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200000005

第5章 影视与戏剧(3)

2.戏剧表演中演员与观众互动后的再创造

有一个话剧演员这样描述他演出后谢幕的情景,他说:“当我手摇着观众送我的鲜花向她们再一次致敬的时候,热情的观众又一次沸腾了,以更长时间的掌声对我报以亲切热烈的回答。我喜欢这从心里发出的掌声,因为整个演出中我们的情感一直在碰撞,我们的心一直在沟通。当然,我更喜欢在谢幕时向观众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因为这不完全是出自礼貌,更是由于我们的演出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与参与。作为一个演员,没有比这一刻更叫人激动和兴奋的了。”

上面的描述足以让人们领略话剧在与观众互动中形成的那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场面和它所带来的令人陶醉的艺术震撼。因此,与观众共创作或再创作是舞台表演区别于影视表演的最大特点之一。观众是话剧演出的载体,戏剧内容的好坏,演员的表演是否精彩(其中包括声音、形体、扮相等)都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得到观众的鉴定。反过来说,观众的任何反应都会影响到演员的表演,这种来自观众的反应叫观众的参与。观众对演员表演的参与及支撑多来自他们有感而发的掌声或平息静听的寂静,而演员回报观众的则是更加投入与忘我的表演,在这样的境况中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剧场效果,可能是一句简单的台词处理,一个在激情中突发的形体动作,一段下意识产生的人物对白等,都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

为什么话剧演员在表演中会产生那么多的突发或下意识的表演?主要来自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中而产生的相互刺激,那种刺激的最初阶段像淡淡的清茶加橄榄,而越往后来随着相互刺激的不断加深、加大其美妙感觉越会如醉如痴。常听话剧演员说起那其中的感觉时,有如幻景中的飘逸。

可以说,戏剧诞生几百年至今没有消亡,其主要得益于观众共同创作,相互支撑。在观赏中传递美感,在美感中去共同营造。无论是美的、丑的、善的,都与观众去同思索、共沉浮,这是话剧演员在表演中最为之享受的东西,是话剧区别于影视表演的又一大特征。

3.戏剧表演中演员具有的可调性

对表演能进行调整,这是戏剧在进行多场次演出中演员在表演中所独有的权利。也就是说,演员作为舞台表演中的主体,能够对每场演出后总结与检验自己在表演上还有哪些不足,能够改正那些与对手交流中感到表演上的不舒服的地方。更确切地说,演员可以根据观众的反映选择保留或去掉某些地方。这同样来自对台词的处理,对声音的运用,对形体、情绪等多方面的取舍。

我们经常听爱看戏剧观众讲,看戏要看演过三场以后的戏。为什么这样说?其主要原因是,前三场戏演员刚刚从排演场到剧场的正式布景里,无论从整台灯光、美术、表演等的配合还没熟练,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演员的表演,由于刚从排演场走到剧场的舞台,虽然是同样的空间,但演出区的面积增大了,演员在舞台上的所有调度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同样包括了灯光对位、布景的准确、音乐的合成等。

一出戏演出几十场,那么话剧演员的表演是否一成不变地进行?应该说,最初设计人物主体性格是不会变的,变的是在不断的演出中发现或更进一步地理解人物。一般性的补充或改变某些动作演员自己可以决定,但重要的是,涉及与对手改变某种行动调度、幕与幕间音乐与人物的衔接等,都需要争得导演同意后,再进行统一部署。

话剧演员在自己设计的人物区域内,不断变换或完善自己的人物所进行的尝试是影视镜前所不容许或根本不可以的。舞台上经典话剧《茶馆》中王掌柜的扮演者于是之老先生,在最初的人物塑造与演出几十场后的人物感觉有很多不同之处,后期明显通过对人物理解后,改变了多处人物动作及语言处理,从而使得人物更加丰满和厚重。如果没有在排演场及舞台上的经久磨炼和不断完善,恐怕很难塑造出舞台上的经典人物形象。

