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8300000002

第2章 沉默的大多数(2)

但是我说的那些大学里的男孩子其实没有犯癔症。后来,我揪住了一个和我很熟的孩子,问出了这件事的始末:原来,在大学生宿舍的盥洗室里,有两个学生在洗脸时相遇,为各自不同的观点争辩起来。争着争着,就打了起来。其中一位受了伤,已被送到医院。另一位没受伤,理所当然地成了打人凶手,就是走在队伍前列的那一位。这一大伙人在理论上是前往某个机构(叫做校革委还是筹委会,我已经不记得了)讲理,实际上是在校园里做无目标的布朗运动。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线索:被打伤的学生血肉模糊,有一只耳朵(是左耳还是右耳已经记不得,但我肯定是两者之一)的一部分不见了,在现场也没有找到。根据一种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推理,这块耳朵不会在别的地方,只能在打人的学生嘴里,假如他还没把它吃下去的话;因为此君不但脾气暴躁,急了的时候还会咬人,而且咬了不止一次了。我急于交待这件事的要点,忽略了一些细节,比方说,受伤的学生曾经惨叫了一声,别人就闻声而来,使打人者没有机会把耳朵吐出来藏起来,等等。总之,此君现在只有两个选择,或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耳朵吐出来,证明自己的品行恶劣,或者把它吞下去。我听到这些话,马上就加入了尾随的行列,双唇紧闭,牙关紧咬,并且感觉到自己嘴里仿佛含了一块咸咸的东西。

现在我必须承认,我没有看到那件事的结局:因为天晚了,回家太晚会有麻烦。但我的确关心着这件事的进展,几乎失眠。这件事的结局是别人告诉我的:最后,那个咬人的学生把耳朵吐了出来,并且被人逮住了。不知你会怎么看,反正当时我觉得如释重负:不管怎么说,人性尚存。同类不会相食,也不会把别人的一部分吞下去。当然,这件事可能会说明一些别的东西:比方说,咬掉的耳朵块太大,咬人的学生嗓子眼太细,但这些可能性我都不愿意考虑。我说到这件事,是想说明我自己曾在沉默中学到了一点东西。你可以说,这些东西还不够,但这些东西是好的,虽然学到它的方式不值得推广。

我把一个咬人的大学生称为人性的教师,肯定要把一些人气得发狂。但我有自己的道理:一个脾气暴躁、动辄使用牙齿的人,尚且不肯吞下别人的肉体,这一课看起来更有力量。再说,在“文化革命”的那一阶段里,人也不可能学到更好的东西了。

有一段时间常听到年长的人说我们这一代人不好,是“文革”中的红卫兵,品格低劣。考虑到红卫兵也不是孤儿院里的孩子,他们都是学校教育出来的,对于这种低劣品行,学校和家庭教育应该负一定的责任。除此之外,对我们的品行,大家也过虑了。这是因为,世界不光有阳的一面,还有阴的一面。后来我们这些人就去插队。在插队时,同学们之间表现得相当友爱,最起码这是可圈可点的。我的亲身经历就可证明:有一次农忙时期我生了重病,闹得实在熬不过去了,当时没人来管我,只有一个同样在生病的同学,半搀半拖,送我涉过了南宛河,到了医院。那条河虽然不深,但当时足有五公里宽,因为它已经泛滥得连岸都找不着了。假如别人生了病,我也会这样送他。因为有这些表现,我以为我们并不坏,不必青春无悔,留在农村不回来;也不必听从某种暗示而集体自杀,给现在的年轻人空出位子来。而我们的人品的一切可取之处,都该感谢沉默的教诲。

