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000000009

第9章 媒介地理学的历史与现状(4)

二、中国媒介地理学研究

中国台湾在媒介地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当然,大多数的研究仍然是在文化地理学的框架之下,涉及某些视觉或文字媒介对地理的塑造。其研究成果涵盖了城市、性别、同性恋、社会权力、消费等面向,而且多从具体的文本进行分析。

学者王志弘译介了大量国外著作,他本人也探讨了媒介城市空间和地理景观。如《影像城市与都市意义的文化生产:〈台北画刊〉分析》(2001)、《流动地景与时空操演:台北捷运系统与都市经验》(2000)。刘纪蕙主编的《他者之域:文化身份与再现策略》(台北:麦田出版,2001)收录了研究电影呈现地理及文化景观的多篇论文。

由于台湾新电影的叙事背景与台湾的地域、地方感等联系异常紧密,所以导演侯孝贤、杨德昌等人的电影作品经常被研究者用作进行媒介地理分析的样本。此外,更多的广告、建筑等作品也与影像相联系,成为城市地理的研究对象。如颜忠贤《影像地志学》(台北:万象出版,1996)、李清志《建筑电影学中空间类型的比较与解读》(台北:创兴出版,1996)等。李清志《国片中对台北都市意象的塑造与转换》(1995),林文淇《台湾电影中的台北呈现》(1995),邱函妮《街道上的写生者:日治时期的台北图像与城市空间》(2000),林文淇《九〇年代台湾都市电影中的历史、空间与家∕国》(2001),李振亚《从历史的回忆到空间的想象:侯孝贤电影中都市影像的失落》(2001)等著作或论文,也主要集中在“城市空间”,研究视野较为宽广,对电影空间的研究更为重视。在他们的笔下,所有城市影像和视觉的课题大多纠结了再现与真实、凝视权力与视觉监控,以及主体与认同形构等议题论述。

中国大陆对媒介地理学的研究起步晚,进展快,研究成果主要有邵培仁的《电脑与网络:媒介地理学的颠覆者》(2002)、《媒介地理学:行走和耕耘在媒介与地理之间》(2005),《论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媒介改革与发展》(2006)、《论媒介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构》(2006)、《论中国媒介的地理群集与能量积聚》(2006)、《作为最新研究视野的媒介地理学》(2006)、《流动的景观:媒介地理学视野下公路电影的地理再现》(2006)、《中国电影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与发展模式》(2009)、《媒介时间论:针对媒介时间观念的研究》(2009)、《转向空间:媒介地理中的空间与景观研究》(2010)、《地方的体温:媒介地理要素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记忆》(2010)、《电影地理论:电影作为影像空间与景观的研究》(2010)、《景观:媒介对世界的描述与解释》(2010)等,还有浙大博士生方玲玲的《媒介地理:文化图景的媒介再现》(2006),李蓉的《当代语境中的媒介地理学思考》(2007),廖卫民的《城市媒介的地理印记与文化认同》(2007),汤浩的《媒介地理学视野下的传媒奇观》(2008)、《地理区隔与空间置换:国产剧对外传播的障碍分析——兼论其应对的媒介地理学策略》(2008),陈静的《都市主流报话语空间的构建》(2009),硕士生马妍妍的《韩剧热播在媒介地理学层面的思考》(2006),颜玮楠的《文化地理:跨国传媒集团全球化扩张的阻力》(2008)、《以媒介地理学为分析视野的当代广告业地理景象》(2008)等,还有几篇相关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其他关于媒介地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电影的研究上,主要有陈晓云的《城市电影研究》系列文章,以及陈吉德的《乡村与城市:论张艺谋电影的二元对立结构》、陈卫星的《再现城市:影像意义和空间属性》。影像作为城市意义竞逐的场域,充满了斗争,不同的资本或资本集团,不同影视人或社会精英,以及边缘的游民、外劳、失能者等,都以其独特方式介入了都市意义的持续塑造和冲突中。文章对中国电影及影像中的城市与乡村,主流空间与边缘空间的再现等作了探讨。