因此,话剧演员对人物的创造,是随着演出场次增加而不断琢磨并不断完善与补充人物形象的不足,是在可调整中逐步完善、丰满人物形象。这是影视表演相比舞台表演中所没有的,也是常令许多从事影视表演的演员们怀念舞台表演过瘾时所津津乐道的。

二、影视表演

影视表演是摄影机或摄像机通过记录材料———电影胶片或像磁带记录下来的一种表演,是一种间接的视觉展现与过去时的再现,它没有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与创作,没有表演的独立性,没有表演不间断的完善性。它是记录在胶片或磁带上的以往(过去时的)记录,屏幕所展示的只是演员以往的感情流露或者是征兆,是用一种无感情的相关因素去表现感情的。

这种表演没有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与创作,没有表演的独立性,我们可以这样说,“闭上眼睛把故事串起来那叫电影,睁开眼睛诉说那是戏剧”。人们常说的表演分寸感就特别适用于影视与戏剧创作的把握上。

现在我们明白了,镜前表演的含义就是指影视表演,而影视表演的含义就是用镜头和机械(摄影机、摄像机)记录表演。镜头记录的表演必须是在镜头包容内的表演,也是受镜头制约与限制的一种表演。所以,用镜头记录的影像活动与没有记录影像的舞台活动是完全不同的,是具有相当大的区别的。

现在试想一下,当人们看到整个银幕就出现一张脸的时候会是什么感觉?会不会觉得那张脸被放大了许多倍?会不会甚至感觉到银幕上的脸每个瑕疵都被看到了?人的鼻子、嘴巴、眼睛等,是不是有如在显微镜下被放大了一样,而且被放大得那么不留情面!

是的,影视表演是在镜头下被放大了的。影视由于特殊的造型表现特性,因为景别的因素,尤其是近景系列,会把现实空间夸大表现。

那么声音呢?演员在为自己的角色配音时明明是很小的声音,但在放映大厅中会那样清晰地令每个观众都能听见,这种声音被放大了多少倍?我们都明白是演员的声音通过扩音器被放大了的。

如果你是一名影视演员,而恰恰坐在剧场里看自己的作品,那时的你绝不是单单感觉自己被放大了,甚至会觉得那是别人又创造了一个你。你是谁?你在银幕上的那些动作和表情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那些分散的镜头是怎样拼接的?你的一个笑本来是这个情节中的,为什么会放在那个情节中?你的近景生气的镜头怎么被用了两次?你本来一个很长的连续奔跑镜头怎么被剪开用了好几次?别人如何记录了你?你做的一切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你会在奇妙的遐想中逐一记起每个镜头诞生的过程,而那些过程没有哪一个是让你兴奋的,更多的感觉是枯燥,甚至你始终感觉你那时的表演不到位,人物的感情不连贯,给予人物的真实情感不够等。每到这时你会对导演对你表演的客观把握产生怀疑。而你更多记起的是你真正进入情绪尽情发泄的时候,然而导演又说你过火了,摄影师说你跳出了镜头外。你可能恨那些制约你表演的景别,尤其那些近景更让你感觉犹如被捆绑起来一样僵硬,那真是很苦涩的回味。

但连接后的镜头组合又确实令你兴奋,你又迫不及待地去思考你在不同景别中今后还要注意什么,如何把握那些最细微、最容易被放大了的感情流露,如何掌握好情绪的控制,等等。

演员对电影创作的迷恋也许就是在这种不满意中产生的,在永远的遗憾中反省,在反省后的创作中又有遗憾的反复追索中去创作的。

与舞台表演相比,有人说影视表演是“微像表演”,强调的是更生活化,是生活现象、生活过程、生活细节的一种影视屏幕上的再现。一些有经验的影视导演及演员经常说“宁可不够,也不能过火”,而完全相反的是舞台表演强调“宁可过火,也不能不够”。当然,影视表演创作远不单单是表演掌控的问题,它始终存在着与戏剧创作不同的几个主要区别:

