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7300000002

第2章

什么样的人生才称得上富足——内心深处有活源。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能高飞;

世人虽有富贵力,不如学道功德深。

——《大智度论》

拥有得多,不一定使人满足;拥有得少,不一定让人贫乏。有钱不一定快乐,没钱也可以安心自在,所以,真正的财富从心头来,真正的富足也不能以物质来衡量。人可以穷,心不能穷,让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让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心头四富:满足、惭愧、禅定、智慧

我们不一定要在心外寻找财富,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源。

人们追求财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然而,真正的财富并非外在的金钱与物质的堆砌,而是内心的满足和充实。

生活自有其乐趣,并不需要一味依靠物质。将身外的财富看得过于重要,不停地追逐,即使财富到手,也不会达到内心的富足。唯有宁静的心灵,才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名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所有的眼热、奢望、乞求和羡慕,都是一相情愿,只能加重生命的负累。

贪财者因钱财积累不多而忧愁,一颗心如同永远也填不满的沟壑,无法找到满足和安宁。一个为财迷失了自我的人,不仅得不到生活的幸福,反而会跌进不幸的深渊。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赞叹:“离贪自在行,谁亦不相干,王侯亦难享,知足闲居欢……逐欲未得足,生恼复失意,若人无所求,彼福无穷尽。”知足便能快乐,心无所求,福分便能无穷无尽。而不知满足的人哪怕拥有再多财产,也不会觉得自己富有。

真正的富足从心底来,如果心是空虚的,再多的财富也填充不了。

有一个老人在自家门口的空地上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这块地送给一无所缺,全然满足的人。”

一名富有的商人骑马经过时,看到这块牌子,他心想:“这位老人家既然想要放弃这块土地,我何不向他讨要过来呢?反正我也这么富有,完全符合牌子上所写的条件。”

于是,他下了马,叩门向老人家说明了来意。

老人问他:“你真的一无所缺、全然满足了吗?”

富人说:“当然了,我拥有数不尽的财富和我所需要的一切。”

老人平静地说:“果真如此,那你还要这块土地做什么?”

人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越是富有的人,越想更多地占有财富。实际上,“贫有贫苦,富有富苦,世间诸人皆是苦”。如果一个人没有富足之心,那么无论他是富贵还是贫贱,都只能感受到痛苦。

我们经常在富贵的诱惑中迷失自我,忘记了生活的本意,结果得到的财富越多,失去的幸福也越多。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的压力容易使人的心境失衡,如果患得患失,不能以宁静的心灵面对无穷无尽的诱惑,我们就会感到心力交瘁或迷惘躁动,我们的内心也会被外物所遮蔽。

真实真正的财富在自己的心里,心中生起满足感,满足感就是财富;心中生起惭愧心,惭愧心就是财富;心中生起禅定,禅定就是财富;心中生起智慧,智慧就是财富。

我们不一定要在心外寻找财富,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源。

那些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会感觉生命无限美好,于是越活越有意义。他们并不在乎自己拥有多少财富,只要心中的能量不息,对生命的拥抱和热爱不止,那么,钱多可以过,钱少也可以过,其中的关键在于能处处感悟生活的真谛。

富足的状态:忧患时喜悦,落魄时洒脱

富足不是外在的身份,不是金钱的堆砌,也不是以物质衡量的价值,而是一种身心的状态。

有一位哲学家,是单身汉的时候,因为没有钱,生活潦倒,只能和几个朋友住在一间小屋里。尽管有诸多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哲学家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相继成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哲学家一个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哲学家也成了家,搬进楼里住。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环境非常差,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子,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费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些花,种些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

后来,那人遇到哲学家的学生,问道:“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哲学家的学生笑着说:“决定一个人快乐与否,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这位哲学家的生活环境看起来不尽如人意,但他所拥有的快乐心境是很多人不能企及的。其实,华贵的衣帽、别墅豪宅都只是人生的装饰品,而一份快乐自在的心境,能让人在忧患时保持喜悦,在落魄时不失洒脱,这更是一种令人羡慕的富有。

