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2600000007

第7章 回族哲学思想(3)

长期以来,回族人民深受伊斯兰文化的熏陶,他们在心理结构上对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非常珍视,尊重回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这是一个重大问题。哪个地方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哪个地方就太平无事,人民安居乐业;哪个地方不尊重回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哪个地方就会发生社会动乱。回族人民把坚守民族礼俗作为维护本民族及伊斯兰信仰的一道防线,他们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回族穆斯林有爱教爱国传统,他们常以“爱国是伊玛尼(信仰)的一部分”这条圣训相勉。伊斯兰教是两世性的宗教,但它更重视现实生括,伊斯兰教规和伦理道德对穆斯林有劝善戒恶的制约作用,对穆斯林行为规范有很强的约束力。在中国元明时期的历史上,回族出现过赛典赤·赡思丁、扎马鲁丁、瞻思、郑和、海瑞、李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回族出现过马骏、郭隆真、刘清扬、刘格平;在抗日战争时期,回族出现过渤海支队、冀中支队、海固骑兵团;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回族也出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在研究近现代回族哲学思想的特点的时候,我们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少一点形而上学和唯心论,多一点实事求是的态度,把回族哲学思想的发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认识和评价。

近现代以来,回族穆斯林的自成体系、相沿成风的特殊文化方式和生活习惯,并没有改变,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伊斯兰教的教义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公众生活等一切方面,虽然在伊斯兰教内部存在教派之争,但回回民族仍有很大数量的增长,这些事实本身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曾经指出:“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①我们应当看到,伊斯兰教曾对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非常重大的作用,对它的作用应该做出实事求是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对回族哲学思想的研究刚刚开始,对近现代回族哲学思想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这是需要我们今后应该予以开辟的重要领域,以较大的精力做好挖掘工作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工作。

第二节回族主要哲学思想

一、在万物本原问题上的“认主独一”的思想

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不同于其它的宗教,它的宗教信仰是崇拜独一无二的、永恒的、万能的真主——安拉。《古兰经》即是记载真主启示的经典,是穆斯林一切言行的指导者,穆斯林只有顺从主宰一切的真主,接受启示,捍卫信仰,才能对真主忠贞不渝,把他奉为神明,随时随地向他祈祷,修行立德,今世宽厚仁慈,来世以进乐园为目标。在《古兰经》看来,真主的意志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具有非凡的超自然的创造力,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回族学者在宣传认主独一的伊斯兰教义时,与宋明理学的“太极说”相结合,把伊斯兰教的认主学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做了新的发挥和概括,用“真一”这个概念来强调真主安拉作为世界本原的突出地位。所谓“真一”,是指造化天地万物的真主,它是绝对的、独一无二的、真实的主宰。“真一”又叫真宰,独一的真宰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他是天地万物之本原。真主独一的思想来自“古兰经”,“太极说”来自宋明理学。“太极说”认为万物统一于五行,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万性之原果”,“无极是万物之原种”,在二者之前有一个造化之原主——称为“真一”(即真宰),认为只有真宰才是造化天地万物的本体。《天方典礼择要解》卷一《原教篇)中指出:“真宰无形,而显有太极,太极判而阴阳分,阴阳分而天地成,天地成而万物生,天地万物备,而真宰之妙用贯彻乎其中。”在回族学者看来,具备了天地万物这些条件后,真宰又“集气、火、水、土四行之精”,造化人祖阿丹,阿丹又生育子孙,真宰是一切的创造主。回族学者所说的“真一”也就是“真宰”,是超时空的普遍存在,它的空间性是无边无际的,时间性是无始无终的。在动和静的关系问题上,认为动静不常,动静时起时息,时息时起,动亦静,静亦动,绝无止息,动静的循环往复造化出天地万物,认为一切事物的生灭动静都是“真一”作用的结果。回族学者还把理学家的万事万物的形成发展以太极为总归宿的观点吸收到“真一说”中,强调“真一”是至知、至能、至全、至善、至仁、至慈的,无论是物质性的气,还是精神性的理,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地球到太阳,从宏观宇宙到微观世界,天地万物都是真主的造化,万事万物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真一”为总归宿,真主造化一切,一切又回归真主。