1.表演永远服从于以导演为主的中心

影视导演是创作的中心,是创作的主宰与主体,演员的创作及一切部门创作的成果均等于导演的成果。导演要用镜头去叙事,用镜头去控制演员的情绪与表现,并按照剧情需要、叙事要求而进行必要的镜头调度、场面调度及创作处理,而演员则必须在导演指定的镜头中按导演的意图去完成。简单地说,影视就是镜头的表演,也是导演的表演。这恐怕是毋庸置疑的,表演本身在这里似乎是无独立性可言。

所以,演员一旦进入影视表演就必须依据影视的特殊创作规律去完成、去表现,其一切创作中的解释必须服从导演对全片人物的解释,包括对景、物、光、镜头等一切的需要及处理。因此,表演不能离开导演将其放在所固定的画面中,也就是在不同景别中的处理,表现景别中演员所在画面空间内的位置,按着镜头的需要都必须是经过导演认可和同意的,尤其是在一些较特殊的景别中表演更不能离开导演的约束自行扩张。

同类推荐
  • 外国影视纵横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外国影视纵横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外国影视纵横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共精选作者李邦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表的学术论文20篇,分别研究了:①列宁银幕形象,介绍了列宁题材作品的概况、演变、成就与不足,列宁扮演者经验介绍等;②阿·托尔斯泰,着重研究其人生道路、创作倾向、艺术理念、主要作品等;③为外国电影电视发展史中的一些理论探讨与创作成果。
  •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根据音乐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大概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产生了我国最初的音乐教育行为。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音乐教育从萌生、逐步定型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韶》乐史称“舜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为上古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我国音乐史,同时也包括俗乐历史,俗乐以民间歌谣为主体,成为我国古典艺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艺苑耕耘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艺苑耕耘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艺苑耕耘集》展示了作者宋建林近年来在艺术研究方面的成果。全书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主要展示了作者对马列文论的研究,侧重介绍了中国马克思艺术理论的发展历程及贡献。第二编介绍了艺术理论的发展,指出我们应充分认识艺术社会学作为研究艺术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基本视角的重要学科意义,切实加强艺术社会学学科建设。第三编介绍了特定时代条件下的文艺思潮,并指出其对社会生活和艺术创作的影响。第四编主要介绍了作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
  • 石窟:石窟雕塑奇观

    石窟:石窟雕塑奇观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一直以精美的壁画和形象的塑像闻名于世,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它位于河西走廊西端,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千年凿窟造像和不断修绘,形成了南北全长约1.6千米的宏大石窟群。莫高窟现存洞窟、壁画、彩塑,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热门推荐
  • 灵装师

    灵装师

    大千世界,百族争雄,弱肉强食,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无数的人死亡、新生,都有无数的家国破灭、复兴......轮回十万载,历尽艰险,这一世,林枫发誓;“一定要将异族赶出去,解救亿万被蛊惑的同胞,收复家园。”新书,转生到异世界的我成为了渎神者。已经开始上传欢迎读者们前来留下精彩评论。
  • 幸运女郎上错床

    幸运女郎上错床

    奇怪,是他变丑了还是她的眼光特殊?对他无往不利的迷人笑容她视而不见,抓住他的小辫子把他当男佣一样使唤。别的女人如狼似虎的只想爬上他的床,唯有她躺在他身边仍能呼呼大睡。是她秉持人性本善,认为他不具威胁性;还是她压根不把他当成男人看待?她总是戴着冷漠的面具面对所有人,偶尔流露的柔情和羞赧却让他怦然心动。气人的是这女人老是为了食物推开他,所向无敌的男性魅力竟比不上美味食味,这残酷的事实教他如何能不郁卒……
  • 田园小当家