有一件事大多数人都知道:我们可以在沉默和话语两种文化中选择。我个人经历过很多选择的机会,比方说,插队的时候,有些插友就选择了说点什么,到“积代会”上去“讲用”,然后就会有些好处。有些话年轻的朋友不熟悉,我只能简单地解释道:积代会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讲用是指讲自己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参加了积代会,就是积极分子。而积极分子是个好意思。另一种机会是当学生时,假如在会上积极发言,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就可能当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又是个好意思。这些机会我都自愿地放弃了。选择了说话的朋友可能不相信我是自愿放弃的,他们会认为,我不会说话或者不够档次,不配说话。因为话语即权力,权力又是个好意思,所以的确有不少人挖空心思要打进话语的圈子,甚至在争夺“话语权”。我说我是自愿放弃的,有人会不信--好在还有不少人会相信。主要的原因是进了那个圈子就要说那种话,甚至要以那种话来思索,我觉得不够有意思。据我所知,那个圈子里常常犯着贫乏症。

二十多年前,我在云南当知青。除了穿着比较干净、皮肤比较白皙之外,当地人怎么看待我们,是个很费猜的问题。我觉得,他们以为我们都是台面上的人,必须用台面上的语言和我们交谈--最起码在我们刚去时,他们是这样想的。这当然是一个误会,但并不讨厌。还有个讨厌的误会是:他们以为我们很有钱,在集市上死命地朝我们要高价,以致我们买点东西,总要比当地人多花一两倍的钱。后来我们就用一种独特的方法买东西:不还价,甩下一叠毛票让你慢慢数,同时把货物抱走。等你数清了毛票,连人带货都找不到了。起初我们给的是公道价,后来有人就越给越少,甚至在毛票里杂有些分票。假如我说自己洁身自好,没干过这种事,你一定不相信,所以我决定不争辩。终于有一天,有个学生在这样买东西时被老乡扯住了--但这个人绝不是我。那位老乡决定要说该同学一顿,期期艾艾地憋了好半天,才说出:哇!不行啦!思想啦!斗私批修啦!后来我们回家去,为该老乡的话语笑得打滚。可想而知,在今天,那老乡就会说:哇!不行啦!“五讲”啦!“四美”啦!“三热爱”啦!同样也会使我们笑得要死。从当时的情形和该老乡的情绪来看,他想说的只是一句很简单的话,那一句话的头一个字发音和洗澡的澡有些相似。我举这个例子,绝不是讨了便宜又要卖乖,只是想说明一下话语的贫乏。用它来说话都相当困难,更不要说用它来思想了。话语圈子里的朋友会说,我举了一个很恶劣的例子--我记住这种事,只是为了丑化生活,但我自己觉得不是的。

我在沉默中过了很多年:插队,当工人,当大学生,后来又在大学里任过教。当教师的人保持沉默似不可能,但我教的是技术性的课程,在讲台上只讲技术性的话,下了课我就走人。照我看,不管干什么都可以保持沉默。当然,我还有一个终生爱好,就是写小说。但是写好了不拿去发表,同样也保持了沉默。至于沉默的理由,很是简单,那就是信不过话语圈。从我短短的人生经历来看,它是一座声名狼藉的疯人院。当时我怀疑的不仅是说过亩产三十万斤粮、炸过精神原子弹的那个话语圈,而是一切话语圈子。假如在今天能证明我当时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我会感到无限的幸福。

我说自己多年以来保持了沉默,你可能会不信。这说明你是个过来人。你不信我从未在会议上“表过态”,也没写过批判稿。这种怀疑是对的:因为我既不能证明自己是哑巴,也不能证明自己不会写字,所以这两件事我都是干过的。但是照我的标准,那不叫说话,而是上着一种话语的捐税。我们听说,在过去的年代里,连一些伟大的人物都“讲过一些违心的话”,这说明征税面非常的宽。因为有征话语捐的事,不管我们讲过什么,都可以不必自责:话是上面让说的嘛。但假如一切话语都是征来的捐税,事情就不很妙。拿这些东西可以干什么?它是话,不是钱,既不能用来修水坝,也不能拿来修电站;只能搁在那里臭掉,供后人耻笑。当然,拿征募来的话语干什么,不是我该考虑的事,也许它还有别的用处我没有想到。我要说的是:征收话语捐的事是古已有之。说话的人往往有种输捐纳税的意识,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口头上。在这方面有个例子,是古典名著《红楼梦》。在那本书里,有两个姑娘在大观园里联句,联着联着,冒出了颂圣的词句。这件事让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两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躲在后花园里,半夜三更作几句诗,都忘不了颂圣,这叫什么事?仔细推敲起来,毛病当然出在写书人的身上,是他有这种毛病。这种毛病就是:在使用话语时总想交税的强迫症。

