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9000000012

第12章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7)

第五节电视的黄金岁月和广播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

二次世界大战成就了广播的辉煌。二战结束时,广播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强势媒体。与此同时,因为战争而一度停止发展的电视媒介也日渐崛起。面对电视强有力的挑战,广播被迫调整了自己的发展策略。广播、电视这两种媒介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一直延续到今天。

一、二战后电视媒介的飞速发展

从诞生的时间来看,电视并不比广播落后多少。但是,二战的爆发中止了世界各国对电视事业的投入和开发。电视媒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1948年。这一年,美国两家实力雄厚的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全国广播公司(NBC)开始建设它们的电视事业。电视信息由于是在广播声音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活动的画面,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兴趣。随着战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提高,电视机开始慢慢进入千家万户。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的魅力主要体现在继承并优化广播传播的优势方面。

广播媒介传播信息的“快”、“覆盖面广”、“感染力强”等特点,电视也完全具备。电视唯一不具备的广播优势是“伴随性的信息接受行为”。但是,随着和平时代的到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广播这方面的优势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人们有了自己固定的住所和工作,流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流离失所的恐慌感消失了,不再急迫地想知道那些时效性极强的动态消息。在和平状态下,社会动员工作有了规范的行政体系来完成,而不再需要广播动员这种非常规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电视媒体必然会对广播形成挑战。我们还是以美国为例。

1.电视新闻显示了自己极强的生命力

战后,美国电视业迅速发展,电视新闻是其中的重要部分。1947年开播的《会见新闻界》(Meet the Press),以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邀请政界、军界首脑人物或社会知名人士就国际国内问题发表谈话。NBC还首开棒球系列赛转播的先河,把大量观众吸引到了有电视机的地方——酒吧或邻居家,第一次显示了电视现场直播的魅力。很快,电视超越广播成为最重要的新闻媒介,这使广播界的一些老牌明星,转而从事电视新闻工作,最著名的是默罗。默罗借鉴他本人二战期间的广播工作经验,在电视新闻行业中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功。1951年,默罗把由他一手创办的有着广泛影响的广播新闻节目“现在请听”(CBS Is There)“嫁接”到电视领域,创办了CBS的名牌电视新闻节目“现在请看”(See It Now)。默罗和他的新闻班子将一则则新鲜报道从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甚至朝鲜战场发回美国,赢得了极为可观的收视率,同时掀起了各家电视网之间的第一次电视新闻大战。其实,不难发现,正是电视新闻全面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下舷梯,随即发表了那段著名的讲话:“这对个人来说只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当时的电视对这次登月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全球近10亿人在电视前同步观看了这次划时代的人类壮举。

1963年11月22日,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偕夫人乘飞机到达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进行访问,他们乘汽车从机场去达拉斯市区,准备在那里发表一场演说。肯尼迪夫妇和得克萨斯州州长康纳利夫妇同乘一辆敞篷汽车,从欢迎的人群中间缓缓驶过。当车队驶经一座大楼的时候,从大楼五层的一个窗户里射出三发子弹,其中一发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肯尼迪遇刺”事件。当时,现场的一位业余摄影师用家用8毫米摄影机拍下了遇刺全过程,使得这一场景得以全面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后来,电视又现场直播了肯尼迪的葬礼,年仅3岁的小肯尼迪向着父亲的棺木稚嫩地敬了一个军礼,这一情景通过电视迅速传递到千家万户,成为最震撼人心和令人伤感的场面。据统计,当时90%以上的美国人都在整个周末收看电视关于总统遇刺事件的最新报道,23个国家超过5亿的观众通过最新发射的通讯卫星与美国人一起“亲历”了事件始末。电视媒介的力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正如1963年的《新闻周刊》(Newsweek)所评价的那样:在那四个不可思议的、令人震惊的日夜里,电视成为全美国人生活的中心,如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过去曾经是最不被看好的、最不受重视的媒介,此刻变得让人们无法回避。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一些电视台还在孜孜不倦地进行调查,试图将肯尼迪当年遇刺的真相揭发出来。比如2003年,美国广播公司(ABC)电视网利用电脑完成了原景再现,并“无可置疑地”证实刺客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的确是单独作案。为纪念肯尼迪遇刺40周年,ABC新闻台还在当年10月20日播出了两小时的特别节目;也是在2003年,法国电视台记者通过3年的调查爆出猛料,称肯尼迪是被当时的副总统约翰逊密谋害死的。由此可见,电视对于描述人类历史进程的浓厚兴趣和信心。

