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7400000007

第7章 流动的生命(7)

三、被逼无奈

这样乱糟糟地就到了1969年的秋天。

我的刚刚出生不久的儿子还不满一周岁。在当时是不可一世的、炙手可热的林彪,发表了一个所谓的“一号通令”,说是由于什么“备战的要求”,命令把北京市的所有知识分子,都统统“疏散”到“五七干校”去。

为什么要备战?会跟哪一个国家之间发生战争?没有人向全体国民做出明确的说明。反正那时候天天讲月月讲的头号修正主义敌人是前苏联,而头号帝国主义敌人是美国。在国内的阶级敌人是“地富反坏右”和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究竟谁是第一号谁是第二号可就弄不清楚了。

在“一号通令”发布前,我正被迫在北京市的远郊区密云县的大山沟里劳动。那时候,我的儿子只有七个月,我本可以留在学校里,但是一个造反派向军宣队打小报告,说我的“资产阶级思想严重”,又不揭发“现行反革命分子”(我的几位同事议论江青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我拒绝“揭发”),必须得去大山沟里劳动改造。军宣队一向把造反派当做自己的“群众基础”,当然就采纳了她的意见。

我只能与幼小的儿子含泪告别,把他留给了年迈的婆母和尚未被赶出北京的丈夫,到了长城脚下的一个小山村。

我被分配住在一户农民的家里。每天都要上山砍柴,搬石头,割豆子,刨白薯,刨花生,挑担子,一日三餐,却只有白薯干、窝窝头和玉米渣稀饭。厕所与猪圈是合二为一的,方便时几头猪会在你的身边活动。洗衣服要去山脚下的河沟,里边的水冰凉。

不过,这毕竟还是北京市的郊区,每到月底,允许把加在一块儿的四个星期天当做探亲日,来回用去两天的时间乘坐长途汽车,赶回家里与儿子和亲人们团聚两天。

“一号通令”下达后,连这个小山村都没有了我们的立足之地,目的是把我们这些人立刻又快又省地统统轰出北京。于是军宣队把我们火速地从密云调回北京,给我们开会,在会上非常明确地命令我们:必须在半个月之内,把户口、粮油关系,随身带到河南的“五七干校”去。

这半个月里的气氛,是从来没有过的严峻。婆母因为是“临时户口”,被逼回了上海,对这位七十岁的老人,也不允许她住在儿子的家里。丈夫的单位,限制他们必须在五天之内迁好户口和粮油关系,他和同事们已经先于我离开了北京。家中只剩下了我和不满周岁的儿子。

假如我走了,孩子怎么办呢?

时间已经很紧迫了,我焦急万分,但又束手无策。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掌故,上小学时就听老师讲过了。焚烧鸦片的林则徐,反而被发配新疆的荒谬历史,上中学时就从书本上得知了。没想到从小怀抱着美好的理想,苦读了半辈子书的普通知识分子如我等,却在而立之年,遇到了如此荒诞的事情。

工宣队里那位朴实宽厚的老工人已经被一个镶金牙的家伙所代替。军宣队的人马也早已经换成了来自浙江的林彪嫡系空×军。半个月没到,他们看我既未表决心,又无任何动静,军宣队里的那个大个子连长伙同工宣队里的那个镶金牙的造反派,忽然找到我的家里来了:

“××!你得立刻把孩子安排一下,赶紧去干校!”

我看着大个子连长脚上穿的那双军用皮鞋,已经被他擦得油光黑亮,又是坐着小轿车来的,竟然一尘不染。再看看另外一位的两颗金牙,也正冲着我,神气活现地闪闪发光。

我再看看怀抱中的儿子,他正睁着一双又大又黑又亮的眼睛,一会儿亲切地望望我,一会儿又惊奇地望望这对陌生人。

我什么话也没有,当然就什么话也没说。

大金牙是个脾气暴躁的家伙,他看我没反应,就冲着我和孩子大声嚷嚷:

“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我赶紧把孩子搂紧,以免吓着他。

他们走后,我就设法安排孩子。丈夫已在千里之外,没有办法帮助我。我从小没有母亲,当然就没有娘家。婆母已属高龄,也在千里之外,还要给她的女儿照顾三个未成年的儿女,她的女婿因为是一个工厂的总工程师而正在接受“隔离审查”。朋友们的处境与我一样,也都自顾不暇。那么,谁来帮帮我?

我抱着不到一周岁的婴儿,真是一筹莫展。

几天之后,那两个人又来到了我的家里,进行逼迫:

“××,你到底是怎么回事?磨磨蹭蹭地想逃避伟大领袖亲自指引的‘五七道路’吗?”

