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4400000011

第11章 论坛:中国经济市场化:政策?机制?前瞻(2)

第二个机遇,危机后会发生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为我们技术创新创造非常好的条件。因为20世纪以来,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之后,都会是重大创新突破和创新产品的一个时期,比如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准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经济大萧条引发了电子、航空航天、核能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1978年能源危机,日本在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很多超越美国。更早的是在大萧条的时候,苏联实现了产业和技术升级。所以这些历史充分证明了革新以后发生一次技术革命。对我们开放比较高的国家,恰恰是一次历史性的进步,可以完全更充分地吸收全球的科技、知识、人才资源、研发资源来加快我们的技术进步和升级,这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虚幻的,不是随便说说的,确确实实是我们面临历史上新的机遇。

第三个是危机后,世界跨国投资和并购可能会掀起新的高潮。特别是并购,明年世界跨国公司会恢复,明年下半年或者后年会掀起新一轮的世界跨国并购高潮,这也是很自然的趋势。跨国并购就是世界产业大重组、大调整、大洗牌的一个具体体现。在这种高投资和并购的高潮里面,我们引进来和走出去,特别是走出去,都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走出去方面,我们由于受危机的冲击相对比较小,经济恢复得比较快,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综合性优势,人家都是有流动性、融资困难、投资风险比较大,我们这个时候宏观经济条件比较稳定,市场扩大,外汇储备流动性充足、融资条件比较好。还有一系列的有利条件,恰恰在危机大背景下才能有比人家更多的优势,平时我们没有这样的优势,我们在政策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所以这确实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另外,跨国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是全球经济的主导,现在跨国公司在全球贸易中占70%,全球创业投资、研发技术、发明专利占到百分之八九十。在危机中由于跨国公司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都有一定程度的逐步调整,但是不会全面的收缩,不会往国内收缩,它是做不到的。因为国内像美国那么高的商务成本、劳动力成本,他没有条件,不仅是制造业,而且是服务业下一步像外包发展的势头和潜力是非常大的新兴领域。现在很多跨国公司引进来以后,把它的业务流程都是外包,而不是往回收,因为面临的成本压力和竞争压力太大了,必须消化这些成本压力。他怎么消化呢?只能找全球更好的区位、更能有利于它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它的经营成本。所以无论是制造业也好,还是服务业也好,特别是服务业的转型和外包,整个全球产业优化重组也会掀起新一轮高潮,因为它是跨国重组、跨国并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我们国家怎样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怎样安排自己的体制、机制和政策,这是大问题。我认为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遇,一是国内可以培育一批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借这个企业培育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鼓励引导核心能力的跨国并购,研发、市场营销、供应链这些最短缺的环节,就是核心技术并购,一定要制造一整套的政策来支持。

要让社会组织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包括专业化的咨询服务,这一套完全是可以外包的,让那些专业化的机构做起来。比如香港有大量专业化的研究咨询机构,一揽子的服务都可以通过国际市场风险的调查和管理,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走出去的审批管理、外汇管理、金融配套支持服务,还有其他的一整套的供应链,一起创造更好的条件,切切实实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新机遇。宝贵的机遇有时候是很难得的,你认识不到就错过去了,我们改革开放30年,我觉得最成功的就是邓小平几乎抓住了80年代初以来,我们面临的所有的重大的机遇,我们自主开放,然后实现今天这样的发展。恰恰我们在这次危机当中处于相对有利和优势的地位,我们不能老是被金融危机打怕了,老是抱有悲观的态度,老是把问题看得过于严峻,把挑战面看得过于扩大,要看到危中有机,目前看来各方面情况都在好转,我们认识不能停留不前。

廖永林:在信息社会当中有些概念,比如“国进民退”也好,还是“国退民进”也好,讲这个概念的时候后面都有一些故事和一些数据,都有一些人赞成,一些人反对。至于“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我认为作为市场经济,政府管什么,企业管什么,把国有企业作为一个企业来看待,如果在正常治理条件下,该进该退是在宏观方面怎样监管它。