我认为,可以在话语的世界里分出两极。一极是圣贤的话语,这些话是自愿的捐献。另一极是沉默者的话语,这些话是强征来的税金。在这两极之间的话,全都暧昧难明:既是捐献,又是税金。在那些说话的人心里都有一个税吏。中国的读书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交纳税金,做一个好的纳税人--这是难听的说法。好听的说法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我曾经是个沉默的人,这就是说,我不喜欢在各种会议上发言,也不喜欢写稿子。这一点最近已经发生了改变,参加会议时也会发言,有时也写点稿。对这种改变我有种强烈的感受,有如丧失了童贞。这就意味着我违背了多年以来的积习,不再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了。我还不致为此感到痛苦,但也有一点轻微的失落感。开口说话并不意味着恢复了交纳税金的责任感,假设我真是这么想,大家就会见到一个最大的废话篓子。我有的是另一种责任感。

几年前,我参加了一些社会学研究,因此接触了一些“弱势群体”,其中最特别的就是同性恋者。做过了这些研究之后,我忽然猛省到: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在中国,人们以为同性恋者不存在。在外国,人们知道同性恋者存在,但不知他们是谁。有两位人类学家给同性恋者写了一本书,题目就叫做w·rd is ·ut。然后我又猛省到自己也属于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还有人有些隐情不便说话;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我就属于这最后一种。作为最后这种人,也有义务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

我现在写的东西大体属于文学的范畴。所谓文学,在我看来就是:先把文章写好看了再说,别的就管他妈的。除了文学,我想不到有什么地方可以接受我这些古怪想法。赖在文学上,可以给自己在圈子中找到一个立脚点。有这样一个立脚点,就可以攻击这个圈子,攻击整个阳的世界。

几年前,我在美国读书。有个洋鬼子这样问我们:你们中国那个阴阳学说,怎么一切好的东西都属阳,一点不给阴剩下?当然,她这样发问,是因为她正是一个五体不全之阴人。但是这话也有些道理。话语权属于阳的一方,它当然不会说阴的一方任何好话。就是夫子也未能免俗,他把妇女和小人攻击了一通。这句话几千年来总被人引用,但我就没听到受攻击一方有任何回应。人们只是小心提防着不要做小人,至于怎样不做妇人,这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就是到了现代,女变男的变性手术也是一个难题,而且也不宜推广--这世界上假男人太多,真男人就会找不到老婆。简言之,话语圈里总是在说些不会遇到反驳的话。往好听里说,这叫做自说自话;往难听里说,就让人想起了一个形容缺德行为的顺口溜:打聋子骂哑巴扒绝户坟。仔细考较起来,恐怕聋子、哑巴、绝户都属阴的一类,所以遇到种种不幸也是活该--笔者的国学不够精深,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对。但我知道一个确定无疑的事实:任何人说话都会有毛病,圣贤说话也有毛病,这种毛病还相当严重。假如一般人犯了这种病,就会被说成精神分裂症。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就是这样看待自说自话的人。

如今我也挤进了话语圈子。这只能说明一件事:这个圈子已经分崩离析。基于这种不幸的现实,可以听到各种要求振奋的话语:让我们来重建中国的精神结构,等等。作为从另一个圈子里来的人,我对新圈子里的朋友有个建议:让我们来检查一下自己,看看傻不傻,疯不疯?有各种各样的镜子可供检查自己之用:中国的传统是一面镜子,外国文化是另一面镜子。还有一面更大的镜子,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些议论当然是有感而发的。几年前,我刚刚走出沉默,写了一本书,送给长者看。他不喜欢这本书,认为书不能这样来写。照他看来,写书应该能教育人民,提升人的灵魂,这真是金玉良言。但是在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这话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诚实。

