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4500000004

第4章 对外英语广播的主持艺术——“硬新闻”(3)

主持人的自信来自对话题的理解

问:您在美国看过中央九套的节目吗?感觉如何?怎样才能做一个优秀的脱口秀主持人?

韩:我看过的。在香港有线网里看得到。我从来没有在电视上见过这么漂亮的一群人。我告诉我的朋友,香港媒体可要小心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实力很强,而且处于上升阶段。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节目质量让我印象深刻。当然有些地方它还需要改进。比如有些记者在做外采报道时,他们的话筒总是放得很高,应该低一点,看上去会好一点。我想,中央台的水平是很高超的,许多亚洲的主持人应该好好向他们学习一下。美国的电视节目收视率很高,是因为他们的主持人很棒。说实话,在屏幕上美国节目看上去比BBC好看多了。但是BBC的节目内容和纪录片是无与伦比的。对于你提的第二个问题,看看沈冰,她很优秀。我想,在谈话节目里,你和你的嘉宾要在一起呆一个或半个小时,你必须让你的嘉宾放松,而后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和“提问—回答”不同,谈话节目里,你和嘉宾的对话就像现在我和你的交流一样,自由自在。每个人做节目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需要不断的实践。它不是来自你表面的一个微笑,而是来自你的内心,你的自信,而你的自信又来自于你对话题的了解,这最起码保证了你能让你的嘉宾说出你想让他说的话。

问:您觉得在中国,请外国人来主持外文节目效果是否会好一点?

韩:我不同意。我想,如果你播有关中国的新闻,让一张亚洲人的面孔出现在屏幕上会比较好。谁会喜欢听一个外国人告诉你成都或西安发生的事呢?没人信。我认为亚洲人应该走出来,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因为我们和别人一样出色。是时候了。我认为,中央电视台应该以中国人的面貌出现,这十分重要。

工作的热情来自内心

问:面对激烈的竞争,您如何预测您在CNN的未来?您如何保持您的工作热情?

韩:我对自己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因为经济状况不景气,许多企业纷纷裁员。CNN去年减员700人,其中有资格老的员工,也有主持人。你怎么在CNN这样一个公司里保护自己?很简单,你根本无能为力,你控制不了任何事,你的生计被亚特兰大CNN总部掌握着。有一张亚洲面孔是我们的优势,因为CNN一直声称他们是全球电视网,需要我们这些有亚洲血统的人。他们必须有不同的人种在屏幕上出现。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了非洲人、印度人、英国人、中国人、韩国人或日本人。我想这也是CNN的独特之处。它提供一个平台,把整个世界与中国人或印度人或日本人联系起来。你怎么保持工作热情和活力?你必须热爱你的工作。我本人非常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情来自我的内心。每一天,我期待与我的嘉宾见面,倾听他们的话语。我永远保持着一份好奇心,这让我充满活力。

问:给我们讲讲您第一次做现场报道的事好吗?您害怕吗?您觉得凤凰卫视怎么样?我怎么进CNN工作呢?

韩:我可以告诉你CNN在北京的地址。CNN目前驻北京分社的首席记者是吉米·福洛克鲁兹先生,菲律宾裔。在CNN工作,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大学文凭,但不一定都从新闻学院毕业。现在,在哪儿找工作都不容易。我想你的优势在于你可以说双语。这是许多公司在招人的时候很看重的一点。如果你能说三种语言,就更好了。凤凰卫视,我想它是CNN的一个补充。我不认为目前它俩是竞争对手。它们服务的对象不同。我不记得我的第一次出镜采访是什么样子了。但我可以告诉你我第一次上镜时的情况。我当时浑身冒汗,声音颤抖。我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来适应镜头。当时我的声音很高,但我根本没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太紧张了。紧张的时候,你的喉咙往往会发紧,忘了用气发声,而用了嗓子。

问:您两档节目的目标受众是谁?您为什么选择亚洲,是因为您是亚裔吗?