比如房地产企业里面,国有企业到底多大呢?当时也炒得很厉害,通过我们的统计,整个房地产市场里面,国有企业大概个数占百分之二点几,份额占百分之六。在中小城市基本上没有国有,在几个大城市里有一些,比如到中小地方一看,特别是县级城市,国有企业卖得都没有了。作为产业转型你到底怎么做?曾经我们到青岛调研过,因为到青岛一看,几大国有企业都有房地产,最后我问了他们,这几家企业这几年靠什么呢?做规模,排序这块靠企业,做利润靠房地产。房地产这块有利润,我赞成在自己可控范围可以做做,也未尝不可。

房地产市场国有企业是否多了?我们统计了一下,上海今年一半地是被国有企业拿走的,但是北京不多,可能不到十分之一,所以不能笼统的谈“国进民退”,我们把国有企业作为平等主体来对待。在国有企业判断里面,包括在现在的情况下,看怎么做?大家都知道房价太高了,意见很大,开发商肯定不赔本的,利润低的也不愿意干。比如廉价住房,没有人愿意干,这就需要政府来做。到底由国有企业做还是由事业单位来做等等,需要政府来做。这叫竞争也不叫竞争,要说有利润也有利润,这样要有一批政府的房地产开发来做,他们做了以后,可能也会对未来房地产开发商有影响,对他们整个判断有影响,到现在表现不明显,现在估计不多。

但是房地产这块,我的观点,是完全竞争,国有企业是不是退出来呢?国务院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的,国有经济参与支柱产业有什么问题呢?你定义为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我们国有企业参与支柱产业建设有问题吗?

陈永杰:这就是国有经济的定位了,到底是干什么呢?搞非公经济36条的时候,关于民营企业能不能进入军工领域有争论。有人坚决拥护民营企业进入军工,也有人不理解。国防办有一个专门到美国调查的报告,美国国有军工企业占10%,原以为核心军工能力一定掌握在国有军工企业。后来看美国的军工企业怎么样,一看大失所望,美国的国有军工企业干的是最不赚钱、最危险的活,像子弹、炸药等这等是国有军工企业干的。而核心军工能力,那些高尖端的、生化武器、激光武器、原子武器、航天武器等所有东西利用全世界招标,高科技的力量,包括中国有名的院校。可是在中国,民营企业根本不能染指军工领域,这相差太大了。

还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民营不能进。我印象最深的是到名古屋去看,名古屋的机场是在海上建的,政府一分钱不出,企业一分钱不出,就是政府联合作了一个报告,填海需要多少钱,有了航线赚多少钱,然后上市。这种最热点的机场都不是国家出钱,是全世界出钱造的,关键还是国有企业的定位。

廖永林:我们还要考核体系,一经考核的话,领导人要考虑要有利润,没有利润就要下去。

陈永杰:其实国有企业挺难干的。我自己也当过国有企业的老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我自己归纳就是9:1和1:9。国有企业的老板干10件事,9件事干成了,1件事干砸了就不行,而私营企业干10件事儿,干1件事成功就可以了。所以国营企业的老板比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的老板的素质要低吗?自己勤奋努力爬到这样的位置,素质不错呀。好好干就提拔你,不好好干就滚蛋;好好干就重奖,不好好干就扣工资。如果都是国资委去干,这是不可能的,差就差在这里。现在有一个地方,其中一个说法是他们有钱,这些钱是来自央企,因为它是集团后面的公司,集团在这一轮的4万亿投资和10万亿贷款,国有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拿到贷款比较容易,拿到贷款比较容易后,其他的主业用不了那么多,或者房地产可以搭上一些钱,他们拿到这笔钱可以用于支持地方做一点事情,我不知道这个能不能成立?