我没有话。可是孩子的安置实在是个大问题。于是我问:

“我把孩子带着行吗?”

“大金牙”立刻呵斥:

“不行!你们去了还得自己盖房子,你带着孩子怎么劳动?”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所谓的“五七干校”里,还没有能够为我们遮风避雨的立足之地。

既然如此,我当然不能把这么小的孩子带去。自从祖母去世之后,我挨过饿,受过冻,遭到过莫须有的白眼与虐待,可以说什么苦都能吃。然而这个刚刚降临到世界上来的小生命……

“我不带孩子了。我得把他安置一下。”

“大金牙”和大个子立刻问我:

“你怎么个安置法?”

那就是我的事了。我没有必要告诉他们。他们明明知道我毫无办法,为什么还要如此地逼迫我?

假如我肯向他们谄媚,假如我肯像造反派所做的那样揭发自己的友好,或者假如我像一个同事所干的那样:她因为仅仅受过初中教育却在60年代初混入大学教师的行列,而当“文革”初起就贴大字报陷害同事,并宣布她本人不是“臭老九”,没有上过大学,立刻脱离教师队伍,混入总务处的工人师傅群中,理所当然地不用去干校劳动。这类的事,打死我也做不出来。

他们看我沉默着。“大金牙”立刻改换了态度,笑嘻嘻地对我说:

“我老婆说了,趁着知识分子都下乡,让我给她弄几个孩子带带,每月能赚几十块。你的孩子要是真没人带,干脆送到我们家里,让我老婆带得了!”

他逼迫我,原来仅仅是这个动机。

本来,我因为痛苦、惜别,实在没有办法可想,一直低着头,沉默着。听了“大金牙”的话后,我立刻警惕地抬起头来,瞪着他。我本想把自己的伤心、愤怒、无奈,毫无保留地冲着他和大个子,倾泻出来。然而转念一想,他们实在不配。我只冷冷地对“大金牙”说:

“不必你操心。干校我立刻就去。你们不必再进我家的门。我丈夫不在家。至于我的孩子,就是他死了,也轮不到你的老婆带。你死了这条心吧!”

大概是我的眼光中,流露出了足够的愤怒与轻蔑,听了这样刺耳的话,“大金牙”竟然没有再度地发作,而是与大个子一起,赶紧钻到等着他们的小汽车里面去了。

四、上路

出发的那一天,我们得自己把行李卷儿扛到火车站,然后找到自己的硬座车厢,把行李卷儿塞到头顶上的行李架子上,再找到自己的硬座位号,一连十几个小时地坐到河南。

下了火车,正值深夜,在一个肮脏的候车室里,有几条油漆剥落的长条板凳,领队让我们坐在上面等候。这时已经浑身酸痛,疲惫不堪。洗手池和卫生间是幻想中的海市蜃楼,只能走进不能用文字来形容其污秽程度的公共厕所。

等待了若干小时之后,几位先我们几天到达这里的“五七战友”来到了候车室,说是运送我们的大汽车已经到了,让我们赶紧上车。

所谓“大汽车”也者,就是我们今天常在街头看见的那种旧式的运货大卡车。

我们先把各自的行李卷儿扔到大卡车的车厢里,然后人再爬上去,在行李包裹的空隙之间,为自己安排一个坐着的窝儿。几个“五七战友”就横七竖八地斜靠在自己的行李卷儿上,休息一下。

大卡车在河南乡间的黄土路上颠簸着。幸亏是晴天,车还走得动。假如是雨天,车轮就会深深地陷入黄泥里。尘土飞扬得老高,烟尘遮掩着目光,几乎看不见周围的景物。我思念着离别的儿子,和也在河南却无法见面的丈夫,眼泪不由自主地就溢了出来。又怕同行者看见,赶紧掉转过身体,脸向车帮,并极力镇定着自己。一心一意地想着:我还能够回到北京吗?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北京去呢?

同行者中间,有一位著名的外语播音员。他是一位相貌堂堂、文质彬彬,很有教养的知识分子。他大概体察到了我的情绪,待我强迫自己恢复了平静之后,就听见他很温和地主动询问我:

“你的家里还有什么人留在北京吗?”