韩:不是我选的,因为CNN要做有关亚洲的节目,他们要做全球媒体,就少不了亚洲节目。《亚洲经济》聚焦本地区经济发展,我去年就不做这个节目了。《亚洲谈话》专门为亚洲领导人、政坛决策者、娱乐明星等等人物提供机会,讲述他们的故事。《亚洲谈话》的观众群很广。自从“9·11”恐怖事件后,CNN决定加大《亚洲谈话》的力度,因为他们觉得“9·11”让人们的心情过于苦闷了,他们需要更活跃、更引人注目的节目,让人们暂时忘却恐怖事件带来的阴影。你知道,新闻节目里充斥着太多的打打杀杀,从爱尔兰的冲突到阿富汗的战争。有时,人们需要些许的喘息,我的《亚洲谈话》正好为CNN的观众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

问:美国新闻界一直在批评中国政府,中央电视台也反过来批评美国政府,你觉得我们是应该互相批评,还是应该互相帮助?

韩:我认为,中美之间的关系是又爱又恨,就像妻子和丈夫,有时如胶似漆,有时恨之入骨。当然,相互帮助是最好的,但又不太可能。每个人都有他的议程设置,国家更是这样。美国确实常常指责中国侵犯人权,美国新闻界也起了帮腔的作用。很难说,美国是在恶意伤人,因为他们以为那都是有建设意义的批评。在他们的头脑里,中国就是这样的。国会山的那些人自己也在争论不休。说实话,我没有权利说美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是个加拿大人。基本上,有时互相帮助是对的,但有时互相倾听也很重要。这就是新闻界“坦诚、直率”的地方。克林顿总统不想听到人们说他和二十五岁的实习生乱搞。他妻子会怎么想?他女儿会怎么想?美国新闻界才不在乎。每个人都想了解人权状况,不管它是真的,还是假的。这要看情况,只要我们有画面,证明确实有人权被践踏的事情发生,我们就会报道。

问:您认为中央九套的主持人的发音怎么样?您认为他们在播音的时候有中文口音在里面会有影响吗?

韩:问得好!你知道,发音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是中国人也好,是意大利人也罢。有时候,母语里的一些词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读。这也是评定一个主持人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我认为,中央九套的主持人的发音还是不错的。没有口音的发音是最好的。我想,你们有时听英国人讲英语,也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希望有一种国际发音,但这需要时间。美英和英英之间常有争论。我尽量发音清楚,但还是有些人说我有澳大利亚口音。清晰的界定也有很多种。也许你正好有中文口音,但你发音清晰,那有口音又怎么样呢?

经验很重要

问:您是如何组织问题的?碰到不善言谈的嘉宾,您是怎么处理的呢?

韩:你问的很好。这全凭嘉宾表现了。还是那句话,要让他们感觉放松。人就是人,碰到我们不顺心的时候,假设今天出租车司机多要了我的钱,那我就会气愤、恼怒。在我《亚洲谈话》的第一期,我请来的是新西兰总理。当他走进演播室,我向他说“你好”的时候,我就觉察到他情绪不对头,事实上,是非常糟糕。但是几分钟过后,他慢慢放松了,并和我融洽地交流起来。所以说,经验很重要。没有一本书会给你列出五点经验,你必须自己去积累。我记得,1997年亨利·基辛格在上海的时候,我和他做了一个现场采访,我当时在香港。我很紧张,我知道他对中国非常了解。采访刚开始时,我发现他几乎走出了镜头,因为我们耽搁了两分钟,使他十分恼火。他说,他得赶去赴宴,而我之前并不知道这事,所以当他回答我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很唐突无礼。但是几分钟后,他语气缓和了许多。也许是因为我的口吻和提问方式起作用了吧。

问:您认为有一副好嗓子对做主持人很重要吗?

