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使别人发怒或息怒,这种事情的做法主要在乎选择时间;要在人们最急进或心境最坏的时候激恼他们。又一种办法是如上所述,把你所能找出来的事情都搜集在一起以加重对那人的轻蔑。息怒之方则与此相反。其一,与人初次提及某种可恼之事的时候要选择好的时机,因为初次的印象是很重要的;其二,就是要把一个人对伤害的见解尽量地与他的受轻蔑之感分开,把这种伤害归之于误会、恐惧、热情或其他任何事项都是可以的。
哲语沉思:
当你心生怒气的时候,就是在重温痛苦的经历。你背负着痛苦在挣扎,你正在用这些消极的情感和想法侵蚀着自己的灵魂,你这样做只能伤害到你自己,就好像你为了赶走一只老鼠要把房子烧掉一样。
21 谦虚是美德吗
不必要的谦虚与嫉妒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谦虚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但是在我看来,我很怀疑,谦虚在其更为极端的形式上是否仍值得如此看待。谦虚的人需要一连串的安抚保证,而且常常不敢去尝试他们本来有能力完成的任务。谦虚的人相信自己比不上身边的人,因此他们容易产生嫉妒心,并由嫉妒心导致不幸和敌意。就我来说,我认为,抚养一个孩子,让他知道自己是个好孩子非常重要。我不相信哪一只孔雀会去嫉妒另一只孔雀的羽尾,因为每一只孔雀都认为自己的羽尾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结果是,孔雀成了和平温顺的鸟类。试想一下,如果一只孔雀被告知,对自己评价很高是一种邪恶的行为,那它会变得多么不幸啊!每当它看见别的孔雀开屏时,它就会自言自语:“我可不能去想我的羽尾比它的更漂亮,因为这样想是骄傲自满。但是,唉!我多么希望自己更漂亮些!那只丑鸟太自以为漂亮了!我扯下它几把羽毛怎样?这样我就不用再害怕与它相比了。”或许它会设个陷阱,去证明那只孔雀行为不端、邪恶可恨。于是它会在头领会议上谴责那只孔雀。渐渐的,它会立下这样一条规定:凡是羽尾特别漂亮的孔雀总是邪恶的,孔雀王国中那位聪明过人的统治者就会选出那只仅有几根秃羽的孔雀当头领。在这一规定被接受后,它会处死所有美丽的孔雀,到最后,真正光彩夺目的尾羽将会变成只在朦胧的记忆里才存在的东西。这就是嫉妒假冒道德获得的胜利。但是当每只孔雀都认为自己比其他同类更漂亮时,就没有这种压抑的必要了。每只雄孔雀都想在这一竞争中赢得第一名,并且由于它们尊重自己的雌性伴侣,所以都会认为自己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
当然,嫉妒是与竞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对自己认为毫无希望达到的幸运是不会嫉妒的。在那个社会等级森严固定的时代,最下等的阶层是不会嫉妒上等阶层的,因为贫富之间的界限被认为是由上帝指定的。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即使他们会嫉妒那些比自己成功的乞丐。现代世界中社会地位的变动不定,以及各式各样的平等学说,极大地拓展了嫉妒的范围。这是一种邪恶,但是为了达到更为公正的社会制度,我们必须忍受这种邪恶。当对不平等进行理性思考时,除非它们是基于一种应得价值的高度,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公正。一旦这种不平等被视为不公正,除了把它消除,对由此引起的嫉妒是没有其他解决办法的。
哲语沉思:
心灵犹如一个竞技场,其中进行的种种搏斗远远超出了理性可以控制的范围。嫉妒之所以令人无法抗拒,是因为它并不仅仅是一种表象,它的出现标志着心灵深处的斗争。嫉妒心蠢蠢欲动时,即使个性复杂、心思细腻的人,也会流露出清高、道德至上的一面,嫉妒心总要我们满足心灵新的需求。
22 自恋的根源
自恋,在某种意义上,是习惯化了的负罪感的对立物。它包括对自我的爱慕和希望得到别人爱慕的习惯。当然,某种程度的自恋是正常的,人们也不必为之哀叹。然而一旦这种自恋发展过了头,它就会变成一种恶习。在许多妇女,特别是富裕阶层的妇女身上,那种感受爱的能力早已干涸并被一种希望所有男人都爱她的强烈愿望所代替。当这种女人确信某个男子爱上她时,她将觉得他对自己不再有用。同样的现象也会发生在男人身上,虽然比较少见。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小说《危险的私通》中的主角(该书描写了大革命之前法国几位贵族的爱情故事)——当虚荣达到这种程度时,他们对任何人都不再会有真正的兴趣,因而从爱情中也不可能获得丝毫满足,其他兴趣失落得更加迅速。例如,一个自恋者被人们对大画家的崇敬所激励,他也会变成一位美术专业的学生。然而,由于绘画只不过是他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因而绘画技法从来没有变成他的真正兴趣。除了与己有关的以外,他看不到任何别的主题。结果自然是失败和失望,没有预期中的奉承,却只有一连串的奚落。