财富不仅仅指金钱,我们既有心外的财富,也有心内的财富。人们常常以为,在金钱、财产和人际交往中能够找到充足感和幸福感,可是他们忘了,幸福并不是得到什么,而是心灵在感受到自我实现时所处的状态。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全部人生价值的体现,这种价值并不体现在金钱的积累上,而是体现在心灵的健康和自由上。

当我们把追求外在的成就或者“过得比别人好”作为终极目标的时候,就会陷入物质欲望设下的圈套之中。很多时候,我们受内心深处支配欲和征服欲的驱使,使虚荣心不断膨胀,着了魔一般去同别人攀比。一番折腾下来,尽管钱赚了不少,也终于博得了“别人”羡慕的眼光,但除了在公众场合拥有光鲜和热闹以外,我们过得其实并没有如别人想象的那么好。

人生真正的富足应是,外财与内财俱有;知识与信仰同重;接受与施舍并行;

拥有与享有兼备。

富足不是外在的身份,不是金钱的堆砌,也不是以物质衡量的价值,而是一种身心的状态。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也可能比一个满身金银的富人更富足。

穷人可能没有钱,没有优裕的生活,没有足以称道的事业,然而只要拥有健康的体魄、聪慧的头脑以及明确的志向,并拥有宁静的内心,拥有不断攀岩、永远向上的斗志,那么,穷困便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做一个自信、乐观、勤奋的人,财富就能积少成多,慢慢地会聚到我们的手中。

人生有七种财富

已经拥有的,便是好的,便是财富。

人人都渴望得到财富,那么财富究竟为何物?在佛家看来,财富就是资粮(佛教术语,喻指成佛路上所需要的特质资助和精神修行)。一个人拥有的衣食住行,名和利,以及自由自在的心灵,都是财富。当代禅宗大师星云大师曾在《求财富祈愿文》中向佛陀祈求七种财富:

第一种,祈求您给我健康的身体。

第二种,祈求您给我慈悲的心肠。

第三种,祈求您给我智能的头脑。

第四种,祈求您给我勤俭的美德。

第五种,祈求您给我宽广的胸怀。

第六种,祈求您给我内心的智能。

第七种,祈求您给我世间的因缘。

这七种财富,并非人人都拥有,但它们都能通过自我修炼而获得,而且这些财富是真正自在的、不会拖累己身的财富。它们会陪伴我们一生,帮助我们有所成就。这些财富离我们并不远,在出生时,我们就已经拿到了开启它们的钥匙。只不过因为受到世俗的熏染,受到天下熙来攘往的利欲诱惑,看不到掌中的开启自身财富宝箱的钥匙,于是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拥有这些财富的机会。

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懂得运用财富的智慧,是人生步步行进的资粮和根基。拥有了这些,做人就会知道满足,懂得珍惜。

人们常说,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珍惜,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抱怨不贪求。知足能让我们看清自己所拥有的真正财富,也能帮助我们找到近在眼前的幸福。

有一个人,生前善良且热心助人,所以他死后,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做了佛祖的侍者,善良的他仍时常到凡间帮助人。

一日,他遇见一个农夫,这位农夫看起来非常苦恼,农夫向他诉说:“我家的水牛病死了,没它帮忙犁田,我怎能下田作业呢?”

于是,侍者赐给农夫一头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侍者在农夫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他遇见一个男人,男人非常沮丧地诉说道:“我的钱被骗光了,没盘缠回乡。”

于是,侍者给男人银两做路费,男人很高兴,侍者在男人身上也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后来,他遇见一个诗人,诗人年轻、英俊、有才华且富有,妻子貌美而温柔,但诗人过得很不快活。

侍者问诗人:“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

诗人对侍者说:“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样东西,你能够给我吗?”

