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6200000002

第2章 总序(2)

二、关于办刊定位与办刊思路的思考

办刊定位是一个刊物的灵魂,办刊思路是落实办刊定位的关键所在,对于刊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办刊定位

30年来,学报的办刊定位和办刊方式几经调整,逐渐走向明确、走向稳定。变的是领域、视野和范畴,不变的是紧紧围绕“四个学”做文章,那就是“学校、学术、学者、学生”。

1.学校:学校是学报发展的强大后盾。在学报发展的历史上,每一次重要的转折都是在学校党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就的。从学报的创刊到学报的更名,从学报的办刊方向的确定到经费、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的配备,从编辑队伍的建设到各项奖励、荣誉的获得,都离不开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以及各院系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没有学校做强大后盾,就没有学报今天的局面。

2.学术:学术是学报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有幸赶上中国新闻传播和广播电视发展的大好时期,30年间,从新闻无学到新闻学遍地开花,从传播学被视为西方资产阶级学术遭到冷遇到传播学成为时代的显学与宠儿,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创建到发展,学报生逢其时,不仅见证着而且积极地参与了这些学科的建设。伴随着这些新兴学科的从弱到强,由小及大,一同成长、一同前行。没有30年间中国新闻传播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发展与繁荣,就没有学报今天的兴旺。

3.学者:学者是学报发展的主要支撑。30年来,众多同行学者给了我们巨大的支持,学报也和众多学者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老一代学者如童兵、李良荣、黄会林、仲呈祥、王伟国、郑保卫、罗以澄、吴廷俊、刘建明、颜纯钧、赵玉明、曹璐、朱羽君、张颂、曾庆瑞、张凤铸、高鑫、任远、叶凤英(叶子)、周鸿铎、周华斌、蒲震元、朱光烈、王武录、柯惠新等;中青年学者如彭吉象、张颐武、程曼丽、俞虹、陆地、李希光、尹鸿、熊澄宇、郭镇之、喻国明、陈力丹、涂光晋、周星、于丹、张同道、尹韵公、时统宇、路海波、贾磊磊、丁亚平、张国良、孟建、黄旦、陆晔、欧阳宏生、邵培仁、金冠军、石长顺、方延明、段京肃、丁柏铨、李幸、黄匡宇、朱剑飞、高福安、丁俊杰、胡正荣、袁军、黄升民、高晓虹、陈卫星、刘燕南、雷跃捷、张晶、蔡翔、苗棣、徐舫州、闵惠泉等;海外学者如赵月枝、潘忠党、陈韬文、祝建华等;来自政府、社会和业界的领导专家如张海涛、刘习良、张振华、杨伟光、黄勇、朱虹、叶皓、叶延滨、张长明、高峰、孙玉胜、梁晓涛、郭运德、沈卫星、汪文斌、夏骏、吴涛、王甫、李向阳、李晓枫、刘长乐、张子扬、张君昌、白岩松、刘文、任学安等,这些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为学报的发展不仅提供了他们的精彩文字,贡献了他们的思想与学说,同时也为刊物的健康发展给予了无私的指教和指导,关心和关照。学者们对学报的信任是对学报发展壮大强有力的支撑,没有学者们的支撑,就没有学报今天的成就。

4.学生:学生是学报发展的不竭动力。30年来,一批又一批当年就读于校园的学生伴随着学报共同进步,如钟大年、马国力、袁正明、夏骏、刘春、何苏六等,在学报上以他们的敏感和新锐发出雏凤之声,他们的学术与事业发展从这里起步。没有他们的参与,就没有学报今天的活力。

令我们欣慰的是,30年来,历任编辑部的同仁,恪尽服务职守、搭建沟通平台,克服了重重困难,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淡泊名利,甘做人梯,为学者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为学校与学术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办刊思路

在30年的办刊历程中,我们的办刊思路日渐清晰,概括起来说就是四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规范与灵活相结合。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学术的眼光关注实践,又从丰富鲜活的实践中提升理论。以许多重要的理论学术观点来阐释传媒实践,又从丰富多彩的传媒实践中提炼出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理论观点。如我们大量的个案研究、专题研究、学术沙龙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2.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学报一方面注重对社会文化潮流动向的宏观把握,另一方面也注重对传媒学术发展中若干微观问题的探究。在我们的文章中,既有潮流、趋势、纵览等字眼,也有点点滴滴的心得、观察、体验和分析等文字。我们认为,单有宏观的描述和单有微观的剖析或许都不够全面,只有将宏观的观察与微观的解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方能释放足够的学术力量。在学报上发表的最具影响力的文字中,无不体现着这样的结合。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30年学报发展的三个时期,始终贯穿着继承与创新的主题。一方面几代学报人艰苦奋斗、恪尽职守的精神没有变,为广大读者服好务的理念没有变,以广播电视为核心的特色办刊方向没有变,在这些优良传统的继承中学报同时也坚持与时俱进、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不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品格,不论是办刊理念还是具体运行,都随着学校、学科、学术的发展而及时调整。我们认为,只有将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打造既具有稳定品质,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品牌学术期刊。

