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怜悯是恶德
我被充满着我的悲惨生活的写照和燃炽我欲火的炉灶一般的戏剧所攫取。人们喜欢看自己不愿遭遇的悲惨故事而伤心,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人愿意让看戏引起悲痛,而这悲痛就作为他的乐趣,这岂非一种可怜的变态?人越不能摆脱这些情感,就越容易被它感动。人自身受苦,人们说他不幸。如果同情别人的痛苦,众人就说这人有恻隐之心。但对于虚构的戏剧,恻隐之心究竟是什么?戏剧并不鼓励观众帮助别人,不过是引逗观众伤心,观众能感到伤心,编剧者就越能受到赞赏。如果看了历史上的或是捕风捉影的悲剧而毫不动情,那演戏者将败兴出场,承受批评指责;假如能感到回肠荡气,观众自然看得津津有味,演员也自觉高兴。
由此可见,人们喜欢的是眼泪和悲伤。但谁都要快乐,谁都不愿受苦,却都愿意同情别人的痛苦,同情必然带来悲苦的心情。那么人是否仅仅由于这一原因而甘愿伤心?
这种同情心发源于友谊的清泉。但它将去何处?流向哪里呢?为何流入沸腾油腻的瀑布中,倾泻到浩荡灼热的情欲深渊中去,并且自觉自愿地离弃了天上的澄明而与此同流合污?那么人们是否应该摒弃同情心呢?不,有时应该爱悲痛。但是,我的灵魂啊!你要防止淫秽的罪。
我现在并非消除了同情心,但当我看到剧中一对恋人无耻地作乐,虽然这不过是虚构的故事,我却和他们同感愉快;看到他们恋爱失败,我也觉得凄惶欲绝,这种或悲或喜的情味于我都是一种乐趣。而现在,我哀怜那些沉湎于欢场欲海的人和因丧失罪恶的快乐或不幸的幸福而惘然自失的人。这才是比较真实的同情,而这种同情心不是以悲痛为乐趣的。怜悯不幸的人,是爱的责任,但如果一个人怀抱真挚的同情,那他必然是宁愿没有怜悯别人不幸的机会。假如有不怀好意的慈悲心肠——当然这是不可能有的——就会有这样一个人,具有真正的同情心,而希望别人遭遇不幸,借以显示对这人的同情。应当说:有些悲伤是可以被赞许的,但不应说是可以被喜爱的。
哲语沉思:
尼采认为,怜悯是恶,怜悯别人是为了得到一种自我心理上的满足,得到一种认为自己心存善念的自我肯定,这是一种变相的自私。一个人怜悯别人是想得到被怜悯者的尊重与感恩,如果被怜悯者不知感恩反而咒骂他几句,那么他对那个人的怜悯就会荡然无存。
27 良心的鞭策
良心的力量很奇妙!良心使我们背叛,使我们控诉,使我们战斗。在没有外界证人的情况下,良心会追逐我们,反对我们。
尤维纳利斯说:“良心就像用一根无形的鞭子,在随时随地抽打我们,充当我们的刽子手。”
柏拉图认为,惩罚紧紧跟在罪恶的后面。希西厄德说惩罚是与罪恶同时开始的。谁在等待惩罚,就在受惩罚;谁该受惩罚,就在等待惩罚。恶意给心怀恶意的人带来痛苦。
做坏事的人最受做坏事的苦!犹如蜂刺伤了人,但是自己受害更深,因为它从此失去了自己的刺和力量。
维吉尔对此的描述是:它们在伤人的同时失去了生命。
由于自然界的矛盾对立规律,斑蝥身上分泌一种自身毒液的解毒素。人同样如此,即使人在作恶时感到乐趣,良心上却会适得其反,产生一种憎恶感,引起许多痛苦和联想,不论睡时醒时都在折磨着自己。
阿波罗·多罗斯在梦中见到自己被斯基泰人剥掉了皮,放在一口锅里煮,他的良心喃喃地对他说:“你的所有痛苦都是我引起的。”伊壁鸠鲁说:“坏人无处藏身,因为他们躲在哪儿都不安宁,良心会暴露他们。”
良心可使我们恐惧,也可使我们坚定和自信。一个人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经过许多险阻而步伐始终不乱,就是因为对自己的意图深有了解,自己的计划光明正大。
奥维德说:人的内心充满恐惧还是希望,全凭良心的判断。
这类例子成千上万,只需举出同一个人物的三个例子。