同样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在小说家身上,如果小说家总是把自己当做理想的英雄。无论何种劳动,它的真正成功有赖于对劳动对象的真正兴趣。成功的政治家们的悲剧就在于,他们原先对社区活动以及施政方针的兴趣,逐渐为自恋情绪所取代。一个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是不值得称道的,人们不会如他所自认为的那样看待他。因此,如果一个人对这世界唯一关心的只是这个世界应该对他表示崇敬,那么他往往不大可能达到这个目标。就算他达到了这个目标,他仍然不能获得完全的幸福,因为人类的本能永远不会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自恋者只不过是对自己加以人为的限制,正如一个为负罪感所压抑的人一样。原始人可能会为自己是个优秀猎手而自豪,但是他也喜欢狩猎活动本身。虚荣心一旦超过一定的界限,就会由于自身的原因扼杀任何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并且不可避免地导致倦怠和厌烦。一般情况下,虚荣心的根源在于自信心的缺乏,疗法则在于培养自尊。但是这只有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兴趣,激发起一连串的成功行动才能达到。
哲语沉思:
心灵总是需要依托,而自恋则是心灵缺乏依托的表现,是寻找心灵“另一面”的过程。自恋并不是单纯的自我迷恋,而是心灵需求的一种表达。自恋意味着我们还没有找到“我”,因为自恋的人并不清楚自己的本性有多么深刻、多么玄妙。
23 无益的负罪感
在负罪感中有那么一种卑鄙的、缺乏自尊的成分。通过放弃自己的尊严是不可能使人走上正确道路的。理性的人会将自己的不良行为同别人的不良行为一样对待,看做一定环境下的行为后果。这些不良行为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加以避免:一是充分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不良性;二是在可能的条件下,避开引起这类行为的环境条件。
实际上,负罪感是一种十分无益的情感,而远远不是美好生活的成因。它使人不幸,造成人的自卑感。正因为不幸福,他似乎就可以向别人提出过分的要求,这样做又妨碍他去享受人际关系中真正的幸福。正因为自卑,他会对那些比自己优越的人表示敌意。他发现羡慕别人是困难的,而嫉妒却是容易的。他将变成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独。一种对待他人的大方豁达态度不仅能给他人带来快乐,也是持这一态度的人获取快乐的巨大源泉,因为它使他受到普遍的喜爱和欢迎。但是对于那些被负罪感所困扰的人们来说这种态度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它是人的自信和自我依赖的结果,它需要一种人的心理整合,通过这种整合,我的意思是说,人性、意识、潜意识以及无意识等各个层次的心理因素的共同协调作用,而不是处于无休止的争斗中。要取得这样一种和谐,在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明智的教育来达到,但是在教育本身并不明智的时候,要做到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
这是一种为心理分析学家所尝试了的过程,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情况下,病人自己就可以做到这一点,除了在非常严重的情况下需要专家的帮助。别说这种话:“我没有时间去从事这种心理劳动,我忙于应付各种生活事务,我不得不让我的无意识去随意作祟。”当一个人人格分裂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它更加减少人的幸福和效率了。把时间花在使自己的人格各部分之间产生协调,是值得的。我并不是说,一个人应该每天抽出一个小时来检查自己。我认为这绝不是最佳办法,因为这样做会强化人的自我关注,而自我关注本来就是需要治疗的疾病之一,因为和谐健全的人格是直接外向型的。