同时,网络也是媒介地理学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网络革命所带来的地理革命也使网络地理学的出现成为可能。“电脑和网络的诞生,就像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的出现一样,会再一次成为人类社会生命进化的加速器,推动人类社会生命在沿着河流的高速公路上飞奔。同时,电脑与网络也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传播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第一次建构了超越地域限制和意识形态束缚的全球传播网,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人可以在共时状态和同一平台相互交流和沟通,结果不仅对人类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的极限提出了挑战,而且人类习以为常的媒介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亦遭到质疑。随着网络传播的进一步发展,人类面临的将是地域媒介的消亡和全球媒介的崛起,传统的媒介地理学将被颠覆或改写。”的确,传统的空间已无法解释今天的媒介景观。“媒体所创造的最新空间之一就是因特网或者说以电脑为媒介的交流……我们看到,没有任何边界的信息流动预示着人们向着社会生活的非领域又迈进了一步……一些人预言,这将意味着地理的消亡——使地区与地区失去联系的距离崩溃。全球范围内信息的流动意味着英国航空公司从欧洲飞往美国的机票可以在电话中订购,在印度取票。一个更加谨慎的解释认为,空间的确以重要的方式出现在网络上……利用电脑联网来接触资料,处理工作的,改变了某些地理情况。跨越疆界的大众传播使得国家、地区或是文化群落的边界已不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传播领土的疆界与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地理领土越来越搭不上什么关系。网络地理学就是要关注虚拟地理的建构或者“信息地理”背后的错综复杂的隐秘的权力关系。因为,从本质上说,任何“传播空间是由象征交换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所建构的,传播的赌注是力量关系在调解中的权力与反权力。”

三、媒介地理学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媒介地理学既注重经验主义,也注重实证主义、结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方法,举凡实证研究、批判研究、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等各种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媒介地理学常用的研究范式。由于媒介地理学从文化地理学发展衍生而来,可以借鉴一些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三种分析: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生态分析(ecological analysis)和地域综合分析(regional complex analysis)。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空间布局的地理数据分析技术。简单地说,可以认为所谓空间分析,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地图进行分析。自从有了地图,人们就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进行着各种类型的空间分析。例如在地图上测量地理要素之间的距离、面积,以及利用地图进行战术研究和战略决策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引入地图学和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开始孕育、发展。

以数字形式存在于计算机中的地图,向人们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利用计算机分析地图、获取信息、支持空间决策,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空间分析”这个词汇也就成为了地理学领域的专门术语。

总之,通过空间分析,探索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模式的形成和变动;通过生态分析,研究人文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通过地域综合分析,着重研究区域和区际联系与交流。在我们看来,媒介地理学也可以借鉴地理学的这三种分析模式,尤其是将“空间分析”引入媒介研究当中,对“媒介空间”的分布与建构进行研究,这将有望建立起媒介地理学研究的“媒介空间分析理论”。

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介和地理的关系日趋复杂。“我们正在目睹后现代地理的形成。”地理后现代化“出现了一种新的全球-地方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与渗透改变了全球的地理。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利用了空间作为自己壮大和竞争战略的组成部分。这包含了历史上一系列的生产空间结构(Spatial Structures of Production),每一个都与‘不同地域内的活动之间的转型关系、社会组织的空间新模式、新特征的不平等和隶属有关系’相关。在今天这样一个新技术创造的电子文化空间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无地方特性的图像地理和虚拟地理”。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的媒介研究者给予关注,而媒介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其意义也许正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径。

同类推荐
  • 德闻视界:我在德国当记者

    德闻视界:我在德国当记者

    本书是作者在驻德期间所当记者采访的一些文字集结,可以作为一段心路历程,一个时间标签,一种历史纪念。此书不是的单纯叙事,而是一部触景生情的思想札记,它更偏重于抒发作者内心感受。通过作者的采访纪实,本书为我们展示出德意志家多姿多彩的风俗画卷,而且,又涉及了外交时政、人生、社会、历史等重大的时代课题,并不断地给人以精神启迪。本书作者是央视驻外记者,从2005年2月28日到2008年6月30日,3年多的光阴,40个月,作者在德国当央视驻外记者。那是一段忙忙碌碌、风风火火、变动不居的日子,作者接触了不同层面的人,采访经历了不同的事,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德国,但是却似乎总是无暇看风景。
  • 媒体创意与策划

    媒体创意与策划

    这是一本教材式的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书。一是为大学教学而用。二是想用于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人士的培训。既然类似教材,当然就有自己的东西,也大量参考了别人的东西。
  •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央视少儿频道是全国少儿频道的“领军人物”,是专业化的“绿色频道”,她的品牌化建设与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成功经验。《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电视研究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真实个案展示整体全局。以品牌栏目为关注点,以精品节目为切入点,从电视实务的角度,探讨频道从定位、理念、改版、构成体系、管理手段、节目设计和编排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展示了央视少儿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进程。
  •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幸福与优秀兼得,品位与财富共存,这样的梦想在怎样的城市可以实现?能否以版权为枢纽,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铸就宜居宜业之城,让人们文化地诗意地栖居?敢为天下先,成都人,在探索!《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首次将版权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来加以研究,是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与版权理论的双重创新。(版权兴市),站在时代前沿的城市领导人不能不读,奋斗在版权工作一线的实践者不能不读,追求理想生活的现代人不能不读!
  •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收入这个集子的学术报告,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大学按照这些报告中的一个报告人丁学良教授的说法,没有一流的大学,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国家图书馆,也就没有一流的国家。
热门推荐
  • 每天都在做好事

