方现代学术整体一致,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包括魏源在内的许多接触西方学术的思想家,都形成了对西方现代美学的误读,即将自律的西方现代美学误读为他律美学。

对于西方现代性整体工程中的内在区分或者张力,中国学者也有清醒的认识。比如,单世联在他的《反抗现代性》中,就主张两种现代性概念。一种是美学现代性或文化现代性,一种是社会—经济—科技现代性,前者以对后者的批判而著称,也就是说,用审美现代性对抗社会现代性。单世联写道:重要的区分是现代性的两种概念,在美学现代性或文化现代性的意义上,现代性恰恰是反对社会—经济—科技现代性的,即反对一整套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反抗现代性就是美学现代性或文化现代性的内容。反抗作为一种矫正意在批判和改写,而不是非历史的拒绝——正像韦伯所说,现代人不得不进入理性化的“铁笼”,——现代性根本不是按照人的喜恶来设计的。但它暴露出来的病态和危机,确实召唤一种反抗以达成自我调整和改善。(单世联:《反抗现代性——从德国到中国》,第471页,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单世联将美学现代性与社会学现代性区别开来,将前者视为后者的治疗和反抗,是一种很有见地的看法。张辉在他的《审美现代性批判》中,也看到了审美现代性内涵的两面性:审美现代性,既包含着对主体性的捍卫,又包含着对理性化的反抗。就它从感性出发对主体性的捍卫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现代性自身认同的力量;就它以感性原则来反抗理性化所带来的弊端的这个意义上说来,审美又是现代性这个统一体中的异己力量。也就是说,对现代性而言,审美既是其构成因素,又是其反对因素。(张辉:《审美现代性批判——20世纪上半叶德国美学东渐中的现代性问题》,第5—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审美现代性对整个现代性工程采取了一种批判态度,就放弃对审美现代性自身的检查和批判。现代性的困惑,当然是包括美学在内的整个现代性工程所引起的困惑。但是,将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区别开来的看法,在总体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然而,对于早期接触西方现代学术的思想家们来说,要清晰地认识到其中的张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西方现代学术的功利主义的影响,魏源明确倡导一种他律美学,强调“文之用,源于道德而委于政事”,并以此反对“售世哗世之文”。(魏源:《默觚·学篇二·第十条》,载叶朗总主编:《中国历代美学文库》近代卷上,第32页。)根据这种他律美学观,魏源对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主义倾向展开了批判:自《昭明文选》专取藻翰,李善选注专诂名象,不问诗人所言何志,而诗教一敝;自钟嵘、司空图、严沧浪有《诗品》、《诗话》之学,专揣于音节风调,不问诗人所言何志,而诗教再敝;而欲其兴会萧瑟嵯峨,有古诗之意,其可得哉?……始知《三百篇》皆仁圣贤人发愤之所作焉,岂第藻绘虚车已哉!(魏源:《诗比兴笺序》,载叶朗总主编:《中国历代美学文库》近代卷上,第41—42页。)中国传统美学对诗文的“藻翰”、“名象”、“音节风调”等方面的推崇,可以被视为对诗文的形式美的推崇。魏源对专注诗文形式美的传统美学的批判,可以被视为从他律美学的角度对自律美学的批判。如果说自律美学重视形式,他律美学重视内容,我们可以看到魏源推崇的是作为诗歌内容的性情,而不是作为诗歌形式的辞藻。在《诗古微序》中,魏源说:吾心之诗也,非徒古人之诗也。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志气横乎天地,周乎寝兴食息,察乎人伦庶物,鱼川泳而鸟云飞也,郊天假而庙鬼享也。不反乎性,则情不得其原;情不得其原,则文不充其物;何以达性情于政事,融政事于性情乎?(叶朗总主编:《中国历代美学文库》近代卷上,第39页。)魏源在这里不仅强调诗歌要返归本原的性情,而且强调性情是融于政事之中的。从性情和政事等方面来评价诗歌,我们称之为社会学评价。从辞藻和格律等方面来评价诗歌,我们可以称之为诗学评价。在魏源关于诗歌的论述中,社会学评价超过了诗学评价。

同类推荐
  •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

    张鸣教授的历史随笔主要取材于晚清民国史,不拘一格地讲述了正史当中很多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着重挖掘故事背后的东西。本册侧重说人,择选103篇精华之作,集中体现其对各类人物的独到观点,突显张鸣式说史之魅力。主要内容:军阀之脸谱,武夫之性格,文人之脾气,皇宫之隐秘,女人之别样,重臣之分量,张鸣品人,勾勒晚清至民初之人物群像图。可从中真切感受张鸣式说史的独特风格。
  • 无双猛将

    无双猛将

    散打高手遭人暗算,意外穿越到了乱世三国。任你笑傲群雄,所向披靡,难逃我手中霸戟!任你阴谋诡计,奇策迭出,我自一力降十慧!我便是这天下最强的男人,便要掌握这天下最强的权势!且看霸气无双的乔玄如何谈笑间纵横天下,挥手间枯骨成山!为了生存,为了爱人,他踏上了一条铁血不归路......
  • 扶明录

