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600000018

第18章 关于新闻理论框架建构的回顾与思考(1)

题注:本文是应《国际新闻界》编辑约请撰写的。文章回顾了我国新闻理论框架建构所走过的曲折路程,阐释了新闻理论框架构建的目标、任务,并结合自身的实践论述了新闻理论框架构建的原则及内涵。文章强调理论框架的建构是学科存在的基础,也是学科成熟的标志,同时还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唯有建构起科学、规范的理论框架,才能促进学科理论的稳定与巩固,才能推动学科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12期。

一、历史回顾

所谓“理论框架”,是指某一学科内在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整体架构,它通常是由这一学科所涉及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构成的。

根据这一解释,“新闻理论框架”,是指新闻学科内在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整体架构,它是由新闻学科所涉及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构成的。

理论框架规定着学科知识的范畴,支撑着学科知识的结构,标示着学科知识的体系。学科理论框架的建构是学科存在的基础,也是学科成熟的标志,同时还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唯有建构起科学、规范的理论框架,才能促进学科理论的稳定与巩固,才能推动学科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我国新闻学的理论框架建构问题,一直是学界所关注的问题,从90年前徐宝璜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讲授新闻学开始,就开始了此项工作。1919年他出版的我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新闻学》,就确立和展示了中国人所建构的第一个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从而也奠定了我国新闻学最初的理论基础。

该理论框架的内容包括理论和业务两部分,涉及理论的部分是前5章:第一章新闻学之性质与重要;第二章新闻纸之职务;第三章新闻之定义;第四章新闻之精彩;第五章新闻之价值。后面涉及业务的部分有9章,包括:新闻采集;新闻编辑;新闻题目;报纸社论;广告;新闻社组织;新闻社设备;报纸销路;通信社组织等。这个理论框架本身及其所涵盖和诠释的内容成为中国人认识新闻,了解新闻工作,学习新闻学的最初的入门范本。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一开始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向苏联“一边倒”的做法,在许多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建设上采取了照搬苏联教科书的做法,所以在前十几年的时间里,一些学科理论基本上是以苏联的相关教科书和著作为依据来建构该学科的理论框架。

新闻学也是如此,当时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新闻教育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就聘请了苏联专家来帮助编写教材、培训教师。而苏联专家完全是按照当时联共(布)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新闻班的讲义来制订教学大纲,讲授新闻学的。那时复旦大学新闻系派出青年教师丁淦林到中国人民大学来听苏联专家讲课,学习苏联的教学经验。

联共(布)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新闻班讲义是由多位授课人的讲稿汇编而成的,其中包括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多方面的内容,集中体现了当时苏联党中央关于新闻工作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

例如在一篇《论新闻报道》的讲稿中就包括以下内容:新闻报道的布尔什维克党性;生动而又真实地反映生活、描述苏维埃人们的英雄事业;最主要的是要阐明各种事实和现象所具有的政治内容;新闻报导(道)应该及时;新闻在报纸上的作用和地位;对新闻的基本要求;准确性是新闻的基本规则等。在一篇关于《宣传论文》的讲稿中就包括下述内容:高度的思想性;布尔什维克的战斗性与不调和性;对待理论的创造态度;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宣传的目的性和真实性;和群众谈话的技巧;逻辑的力量等。《联共(布)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新闻班讲义汇编》,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目录。20世纪50年代,我国新闻学的理论框架可以说主要是参照联共(布)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新闻班的讲义构建的,但是也有个别是融入了中国学者自己思考内容的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王中先生1956年9月提出的《新闻学原理大纲》。

这个大纲是一个综合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多方面内容的理论体系,大纲共分18章,其中涉及理论问题的有10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新闻事业产生的社会条件;第三章政党与报刊,共产党的宣传鼓动原则;第四章共产党及其他革命报刊的基本原则;第五章中国报刊;第六章新闻自由问题;第七章出版法,以及第九章报纸群众工作;第十七章报纸组织机构与制度,和第十八章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其余8章是关于新闻业务的,包括:报刊文章体裁、采访工作、编辑工作、资料工作、出版与印刷、发行、广告、读者调查。从王中先生的教学大纲所显示框架的内容和名称看,除了增加了一些新闻业务的内容外,倒没有太多与苏联版本教科书的理论框架相区别的地方,但是他在具体阐述相关的内容时却加进了许多自己的思考,特别是前3章中对资产阶级新闻业的评价和对新闻业一般规律的阐释,其中一些观点后来在1957年“反右”时受到批判,王中本人也被打成“右派”,并因此长期受到政治迫害。