本篇最初发表于1996年第4期《东方》杂志(双月刊)。

同类推荐
  • 老兵不死

    老兵不死

    九十七岁的父亲,接到了纪念反法西斯七十周年组委会阅兵观礼的通知。父亲在等待去北京观摩阅兵的日子里,显得躁动异常,他不停地翻阅着纪念阅兵组委会寄来的大红嘉宾册。父亲开始一遍遍地翻箱倒柜,先是找出了不同时期的旧军装,一套套展开,摆在自己的面前,然后选了一套洗得发白的军装穿上。又从柜子的底层,搬出一个乌黑的木头盒子,盒子上了锁,父亲从腰间抖抖地拎出一串钥匙,打开锁。里面盛满了各种时期的军功章。父亲用颤抖的手,把一枚又一枚军功章别在胸前。军功章相互铿锵地在父亲的胸前撞击。父亲的腰一点点地挺起来。
  • 故河口物语(1-6)

    故河口物语(1-6)

    这是一部有关一群拓荒者的小说。全篇以鹿女的“父辈之家”为主线,祖母贯穿始终。父亲的家大口阔之梦,母亲的粮食梦,小姑的读书梦,二叔的渔船梦……等为主要内容。糅合着鹿女及笔者的童年记忆与最初生活的体验。使之成为一部自然人情风物相结合的小说。更展示那个时期人不敌自然的悲惨,人与人之间诚挚忘我的的情感,与人对自然无限崇爱热切的矛盾心理。
  • 白罂粟

    白罂粟

    周末的晚上,应朋友之邀去看京剧《杨门女将》,中国京剧院莅临成都演出。我这个人很少做随意性的事,那么一个不懂京剧的人架起势去看京剧,肯定是有原因的,其一,附庸风雅,想想那是国粹,自己一个文化人应当对之有兴趣才是;其二,怀想逝去的青春。
  • 两界诡师

    两界诡师

    命运总是喜欢和他开玩笑。他以为他只是个普通平凡的大学生,命运却把他拉入到曲折离奇的人生道路中,等他慢慢地适应了自己的不平凡,命运却又让他变回了普通人。他珍视的人不珍视他,珍视他的人他却刻意回避,等他终于接受他忽视的那个人,那人却离他而去。然而命运的考验并不能让他屈服,他终将会被众人仰视……
  • 洪流

    洪流

    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卿少蓝不幸的爱情故事和她为“爱”所付出的一切,颂扬了人间的真善美,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应当弘扬的精神。还有作者在这部作品的写作方法上,运用叙事手法,使小说在人物造型、表现力和空间视觉等方面,显得更加丰富。对小说的创作表现思维、文本肌理、艺术面貌等,做出了积极探索,值得肯定。总之,作为基层的文化工作者,作者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把多年的生活积累、人生感悟以文学的形式传达给社会,这种精神是值得赞赏的。
热门推荐
  •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改变了民族的命运,没有冲锋在战场上,却指挥千军万马战胜强敌,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接受了检验,一生与祖国不可分割,他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记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一生事迹。本书由许丁心著。
  • 邪王的双面帅妃

    邪王的双面帅妃

    丑女配瘸子,绝配?大小姐和凌王爷扼腕,叹息世人不长眼。两人联手教训了人渣姨娘,收拾了无良三皇兄,摇身一变,一个成了温雅莫公子,一个成了冷情凤楼主,在凤岐城玩翻了天!世人恍悟:王爷王妃并肩而立,如同龙点睛虎添翼,权倾天下,绝代风华!某玄衣男卧榻:“楼下的女花痴,隔壁的七殿下,楼顶的掠风神偷,莫园主,你很有魅力嘛。”某白衣女摇扇:“温柔的七皇妹,体贴的太傅千金,妖娆的邻国公主,凤楼主,你也不差!”“既然如此,还不动手?”“做什么?”某男一挑眉:“灭桃花!”
  • 青少年心理健康大讲堂