我只能以实相告:

“孩子。还不满一周岁。”

他很惊讶地继续问我:

“为什么不照顾你?根据政策,你是可以照顾留下的。”

我不知道如何答复他。告诉他我不会看风使舵吗?告诉他我绝不向自己看不起的人提出请求吗?告诉他我不愿意说连自己都不相信却能讨好军宣队的谎言吗?告诉他我不愿意昧着良心把正直的同事打成“现行反革命”吗?假如我不是自己原有的性格,假如我去向当时掌权的工军宣传队或者造反派头头谄媚,也许我就能够留在北京了。我的一位同事不就正是这样做了吗?但是,我不能。我是带着对某些人的轻蔑,离开我的孩子,离开我的故乡北京,来到这块陌生而贫瘠的黄土地上来的。

可是我什么也没说,我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然后,将我的心事用一种反问的方式泄露给他: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北京去呢?”

他也反问我:

“你相信还能回到北京去吗?”

我相信。我真的相信。我不知道这种信心的理由。我只是直觉地感到:太荒谬的事情不会持续过久,我还能够等到恢复正常的那一天。我对他说:“我相信。您说呢?”他思索了一下,然后回答我说:“不一定。”我知道自己总是改不了天真的毛病,也许我对未来的看法太乐观了一点儿,他是一位见多识广的人,可能比我更冷静,于是我请教他说:

“为什么呢?您为什么认为‘不一定’呢?”

“得看形势的发展。看整个形势的发展。——看国内的,也看国际的。”

我这时才意识到也许形势真的很严峻。也许我这个只重感情,只会思念亲人的傻女人,再也回不到自己的故乡北京去了。

五、劳改农场

大卡车在黄色的尘埃中颠簸了大约十个小时之后,听到有人喊了一声:

“到了!”

我从困倦的昏迷中醒来,感觉到身子下面的车轮已经放慢了速度,抬头向前面望去,看见了一堵被木桩和铁丝围成的围墙,中间的大门也是由几根木头和铁蒺藜编织而成的,这时正敞开着,任由我们的司机将卡车开进去。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两边,一排紧挨着一排的低矮土房,后来自己也当了窑工之后,才知道这些土房,都是由当地的黄色黏土所烧成的土坯砖搭盖而成的。再看看土路四周的大片田地里,三五成群劳作的人们,都穿着打着补丁的破旧棉衣,有的在积肥,有的在喂猪,有的在烧砖,有的在盖房子。也间或看见几个穿着黄绿军装的现役军人,在人们中间巡视走动,这就是军管组的人了。

待到卡车停稳,我们从后车厢里跳到地下,才看清了走到车前来欢迎我们的人们,原来都是过去很熟识的同事。在他们之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才,过去都是很有名气的,如著名的相声演员侯宝林和马季,还有歌唱家、导演、话剧演员、中文播音员、外语播音员、编辑、记者,等等,等等,他们都一律穿着缀满了补丁的破旧棉衣裤。因为住的是土坯房,房间里又没有火炉取暖,日夜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里苦熬,有的人的脸上,已经长出了深紫色的冻疮。

我们被引领着,走到了自己的“连队”、自己的“排”、自己的“班”里。当时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被按照军队的模式,编成了“连”、“排”、“班”。然后又被领到了自己所属的“营房”里。

那也是一间用土坯砖搭盖而成的房子,是先来的“五七战友”亲手为我们搭盖的。

关于这种土坯砖和土坯房,在这里要特别介绍几句,因为没有到过黄泛区的读者朋友,是很难想象它们的特征的。

我们所在的劳改农场位于河南省境内的黄河泛滥区,简称黄泛区。这里的黄土非常之黏,把这样的黄土用水和好,切成长方形块状,再放进土窑里面去烧,就烧成了一块又一块的土坯砖。我们住的房子,就是用这样的土坯砖盖起来的。

我住的这间土坯房的面积很小,仅够两边靠墙各放两张木板制作的上下双层床铺,中间留有一尺多宽的走道。房子的前面开一扇很窄的门和一扇很窄的窗,后面也开一扇一尺见方的小窗,门和窗都是用很粗糙的木头做的,一不留神手上就会扎刺。地面当然也是黄土地,凸凹不平,床的四条腿下面,还得垫上砖头、硬纸、杂木头块等等,用来保持平衡和稳定,假如谁的体格稍胖,要从下铺爬到上铺去,床就会吱吱唧唧地摇晃起来。这间房屋的四张上下双层床铺上,住了八个人。

我被分配在靠着后窗的一张上铺上面,因为紧挨着我们这排房子的后面一排房屋,住的就是男性“五七战士”,所以那个只有一尺见方的后窗上面,窗帘总是严严地拉紧,使得本来就很昏迷的房间里,光线更加昏暗。我每次上下床,都必须格外小心,以免摔到地上。因为房子低矮,爬到上铺后只能弯曲着脊背坐着,不能直腰,有点儿像火车硬席卧铺里的上铺那样,所以如果不是冬天,我宁肯坐在院子里的地上,也不愿意爬到自己的床铺上去。