西庇阿有一次在罗马人民面前被指控犯了一桩大罪,他不但不要求宽恕或向法官求情,而且还对他们说:“好哇,你们还不是靠了我才有权利审判每个人,如今竟要起我的脑袋来了。”
又有一次,人民法庭对他起诉,他绝不声辩,只是侃侃而谈:“来吧,我的公民们,去向神祇拜谢,也是在今天这样的日子,让我战胜了迦太基人。”说罢,他大踏步向神庙走去,只见全体人跟在他后面,其中还有他的起诉人。
又是人民法庭应加图的要求,传讯西庇阿,要他对安蒂奥克省的一切开支作出汇报。西庇阿为此事来到元老院,从袍子下抽出账册,说这本账册把一切收支原原本本记了下来,但是他没有同意把它转交给法院档案室保存,说他不愿意自取其辱,而在元老院当着众人的面亲手把账册撕成碎片。
苦刑是一项危险的发明,这像是在检验人的耐性而不是检验人的真情。能够忍受苦刑的人会隐瞒真情,不能够忍受苦刑的人也会隐瞒真情。痛苦能够使人供认事实,为什么就不能使人供认非事实呢?另一方面,如果那个受到无理指责的人有耐性忍受这些折磨,罪有应得的人难道就没有耐性忍受这些折磨,去获得美好的生命报偿吗?
相信这项发明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良心力量的想法上的。因为对有罪的人,似乎利用苦刑可以使他软弱,说出他的错误;然而无罪的人则会更加坚强,不畏苦刑。说实在的,这个方法充满不确定性和危险。
为了躲过难忍的痛苦,什么话不会说,什么事不会做呢?
审判者折磨人是为了不让他清白死去,而结果是他让那个人受尽折磨后清白死去。成千上万的受刑者脑袋里装满了假忏悔。
有许多被希腊和罗马称为野蛮的国家,在这方面却不及希腊和罗马野蛮,他们认为折磨和杀害一个对其错误还只是心存怀疑的人,是可怕的残酷行为。你不想无缘无故地杀他,对他做的事却比杀他还糟,你没有不公正吗?事情就是如此:多少次他宁愿无缘无故地死去,也不愿接受审讯,这种审讯往往比死刑还痛苦,这等于在执行死刑以前已把人处决了。
哲语沉思:
良心,是人道德情感的试金石。人活着,无论遭遇多大的磨难和挫折,都不可怕,最怕的就是良心遭到谴责。一个人做了错事、坏事,或许可以逃过别人的眼睛,甚至能够逃过法律的制裁,但是唯一逃不过的是对自己心灵的谴责。
28生活的奴隶
人是生活的奴隶。奴性用凌辱遮挡住人们的白昼,用血泪淹没了人们的长夜。从人降生到现在已经有七千年了,但我所见到的只是驯服的奴隶以及用铁链锁着的囚徒。
我走遍了全世界。在生活的道路上,我已经历过光明与黑暗。从定居在窑洞里的人直到住在现代建筑里的人我都见过。但至今我所看到的,只是被重负压弯了头颈,被锁链锁着的双手和跪在偶像面前的双膝。
我走进宫殿、学校、庙堂,伫立在宝座、讲台和祭坛的面前,在任何处所我都看到:工人是商人的奴隶,商人是军人的奴隶,军人是统治者的奴隶,统治者是神甫的奴隶,神甫是偶像的奴隶,而偶像则是恶魔所幻化,是髑髅山上的幽灵……我看见,奴性总是和荣誉、尊严并驾齐驱。人们在奴性面前俯首,说奴性是神落到大地上的影子。
奴性的名目繁多,本质只有一个。它有许多形式,内容却始终如一。奴性——这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征兆多端的病症;孩子们从父辈那里把它和生命一起承受下来;岁月把它播种在时代的土壤里,然后收获,就像一年中的一个季节里收获另一个季节的果实。
这就是我遇到过的奇形怪状的奴性。
盲目性。它把今天的生活和过去的祖辈生活联系在一起;它迫使年轻的身体充满陈旧的精神,把它们变作一座座只有骨灰和腐物的坟墓。
哑奴性。它把男子配给可憎的女人,把女子变成她所厌恶的男人的床褥,弄得他像脚上穿了一只太窄的鞋,而她就像那肮脏的脚底下的草履。
聋奴性。它强迫人们迎合人群的口味,涂他们喜欢的颜色,穿他们喜爱的衣服;它把人们的声音变成了回声,把人们的身体变成了影子。
跛脚的奴性。它迫使强者在骗子面前低头,迫使他们的意志服从于野心家的性癖,它把他们变成任随摆弄的机器。