我的主张是:一个人应该将他的心思重点放在他所理性地信仰的东西上,而绝不允许相反的、非理性的信仰不受质问就进入自己的头脑,甚至控制自己,不管时间如何短都不行。这是一个人在受到引诱回返到婴儿期状态时,同自我展开推理的问题。如果这种推理足够集中,其过程是非常短的,因而所用的时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哲语沉思:
如果我们持续忽略或压抑自己的负罪感,它可能会以一种自我伤害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慎重处理过去的创伤,从中汲取教训并不断成长,追求内心的完整和健全,我们才不会因负罪感而做出坏事。
一旦对负罪感的内在价值真正有所了解,我们就会明白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深层的内心,治疗我们的情感创伤,消除负面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抚慰精神的过程,可以引导我们回归灵魂最自然的本性。
24 猜疑的流沙
幽美的丧钟,那来自迢递的远方,悲泣着清晓之前逝去者的钟声,把我从傍岸的舟中惊醒起来。这时,冥冥的曙天刚才破晓,朦胧的昏暗之中,我瞥见一个少女,头上盛饰着节日的白玫瑰花冠,正沿着孤寂的海滩跑去,神情异常紧张。她简直是在狂奔,不时地又回眸顾盼一下,仿佛身后有恶人追踪。但是当我跑上海岸,赶了上去,想警告她前面危险,但是天啊!她却将我甩掉,好像避去一桩新的祸害。因此,我虽高声嘶叫前有流沙,也终归无效。她越跑越快,绕过了一座岬角,便不见了。
霎时间,我也绕到那里,但只见那险恶的流沙已使她遭到灭顶之灾。这时她周身覆没,只剩下那秀美的头额,以及头上的玫瑰王冠,泣对着那垂怜的苍天;最后,唯一还能瞥见的,是一只皓白的玉臂,凭着晨曦的微明,我眼见着那秀美的头颅沉入深渊-—眼见着那张玉臂伸出在她的头顶与那险恶的坟墓之上,抬呀,摆呀,伸呀,抓呀,仿佛向着云端透出的一只欺诓的手臂呼救——眼见着它呼出最后的希望。接着,是最后的绝望——她的头颅、花冠、玉臂全部沉沦。临了,那残酷的流沙把这一切都埋封地下。
这个美丽的少女在天地之间没有遗下一丝痕迹,只剩得我的一掬天涯清泪而已。而这时,海潮正徐徐涌动,来自眼前荒漠般水面上的钟声,在这个幽骨的茔墓之畔与凄厉的晓天之际,吟哦着一阕悱恻的安魂哀曲。
哲语沉思:
猜疑与生俱来就带着阴暗的本质,在某些时刻潜伏在思想的某个角落,又冷不丁地以汹涌的气势将人的主观意识吞噬,让人们失去自控的理性,直至滑向人性阴暗的深渊。
猜疑之心是人际交往中的洪水猛兽,它可以令人迷惑,乱人心智,甚至有时使你辨不清敌与友的面孔,混淆了是与非的界线,会使你遭受巨大的损害和失败。
25 自私者的下场
蚂蚁那种不思劳苦、不停工作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但对于一座花果园,它却是一种很有害的生物。自私的人也如同蚂蚁,不过他们所危害的不是花果园而是社会。
人应用理智对利己之心与利人之心加以区分。在为自己谋利益时,不要损害他人,更不能损害君王与国家。
人不能奢求自己是圆心,一切都向其看齐。对于一个君王,他或许可以这样做,因为他所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还有国家的利益。而对于一个公民,自私自利却是一种永不可取的品德。这种人总是把一切事物都按照自己私利的需要加以扭曲,然后就是祸及一方,扰乱社会。
所以,在为国家选拔良才时,君主的眼光千万要锐利些,莫让这种人滥竽充数。因为,一旦任用这种自私的家伙,他们就将为自己的私利而牺牲与公益有关的一切,成为最无耻的贪官污吏。他们所谋取的不过是自身一家的幸福,危害的却是整个国家和社会。俗话说“点着别人的房子煮自己的一个鸡蛋”,这正是极端自私者的本性。
事实上,这种人却最容易得主之心。因为为了达到利己的目的,这种人是宁愿不惜一切手段去阿谀奉承的。
自私者的行为是最见不得光的。这是那种打洞钻空了房屋,而在房屋将倒塌前及时迁居的老鼠式的行为。这是那种欺骗熊来为它挖洞,洞一挖成就立刻把熊赶走的狐狸式的行为。这是那种在即将撕碎落入口中的猎物时,却假装悲哀流泪的鳄鱼式的行为。
但是,那种“只知自爱却不知爱人的人”,最终总是没有好下场的。虽然他们时时在谋算怎样为了自己而牺牲别人,但命运之神却常常使他们自己最终也成为自己的牺牲品。毕竟,纵使人再善于为自己打算,也无法走出掌握命运的神灵的巨手啊!
哲语沉思:
自私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欲望,处于人的心灵深处。自私是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病态心理的温床。私欲过盛的人,没人愿意与之共事,因而永远难成大器。世间小人,个个蝇营狗苟,皆私欲所惑也;而世间君子,皆坦坦荡荡,能克制私欲而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