韩:我认为很重要。许多顶级主持人都有一副好嗓子。一般说来,他们的嗓音低沉、浑厚。我自己是从广播练起来的。广播是训练记者的最好的基地之一,因为它强迫你用声音。广播没有画面,电视有画面,因此你可以藏拙,但是广播不允许你这样做,人们是听广播的,他们喜欢你的声音,才会喜欢你的节目。但是对于电视,许多人就要问我,是不是一定要长得漂亮才行。这问题很难回答。什么叫漂亮?我认为,只要干干净净、得体就可以了。但有好的嗓音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人们不喜欢你的声音,又干嘛要请你到他们家里去呢(即:收看你的节目)?

电视主持人的迷人之处

问:您认为做主持人是您毕生的事业吗?如果不是,您会做什么?

韩:我会做我现在的工作。如果我不干了,我会做一名老师。我会走出去,告诉人们我这些年来学到的东西,把我的经验传授给像你这样面临众多挑战,从事着如此有趣的工作的年轻人。有谁能够有机会与国家元首交谈、握手?有多少人能够像你一样和这些名人打交道?太少了。并不是因为你有多少钱,受教育程度有多高,而是因为你的这份工作。它为你提供了可能,你用不着向他们鞠躬,他们会因为你所处的位置而尊敬你,听你问的问题。我问问题,让他们回答。如果在大街上或餐厅里,他们很可能无视我的存在,但如果把他们请到我的演播室来,他们就得听我的。这就是这份工作的迷人之处。

问:您是如何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个著名主持人的?

韩:阴错阳差,我入了这一行。我从没有学过新闻。我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英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了两个学位,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文学。毕业后,我去香港度假。那是1986年,当时在加拿大,工作很难找。我那时的理想是做一名老师,但我只能去乡村教书。我去了香港,别人说,我为什么不到电台试试。于是我参加了声音测试和笔试,都通过了。我想那只是个暑期工作,一般也就做一两年。现在,我做这一行已经15年了。我曾经有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从如何打草稿开始,教会了我所有事情。我当时连什么是新闻都不清楚呢。这就是我入行的经历。

问:在大人物面前,您的自信从何而来?您提问的思路是什么?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主持人?

韩:正如我刚才所说的,时间和实践很重要,和你将来预备要从事的工作息息相关。做一名主持人之前,先做记者,这样你才知道什么是新闻。做主持人,你必须学会处理每一件事。没人告诉你该做什么,该说什么,因为大家都很忙。提问没有窍门。这完全有赖于你的采访对象。如果你事先做了你的功课,你就会知道问什么问题会最吸引人。我们请一个人做嘉宾,一定是因为他(她)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或是哪一方面的专家。我要问的问题都是观众对这个嘉宾感兴趣的点。观众感兴趣的东西是我们最看重的。

美国99.9%的电视主持人当过记者

问:作为主持人,您没有机会到新闻现场去,那您和采集新闻的记者是怎么交流的呢?

韩:首先,我信任我们的记者。一般说来,我们知道记者们会核实他们的报道,许多人都赞成,主持人在播送新闻之前都要有记者的经历。但现在,全世界有太多的人是一上来就播新闻。在美国,99.9%的电视主持人都是从记者中选拔出来的。

问:您认为女性在新闻圈里有优势吗?

韩:我们更具魅力。事实上,世界上很多记者都是女性。CNN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找不到亚裔男性。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有很大的一块市场等待开发。你知道,许多许多年前,父母是不会鼓励他们的儿子去做记者的,而是做医生或律师。所以,人们常常鼓励女性在这一领域工作。现在,情况有所改观。记者这一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我们为公众服务,告诉他们世界大事。

问:您如何用轻松的方式问出很难的问题?