陈全生:类似于像这样的讨论,最根本的是土地出让金是怎么回事?有没有必要收土地出让金?这个问题倒没有人讨论,这是最根本的一件事。房地产规定70年土地出让金是什么道理?谁规定70年,全世界有几个70年土地出让金?最后一查,查到第一锤拍土地是深圳,深圳的办法是来自香港,香港弄了70年土地出让金,我们也效仿70年土地出让金。香港为什么来70年土地出让金?是因为香港是港英政府,回归之前捞了一大笔钱走。比如北京弄了一个天通苑,弄得非常好,快200万人,弄了一个地铁5号线,弄了7所医院、剧场一大堆等,花了多少钱?1800亿,这1800亿,谁得了利益呢?是那边的房价从2400变成了8400,全部是房主得利益,政府投了1800亿回报不了,这就是70年造成的,全世界都收地税,一年一年收地税,土地出让金是租金,凭什么一下子收70年的租金?一年2400元/平米,现在变成24000/平米了,不断的投入,不断的改善,这是一个问题。

廖永林:对你的部分观点,我不同意。这是两个概念的事。房地产本身确实有很多问题,包括很多一系列制度的设计,关键是制度设计以后怎么整合。我插一句话,说白了当年在深圳拍第一个也是有原因,外资进来了,国家怎么弄呢?刚才某专家说的到香港看了一下,也不光是看香港,新加坡也这样,有没有?有,各种方式都是有背景的。新加坡规定了一个比较好的,今年卖的钱,你明年来用,明年用的钱作为预算,严格精打细算,这样审查以后不会出现做假,改革这种问题的方式,是不是一定通过地税?这是产权制度的问题,今天不讨论这个问题就不说了。

杨书兵:关于这三个题目,刚才大家谈的观点我都同意。比如说刚才有人说一些数据提出“国退民进”是不存在的。“国进民退”的现象应该说是存在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最大的感觉这个东西值得不值得担心。这个事情如果说我们在经济危机面前同样是“民进国退”,而且我们解决经济危机解决得很好,那是最高兴的。如果说在目前暂时的情况下,为了应对危机,出现了“国进民退”,从战略的角度讲、从改革的角度讲问题不是很大。中国人是讲长远利益、讲长短结合的。

从眼前来说,“国进民退”也许有它的合理性,整体上我认为这种现象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危机发生的时候,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要采取行动,在危机时期,比如说四川大地震,它用的是军队这块。但是一定要知道,在平时它不可能整天用军队,立足也是当地的农民,是正常的市场力量,是民间财政。但是在特殊情况下用是可以的。但是,我们更注意眼前,集中力量办大事。从改革的角度来说是有问题的,但是从眼前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危机来了,国有企业急于摆脱,银行的钱也愿意贷给这些企业,政府的平台也愿意给国有企业,而且国有企业确实实力大一些,信任度高一些,技术上好一些,跟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这个事情就办成了。

陈全生:应该是同数量级的竞争,重量级和轻量级的不能竞争。

杨书兵:所以政府必须去约束国有企业的行为。如果政府不管,你竞争不过他。反过来说,国有企业实力很雄厚,银行愿意给他钱。而经济遇到了危机,要一切方法都用上,集中一切力量解决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客观合理性,但是不是最好的做法。

如果现在认识到了它的毛病,也是可以弥补的。比如说通过国有企业把基础设施都建好了,保证我们经济的平稳,明年大大地约束它,让民营企业上来,把基础打好了,我看也可以。当然,这个事情也应当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说借经济危机不是让民退了,而是让民也进了,这是最高境界。

同类推荐
  •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有恶性的,也有良性的。恶性的较量大概就是政治博弈,良性的就是大家有事无事坐在一起,谈谈人生观与宇宙观。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用“桃子”做武器,杀死了三个力敌万人的武夫,这是中国最出色的刺杀事件;专诸刺王僚的故事想必人尽皆知,显而易见,在饭桌上革别人的命远比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来得直接,来得有效;赵匡胤用一顿饭就把武将手中的兵权轻松解下……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从历史上著名的几场饭局来看,有时想要革命,还真得请客吃饭不可。因为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都摆不平的事,一顿饭就搞定了。
  • 走进怀仁堂(下卷)

