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选人用人,不能只看一端不见全貌,看到对方的某个优点就认为对方是“才子”,或是发现对方有缺点就认为对方无能,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察人才一定得从大的方面考虑,一定要全面,不然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乔治·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着名的军事统帅。由于他在作战时勇猛顽强,所以有“热血铁胆”“铁血老将”之称。巴顿不但是一位难得的将才,而且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也很有个性。正因为这些优点,使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颗耀眼的军事明星。
然而,在巴顿将军没有被发现之前,他曾经不被很多人看好。原来,巴顿从小就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经常因为心直口快而感情用事。他刚到英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一个自认为可以避开新闻界耳目的集会上大讲战争结束后,要由英美两国主宰世界,其他国家听凭支配。
其实他讲这些只是出于一时的口舌之快,根本没有其他想法。可他不知道,在他讲话的现场,有一个新闻记者把他的话记录下来,第二天登在了报纸上。
巴顿的讲话在媒体曝光后,随之而来的抗议呼声蜂拥而起。一时之间,巴顿成为众矢之的,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因为殴打士兵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在一连串的“丑事”中,巴顿给人们留下了粗鲁、野蛮的印象,险些结束他的军旅生涯。这时,艾森豪威尔出面为他求情。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为巴顿求情,是因为对他有过全面观察:巴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美国远征军副司令潘兴将军的上尉副官来到欧洲,不久负责组训第一支坦克部队,并参战立功,被人誉为“坦克专家”。后来巴顿不断变换职务,也先后三次进学校深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初,巴顿被任命为第一装甲军军长,负责坦克部队军官的培训工作。
正是由于对巴顿的过往了解得比较全面,深知他的为人和军事天分,所以艾森豪尔不顾其他将领的反对,对巴领委以重任,这才让巴顿有了后来在军事方面的巨大成就。
“铁胆将军”巴顿的故事突显了全面考察人才的重要性。如果当年艾森豪尔因为巴顿身上的一些缺点而不去用他,很可能会让美国损失一位优秀的将军。实际上,巴顿投注在军事领域的用心是全方位的,而那些隐藏于缺点之中的智慧和深思熟虑的结晶,则需要领导者对他进行全面考察后才能被发现。艾森豪威尔不愧为优秀的领导者,他之所以看重巴顿的实力,并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加以重用,就是因为他对巴顿这个人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领导考察人才,首先要学会从实践中观察鉴别人才。每一个时代需要的都是实干家而不是空谈家。判断一个人是空谈家还是实干家,方法不过是让对方去干实事。事实胜于雄辩,也就是说,行动比语言更重要。
现在多数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大都有一个试用期,试用期满,公司会对员工的成绩作一个评价,能够留下来的当然是为领导所满意的被认为是人才的员工,有时领导还会从其中的特别优秀者中选出一部分委以重任。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者往往很难一时察觉一个人是否有才,此时可以选出较为器重的人,让他们去做特定的事,看他们的处事技巧,从而判断其是大才还是小才,如果做得令领导满意,再委以重任。
《周书·苏弹传》对以政试之有一个简易的说明:“彼贤士大夫之未用也,混于凡品,竟何以异?要任之以事业,责之以成务,方与彼庸流较然不同。”它告诉我们,让贤能的人去干一定的事,他们的才能就能显现出来。
南北朝时,北齐的奠基人高欢为了考察他的几个儿子的志向与胆识,给了他们每人一团乱麻,让他们各自整理好。
当时,高欢的其他儿子一边冥思苦想一边认真整理,唯独他的二儿子高洋,毫不犹豫地抽出腰刀去斩乱麻,说:“乱者当斩。”高欢看后,非常赞赏高洋的这种做法。
为了更全面地考察儿子们,高欢又配给几个儿子士兵让他们四处走,随后派一个部将带兵去假装攻击他们,其他几个儿子见状都吓得不知该怎么办,只有高洋指挥所带的士兵与这个将军相格斗。最后的结果是,这个将军不得不脱掉盔甲说明情况,但高洋不相信,还是把他捉住后送给了高欢。
经过这一番考察,高欢很是称赞高洋,对长史薛淑说:“这个儿子的见识和谋略都超过了我。”后来,高洋果然继承高欢的事业,成为北齐的第一位皇帝。
高洋能以自己的大智大勇成就一番霸业,与其父高欢对他的全面考察,以此识得高洋的才智有很大关系。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真才更不怕检验。如果是人才,就会在领导者委以的重任中发挥自己的才干,从而为人所识。而前提是,领导者要会考察下属,才能知晓下属才能的大小,进而判断该让他们干什么事。委以责任,这既是领导识人艺术的体现。也是领导识人用人的关键。
领导者要真正深入到人的内心,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全面衡量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进行全面考察,真正把人识准、用对。