韩:首先,问难题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曾经采访过马来西亚前总理,当时在马来西亚直播。那是他第一次向媒体公开谈论安瓦尔·亚伯罕穆的事。他花了16年的心血栽培这个人,到头来却发现他是个同性恋,有不正当性关系。老总理想,一国之首绝不能是这么一个人,所以把他投进了监狱。这事一时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在此之前,所有人都以为他是总理的接班人。在我的采访中,你会注意到我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安瓦尔·亚伯罕穆到底怎么回事?”而是“总理先生,我们都知道,你们两人的关系如同父与子,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到底发生什么了?”两个问题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但后者不是更有礼貌吗?

问:当您明知道您的问题会让嘉宾感到尴尬,而您又抑制不住要问的时候,您怎么办呢?

韩:首先,在嘉宾上我们节目之前,他已经知道我们的话题是什么了。他们不会知道具体的问题,因为这有悖于我们提问的原则。他们是专家,他们没有什么要隐瞒的东西。如果有,那请别到我的节目里来。他一定够聪明,知道我要问这些问题。如果他同意来,那么他对我的任何问题都将坦诚布公。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长期纯净的根本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中国出版业要稳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要靠制度。本书以转型期中国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出版业转型,对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出版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提出了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殛现实意义。
  • 北大人文课

    北大人文课

    北大人文泰斗畅言文化、美学、教育、哲学……高擎人文精神之大旗,体验独特的人文理念,感受大师们思想精髓的独特魅力。章太炎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季羡林怎样看待社会,周国平又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联系当下热点话题,涉及众多精神领域,谈人文思想、人文素养、人文关怀。本书借北大人文大师的智慧,深入探寻各个领域里深藏着的人文力量,立足生活、教育、文化、哲学、社会等各个方面,让读者把握当下,沐浴人文气息,修养人生智慧。也许你不能抵达大师的思想境界,但你能从中寻到一盏指引你前行的明灯,抵达人生的豁然之境。
  •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一个效应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生存智慧;一个效应就是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从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一个法则就是一根魔杖,点开你成功人生的洞天,让你窥见其间的奥妙;一个定律就是一条花香小径,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实现之旅……
  • 悦读MOOK(第九卷)

    悦读MOOK(第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延佑四明志

    延佑四明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公案(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海公案(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本书为清代小说。前六十回为《海公大红袍全传》;六十一回至末一百零二回为《海公小红袍全传》,今存道光十二(1832)壬辰年厦门文德堂刋本。叙述一位无私无畏的清官海瑞一生的故事。海瑞其人其事《明史》有载,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号称“南包公”。本书文笔粗疏,情节离史实颇远。
  • 生出个吸血鬼宝贝

    生出个吸血鬼宝贝

    苏菲,孤儿院长大,不知生养她的父母是谁。十六岁出来混世,如今二十岁的她一个人独居。白天,她是个其貌不扬的本分上班族,夜晚却变身为网络兼职代号:SF。【妈咪版简介】:“苏小姐,恭喜你,你怀孕了!”从外地“休假”回来的苏菲,正逢公司一年一度的体检,原本自以为身体超健康的她居然收到体检医生的一句恭喜祝福。恭喜个P呀!她苏菲正值花样年华的二十岁,私生活向来检点。试问,她哪有可能怀孕???苏菲左右扫视了一下,以着极快的速度关上房门,接着一把薅起体检医生的领口,目露凶光:“你、是、在、开、玩、笑、的、吧?!嗯?”医生吓傻,眼镜斜挂在鼻梁上:“没,绝对没有!不信,你可以用验孕棒验一验……”苏菲照做,果然,发现验孕棒上亮起了两盏红灯……她,确实怀孕了!!!But,???……【宝贝版简介】:产房内,传来女人声嘶力竭的呼痛声————“吸气,用力,再吸气,再用力……啊,就快出来了,就快出来了!”医生不厌其烦地说着。“Shit!这句话你他妈的都说了不下一百遍了!”女人咆哮,接着一用力,人也跟着嘶吼了一声。“啊,出来了,出来了!”医生兴奋地将一个软乎乎嫩生生的小肉球抱给女人看,并顺势拍了一下孩子的小PP。岂料————“妈咪!”孩子不是嚎哭出声,而是开口说话了。医生两眼一翻,晕倒在地。五分钟后,医生睁开眼,刚想大呼,眼前却出现一枚坠饰摇摆不停。“你什么都没听到,什么都没听到,什么都没听到……”女人以着蛊惑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说着。于是,医生也跟着喃喃念道:“我什么都没听到,什么都没听到,什么都没听到……”……对于这个莫名出生的宝贝,苏菲其实并未有多大的触动情绪。因为,宝贝看起来似乎和普通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比普通的孩子聪明一点,漂亮一点,懂事一点……还有奇怪一点——遇到危险或惊慌时,宝贝的头发会张扬竖起,原本银色的眼眸会变红,口中的小犬牙会抽长,背后还会长出两只蝙蝠的翅膀……而苏菲本身也发生了奇怪的事情,经常会梦到一个满脸是血的男子向她和宝贝扑过来。更更奇怪的是,一向低调行事的她居然受到了众多帅哥的青睐,这真是……★注:【此文颠覆常规的血族文,慎入!!!】+++++++++++++++++++++++++++++
  • 你是最好的温暖

