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心理:选择借口就意味着“轻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听到这样一些借口:上班晚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的借口,做生意赔了本有借口,工作落后了也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总是有的。这些借口的背后其实是个人的惰性心理作怪,因为选择了借口就意味着“轻松”。
借口是对惰性的纵容。每当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总是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
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惰性一旦浮现,即使是摆出与惰性开仗的架势也于事无补。往往在事情的开端,总是积极的想法在先,然后当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很难说了。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就马上行动,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努力地工作而不是浪费时间寻找借口。要知道,公司安排你这个职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听你对困难的长篇累牍的分析。不论是失败了,还是做错了,再妙的借口对于事情本身也没有丝毫作用。
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在为我们创造许多机遇的同时,也为我们制造了更多的压力。但有些人在压力面前为自己找借口,暂时的“轻松”却会换来今后的“沉重”。管理学上的“鲶鱼效应”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
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沙丁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沙丁鱼型员工一味地想追求稳定,但现实的生存状况是不允许沙丁鱼有片刻的安宁。“沙丁鱼”如果不想窒息而亡,就应该也必须活跃起来,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职场人也是如此,对自己保持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正是因为这些压力,才激发了我们的工作动力和活力,我们才得以锻炼拳脚,磨炼心志,提升能力。
因此,无论是人生或者事业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还是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种种挑战,都让我们感到了压力的存在。正是这种压力和危机感,使我们不能让惰性心理滋生,不再选择借口,从而更加努力进取。
真正的强者,在经历了压力的锤炼后却变得更加坚强。如果你不甘于平庸,如果你不想成为失败者,那你就要有勇气面对压力,并学会感谢压力,而不是一味为自己所承受的压力寻找各种借口。
杨元庆30岁的时候已经是联想微机事业部的总经理了。他在联想最困难的时候临危受命,从整个联想挑选了18名业务骨干,组成销售队伍,以“低成本战略”使联想电脑跻身中国市场三强,实现了连续数年的100%增长。
柳传志因为看重杨元庆的潜能才对之不断施压,希望他能够在压力下快速成长。据说,他一年一个新岗位,“折腾”了十几年,换了许多岗位,才成了“全才”。而杨元庆也明白了柳传志的苦心,化压力为动力,把危机感当成个人成长的信号。
适当提高要求,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以促使人才更快地成长。因此,压力带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痛苦和沉重,它也能激发人的斗志和内在的激情,使你兴奋,使你的潜能被开发!
我们无法改变或支配他人,但一定能改变自己对借口的态度——远离借口的羁绊,控制借口对自己的影响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越是环境艰难,越是敢于承担责任,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就一定能消除借口这条“寄生虫”的侵扰。
只要我们不为自己的惰性找借口,正确面对,认真来做好每件事,我们总会收获许多。
责任盲症:公司像旅店,工作就是敷衍
不少身在职场的人有这样的观点:公司像旅店,该敷衍就敷衍。这些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应付了事,看似聪明,实质上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因为养成了敷衍、马虎的不良习惯,以及对手头工作应付了事的消极态度,导致一生都处于社会的底层,永远没有成功之日。
有一个老建筑工人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共享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有一手好技术的老工人走,于是再三挽留,怎奈老工人已下定了决心。老板只得答应,但问他是否可以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工人答应了。
在建房过程中,大家都看得出来,老工人的心已不在工地上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全无往日水准,房子从里到外都明显地留有敷衍的痕迹。老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房子建成后,把钥匙交给了老工人。
“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工人愣住了,羞愧难当。
老工人一生认认真真地建了多少好房子,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老工人也许此刻想的是若能敬业一点,那该多好,只不过,那又只是一个安慰他自己的借口而已。
当你对工作敷衍了事时,就已经种下了借口的种子,当结果与预期有差距时,给出上司的种种说理是已经成熟的借口。有人说:“考察一个人的品质,不需要听他太多的表白,你只要看他在工作中的表现就足够了。”
的确,一个优秀的员工,对工作心存感激,没有任何借口,常常以一种难以想象的勇气去面对困难,常常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毅力去支撑工作。只有把勇担责任,你才能在职场上获得长足发展,实现与公司的共同成长。
畅销书《公司就是你的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原本是美国导弹驱逐舰“本福尔德号”的舰长,1997年6月,当他接管这只军舰的时候,这艘舰艇拥有当时美国海军最为先进的装备,但其管理水平和作业效率都很差。船上的士兵士气消沉,他们很多人都不想待在这艘军舰上,甚至有人想提前退役离开。