以现在的认识看,王中先生那时的一些观点显然是正确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观点却是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的。例如他认为“新闻事业是阶级斗争产物”的说法是“错误”的,他提出,“新闻事业不是一有阶级就产生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的。”他解释说,“新闻事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因为社会需要新闻,因此各种不同的党派才可能把自己的观点和政治目的通过新闻影响读者。新闻事业是社会产物包括了新闻是阶级斗争工具的含义,但只说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则失掉了所以能成为阶级斗争工具的理论基础。”他还说,“资产阶级新闻学与无产阶级新闻学皆有应用科学部分,各有适应其报纸需要的价值。”他还提出了新闻的“商品性”、“趣味性”和报纸的“可读性”等问题。显然,这些观点都是要受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所排斥和否定的。

由于反右斗争以后长期存在的极“左”思潮的影响,我国新闻学的理论探讨从此更加步履维艰,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错批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一事件批判的对象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甘惜分老师,内容是他1959年撰写的《新闻理论教学大纲》。在这个大纲中,甘老师提出“不能将报纸的政治性和法律、国家机器、暴力作用混为一谈”;“报纸除了阶级斗争这一性质之外,还有其他属性”,如“教育人民”、“反映社会生活”、“传播知识”等;“无产阶级报纸要向资产阶级报纸学习”,等等。由于极“左”思潮势力很大,当时甚至连这些极其简单的常识性的东西都会受到批判。

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控制下,新闻学的科学原理和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遭到任意否定和批判,完全到了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对新闻学科学的理论探讨自然也就荡然无存了!

应当说,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学真正开始具有学术性质的理论探讨,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起步的。而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甘惜分老师。用甘老师自己的话说,他真正的学术青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这一年,62岁的甘惜分老师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为研究生主讲新闻理论课程。1980年,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积累写成了《新闻理论基础》一书,这是他本人公开出版的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此书1982年正式出版后多次印刷,成为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一部新闻理论著作。当年全国新闻界评定技术职称规定的阅读教材就是这本书。

这本书的框架是这样的:绪论:第一节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新闻学是一门科学、第三节怎样研究新闻学。其他内容分上下篇。上篇为第一章新闻:第一节什么是新闻、第二节新闻的起源、第三节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第四节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的关系、第五节关于新闻的定义;第二章舆论:第一节什么是舆论、第二节舆论的力量、第三节对舆论的引导;第三章新闻事业:第一节新闻事业和舆论、第二节无产阶级和新闻事业、第三节新闻事业的性质、第四节新闻事业的某些特点;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作用:第一节无产阶级革命的组织者、第二节旧世界的揭露者、第三节新生活的建设者、第四节科学文化的传播者。下篇为第五章新闻事业和现实生活:第一节反映事实的真相、第二节反映时代的真相、第三节反映时代的本质、第四节联系实际、指导实际、第五节新闻事业和调查研究;第六章新闻事业和群众:第一节群众是新闻事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节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第三节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第四节来自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第五节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第七章新闻事业和党:第一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第二节坚持党的政治路线、第三节坚持党的组织路线、第四节关于新闻自由。用甘惜分老师自己的话说,这本书与过去多次写的新闻理论教学大纲不同的地方是“在体系上作了较大的变动,增加了绪论,论述新闻理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然后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解剖新闻和舆论开始,论述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作用。下篇专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现实、和群众、和党这三者的关系。”甘老师认为,“通过这些关系的论述,讲清新闻事业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他说,“把这几种关系搞清楚了,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也就明确起来了。”

用现在的眼光看,这本书的框架以及由这一框架所显示出来的内容,显然还带有那个时期的明显的历史印迹。但实事求是地说,其内容已经体现出作者对极“左”状况下一些新闻观点的严厉批判和深刻反思。例如,书里对新闻报道中“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的关系”的论述,对新闻事业与现实生活、与人民群众、与党三者关系的论述,都是建立在他对“四人帮”极“左”路线不顾事实、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和背弃党的正确主张的做法的揭露与批判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内容对于当时新闻界拨乱反正、肃清极“左”思潮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甘老师在给我们8名新闻系首届研究生讲授新闻理论时,痛快淋漓地揭批“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激情讲演。作为一个青年时代就投奔延安,参加革命,一生都在为党的新闻事业奋斗的新闻学者,甘惜分老师对极“左”新闻观点的政治批判和学理分析,拉开了新时期新闻学研究的序幕。