    你是最好的温暖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帅气洒脱的许诺,温柔沉静的顾予,爱开玩笑的大葱,给予自己温暖的叶子,可爱的娜娜,爱笑的朝阳,满腹才情的夏晚,还有懂得各种明星八卦和言情小说的暮雪。青春里那些可爱的人啊,你们一直,都在我的心里。那些青春岁月里的陪伴,那些关于暗恋百转千回的心思,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那些喜欢的人和事,我都想表现出来。并立志写一个温暖的,感动的,有些遗憾和惋惜,眼角含泪,但还是微笑着向前的故事。因为我们在内心,都渴望一份温暖吧。不论岁月漫长,时光久远,都会等。希望书中的苏璃会勇敢起来,遇见属于她的温暖。也希望读这本书的你们,收获温暖与幸福。
  • 滋兰树蕙山房同心录

    滋兰树蕙山房同心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艇斋小集

    艇斋小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买宋

    买宋

    一翩翩少年郎,梦回大宋,阴差阳错买了个爹,没想到这个便宜老爹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八贤王,这……更凑巧的是,仁宗皇帝无子,论宗亲自己最近,要让自己继承大统,这……以武举之身入仕途,天下第一武状元,本是文人鄙夷的武夫,却以才华名满天下,这……平西夏,征辽邦,拥新法,促变革,继皇位,争礼仪,且看一介翩翩少年郎,如何买爹买来一个大宋……………………(本书为戏说党,并非考究党,许多桥段来源于历史典故,相声评书,如王华买爹神马的,不喜勿喷QAQ~~~)
  • 金元诗词曲300篇

    金元诗词曲300篇

    本书不仅收集了中华名诗名词,而且还涉猎了中华名赋名句;不仅涵盖了历代小品骈文散文;还囊括了诗经楚辞和禅诗。
  • 黑人

    黑人

    郝总经理举着“常隆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砌筑冠军”证书和一个装有三千元奖金的红包笑容满面地站在主席台正中。主持人对着麦克风大声宣布道:请砌筑冠军、第三项目部砌筑工刘发家上台领取证书和奖金!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可半分钟过去了,却不见有人上台。主持人重复宣布了一次,依然不见冠军露面。噫!怪了,奖金都不要了么?台下的上千民工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建设工程施工实行分项承包的形式,工人大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他们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质量很难保证。
  • 一念情深,萧先生爱太浓

    一念情深,萧先生爱太浓

    苏槿在酒吧邂逅了,全南城最金贵的萧先生。第一次见面他将她抵在了洗手台上,“别说话……”吻我,一个重重的吻。第二次在实习单位他是她上司,滥用权利,层层引诱,遭人非议,“他们都说我们有一腿,你要不要出面澄清下?”男人欺身而上,身体力行的让她知道他们的确不止一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