    扶明录

    穿越到了明末一太监身上又怎么了?尸山血海的战场尔虞我诈的朝堂腥风血雨的江湖,尽览大明风华.
  • 亲历香港回归:后过渡期重大事件始末

    亲历香港回归:后过渡期重大事件始末

    聆听亲历者讲述——香港回归路上的风云自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之日起,香港就踏上了回归之路。香港《大公报》原副社长、第一副总编辑梁新春讲述香港后过渡期这段惊心动魄的历程——英方一意孤行,步步为营,在政制、法律与经济方面不断挑起对抗,末代港督彭定康称之为“与中国最血腥的一场决战”。中方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坚持“以我为主”,依靠港人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确保平稳过渡。本书精选的160多篇社评、观察员文章,记录、评述了香港后过渡期重大事件的始末,反映了中央政府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决心和智慧,表现了港人在回归途中披荆斩棘的意志和力量。本书对中华民族这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贵州白族史略

    贵州白族史略

    白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白族与西南地区各兄弟民族互相接触和影响,互相渗透、联合和融合,大家在地缘与血缘上,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起为祖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热门推荐
  • 星海剑神

    星海剑神

    天元大陆,苍穹之上,亿万星辰,修炼武道者,可沟通九天星辰,觉炼化星辰之力,成为炼星者。纪墨携带格斗进化系统,重生在天元大陆,越级杀人可得技能点,越阶杀人可得属性点,一人一剑,纵横诸天万界!
  • 商用诸葛亮智慧

    商用诸葛亮智慧

    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咨询天下大事,诸葛亮以《隆中对》折服刘备,从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开始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的辅佐,使刘备的境况 大为改观。刘备从最初的兵不过千,将只有关张到后来创建蜀国,与孙权、曹操共成鼎足之势,这一切诸葛亮功不可没。诸葛亮之所以能神机妙算,根本 原因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知识储藏相当丰富。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竞争最主要的是知识的竞争。知识丰富的人可以获得成功, 知识贫乏的人必然会一败涂地。博览群书对于经商也是必要的。
  • 仙界第一人

    仙界第一人

    不管是仙界,还是魔界,拥有强悍的实力,才是生存的根本。特种兵杨半帆带着半吊子的修真,在铁血风火下来到魔界,成为奴隶。他如何抗争,如何利用现代科技,炮轰魔王,震慑魔界,打到仙界,遇仙灭仙,遇魔荡魔,成为仙界第一人!
  • 犹太商人大智慧

    犹太商人大智慧

    "财富之道;翻开这本书,你将真正踏上百万富翁的成功之旅;如果看完这本书,你还不会挣钱,那你将一生与财富无缘。成功之道:人人可以成百万富翁,为什么不是你呢?!绝对不要怀疑自己,你一定行!但你必须要谦虚学习犹太商道!"
  • 文学遐思录

    文学遐思录

    《文学遐思录》是一部关于作家和作家的创作的随笔。从多个角度看待名人作家的写作背景、创作历程。例如托尔斯泰、爱默生、海明威等。本书作者翻阅了大量资料,如实解析了这些作家的经典的作品,并且节选经典作品的经典部分进行评论。
  • 万界时空穿越者

    万界时空穿越者

    新书《从斗破开始当大佬》求支持!神秘而来的系统,意外的穿越。从最开始的《侠岚》,到《魔幻手机》,到《铠甲勇士》,到《斗破苍穹》,到《成龙历险记》,到《西游记》......他将他的脚印留在诸天万界,每一个世界都将会因为他的到来,重新的改写,变得与众不同。(群号:126998581)
  • 勇士谷诺干:蒙古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勇士谷诺干:蒙古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反映了掠夺战争的缩影。把氏族公社解体前后的经济形态、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人情风俗等,做了形象的记录,真实的写照。故事情节单纯朴素,从容舒缓,中间穿插着大段的祝赞、浓笔重彩的铺写和诗意的描绘,大刀阔斧地塑造焕发着神异色彩的英雄形象。来自民间语言艺术融汇了诗歌凝炼、响亮的音乐美和散文质朴自然的特色,其独特的风格散发着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 扶弟魔1

    扶弟魔1

    霓虹灯下,扭动的不仅仅是青春的身子,也是那看不见的喜怒哀乐。
  • 千金难娶:宁府小姐要修仙

    千金难娶:宁府小姐要修仙

    古语云,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此四者,乃女人之大节,缺一不可也。切,本姑娘也奉行四行:一,大口喝酒;二,大口吃肉;三,大声谈笑;四,行动豪放。世人不容我么?好吧,请勿打扰,姐要修仙!去也!去也!警告各门各派,管你是丐帮弟子还是豪门公子,管你是武功盖世还是一树梨花压海棠,本姐姐统统地不嫁!谢绝沟通!拒绝打扰!关门放狗!可是——时间钻了缝,你我留了空;最难是假装,最重是深情;一念万水千山,从此山不转水转。……问世间情为何物?原来她和他不过是天地间的一场赌博,一场天与地最大神之间的博弈……
  • 重生娱乐天后

    重生娱乐天后

    她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却遭遇渣男丈夫,闺蜜小白花的双重背叛。重生归来,看她再次掀起追星狂潮,晋升娱乐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