2005年年底,在为甘老师90寿辰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刘建明教授称《新闻理论基础》这本书奠定了我国党报新闻学的理论基础,说甘老师是我国党报新闻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这个评价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也是对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的一种高度评价。

此后,我国新闻理论教材在理论框架上基本上以此书的框架为基础进行调整和修订,陆续出现了一些有一定认可度的教材。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当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何梓华和成美教授共同主编的《新闻理论教程》一书。

该书实际上是一项集体成果,因为参与此书编写的有包括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南昌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等几所高校的教师。但其理论框架应该还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理论教材框架的基础上形成的。

该书的理论框架如下:绪论;第一章新闻;第二章新闻传播;第三章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第五章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第六章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第八章反映实际,指导实际;第九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第十章舆论监督;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第十二章新闻队伍建设。这本作为集体成果,出版于1999年的教科书,其理论框架具有一定代表性,它显示了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在对新闻理论基本框架问题上所取得的共识。

从徐宝璜建构起我国新闻学的第一个理论框架开始,时光已经过去了90年,抚今追昔,我们既感慨这期间新闻理论框架建构所经历的起伏曲折,也庆幸今天新闻学科建设所面临的大好时机,更期盼着新闻学科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同类推荐
  •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城市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忧患意识淡薄,安全话题、危机意识、自救常识对于他们就显得格外陌生。利用2008年“汶川地震”这一契机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增长自然灾害方方面面的知识。通过亲历亲为,他们的忧患意识得到增强,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优秀道德品质得到了完善;面对危机,镇定、勇敢的良好心理素质已经形成。
  •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同人报刊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是同人报刊最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周报》在同人报刊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地位。《论证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以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等人创办的《努力周报》(《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剖析自由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面对专制、腐败的政治现实,在论政和启蒙间进行抉择时的犹豫与矛盾心态;在研究论政、启蒙的具体运作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周报在国家统一、列强侵华、教育成败、监督政府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新诗、古史、民主制度、科学与人生观、批评的伦理等讨论中的态度,并对传播形式与效果进行探寻。
  •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凌宗伟老师的一本阅读随笔集。全书收录60篇文章,按作者的阅读思考,分为“我这样理解教育”“寻找理想学校的走向”“改变从自己开始”“在热闹纷繁的教育世界中”“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等七部分。作者立足于对教育经典著作的阅读、理解,思考中国当下教育的生态,反思现实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追寻教育的本质,提醒广大教育者重返“为了人”的教育。
  • 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本书详细分析了民族地区经济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原因,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同时,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独有的特点及当地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在国内外典型案例及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探寻适合民族地区经济与职业。
  •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详述了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通过对生命、成长、教育、社会、伦理、环境等问题的讨论,试图以这本书满怀诚意地探讨现代人的母题之一——生育。全书分为“上篇:人生神圣”、“中篇:内心惶惑”和“下篇:外在恐慌”三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作者对于生命创造的敬畏,“被生者”的权利和个人生活的转变。从中篇起,作者开始向繁育子女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批评生养关系中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孝道的荒诞、经验主义对自由的限制和家庭角色的错乱。用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来谈父母的职责、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爱人。在下篇里,挑战延伸到社会环境,对政治、社会、教育体制、环保现状进行批判。
热门推荐
  • 相府弃女太嚣张