    田园小当家

    编程高手姚若溪睁开眼又活了过来,只是看清眼前的情况,恨不得再死一次。前世她天生腿瘸,惨遭抛弃,却在有望治好的时候被亲人抢占存款,混乱中致死。不曾想穿越古乡村,依旧是个人人嫌弃,处处被欺的小瘸子。她爹是倒插门,沉闷软弱被欺压。她娘是狠心肠,刻薄寡恩盼儿子。姐妹各有心思,亲戚谋划算计。她那个便宜姥姥还老蚌怀珠,一家几口面临被赶出门的下场。只是那个把她爹卖出来当上门女婿的爷奶家,根本也无法容留她们。——◇◆——————姚若溪握紧小拳头,这辈子她决不再隐忍受欺。把她爹调教成真汉子,把她娘管教成小绵羊,教导姐妹成白富美。过目不忘,身怀奇才的小瘸子担起当家责任。种地养殖一把抓,银子赚的哗啦啦。那些上门的极品亲戚?来一个打一个,死了活该!她只是本分挣钱,勤劳致富,却莫名招来桃花朵朵开,都说要当她的腿。可,她的腿早就已经好了,更不需要男人这种玩意儿。某男危险的眯起眼:他难道就是个玩意儿!?——◇◆——————【本文一对一,质量保证,内容虚构,不喜绕道】
  • 代驾人生

    代驾人生

    王小八为了很多人而活也为了自己而活每个人都为了很多人而活也都为了自己而活
  • 快乐心灵的寓言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快乐心灵的寓言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这套课外读物主要包括有关成长、生命、神童、亲情、爱心、感恩、母爱、父爱、心态、美德、人格、幽默、思维、习惯、励志、真情、名人、英雄、语文、数学、名著、唐诗、地理、历史、美术、音乐、文学、电影、谜语、哲学、哲理、信仰、智慧、文明、发现、科幻、推理、侦探、战争、探险、惊险、财富、时尚、神话、民间、公主、医学、天文、寓言、建筑、名胜、海洋、奥秘、奇趣、植物、动物的故事,既有一般的故事, 也有知识故事, 这样, 把阅读故事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 就能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新课标课外读物的最大特色。
  • 谢文庄公集

    谢文庄公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卡牌灵宠师

    卡牌灵宠师

    【衰弱+腐烂=瘟疫】【柔毛兔+瘟疫=变异瘟疫兔】【噬心魔狼+正义爆棚=守护之狼】余枫一朝穿越,来到灵气复苏,天地大变的异世界。世间动物、植物纷纷通灵进化,各有神异变化。其中唯有人类不同,只进化出了一种能力——以精神力驱驭灵宠。这是一个豢养灵宠、争夺拼杀的时代!从灵兽尸体内爆出的奇异卡牌,一卡在手,即便是最胆小怯懦的柔毛兔,也能变成四处散播瘟疫的恶.魔;无恶不作的噬心狼,也能成为守护正义的骑士。
  • 问题首富黄光裕

    问题首富黄光裕

    1985年,黄光裕怀揣4000元离开潮汕,北上创业。2004年,他以105亿元财富首次成为“中国首富”。然而,在以430亿身家再次戴上“中国首富”的皇冠之后仅仅一个月,黄光裕被警方带走拘查。
  • 联想风云三十年

    联想风云三十年

    “以柳传志为师,以联想为镜”是众多中国企业一直追求的梦想与目标。《联想风云三十年》通过透视以联想为代表的中国式企业三十年兴衰历史,给大家一个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本书并总结了联想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经验和教训,是一部最能让我们领悟企业经营得失的教科书。
  • 中国历代八景文化故事

    中国历代八景文化故事

    所谓“八景”,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是一种人文文化的历史体现。它是指一种风物景观,后来各地也称自己的风景名胜为八景,例如青岛八景、燕京八景等。对于八景之说,滥竽充数者也不在少数,有人便视这种现象为社会危机实存下的附庸风雅和粉饰升平,但始终可以称得上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