4.规范与灵活相结合。学术期刊尤其是学术名刊必须坚持应有的规范。规范体现为学术的规范和期刊编辑的规范。规范的要求从学术上看,应有符合学术常识和学术规律的概念、逻辑与方法;从期刊编辑上看,应有符合学术期刊基本要求的程序、制度与方式。而灵活则意味着突破规范,用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样态来表达思想与观点。由于学报所面对的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在30年间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与变动,传统的规范常常很难呈现对这种巨变中的传媒学术与实践的观察、描述、分析与解读,这必然要求我们的研究内容与形式应当伴随这样的巨变而予以灵活的反应。在学报发表的文字中,既有严格符合学术规范和编辑规范的学术文章,也有丰富多彩的、灵活的学术表达,如以访谈、对话、文摘、沙龙、报告、札记等多种形式来延伸对于新的传媒学术与实践的解读与阐释。在学报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许多文字大多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如我们组织的年度对话、名家系列访谈、系列札记等等。

三、刊物的发展方向

面对未来,学报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机遇在于学校的发展和传媒学术的发展,学者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期待。挑战在于面对这些要求,我们能否继续担当起引领的重任。我们认为,学报若要继续保持学术名刊的领先地位,理应按照“四化”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与运行。这就是:

1.本土化。三十年来,我们国家最大的成就就是摸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同样的道理,学报的生存与发展,在于坚持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国际化。应当以更加开放的胸襟与胸怀放眼世界,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只有在国际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的参照中,才会获得与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价值与成就。

3.人文化。学报以传媒学术的引领为追求,但不等于拘泥于传媒学术本身。传媒学术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新兴部分,需要借助源远流长的人类文化,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丰厚成果的滋养。应当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使传媒学术不断提升其人文情怀与人文境界。

4.专业化。学报发表的成果应当在专业领域不断扮演着引领的角色,不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以及表达方式,都应不断在国内外的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同时学报还要在学术期刊自身的专业化上练好内功,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这“四化”是我们刊发学术成果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我们刊物继续发展壮大的新的期待。

在学报20周年刊庆之际,我们曾经组织编撰了一套《现代传播文丛》,在学报30周年刊庆之际,受第二批“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建设工程”的支持,我们编辑部再次策划编撰了新的一套《现代传播文丛》。这套丛书经过一年的筹备,按照我们的栏目设置,选取了1999—2008年十年间各栏目有代表性的文字,由各栏目责任编辑主持编选,总共八卷,分别为《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张国涛主编)、《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张国涛主编)、《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张毓强主编)、《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张毓强主编)、《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李立主编)、《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潘可武主编)、《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赵均主编)、《广播电视名家访谈》(杨乘虎主编),以此作为我们刊庆30年的纪念。

同类推荐
  • 人生比喻语辞典

    人生比喻语辞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把某种思想、感情、事物、现象表达得精警有趣,生动活泼,或者说栩栩如生,不同凡响,就不免想到运用比喻。一个恰当的比喻,能起到举一反三、促人思索、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启迪心智的作用。《人生比喻语辞典》围绕人生这一主旨,从古今中外的大量文化典籍、文学作品、民间谚语中加以遴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全书分生命、人性、理想、道德、求知、事业、情感、友谊、家庭、生活、心理等11大类,各类又有不同的主题。本书既适合包括最广大学生在内的普通读者,也适合从事教育、创作、演讲、广告设计、节目主持、文艺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一册在手,妙喻信手拈来,亦宛若俯身花园,仰首星空,诸多景色,美不胜收。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本书是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前沿论丛之一,由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我国历来是一个非常稀缺的社会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加之,社会诚信制度和监管制度尚未完善,导致在获取教育机会方面存在腐败行为,并越来越严重地侵蚀着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具体体现为高考过程中的集体舞弊行为以及招生腐败行为,特别是在招生过程中获取“保送生”资格和“机动指标”方面。高校内部存在着的“行业性福利”,以及掌握资源的特权阶层通过“隐性”排斥,获取这一部分高等教育机会,加剧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和差异。
  •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9年讲座精选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9年讲座精选