    相府弃女太嚣张

    山盟海誓敌不过千金财富,耳鬓厮磨却死于一张保单。曾经的挚爱因为钱变得如此不堪……魂归幽冥,她带着一颗破碎的心,重生于这个盛世。身为相府嫡女,却无千金尊贵,只因她是一个不被父亲认可的弃女。重生也罢,弃女又如何?她伤痕累累的心,已经容不下太多的波澜,只要自己在乎的,还在……可是为何,却连这么一点点小小的温暖,都不给她留下。。。血洒长空,冷了她的眼,断了她的情,毁了她的心。从今后,只余执念!“亲爱的父亲大人,”诸葛玲莜明媚的笑着,声音却犹如来自地狱最深处般的冰冷:“您一定要长命百岁,因为你死的太早了,就看不到女儿是如何让你们一步一步的,踏入永不超生的地狱了。”说罢,她优雅的转身,魅惑的笑着,扬长而去,空气中只留下了像是情人般软语的呢喃:“我要相府,永无宁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诛他满门,便是血亲又如何?只是这样已经无心无情的她,为何偏偏惹来了……高贵傲气如他,却甘愿放弃一切:“莜儿,这万里江山,你若喜欢,我便为你而夺,你若不喜,我便抛下一切,随你笑傲江湖,行遍海角天涯!”温文儒雅如他,却甘愿去付出一切:“莜儿,不管你如何改变,飞往何方,如果有一天你累了,只要回头,就会看见师兄一直都在你身后,守护着你!”冷酷无情如他,却霸道的承诺一切:“女人,我即救了你,便不允许任何人再伤你,我不能,旁人不能,你自已更不能!”邪魅狡诈如他,却蹩脚的奉献一切:“宫主大人,既然老宫主把我交给了你,我就已经是你的人了,你要对我负责!”诸葛玲莜抚额长叹,都是嚣张惹的祸……—————————————————————————————————文文各帅哥美女开始领养,先到先得哦!本文女强NP,请慎重跳坑!女强男不弱!且看强强联手,如何睥睨天下—————————————————————————————————新人,新文,求包养、求点击、求收藏,各种求 ̄ ̄ ̄ ̄ ̄ ̄ ̄ ̄ ̄﹏﹏﹏﹏﹏﹏﹏﹏﹏好友推荐﹏﹏﹏﹏﹏﹏﹏﹏﹏﹏﹏﹏﹏《娘子,别逃了》http://m.wkkk.net/info/m.wkkk.net花妆画骨·著《魅颜狂杀》http://m.wkkk.net/info/m.wkkk.net墨羽轻尘丶·著《月无极》http://m.wkkk.net/info/m.wkkk.net罂紫·著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作者中肯地评述了汉元帝、成帝、哀帝时期后宫中的名女人,文风诙谐而不失客观,引用史料令人信服,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颇具厚重感,作品可读性很强,堪称“草根式论史”的又一力作。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乾坤龙游

    乾坤龙游

    上古大战之后,人族大胜,妖族被赶至大千世界的偏远地带,苟活残存;魔族几近灭亡,销声匿迹;强大魔兽血脉被封印。千万年后,两个小家族的生死存亡,却令妖族再现,魔族再起,无数魔兽强大血脉的封印被解除……
  •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友情故事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友情故事

    这套感恩书系正是我们需要的心灵“慧眼”,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小故事中让我们发现爱的真谛;它是一块点金石,让我们在普通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爱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或深沉的爱和善良,它都可以敏锐地帮助我们感触到。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批评中品享到关切;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轻轻的埋怨中体味到温暖和幸福;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霜雪中眺望到春天的阳光;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风雨中意想到彩虹的华美。
  • 阴阳路工作指南

    阴阳路工作指南

    有这么一家公司,薪资极高,待遇极好,只是前前后后换了不少员工,无一例外都做不长久。某天,终于轮到我入职,我这才发现,原来活人可以和死人打交道。正如,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好久。
  • 佛说菩萨十住经一卷

    佛说菩萨十住经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开店细节全书

    开店细节全书

    把店开起来不难,但如果把店开火了却不容易。一个店铺就是一个小企业,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想生意兴隆,就得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
  • 史上最强书生

    史上最强书生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这个世界,前世的煌煌巨著都有神秘的力量,指引着无数人勇攀书山学海;在这个世界,读书就是力量的源泉,开天辟地、移山倒海,无所不能。
  • 地理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地理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本书系统阐述了地球地表形态的特点及其变化、陆地和海洋、水及水循环、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地球资源和世界人口概况。在这个生动的地理王国里,读者将近距离认识地球,不仅从自然科学,而且从社会科学角度深入理解地理的完整含义,从而有效地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民富论:创造企业的基本规律(修订版)

    民富论:创造企业的基本规律(修订版)

    《民富论:创造企业的基本规律(修订版)》主要内容包括:用法律来保护私人财产的权利,会在中国成为现实、对民营企业投资的资金壁垒,将在金融改革中打破、外资本土化过程,给中国中小企业产生提供了机遇、投资领域的开放,使平等的创业投资环境开始形成、证券投资引力的减弱,将把民间资金引向产业方向、巨大的中国市场,给创业投资提供了无限发展空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