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在汉文化和儒学的巨大影响下,经历着历史的变迁。伊斯兰教要求得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也只能在自身的变迁中,接受一些不同于伊斯兰文化现象的政治思想。在伊斯兰教的教义中,忠于独一无二的真主,这是天经地义的,是不容改变的。但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回族不仅要敬主,还要求忠君,这就需要回民由“一元忠诚”转移到“二元忠诚”上来,否则,伊斯兰教难以在中国存在和发展,回族群众也会受到封建统治者的迫害。伊斯兰教国家是政教合一的政权,而在中国的历代封建社会里,王权则高于神权,皇帝被称为天子,回族的二元忠诚思想也正好适应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回族学者除要人们忠主忠君外,还要人们孝亲,这又由“二元忠诚”发展为“三元忠诚”。《正教真诠·听命》中说:“所以人但顺主、赞主、拜主、感主恩,而不能忠君、赞圣、孝亲、济人者,则事亦不足为功;如徒忠君、赞圣、孝亲、济人者,而不能顺主、赞主、拜主、感主恩,前事仍为佐道。”忠主、忠君、孝亲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忠主是回族的基本信仰,忠君是回族的处世态度,孝亲是回族的伦理道德原则,只有把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鲜明地反映回族的特点,确定回族在祖国统一大家庭中的应有地位。

回族学者从伊斯兰教的观点出发,认为真主安拉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是世界的本体,他威力无边,他的崇高形象是任何人都想像不出来、勾画不出来的,人们无法描绘他的年龄、外貌和其他特征,但他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又是一个时时、处处都存在的崇拜对象。正像王岱舆在《清真大学·本然》中所说:“原有无始,久远无终,不属阴阳,本无对待,独一至尊,别无一物。无岁月、无方所、无形相、无搀杂、无阻碍、无远近、无伴侣、无比肩、无如何,能命有无而不落有无、造化万物而不类万物,绝无比似,此真主原有之本然也。”在《古兰经》的很大一部分内容中,用各种最美好的语言对安拉进行了赞颂,据《古兰经)研究者统计,这种赞词多达99处。在中国回族学者那里,他们也使用大量赞词描绘了真主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崇高称呼,所不同的是,在汉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这种称呼具有了中国特色,如用“一本真宗”、“四海之首”等名词来表达真主安拉的“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

在回族学者的著作中,始终强调真主是真一的存在。王岱舆在《正教真诠》中说:“真主止一,无有比似,乃无始之原有,非受命之有也。”这里的“原有”是指真主的存在是永恒的,他造化天地万物,而非受天地万物所造化,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真一说认为真一是第一性的,真主是万物的创造主,万物是第二性的,是由造物主造出来的。王岱舆在《清真大学》中还说:“‘大学’正宗,作证之言,特明主仆至大之理,真一、数一之殊。故首明单另之一,乃造化天地万物之真主,而与天地万物无干,兹为无始之原有也。”这是与《古兰经》的思想一脉相承的。作为伊斯兰教根本经典的《古兰经》,推崇一位至高无上、万能永恒的真主,这就是阿拉伯语中的“安拉”。真主安拉开天辟地,创造了大地、苍穹、自然力,创造了宇宙的一切,创造了人类和社会,揭开了人类历史的第一页。回族学者作为伊斯兰教的信徒,不可能违背《古兰经)的这一根本宗旨和基本信仰,因此,他们从“真一”概念出发,认为从物质到精神的一切事物皆为“真一”所派生,从而在哲学上为真一造化万物作出了论证。从“一”中引出了“多”,在“一”与“多”的关系中,“一”是创造者,“多”是被创造者,在《清真大学》中就明确指出:“单另之一,乃天地万物之种也;体认之一,乃天地万物之果也”。这里再清楚不过地说明,“真一”是指造化天地万物的真主。