    2009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邀请了厉以宁、高占祥、吴建民、海闻、张继钢、郁钧剑、韩少功、康洪雷、毕淑敏等多位名家大师举办了104场讲座,从讲座文稿中精选出72篇整理编辑成本书,内容包括新中国60周年、礼仪文化、励志教育、养生文化、创新文化、婚姻家庭、文学艺术等多个系列。
热门推荐
  • The Five Lives of Our Cat Zook
  • 完美的背后

    完美的背后

    通过富有鲜明个性的文字,充分地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凸显出来。特别是关注身边小人物,他们的苦痛作者感同身受。以古人古事为题材,诠释那一个个高贵的或者是丑恶的灵魂,智慧地注入她自己独特而新鲜的感悟与见解,不时闪现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
  • 穿越女尊之背锅

    穿越女尊之背锅

    这是一个魂穿女尊、无原主记忆的苦逼宅女被迫背上吃喝嫖赌、打架斗殴、强抢民夫……等等锅,艰难求生的故事。穿越、背锅,只为和你相遇。
  • 朕的神朝系统

    朕的神朝系统

    众生大陆,王朝林立。即将完蛋的王朝迎来了它的春天,王子周川临危受命,携神朝系统降临。系统在手,天下朕有。混世魔尊牛魔王一斧破神关,桀骜不驯大翅金鹏云动九霄!“吾乃白起,镇北平息侯,今日奉主之令,灭杀圣教众神,尔等不可投降!”“吾乃霍去病,镇南冠军侯,凡铁骑所到之处,皆为大周国土!犯我大周者,国破家亡!”
  • 尊上与神花

    尊上与神花

    为了不让你恨,不让你怨,我甘愿无声无息的退出于你的生命中。我怕你因为恨而想要抹杀我,我怕你因为怨而想要使我烟消云散,我只得抹去我在你生命中的所有痕迹。可……可……可是你这彪悍的记忆恢复能力是什么鬼?!你这紧追不舍的骚操作是什么鬼?!我就这么恨到让你不能忘不能放过吗???——————某女的哭嚎(九月大大:额,大神呢,你理解错了,尊上他......可能是想追你。)尊上:是的。大神:呃?
  • 脉诀乳海

    脉诀乳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冲向宇宙

    冲向宇宙

    女主的话:在我一直认为我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里,可是有一天一切发生了改变。新闻上报道的陨石坠落的大坑我要告诉你其实是异能者一个雷击劈的吗!恐怖分子袭击校园其实是异空间生物入侵吗!我只想说这个世界永远不是你看到的那样。
  • 七日情

    七日情

    对婚姻一再失望,她只身到云南。曾经的闺蜜,如今的情敌,步步逼迫。曾经的爱人,如今的仇人,相互嫌弃。为了报复,她与一个陌生的男人,度过了美妙的七日。最终,她顿悟。决定结束那一段失败的婚姻。然而,谁能告诉她,世界为什么那么小?找一个律师,都能找到曾经的七日伴侣?楚大律师说:“应该知道我的规矩,我接官司,价码不定。这一次,我想要的,有些特殊。”“嗯哼?”“你。”
  • 高门皇后

    高门皇后

    唐意怎么也没想到,在面对穷凶极恶的毒贩没有嗝屁,却在凯旋时遭遇乱流,坠下数万米高空,光荣穿越了!何其有幸,一朝穿越,竟成西秦国的皇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独享专宠。何其不幸,穿越第一天就遭遇破国之灾!富贵荣华如流水,未过眼已成烟云。更不幸的是,新君继位,第一道圣旨就是将她做为祭礼,嫁入东晋为妃,把她变成史上第一个和亲的皇后!他一身明黄,高高地站在她的身前,俊逸如仙,清雅如风,凝望着她的凤眸中透出的却是嗜骨噬心的寒,刻骨铭心地恨……是谁说的?每一个穿越女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加强排的美男,而每一个穿越女都是打不死的小强,一定会越站越勇,越斗越强的!她走进重重迷雾,层层阴谋,几度生死徘徊,多次命悬一线,只为抚平他眉间的那一点愁,平息他心底的那一缕恨,圆他胸中的那一个梦……然后——看得清的是世情人性,看不透的永远是那颗冰冷的帝王心!
  • 初鸣不乱弹(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初鸣不乱弹(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收录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几十年间精选的文学艺术史论稿,其中既有已经发表过的,值得保留的文稿,也有初次入选的重要篇章。所收文章以中国话剧史论的研究居多,其中尤以对戏剧大师曹禺的剧作所做的研究最为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