    每天都在做好事

    乔伊作为一个常年熬夜爆肝的学生党,终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成功猝死。等乔伊再醒来时,已经成为了一个带着好人系统的六岁孩子。从此,乔伊在系统的带领下开始了新的人生。
  • 邪妃是个渣

    邪妃是个渣

    一朝穿越修真界,盗墓家族的商欣欣变成了商无心。什么?要嫁一个天生废脉还智力残缺的白痴?开什么玩笑!做为一个三观正常的21世纪女性,商无心表示:即使你貌美如花,也给我滚粗回家!可当白痴草包一夜之间变成穿越男一枚,开启热血小说男主角的打怪无敌升级流模式之后,商无心内牛满面。莫非自己就是恶俗退婚流里的势利女渣?小剧场:(这天,某邪正在写信)某心:(蹭过来)钧邪,钧钧,小钧钧~你说,为什么你从来都不吃醋呢?某邪:(目不转睛)因为自信。某心:可是那些话本里不都是这么写的么:男主角醋意大发,将女主推到在床边,然后这样和那样……某邪:(放下笔,拉开衣领)心儿,想要可以直说。……(简介都是渣的,精彩详见正文。)
  • 孟婆人间历练记

    孟婆人间历练记

    冥王一脸黑线:我这里哪还有可以用的人,好一点的拼命往天庭挤,就上个月,老白(太白金星)又往我这挖了2个人。好的全被他们给用了,有的天庭犯了错误的往我这一放,我是不能管,也不能骂,都是关系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回去了,你们自己说说,用谁?地府出现了人才危机,天庭跟地府抢人,谁能为冥王分忧解难?奈何桥边,望乡台旁,不是还有一为上古之神吗?来冥界几千年了,到底法力有多大,我们都不知道,是时候考验她一下了,她也该动动了.....
  •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婚姻,如果能一生琴瑟和谐,相爱如初当然是上选,如果没有,一个人乐得清净,也不算太坏,人生最差的选择是明知伴侣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人,相处艰难维持痛苦,还要百忍成钢,与之白头到老。王尔德说过,离婚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婚!那些让我们最终分离的原因,真的是婚姻吗?幸福的婚姻是相同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这个故事里的男男女女,用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告诉我们,有时候让我们分离的,只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与婚姻无关、非婚之过。
  • 一切始于这七大空间

    一切始于这七大空间

    上古末期,冥王被天道所欺,一生挚爱因此而亡,后一怒斩天道,与天道同归于尽。数十万年来,大道消散,法则不显,天地环境越发脆弱。古老而伟大的存在希望熬过这个最差的时代,年轻的强者却想重新打出一片未来……神秘的七大空间领域,这里埋葬了多少的传说与神秘。从发现到现在,没人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也没人知道它存在的意义。但是,总有一天,世界的真相会浮现在所有人面前。
  • 六界创世录

    六界创世录

    茫茫宇宙,亿万生灵,生老病死,周而复始。生灵为什么会有意识?为什么由我的意识来主宰这副躯壳?意识又是从何而来?这一切生灵的命运是谁在操控着?这一切的意义又何在。。。六界之内,所有修炼者都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瓶颈,若是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继续做丝线之下的人偶,还是会选择成为丝线另一端的命运之手?还请各位界主与旭子一起开启新的世界。
  • 体力日记

    体力日记

    生活总是充斥着坎坷和不公,但脚下的路却不曾停下
  • 翠竹山庄

    翠竹山庄

    翠竹山庄,由一神秘的武学宗师创立,坐落于翠青山中。传说,那神秘的武学宗师曾经过大大小小千百场战斗未尝一败。据野史考证,这武学宗师现世以来飞速崛起所向披靡,却只与一人倾心,那人死后便不近女色,不染凡心。这本书,正是那神秘宗师一生的故事。(本书无敌流,只有1.5个女主,女主出场不多会死)
  • 道余录

    道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

    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