电视不仅能反映和记录社会历史的进程,还可以参与建构历史,这充分表现在电视与战争的关系方面。在美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的结束是和电视传播有关的。

一是越战。越战的结束和美国国内的反战之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电视对美国国民的反战情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越战是电视全面介入的第一场战争,当时电视技术的进步也为电视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便携式摄像机、卫星传送系统、彩色电视摄像技术、录像带技术等等。战争伊始,美国各大电视网都派遣了自己的新闻报道人员深入战场第一线展开报道,硝烟弥漫的战争现场第一次真实地通过电视呈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电视工作人员在美国机场拍摄的从越南回来的伤兵和美军尸体的画面,深深地刺激了美国人对战争罪恶的反思,促使他们加入到反战的行列中来。尽管政府也想利用电视做关于战争的正面宣传,比如尼克松总统在电视上发表演说寻求国内支持,但是美丽的话语和承诺毕竟无法和逼真的电视影像相比,美国人民还是选择了拒绝战争。

二是美国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在这场行动中,美军遭受了一定的伤亡,并有士兵被俘。事件发生后,美国士兵的尸体被拖着游街示众。随后,美国的电视屏幕反复出现了索马里人用绳子在地上拖着一具美国特种作战队员的尸体游街示众的画面,被俘的士兵也上了电视。这件事上了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导致美国舆论一片哗然,一致抨击美国政府出兵索马里。加上国际舆论的压力,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立即宣布从索马里撤军。可以说,如果没有电视新闻报道的压力,这一事件完全有可能朝向另一方面发展。

2.电视的文艺、娱乐类节目获得了空前规模的发展

在这方面,电视媒介的兼容性发挥了突出作用,很多其他媒介、其他的艺术形式被成功地兼容进电视体系。

首先,一些原属广播领域的文艺娱乐形式被电视拿来所用,成为典型的电视节目形态。这其中,“肥皂剧”是最具代表性的。“肥皂剧”原本属于广播的节目形态肥皂剧最先是在广播中兴盛起来的。“肥皂剧”名称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最有说服力的一种是这一剧种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以情感诉求为主要的方向,因此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妇是“肥皂剧”的主要受众群。而这一群体是家庭日化品(肥皂、牙膏、化妆品)消费的决策者,因此颇受肥皂商的青睐。肥皂商成为这一剧种的重要赞助主体,因此这一剧种被称为“肥皂剧”。但电视发展起来后很快就被吸纳进电视体系中,因为电视具有声画并茂的特色,与广播相比,其娱乐性更直接,因此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兴趣。电视还开发出自己独特的讲故事的方式——情景喜剧。顾名思义,情景喜剧的特征在于“情景”,即从现实生活中截取一段“情景”,再通过描述这段“情景”的细节表达一个生活主题。情景喜剧不像“肥皂剧”那样具有连续性,它的每一集都是独立存在的,所以可以无限制地演下去。在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情景喜剧莫过于《我爱露西》。这是一部由CBS在1951年10月15日首播的以一个可爱却又糊涂、对职业生涯充满憧憬的家庭主妇为主角的情景喜剧,连续近4年蝉联收视率冠军,并在其超过8年的播出周期中,不止一次创造了收视率超过60%的奇迹。《电视指南》当时在写到露西这个角色时,说她有一张“要比任何一个曾经和正在真实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更多和更频繁地被观看的脸”。

其次,像音乐、电影等成熟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形式也都被顺利地纳入电视体系。比如,西部片曾经是电影的宠儿,现在同样颇受电视青睐。20世纪60年代,美国广播公司每晚要播出多达4部的电视西部片,同时期世界各地的电视机构也都在频繁地播出电影,以致电视诞生之初就获得了一个别名——“小电影”。广播谈话节目也被完整地移植,电视脱口秀节目就此诞生。更值得注意的是电视体育节目的兴盛。由于电视可以声画并茂地对体育比赛进行直播,因此人们不用去现场也完全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通过电视观看体育比赛比买票到现场观看要便宜得多。在美国,职业橄榄球比赛和职业篮球比赛是电视体育转播声势最浩大的内容。通过体育转播,电视台可以获得较高的收视率,而运动队也能获得电视台支付的价格不菲的转播费。电视机构和体育组织,共同分享体育市场的巨大收益,而在这场收益的背后,正是体育比赛庞大的电视观众群。

同类推荐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 河南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河南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坚持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围绕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四个河南(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完成两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紧扣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一路一带战略”中,探索中原城市群和河南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收录了关于语言学理论、文字、音韵、语法、训诂、方言调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 从红中社西安分社到新华社陕西分社·上卷:分社简史