白发的奴性。它把孩子们的心灵从阳光普照的高处推往痛苦的深渊;这里贫穷和愚昧并肩徘徊,屈辱和绝望成为邻居;孩子们在苦难中成长,在罪恶里生活,又染上邪癖而死亡。
罗圈脚腿的奴性。它用恐吓来强迫弱者运转舌头,说些口是心非的语言和非出本心的愿望;这些人好似一块块的抹布,任贫穷的手扔来扔去。
驼背的奴性。它用一批人制定法律统治另一批人。
生癣的奴性。它把王冠授给帝王的子孙。
黑色的奴性。它诅咒无辜的孩子们。
为奴性而奴性。这是惯性的力量。
哲语沉思:
鲁迅先生揭示的中国人的国民性中,有一种就是奴性。那些见了主子就哈腰,做了主子就张狂的人,充其量只是一些没有尊严的可怜的爬行动物罢了。
奴性是人骨子里的一颗毒瘤,如果不割除,它会使人的尊严落地,人格尽丧。奴性会让人学会献媚讨好,使人性格扭曲,丧失自我。
29 世间曾有一个小丑
这世间曾有一个小丑。
他长时间都过着很快乐的生活,但渐渐有些流言传到了他的耳朵里,说他到处被公认为是个极其愚蠢的、非常鄙俗的家伙。
小丑窘住了,开始忧郁地想:怎样才能制止那些讨厌的流言呢?
一个突然的想法,终于使他愚蠢的脑袋瓜开了窍……于是,他一点也不拖延,把他的想法付诸实践。
他在街上碰见了一个熟人——接着,那熟人夸奖起一位著名的色彩画家……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这位色彩画家早已经不行啦……您还不知道这个吗?我真没想到您会这样……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熟人感到吃惊,并立刻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多么好的书啊!”另一个熟人告诉他说。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您怎么不害羞?这本书一点意思也没有,大家老早就已经不看这本书了。您还不知道这个?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于是,这个熟人也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我的朋友某君真是个非常好的人啊!”第三个熟人告诉小丑说,“他是个真正高尚的人!”“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某君明明是个下流的东西!他抢夺过所有亲戚的东西。谁还不知道这个呢?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第三个熟人同样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并且不再同那个朋友来往。总之,人们在小丑面前无论赞扬谁和赞扬什么,他都一个劲地驳斥。
只是有时候,他还以责备的口气补充说道:“您至今还相信权威吗?”
“好一个坏心肠的人!好一个毒辣的家伙!”他的熟人们开始谈论起小丑了。“不过,他的脑袋瓜多么不简单!”
“他的舌头也不简单!”另一些人又补充道,“哦,他简直是个天才!”
末了,一家报纸的出版人,请小丑到他那儿去主持一个评论专栏。
于是,小丑开始批判一切事和一切人,一点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手法和自己趾高气扬的神态。
现在,他——一个曾经大喊大叫反对过权威的人——自己也成一个权威了,而年轻人正在崇拜他,而且害怕他。
他们,可怜的年轻人,该怎么办呢?虽然一般地说,不应该崇拜……可是,在这儿,你试试不再去崇拜吧——你就将是个落后的人啦!
在胆小的人们中间,小丑们是能很好地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