回族学者在中国的条件下,用“真宰”这一概念来论证伊斯兰教的哲学思想,构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刘智在《天方性理》卷四中说:“宇宙间千头万绪之理尽也,然不过一‘真宰’之自为、升降来复而已矣。”宇宙间的千头万绪,还是指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类,也包括精神上的心、性、理,都来自于真宰的创造,世界的起源和归宿只能来自“真一”。《古兰经》指出,真主是最后的归宿,要人们,像真主创造他们的时候那样返本还原。对于这些观点,中国的回族学者也是大加宣传的,他们所提出的“复归论”,是说人们的生命由安拉所创造,在适当的时候也由安拉所收回,一切由安拉所造化,一切又复归安拉,这完全符合《古兰经》的原意。《古兰经》认为,作为万物之首、万物之灵的人,原本是虚无,正是真主安拉的神力,使得人从无到有,得到生命和灵魂,也正是真主安拉的意志和末日审判,使得人生死轮回,并且决定着人的最终命运、最终归宿。刘智在《天方典礼·原教篇》中也说:“归根,返吾自始也,复命,完吾政事也。……是以圣教教人识主,以返其本体;教人敬事,以完其初命。初命完,本体返,圣道之极致也。”在自然界中,生命现象是一个寻常而又不可缺少的现象,正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一样,每个人都要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人在出生之后怎样成长,死亡之后还有没有灵魂存在,这对古代人来说是一个迷惑不解的难题。对于生命和死亡现象作出较系统的猜测和论述的要数宗教。在宗教中,生命以轮回的形式获得永恒,而这种永恒的生命又操纵在一个超自然的主宰手中。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也有自己的关于生命和死亡现象的解释,这就是回族学者所提出的复归论的根据,认为真主是万物之本原,又是人的归宿,生命复归,返本还原,这本身就是一个真主创造万物、万物复归真主、循环不已的自我封闭的运动,这和黑格尔的从绝对观念出发,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到绝对观念结束的公式是完全一致的。在马德新的《大化总归》中,也对万事万物的复归思想作了进一步的论述,认为真主造化万物和人类,天地、万物、元气、阴阳都是真主化生而来。马德新在《天方道行究竟》中又说:“造化之初,大命也。大命著,则性理分;性理分,则元气出;元气出,则阴阳成;阴阳成,则天地定;天地定,则万物生;万物备,人类出,则造化之功全矣。”

回族学者的“复归论”与“两世说”是联系在一起的。回族学者在解释“两世说”的时候,对现世世界和来世世界也作了一些阐述,现世世界是指人类生活的世界,来世世界是指人死后的归宿,这也是符合《古兰经》的“两世说‘思想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物质生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而人的需要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动因。如果没有人的需要,也就谈不上物质生产,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人们创造出物质成果和精神产品来满足自己多层次的需要,但人的需要是无止境的,而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却是有限制的。这就形成了一个“二律背反”:一方面,人们要不断生产出更多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各方面的管理者、政治家和有识之士,又不断地探索如何节制人的欲望,以尽可能的不引起社会纷争和动荡。回族学者在阐述“两世说”的时候,也是从这一点出发的,《大化总归》一开始就指出:“诚以主宰之全体大用,必至此而后显其造化之真者。此固有先天者之必有后天,有理世者之必有象世,且象世之必通乎理世,后世之必归于先天者,无非为天地复此真境,万物复此真机,光阴复此真时,人亦由此而复其真德焉,则主宰全体大用之真造化矣。”从这里可以看出,回族学者阐明现世和后世是要让人们增强对真主的信念,更好地修炼善功。善恶问题是每个社会、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问题,尽管不同社会、不同时代对善恶有不同看法和解释,但是趋善避恶一直是各个社会对人们行为的基本要求。从古代先哲到近代的思想家,行善事、做善人既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用以对世人进行劝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天方道行究竟》等著作中,对复归论都作了重要补充和进一步的论述,回族人把人死后叫“归主”、“归真”,这是对复归论的具体运用。

同类推荐
  • 良臣谏章奏本(中华千年文萃)

    良臣谏章奏本(中华千年文萃)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商到周,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晋,再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到宋元明清……一位帝王就是一部演义;一个朝代就是一部历史。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了。在五千年的岁月里,既有正直强国的明君,也有荒淫误国的昏君,既有贤臣良将,也有奸臣小人。于是,在纵横捭阖的政坛上,演绎了一场场正义与邪恶的笔锋之战。
  •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中介绍了“古代六戚观人法、观诚法、观色法”等等方法,而“古代六戚观人法”是指用六戚之法察人,人的忠孝爱敬便可一目了然。父、母、兄、弟、妻、子,称谓六戚。而“观诚法”是指观诚之法是从人与他人的关系中考察人。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菊与刀

    菊与刀

    本书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为美国政府提供对日决策而作的研究报告,但出版后,却引起轰动,被译成30多种语言,行销100多个国家,成为现代日本学的开山鼻祖。是了解日本人的最佳读本,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全球人销量超过3000万册,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菊与刀》 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热门推荐
  • 听风若雨全部都是你