两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彻底改变,阿伯拉肖夫舰长为美国海军造就了一支充满自信、干劲十足的团队,全舰上下官兵一心,同舟共济,士气高昂。“本福尔德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是迈克尔·阿伯拉肖夫一句话:这是你的船。
一次,迈克尔.阿伯拉肖夫对水兵说:这是你的船,所以你要对它负责,你要与这艘船共命运,你要与这艘船上的官兵共命运,所有属于你的事,你都要自己决定,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那以后,“这是你的船”就成了全体船员的口号,所有水兵都觉得管理好“本福尔德号”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本福尔德号”后来之所以被公认为美国海军的典范。这与全体船员的改变分不开的,因为每个船员都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认为自己是与船一体的,船上的一切,他们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所以,几乎每一个环节,他们都会很用心的顾及和照料。
在职场中,同样也有这样的人。他们富有责任感的人,想尽一切办法尽快地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并且会在公司有困难的时候主动补位,因为他知道多做一些、多付出一些精力和时间就会收获更多,于是他们会在不同的岗位上让能力展现出最大的价值,同时也易获得成功。
克里蒙特·斯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表面上看你是为老板工作,实际上你为的还是你自己,因此,你应该对工作兢兢业业。
敷衍工作的人,对工作懒懒散散,随时都在用“太过认真有什么意义和好处呢”来宽慰自己,日子长了就失去进取的决心和勇气,当困难到来的时候就六神无主了。
认真负责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应该成为每个人一生一世的追求。如果仅仅把公司当做是一处驿站,你便永远是匆匆的过客,而毫无收获。
员工、公司和老板是在一条利益链上,你和老板在同一个屋檐下,在经营共同的家,你应该认真些、再认真些,工作时敬业些、再敬业些。要想获得发展,少找点借口,多承担点责任,敬业、脚踏实地去工作,是实现梦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因素。
能力短板:没有能力,当然要找借口
工作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些人说:“我不行的”,“我做不到”,他们把自己能力上的“短板”当做冠冕堂皇的借口。却从不正视自己的弱点,进行改进与提高,时间一长,不仅自己没有信心,甚至连别人也认为你不信,最终只能导致你一事无成。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杰森·基德曾经也找借口为自己开脱,直到在他身上总发生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小事。
杰森·基德小时候,父亲常常带他去打保龄球。开始他打得并不好,为此,他总是找各种借口和理由逃避这件事。直到有一天,当他再一次为自己找借口的时候,父亲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别再找借口了。你打得不好,是因为你不学习,又不愿意总结方法。假如你好好做,你就不会这样讲了。”
这句话给他极大的震动,此后他一发现自己的缺点,便想尽办法纠正、弥补。正是不断纠正缺点的方法促进他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一名世界顶级赛事的顶级球员。
当我们看见最佳新秀杰森·基德的时候,借口已经远离他而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优秀的NBA球员,因为他能够正视自己的短板,并通过学习不断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与基德一样,当面对没有完成的工作或者目标时,总有员工会找命运不济,时机不好等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掩饰自身能力的不足。
能力是成功的资本,一个人如果能力不足,工作效率等自然会大打折扣,此时如果不能正视自身能力的“短板”,自然会找到各种借口。因此,杜绝借口,首先要寻找自身的能力缺陷,然后通过不断学习,以减少能力的“短板”。
199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卫哲进入了万国证券,工作是为万国证券翻译年报。“当时我并不懂得选择,只是觉得有一个实习的机会就很不错了。”卫哲说,“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工作中的卫哲很虚心,也很勤奋,加上善于察言观色,一年之后,卫哲扶摇直上,成了万国证券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
“你真的有这个能力吗?”当上副总经理的卫哲这样问自己。那个时候他感觉到“杠杆最大,负债也最大”。1995年2月,万国证券出事。慢慢地,卫哲觉得,自己当时并不比别人懂得多,无非是比别人多看了些书而已。卫哲:“如果能力没有达到那个位置的要求,总有一天,要栽跟头。”
卫哲没有为自己找借口,而是去真正的百年老店里补课。1995年,卫哲去了普华永道,连降N级,以弥补自己的财务“短板”。“万国证券给了我霸气和杀气,普华永道使我细致。”卫哲后来这样评价自己的第一次跳槽。2000年,漫漫熊市开始,卫哲去了百安居,从资本市场走向零售行业是弥补执行力“短板”的机会。
两年后,32岁的卫哲被提拔为中国区总裁。通过把建材直销给开发商,主动开发团购客户等本土化的销售模式,卫哲用6年的时间实现了百安居在中国区业务的一个跨越。
卫哲的成功固然有偶然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其职业规划中不断找“短板”,弥补能力的不足。卫哲关于人生的理解和规划,值得我们借鉴的有很多。
“有些‘短板’不能等到发生的那天再去弥补。”卫哲一语中的。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像卫哲那样努力去弥补自己的“短板”,很快就能成为更具价值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当然,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要获得发展,就不能满足于当前的职业能力,而是要注意自己的职业前途。也许现在还有适合你的岗位,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的运用,很多人工的都被机械代替了,所以,要有职业危机意识,结合自己的个性,努力拉长自己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