侍者回答说:“可以。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诗人直直地望着侍者:“我要的是幸福。”

这下子可把侍者难倒了,侍者想了想,说:“我明白了。”

然后,侍者把诗人所拥有的都拿走了。他拿走诗人的才华,毁去诗人的容貌,夺去诗人的财产和诗人妻子的性命。

侍者做完这些事后,便离去了。

一个月后,侍者再回到诗人身边,诗人那时饿得半死,衣衫褴褛地在躺在地上挣扎。于是,侍者把诗人的一切还给他,然后,又离去了。

半个月后,侍者再去看诗人。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停地向侍者道谢。因为,他得到幸福了。

诗人在失而复得之后,终于发现了幸福,幸福其实就是满足。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他永远无法看到自己所拥有的青春、能力、经验、激情、教养、信念……不满之心就像一团熊熊烈火,柴放得越多,烧得越旺;火烧得越旺,就越有添柴的冲动。

不知足,再有钱的日子也会觉得贫穷。相反,日日知足,天天欢喜,便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由此可见,不可用物质的多寡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富有,贫富是一个人内心的感觉。这个世界上的财富很多,对于每个人而言,足够本身所需便好,过于依赖金钱和物质,反而会使人变得贪得无厌,甚至为了金钱不择手段。

富贵不是生命的主题,快乐和幸福才应是一生的追求。幸福不只在于物质享受,外在的特质只要够满足生活需要就可以,不必为了追求过多的特质享受而丧失人生其他的乐趣。已经拥有的,便是好的,便是财富。

人生的七种财富,需要我们用心修炼才能获得,心中的财富和资粮能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当我们在忙于追求、拼搏而失去方向的时候,不妨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已拥有的财富,如此便能领悟到财富就在心中的真谛。

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想要的

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意味着我们能用心灵的智慧觉照(佛教术语,觉是觉知,照是照见。意指向内观照己身以达到洞彻外相的境界)这个世界。

诱惑是生活之路上遇到的蝴蝶,很多人都被它美丽的翅膀迷住了双眼,误入歧途;诱惑又如冰山雪莲,让人甘愿置生死不顾而追求。钱财是诱惑,功名是诱惑,利禄是诱惑……红尘本就不净,而这种种诱惑更让我们的心蒙上了一层灰尘,最终使我们在诱惑中迷失了自我。

虽然世人皆知诱惑苦,但仍无法抵制诱惑。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弄不清什么是需求,什么是欲求。心中无欲无求的人,不仅不为诱惑所动,还能舍身成就自己的修为,同时也保全他人的尊严。

印度安陀国有一个年轻的小沙弥,他年纪虽轻,却有高尚的志愿与清净的内心。

一次,他独自一人去化缘,在他必经的街道上看见了那个每天都等他的姑娘早已等在门口,这位姑娘早已对小沙弥心生爱慕。

平日里,姑娘对小沙弥是恭敬有加,但这天,姑娘的父母不在家,加之她对小沙弥的感情已深,因此便壮起胆子邀请小沙弥进屋,然后用言语挑逗,用肢体诱惑他。心性纯洁的小沙弥知道少女的企图后,不为所动。但这姑娘纠缠不休,还把小沙弥关在房中。小沙弥本想严厉地呵斥她,但又怕伤害了姑娘的自尊心,于是小沙弥为了护教,为了守清净心,便拿起桌上的剃刀自刎了。

看到小沙弥自刎,姑娘惊慌失措,又是懊悔又是难过。她觉得很对不起小沙弥,于是就在父母回来后将实情告诉了父母。姑娘的父母听了她的陈述后被小沙弥的德行所感动,怀着对小沙弥的敬佩心,他们将自己的女儿送到了官府。

这件事情传到了国王那里,国王认为小沙弥的德行与修为不能被辜负,便对姑娘的父母说:“让你们的女儿化装游行于四城门。”于是,这位姑娘将自己打扮装饰得异常好看游行于四城门的街道上,目的是让人知道,小沙弥的德行十分崇高,以至于这样美丽动人的姑娘都不能打动他。

小沙弥为守住自己的清净,也为了不伤害诱惑他的姑娘,不惜以身赴死,其信念之坚,心地之善,令人叹服。

同类推荐
  •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是一位艺术修养全面的艺术家、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颇有造诣的才子。在俗39年,在佛24年,谜一样的李叔同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感慨和话题。本书内容包括: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度量如海涵春肓,气概如乔岳泰山;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等。
  • 佛教正能量:中观大师论文集