    听风若雨全部都是你

    日常一:男子迈开步子走向顾若“她呢?”顾若抿了抿嘴唇,“她说你太木讷,撩其他汉子去了。听说……”男子瞪了顾若一眼,“先管好你自己的男人!不然我就让你看他如何。”顾若……啊喂!讲点道理啊喂喂喂!!!日常二:“你再拿我挡你桃花,我就发个声明,”???顾若“……别别别,我还是喜欢。”日常三:“我过得好苦啊!我一直被欺压!”顾若一边抹着不存在的眼泪,一边把魔爪往搂着自己的男人脸上伸,扯着他的脸做各种表情。男人摸了摸她的头发,“嗯,乖。”随后将她的头发揉成鸡窝。顾若“……”来人啊!这里有刁民觊觎朕的发型!
  • 定律的轮舞

    定律的轮舞

    鬼面轻骑手持凯芙琳战刀屠戮战场,银河歼星舰尸灵装载的自行火炮不断喷吐着火舌。银河级亡灵型太空母舰的身影在大气层外不时浮现出可怕的姿态。
  • 兮羽

    兮羽

    六界大战,无数的绝世强者纷纷陨落,南宫羽在混战中被至亲所暗害,被迫下至人间界,于一名孩童交融,两股灵魂在日积月累的冒险中,渐渐融合在一起...
  • 葬月歌

    葬月歌

    当神子与王子相遇,他们的命运将会发生怎样的冲击?“神迹之子”尤利尔自从在斗兽场上看见,那位身上背负着开启“莱茵的黄金”这巨大宝藏的钥匙——尼伯龙根指环的王子墨迪之后,对教廷与皇廷的一切信仰都产生了动摇。尤利尔被命令去夺取指环,但最终他却协助墨迪逃亡。在背叛信仰的煎熬中,少年失去了作为神迹之子的容貌与声音,但他的灵魂却在一步步变得成熟而澄明。两位少年一起找到了传说中的“莱茵的黄金”——在那寂寞的无人之城里,尼伯龙根指环的真相揭晓了。
  • 中国的哲学

    中国的哲学

    本书是胡适先生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系统论述,是其国学经典著作之一。该书对老子、孔子、孟子、墨子以及庄子等人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论说与评判。此外,作者还对各家学派的思想渊源及其发展演变轨迹进行了考证。从孔子的儒家学派到韩非子的法家学派;从墨子的“兼爱非攻”的思想到庄子的“无为而治”理论,胡适先生都做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
  • 家园

    家园

    这部小说是根据作者十几年来对父亲和母亲家族的历史与传说的采访笔记写成的。这是一部近现代家族奋进的雄奇史诗,一幅中国农村的斑斓画卷。一百多年前,生活在野民岭地区的父族和母族,为了争夺当地的统治,常年明争暗斗,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大戏。后来为了国宝狗头金,先发制人的母族,惨无人道地屠戮了父族的大部分人,人性的贪婪、自私暴露无遗。
  • 英雄联盟之尘封的ID

    英雄联盟之尘封的ID

    S3赛季,大魔王一战封神,但众人却不知道,有一个神秘的玩家,曾经无数次斩杀过大魔王,他成为了大魔王一辈子的恶魔,却不知晓,这人是哪个国家,却只记得一个名字GodFZ……
  • 觉醒日·大结局

    觉醒日·大结局

    在获取了操控时间的蠹痕之后,冯斯的能力进一步进化,而守卫人、魔王、抵抗组织三者之间的战争也进入了最后时刻。几桩难以解释的离奇失踪,鬼门洞开的传说,魔王力量溢出的迹象,全球爆发的怪病,抵抗组织不动声色的阴谋,守卫人绝境中的联手出击……种种事件交错在一起,让冯斯和他的朋友们深陷旋涡之中。他终于要迎来期待已久的觉醒之日,迎来和魔王最终面对面解开谜题的机会,迎来人类最后的审判……
  • 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

    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朽剑圣

    不朽剑圣

    一个生而不凡的少年,一只本应握着菜刀的手,最终在人情冷暖下,悍然进入江湖,搅动风云。手中的剑,江湖之密,剑圣可得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