土坯房的墙壁非常之薄,而房顶是用麦草和黄泥糊成的,因此冬天奇冷,夏天奇热。这里的温差很大,冬天可以低至零下20℃左右,而夏天则可以高至40℃左右。热天身上长满了痱子,冬天脸上又长出了冻疮。地面就是黄泛区的土地,十分潮湿。每逢下雨,雨水就从房顶上漏下来,大雨大漏,小雨小漏,我们得用大块塑料布盖好自己的被褥,再把脸盆、饭盒等容器放在床上,接水。再看看地上,更是十分奇异的景观:一只又一只的青蛙,最大的如电灯泡那样大,最小的还只是没有成形的蝌蚪,仿佛是一个又一个的几世同堂的青蛙家族,正活跃地快乐地在水池中跳舞。那坑坑洼洼的地面,已经形成了许许多多大小深浅各不相同的江河湖海,很像一张十分丰富多彩的地图。

我把自己的行李(其实就是一个大塑料袋装着两条被子、一条褥子、四季换洗的衣服而已)放在指定给我的“上铺”上面。房间的粗糙木头门框两边,贴着一幅对联,对联的横眉上写着四个字,叫做“以校为家”。军管组在训话时,也要我们“一辈子走五七道路”,那么,这个实际上是劳改农场,却被有的人美其名曰“五七干校”的地方,这个只有两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木板床,就该算是我的“家”了。

幸亏住在同一个房间里的八位难友都是过去的同事,彼此能够相谦相让,虽然挤得像一个沙丁鱼罐头,我们彼此倒能相安无事。

可是我真不知道,我要被别人强迫着,在这个远离亲人的所谓“家”里,住到什么年月?

抑或是,干脆就不让我再回到自己真正的家里去了?

同类推荐
  • 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杯中窥人

    杯中窥人

    亲近杂文还因为宁夏杂文学会的领导者为杂文作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年来,宁夏的杂文界颇为活跃,先后出版了杂文学会会员文集《美丽的谎言也是谎言》《杂文:宁夏十人集》《思想的地桩————宁夏杂文新人作品选》“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连续举办了七届宁夏杂文大赛,还通过召开杂文创作研讨会、举办博客博文大赛、组织会员外出采风等一系列活动,壮大了杂文队伍,繁荣了杂文创作。有人说,杂文创作是在针尖上跳舞,但宁夏杂文作者是幸运的,大家能够在一个大舞台上一展技艺,踏踏实实地进行杂文写作。亲近杂文吧,它会让你骨中有钙,血里有盐。
  • “囚犯”的救赎

    “囚犯”的救赎

    这是一个未掺杂任何水分的原版故事。去年冬天一个雪花飘飞的夜晚,笔者与几位律师朋友在京城一家酒楼小聚。酒酣耳热间,一个缠绕已久的问题浮上脑际,笔者斗胆发问:“各位,你们都是知情人,当今究竟有多少冤假错案?”朋友们先是一怔,继而不假思索地抢答起来。A律师:“没有作过统计,10多年我辩护的近百案件中占大多数。B律师:“我的几乎是全部!”C律师:“我的也一样!”
  • 76号特务实录

    76号特务实录

    抗战初期,顺应全国民众的呼声,军统在上海对日寇官兵、大汉奸及日伪机构进行暴力袭击,使日伪遭受重大损失。汪伪76号特务展开报复行动,破获军统上海站,杀死大批军统特务。不断升级的报复与反报复让上海滩充满了血雨腥风。本书形象地再现了汪伪76号的每一场风云突变,揭开笼罩已久的神秘面纱,真捣恐怖而罪恶的特务组织核心。惊心动魄的策反、暗杀,血雨腥风的剧变、惨案,零距离目击极斯菲尔路76号,刺目刻画历史上的黑色一笔。以理性的眼光、客观的态度、细腻的笔法,深度透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最大的汉奸特务组织。
  • 痛并快乐着