    青少年心理健康大讲堂

    当代青少年最大的健康问题就是心理健康问题。虽然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然而很多青少年却并不快乐;虽然他们努力争取上进,然而心中的烦恼却日益增多。心理上的阴影淹没了他们的笑容,心理上的障碍让他们冷却了生命中的很多激情。青少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再也不能忽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 成为宿主后天道见了我都跑

    成为宿主后天道见了我都跑

    夏子欺成为宿主以后干了不少大事,具体如下。系统:宿主你要去哪?夏*校园女神*子欺:去商场当霸总。系统:……所以顺便包养了女配!?宿主你又干嘛?夏*第一美人*子欺:去敌国弄权术。系统:……任务只有好好活着。宿主你往哪走?夏*丧尸皇者*子欺:去基地救人类。系统:宿主,我们做任务就行,这些跨剧情的不用,天道会崩的!夏*本尊*子欺:哦,是么。天道,我问你个事儿。天*怂包1号*道:没意见,先走了,好好玩,不用送。真的不用送!!!夏*认真*子欺:……我真的就想问你个事。同僚嘲讽,天道暴怒。天道:再笑,再笑,再笑下一个就轮到你,后面的号码留着呢!#只是不想当瞎子,戏份怎么那么多。#ⅰ有CP:全能眼盲清冷女神*单纯简单无欲男神ⅱ无肉:自行想象就好ⅲ恋爱:结局恋爱,恋爱情节自行想象
  •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是“文革”前孙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集。《白洋淀纪事》即是“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的作品。它从1958年问世迄今已有几个版本,多次印刷,成为新中国以来广为流传的作品集之一。今次新版,除了收入可以收集到的,“文革”前他所创作的所有作品外,还特地将他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合在一起出版。《铁木前传》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要全面了解和认知孙犁的创作风格,不可不读它。读了这本书,读者就会很好地理解孙犁的那些自述和评论文字,同时,对孙犁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
  • 心灵源头的教子方略

    心灵源头的教子方略

    一种教育方法在别人家的孩子身上有效,到了自家的孩子却没有效果,这是很多家长困惑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没有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一把钥匙一把锁,而不能一把钥匙千把锁,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家庭教育有没有一些普遍的规律呢?这是肯定的,但这是要在充分考虑孩子不同时期、不同个性、不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加以科学的运用才有效。本书就是这些普遍的规律,让家庭教育变得简单。?  一种教育方法在别人家的孩子身上有效,到了自家的孩子却没有效果,这是很多家长困惑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没有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一把钥匙一把锁,而不能一把钥匙千把锁,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家庭教育有没有一些普遍的规律呢?这是肯定的,但这是要在充分考虑孩子不同时期、不同个性、不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加以科学的运用才有效。本书就是这些普遍的规律,让家庭教育变得简单。
  • 超能女王在未来

    超能女王在未来

    宅女穿越未来该肿么破?在线等着急!没事儿,咱有先天元素体质,升级、撩美男样样不耽误,分分钟秒杀那些世家子弟……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重生的灵魂,看她如何迎风而上,逆天升级,走上人生巅峰!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本书综合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名人家教成功经验,如卡尔·威特、比尔·盖茨、肯尼迪、林肯、爱因斯坦、罗斯福等,并吸收了很多教育专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意见。书中或以教育小场景揭示家教盲点,或通过成长小故事给人启迪,同时加上深刻的分析,相信定能让你茅塞顿开。
  •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家有萌宠,花心老公来碗里

    家有萌宠,花心老公来碗里

    “喂喂喂,看谁呢!说的就是你!前面那位穿着白上衣黑长裤的小胖子姑娘!”顾封搂着一个胸大貌美屁股翘的美铝,笑得没心没肝的,就怕别人听不见似的在食堂大声嚷嚷着。众人默契的将目光投到了排在了老前面的某位有点小胖,白上衣黑裤子的妹纸身上。莫小二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是自己那个冤家邻居又找上门来了,干脆不理他默默地排着队。顾封看着莫小二居然完全不理会自己,一想到自己在她眼中还不如食堂里的一条红烧鱼,气就不打一处来,干脆丢下身边的大美女,气冲冲走到前面从队伍里一把拉出莫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