    佛教正能量:中观大师论文集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热门推荐
  • 古墓密码

    古墓密码

    我因盗墓入狱,被判无期。我以为这就已经很糟糕了,没想到——龙首迷宫,飞来古宅,海上鬼船……它们都将我指向一个天大的秘密。“打开这扇门吧,门内有你想知道、想得到的一切。”
  • 观光日记

    观光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偷汉神贼

    偷汉神贼

    我们仰望星空,自称华夏子民,却忘记了我们脚下的土地,曾唤作神州。这是一本非常正经的神话版三国,在这里你会看到很多我们遗忘掉的熟悉。(已有二百多万字《孺子春秋》完本,新书请大家放心入坑收藏观看)
  • 再见,狐狸2:消失的家园

    再见,狐狸2:消失的家园

    本书作为儿童成长文学系列之一,讲述了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骤增,最终引发了代表人类利益的“牲畜联盟”与代表野生动物利益的“湿地联盟”之间的动物战争。战争中,湿地首领黄小狐再次受困,有一次为红狐狸所救,然而,这次,红狐狸没能幸存,最终被埋在了乱石之中。惨烈的战争加上恶劣的环境,最终,只存活了一只黄毛狐狸,和一只花鹰。
  • 我和傲娇竹马又撒糖了

    我和傲娇竹马又撒糖了

    【爆笑甜宠,校园爽文!】她背景强悍却故意隐藏身份,转学归来,扮猪吃虎。殊不知,她是天才少女,背后有个神秘坑爹的师傅。她和他是青梅竹马。
  • 契约情深之白少请放过

    契约情深之白少请放过

    【总裁的明星学妹姐妹文】他说,“半年时间,待在我身边!”她淡然应下,不过是场契约游戏,她玩。他还说,“只要你乖乖的,我会给你想要的一切。”只是,她想要爱,他给么?有人说过,人一旦选择了一样东西,那代表了她放弃了另一样东西。在这场游戏里,范若茹选择放弃爱情,只因她输不起。本该是逢场作戏的他,到最后,是谁认真了呢?当各大传媒疯狂报道她被某导演潜规则之时,他说:“范若茹是我的女人!这算潜规则么?敢动我的人,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坑品保证,大宠大虐,不怕就来】【扣书群:189306029欢迎各路宝贝进群勾搭~】
  • 中华女子银行

    中华女子银行

    宋玉芳原本是富家千金,分家之后就只是个穷教员的女儿,无论是在人才济济的贝满女中还是金光灿灿的中国银行,对于“纸醉金迷”四个字她永远是旁观者,但她坚信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 十年卧底黑道

    十年卧底黑道

    事出偶然,我盯上了黑道1966年1月24日,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村子里。我的父亲是一位病退军人,在我八岁那年去世了,撇下母亲一人拉扯着我们姐弟四人艰难度日。初中毕业后,我因家庭困难缀学回家务农。十八岁时,由政府照顾安排到镇政府工作。后来我还做过乡办企业的厂长。直到我准备竞聘乡团委书记的那年,我突然觉得我的世界观发生了一些变化。确切地说,是缘于1993年的一件偶然的事情,那年我二十七岁。弟弟高志祥带了一帮朋友来家里赌牌喝酒。
  • 前七国志

    前七国志

    此书叙战国时,孙膑自请去云梦山鬼谷子处学兵法,途遇魏人庞涓,二人为兄弟,同去求学。后来学成后,二人各归其主,庞涓进攻韩国,孙率兵相救,生擒庞涓于马陵道,又会齐七国诸王,斩了庞涓。孙膑功成身退。
  • 红颜欲祸

    红颜欲祸

    君临天下却纵孽红颜的劫枭,始乱终弃却为其所害的断浪,渴望幸福却命运多舛的幽若,天资聪慧却机关算尽的妗彗雪,半臂江山却临将废权的皇后,复出冷宫却人微言轻的依诺,趋炎附势却红颜薄命的雯儿,演绎了后宫中的各色悲情,争权夺势,勾心斗角,是身处后宫而身不由己,还是红颜本就福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