    走进怀仁堂(下卷)

    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作者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辅以收集的上百幅珍贵私人照片,以生动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这些开国将帅在建立及建设共和国过程中的卓著功勋,及其在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特殊作用,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景,也展示了传主的独特个性,让读者认识一个又一个蜚声中外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是网络时代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式,是人们通过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本书从虚拟社会的概念、历史演进、特征出发,分析和梳理了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事件的分析,重点阐述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特点和应对措施,以及对网络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处理方式;同时,结合实践,研究了网络问政、网络监督与网络反腐、微博的“革命”、网络信息安全以及如何重塑领导干部网络形象及网络公关等问题,为领导干部提高虚拟社会管理能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必然的路,谓之道;当然的话,谓之理。走中国道路,说中国理念,有了“道理”。道理是伴随发展而来的。发展必有道理,大国发展有大道理。何谓中国发展大道理?一以贯之,半步风流。
  •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热门推荐
  • 苏沈良方

    苏沈良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缘来我等的就是你

    缘来我等的就是你

    一个富家千金,一个穷苦人家屌丝。竟然同一天出生。本该不会有任何交际的两人,却冥冥之中老天另有安排。他们会发生些什么呢?
  • 权倾天下

    权倾天下

    后主刘禅被迫迁到魏都洛阳,一日权臣司马昭请他赴宴,极尽戏耍,由此引出“乐不思蜀”典故。回到后宫之后,因伤心哭倒于地,头痛欲裂,精神恍惚,差点被人夺舍。后经努力,基本守住一丝清明,与对方,来自现代的府兵,被枪决的吴仁义(无仁义)展开殊死搏斗。数载之后,两个魂魄既斗争又联合,各取所长,终于搞出了一些奇异光怪,歪打正着之下,收拾了权臣司马氏,恢复了大汉王朝的辉煌。
  • 末日浩劫

    末日浩劫

    末日来临,魔种入侵,正道沧桑,文明浩劫。那个被称为笨蛋的少年,努力多年只为变强。
  • 昨夜星辰昨夜美景

    昨夜星辰昨夜美景

    十六岁的梅景第一次见到十七岁的梁晨,同学们调侃他们是良辰美景很般配!十六岁的她还不知道他就是她以后生命里的主宰。只是往往现实太残酷,今日的星辰今日的美景还能不能像昨夜的星辰昨夜的美景那样的美好!
  • 穿越子午线的日子

    穿越子午线的日子

    罗华政,重庆理工大学教授。他从一个放牛娃成为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核查官员,他作为该机构的专家核心成员,先后到过34个国家,核查化学武器104次,他与同事们数百次穿越地球上那一条条看不见的子午线的同时,也在飞越着他人生历程的子午线。人生处处有考场要想成为联合国机构的官员,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核查官员。
  • 狼王坟

    狼王坟

    吸血鬼和狼人要统治华夏的黑暗世界?重生的小道士不答应!位列华夏道门前三名的八阵图、天罡北斗阵、十二都天门大阵相继被发现。这些大阵运行了近两千年,在阵眼之内各压制着西方血族和狼族的黑暗邪灵……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黑暗生物两千年前就与华夏道门产生了种种纠葛?而这一切,究竟如何才能结束?
  •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像浙商一样思考

    像浙商一样思考

    正所谓“无浙不成市”,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可以说,“浙商”是当今中国人气最旺的创富商帮。作为一个商人群体,何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保持“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是什么样的思维,让他们创造了那么多的财富神话?本书意在带读者走进浙商的思维世界,看看他们是用怎样的经商哲学创造财富的。像浙商一样思考,你也能成就属于自己的商业梦想!
  • 环境哲学

    环境哲学

    从哲学的视角观照环境问题,把环境问题纳入哲学的研究框架,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观,并以此指导和规范人类的行为。同时也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问题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