    痛并快乐着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资深新闻评论员白岩松将16年前出版、6年前再版,并已累计创下150万册销售奇迹的个人随笔集《痛并快乐着》第三次修订改版。新版《痛并快乐着》随书附赠怀旧别册《我的娱记时代》,全新收入数万字此前鲜为人知的系列深度访谈。采访对象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张学友、刘德华、林忆莲、草蜢、叶倩文、关淑怡、Beyond、刘以达等八位香港一流歌星。今天看来,实为不可再现的珍贵记录。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金牌主持人、著名评论员白岩松很少展露的另一面——资深爱乐人。“那时人们有耐心去聆听,感受到更深处的美”,白岩松以别册的方式装订成书,用音乐去记录时代,比文字更加真实。在图书的装帧及版式设计方面,新版《痛并快乐着》同《幸福了吗?》都做了重新调整,两本书仍旧延续“姊妹篇”式的呼应效果,极具成套珍藏价值。
热门推荐
  • 每天都会用到的婚姻心理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婚姻心理学

    男人是该圈养还是放养?本书告诉你:已婚男人犹如旋转在冰上的陀螺,女人“抽”得越狠,他越容易跑偏;不“抽”,他又会不成样子。女人追求质,男人追求量。男人可以只为性而性,而女人没有爱不会性。
  • 飘零归处有人等

    飘零归处有人等

    曾是初中普通同学的赵梅和王阳在初中毕业后的第十年巧合遇见,年少时未绽放的心花竟被燃起,火花四溅。这火,究竟形成了燎原之势,还是渐渐熄灭?或许,在生命的旅程里,得到的是命,失去的才叫人生。
  • Romeo and Juliet

    Romeo and Juli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与你共月下

    与你共月下

    顾朝:我要退游了锦绣:你先走吧,要回来我就在这里锦绣:遇见你很开心,可我要走了顾朝:你要走,我陪你这是《月下》里,锦绣和顾朝的故事,也是和他们的小伙伴的故事。
  • 都市超级保镖

    都市超级保镖

    最强兵王转战都市,成为冷艳美女总裁的贴身秘书,不曾想卷入了无数的是非当中,伴随着这些是非……狡猾对手?一拳搞定。诡异高手?强势碾压。***新书《校花的修仙高手》,再启爆笑热血之路,欢迎收藏。
  • 后宫雅妃传

    后宫雅妃传

    旧梦依稀在眼前,往事迷离春花秋月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飘来飘去无所依,君来有声,君去无语,翻云覆雨宫墙深。
  • 凌驾九霄天尊驾到

    凌驾九霄天尊驾到

    他,天生的娇子,修仙之路无人敢拦,却被一个小妞给带歪了……她,天生的阻碍,修仙之路坎坷颇多,却被一位妖孽霸主所牵绕。一火,一冰,注定不能在一起……可这有何惧怕?天待她不公,她便待天不义,与命运抗衡才是她的本性。但,一次次的欺骗,背叛与胁迫,命运的石磨推赶着她踏上魔道……这次她不想和天斗了,她累了……他为她毁尽半神之躯,保下她一丝残魂,她的命线才得以延续。她后悔了,可又不知道后悔什么,只是莫名的心痛,却不知那人忍着蚀骨之痛从鬼门关把她拉回……“樱邪月,若有来世,你我再无缘!”一句话斩断几千世的羁绊……可这次换成了他与命运斗争,只为遇见她……
  • 阳间阴差

    阳间阴差

    三死金,听者死、见者死、得者死,又名阎王鬼玺,但凡听过、见过、得过的人,无一例外,全部丧命。永生之人为求死亡,毅然踏上寻找三死金的旅程。噬骨魔窟、死僵荒村、水晶血棺、幽灵鬼船、幻境之城……一路艰险不断,却只为求得一死。
  • 社交圈

    社交圈

    在中国生存,不懂点社交技巧几乎等同傻子。真正的聪明人,从来都是把社交放在第一要务,他们总是主动出击,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通过结交高层次的人脉关系,他们为自己的人生铺平了道路,也为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所提供的技巧,就是教你如何在社交圈里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轻松获取高端人脉的超级指南。作者通过经典的案例、精练的社交技巧,生动地讲述和展示了社交圈里的各种知识、技巧和方法。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想让自己的事业经营得更大,就一定要对这些规则了如指掌、运用自如!
  • 重生之第一毒后

    重生之第一毒后

    十年夫妻之情终究是抵不过他那高高在上的皇权之位!一杯毒酒,一条白绫!这是她爱了十年的男人亲手赐给她的。她冷笑绝望看着这个她昔日爱了十年的男人,血水染红的玉手端起那一杯致命的毒酒一饮而下。悲戚而又绝望的清眸看着这个绝情的男人冷笑道:“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在也不要爱上你。若有来一世,我只希望从来都没有遇到过你!”上天厚爱,在许一世!这一世,她发誓绝不会放过那些欺她、辱她、嘲笑她、诋毁她的渣男渣女!且看女主如何毒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