(1)直接找对方面谈。这个方法是目前企业领导最常用的。因为面对面交谈,领导者能从考察对象的言谈举止中窥见对方的思想水平高低、见识深浅。对于那些不大熟悉的人,领导者可以通过面谈来了解其工作经历,受教育情况,有何专长、兴趣、志向、气质以及应变、表达、见识、能力等。
(2)对人才要随时观察。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领导要想真正了解对方的才学,就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他们。
(3)对人才有目的地考验。在工作中,领导对被考察者进行一些有目的的试探、考验,在动态中进行考察,效果也不错。比如,领导者有意识地把某人放在某环境中,看他的表现,有目的地把某项工作交给他去完成,从而检验他的能力,授意他在某种场合发言以考察他的水平,等等。
(4)让管理层参予评议。对人才考察和识别,光靠领导者个人的智慧和少数“伯乐”的眼光,有时会有片面性和局限性。领导者要想对人才的思想、品质和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必须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和看法。目前主要有调查访问、民主评议、群众推荐、民意测验几种。
(5)依靠专家考察人才。要考察和选拔从事某一专业或领导某一方面业务工作的人才,领导者最好能请该专业的专家和同行来推荐和评议。
(6)对人才进行考试测评。考试是通过考卷来测评人才水平高低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虽然难以真正测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对考察人才的文化水平、理论修养和专业知识还是必要的。
(7)要注重实绩。这是所有考察途径中最主要的一条。一个人的才能究竟怎样,最主要的是要看他的业绩如何,是不是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8)试用考察。领导者在正式任用某人之前,对他的各种判断和评价还没有得到实践证实,还不能充分证明他是否胜任某项工作的时候,最好给他一段试用考察期。
引导下属说出心里话
作为领导者,要想真实、全面地了解下属,最为便捷的方式就是多听到下属们的真心话。一般来说,下属在与领导交谈时,一般都存在着种种顾虑,有的害怕言辞不当冒犯了领导,还有的担心说出心里话被领导所利用,有些头脑“灵活”的下属,甚至还千方百计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尽可能掌握领导的意图,从而在谈话中顺从领导,力图博得领导的欢心和赏识,为自己赢得“实惠”。所以,领导在与下属谈话时要让下属放弃戒备心理,真心实意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引导下属在谈话中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黄清是一家国际酒店集团的董事长和CEO,平时他喜欢走动式管理,以四处巡视旗下酒店为乐事。
有一次,他在巡视酒店时,注意到顾客对餐厅女服务员的服务评分很低,就问酒店经理:“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
经理摇头说不知道。但是,黄清却从经理不安的身体语言中发现了经理是不想把心里话讲出来,于是他不再为难经理,接着又问:“咱们酒店里女服务员的待遇是多少?”
经理很快就回答了他。他听后问经理:“你知道她们的待遇为什么比市场标准低吗?”
经理说:“加薪需要总公司决定。”
虽然黄清与经理的对话不到一分钟,但是他却从这短暂的对话中发现了公司管理层存在着三个严重问题:一是总公司管得太多;二是高层重视利润胜过顾客满意度;三是经理不敢提加薪要求,说明他的上级是糟糕的倾听者。
然后,他当着经理的面把第三个问题解决了。
事后他说:“我所做的,只是改变这位经理什么都不说的习惯,并且告诉他,有人愿意倾听他的问题——这是他的上级主管不愿意做的事。”
可以说,黄清这种引导下属说出心里话的方法很高明。相信当那位经理在看到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自然对黄清心服口服,所以,黄清再找他谈话时,他就会把心里话讲出来。由此看来,要想让员工说真心话,领导就得设身处地从员工角度考虑问题。
让下属说心里话,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领导在与下属谈话时,要让下属打开心扉,就要付出真心,只有真心才会使谈话富有感情色彩,才能使下属感觉到领导的真诚。除此以外,还要多从下属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引起下属的共鸣,引导下属说出心中的疑虑。只要有可能,领导与下属交谈时,要力求做到匠心独运、不落俗套。领导只有把与下属的谈话当成一门艺术来看待,针对不同的下属,采取个性化的沟通方式,才能让下属愿意讲出心里话。
总之,领导要想听到下属们的真心话,最好的方法就是熟悉与你谈话的下属,以对方乐于接受的方式去配合谈话对象。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听到对方的真心话:
(1)耐心地向下属问问题。当领导耐心地向下属问问题时,既可以获得对下属深一层次的了解,又能让下属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从而愿意跟你说心里话。领导者应养成习惯,在遇到问题时多向下属征询意见,从他们的答案中来逐渐深入了解他们。
(2)赞美对方的优点。每个人都喜欢别人赞美自己的优点,特别是来自领导的赞美。当你由衷地赞美下属时,下属会视你为知心人,而乐意向你说出心里话。
(3)事先收集与谈话内容有关的情况。当你做了足够的准备后,在和下属谈话时就不会出现冷场,同时让自己在谈话中占主动。
(4)说出自己的意见与感想。把自己的意见和感想说给下属,会让下属觉得你是出于真心和他交流,从而会激起他说心里话的欲望。
(5)故意带出对方讨厌的话题。一般来说,人们在面对自己不喜欢的话题时,会不由自主地说出心里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