    从红中社西安分社到新华社陕西分社·上卷:分社简史

    本书共分两个部分,上卷是陕西分社简史,依照国家重大历史时期和分社发展的不同阶段,按时间先后或专题进行叙述,上限由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红中社西安分社成立写起,下限至2016年12月,时间跨度为80年。80年来,新华人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奋勇向前。下卷为“作品集萃”收入陕西分社多年来采访的新闻作品近200篇,作品记录了陕西省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以及科研成果和建设成就等。
热门推荐
  • 隋代宫闱史

    隋代宫闱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本丛书分为五个分册,分别为《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生产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为读者提供了在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制度范例和工作流程通过最新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将每一个工作流程以清晰、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最实用的工具制度规范从现实工作中的细节入手,对每一项工作细节都作了全面、科学的论述,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科学的考评依据和培训蓝本。
  • 编号1021

    编号1021

    张赫又做了那个梦。像是铁锈一样颜色的梦境,昏黄的灯光摇来晃去照着冰冷的牢笼,有个看不清脸的女人咿咿呀呀地唱着歌,然后铁牢被打开,女人被拖了出去。不远处好像有隐约的惨叫声,还有鞭子挥舞时带起嗖嗖的风声。张赫看着女人光着脚一路挣扎,在湿漉漉的地板上被拖曳出一串痕迹。有很多人在说话,好像在笑又好像在哭,然后张赫眼前突然出现一个高大的人,背负双手,腰带上插着一根黑色的皮鞭。
  • 好人马有福

    好人马有福

    和十年前相比,马有福的生活几乎没有变化。他住在厂家属区的平房里,一切都还是老婆离开时的老样子。厂子关门有三四年了。而他的头发也日渐稀薄,尤其头顶正中,一圈稀疏的短发围着一块巴掌大的空地,暴出赭红色的头皮。他买了顶棒球帽戴上。这使他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些。然而终不协调,因为他毕竟是个好静而沉闷的人。老婆离开以后,他和马丽共同生活。可马丽却在一个多月前走失了。算起来,它有十多岁了,也是个老太婆了。五年前,他发现马丽偷酒喝。每天晚饭前,他会给自己倒上一小杯白酒,在他转身的时候,酒杯就干了。
  • 千年龙骨

    千年龙骨

    一块千年龙骨的出现,昭示着一段隐秘的历史和一个失落于古代的宝藏。当北风特战小队的队长欧阳莫从精神病院中救出唯一能够读懂“婆罗谜文”的教授后,才愕然发现,龙骨之上竟然隐藏着楼兰王子给后人留下的谜文……
  • 安放

    安放

    安放,我们过去经常听到的安放,好像专门被有名目的逝去者使用。我们听到有义正严辞的声音在高处说,某某某某被安放在某某某某革命公墓。按常识,向台面上摆放一个大的玻璃瓶,再贵重再谨慎,也不会使用安放,那只是放,不涉及到“安”。可是我想,安放应当是对应着一切生命的。作为大地,它有责任安放每一个落地者,不分尊卑高下,它要像他们不可选择地依赖于它那样,使他们得到安生,这是它必尽的义务。
  • 给咱爸咱妈的血管保健全书

    给咱爸咱妈的血管保健全书

    血管是人身体的“生命之河”。如何为血管老化“刹车”,让我们的血管越来越健康,多学习科学保健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本书就是为广大中老年朋友特别定制的心脑血管保健全书,是“全民健康科技论坛城市行”活动成果。它融合了“全民健康科技论坛城市行”活动中多位权威专家的经典言论,以及《健康时报》创刊11年来发表的关于血管健康的众多精彩文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全方位指导您怎样呵护自己的血管。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它不仅是您的血管保健的贴身枕边书,而且是您的一位私人“保健医生”。
  •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未来探案之藏天

    未来探案之藏天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宇宙的认识一样渺小,一样知之甚少。女探员关青这段时间睡眠一直很差,很难睡着,即便是睡着了也会做些奇奇怪怪的噩梦,随之马上惊醒。她知道,这和她办理的上一个案件有关。那是一个关于记忆的案子。一个野心家试图用纳米机器人控制人们的记忆。她破了案,却被凶手删去了一部分记忆。在此之前,她一直认为记忆应该像液体,各种回忆如不同颜色的水,汇入大脑后是会混合在一起的。然而当她失去了部分记忆之后,她才发现不同的记忆之间居然存在清晰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