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3400000006

第6章 淘金记

影片档案

出品:美国查尔斯·卓别林影片公司1925年(1942年卓别林为影片配乐并重新剪接后重新发行,1956年再次发行)

类型:黑白默片

片长:74分钟

编剧、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摄影:D.R.托塞罗、杰克·威尔逊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饰查理

麦克·斯旺饰吉姆

汤姆·默里饰拉逊

乔治娅·海尔饰乔治娅

导演简介

本片导演查尔斯·卓别林(1898—1977)是举世闻名的喜剧大师。这位在世界各个角落都拥有观众的艺术家出生于伦敦一个贫苦演员家庭,童年时代充满磨难。1913年,卓别林在美国巡演时被启斯东电影公司制片人兼导演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电影生涯。继处女作《谋生》之后,1914年2月28日在《阵雨之间》中,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成为了卓别林喜剧电影的标志。

其后,卓别林在电影中不断探索,1917年的《安乐街》中开始出现社会讽刺和批判的锋芒。在以后的《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和卓别林的代表作《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影片中,卓别林将这种可贵的社会批判精神与喜剧充分融合,创造了世界喜剧电影难以逾越的高峰,他本人也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1952年,卓别林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1971年卓别林接受法国政府授予的荣誉军团高级绶带,1972年他重返好莱坞领取奥斯卡终生成就奖,1975年他被授予英国爵士称号,一生共拍摄了80多部电影的他于1977年圣诞夜辞世。

《淘金记》在多项世界性的电影十大佳作评选中均居前列。其中包括1952年在比利时由9个国家的63位著名导演评选的“世界电影12佳作”中名列第二;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由26个国家的117位电影史家评选的“世界电影12佳作”中获得第二名。

剧情简介

风雪弥漫的阿拉斯加吸引了大批淘金者,流浪汉查理正是其中一员。长途跋涉饥寒交迫的他溜进一间小木屋并偷吃了食物。木屋的主人是通缉犯拉逊,他愤怒地要把查理扫地出门,但大风把查理和拉逊吹进吹出,甚至又突然刮进了另一名淘金者吉姆。拉逊举枪威胁查理和吉姆,在厮打中吉姆最终夺了枪,成了小屋的主人。拉逊在寻找食物的途中发现了吉姆的金矿,留了下来。

在小木屋里的两人饥饿难耐,查理把脚上的皮靴煮了,把钉子、鞋带都吃得津津有味,吉姆则在幻觉中把查利当作火鸡,端枪要杀,混乱中屋里闯进一头大熊,两人打死大熊饱餐一顿。吉姆回到自己的金矿,与侵占者拉逊搏斗,拉逊打昏吉姆,却在逃跑中跌下深谷。

查理来到淘金者聚居的小镇,在舞厅里遇到了找他解闷的乔治娅,在跳舞中查理笑料百出。查理误以为乔治娅爱上了他,并和情敌大打出手。查理找到了替人看家的工作,并再次遇到乔治娅,坠入爱河的他邀请乔治娅在圣诞夜共享晚餐,但那晚查理并没有等到他的女神。

吉姆被打后丧失记忆,他要求查理一起去寻找金矿,两人先找到了小木屋,在熟睡中小木屋被吹到山崖上,惊险不断,最后两人艰难逃出,并惊喜地在山崖上找到了金矿。成了富翁的查理在船上遇到乔治娅,最终得到了她的爱情。

影片分析

《淘金记》是查尔斯·卓别林在默片时代拍摄的一部经典之作,上映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它也是卓别林本人最钟爱的作品,“他在发行该片后公开声明放弃版权,以便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它。在1952到1972年这20年里,卓别林因与美国交恶,拒绝在美国发行他的全部影片,而《淘金记》则是唯一的例外”。①作为卓别林最有趣的作品之一,《淘金记》堪称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喜剧。

一、主题

《淘金记》取材于美国1898年阿拉斯加淘金潮,仍以那个头戴圆礼帽、留着小胡子、拿着文明棍、脚蹬大皮靴、穿着肥大无比的裤子和小得可怜的上衣、走起路来像鸭子的查理为主角,这位流浪汉怀揣着迈入上层社会的愿望,做着美妙的发财梦,跨入了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影片开场就是被漫天大雪覆盖着的贫民窟,从山岗、村落,直到遥远的山岭,都是如蚂蚁般蠕动的、连绵不断的淘金者。这样的场景蔚为壮观,却也令人辛酸,这组画面极其形象地反映了人们为发财抛妻别子,远离家园,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淘金梦中的无奈,不仅是对世纪之交由贫困造成的淘金潮的讽刺,更是对以查理为代表的美国底层小人物的深切的同情。

二、喜剧表现形式

卓别林的伟大在于能将苦难以喜剧的方式表现,在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流下辛酸的泪水,《淘金记》正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纵观影片中最精彩的段落,无论是“煮吃皮靴”、“变成公鸡”、“别人打架而枪总对着自己”,还是“小面包舞”、“带狗跳舞”、“悬崖木屋险象横生”等,无一不是将滑稽叙事、悲剧色彩和抒情意味高度结合。在这些场面中,夏尔洛只是在为食物、木屋、安全、情感等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努力挣扎,但在卓别林奇绝想象力和精湛表演技巧的包装下,却变成了令人欢笑、令人哽咽而又富于美感的神奇场面。尤其是“煮食皮靴”段落,夏尔洛这个始终努力保持尊严的流浪汉,依然以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将苦难演绎成了一场美味和品味的盛宴!他十分愉快地摆好刀叉,像切火鸡般将皮靴切开,尽情吮吸每一个钉子和长长的鞋带,好似享受着喷香的骨头和美味的通心粉。这个场面以“真正电影化的客观手段或纯粹形象化的方法使贫穷和富有发生了巧妙关联,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具有了卓越的表现力”。②在“变成公鸡”的场面中,吉姆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把夏尔洛看作一只大公鸡,险些把他杀掉,看似荒诞滑稽,却隐喻了人吃人的残酷,影片使用吉姆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的主观镜头,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圣诞之夜,夏尔洛梦到乔治娅来共享晚餐,为她跳起形神兼备的“小面包舞”,但当梦境退却,却是寂寞空闺,真是以乐衬悲的精彩段落!卓别林的影片正是如此,有时格外精彩的动作场面会成为相对独立的插曲,尽管打破了叙事的节奏,却美丽隽永,无可替代!

在嬉闹中悲伤,在欢笑中思考,这正是卓别林影片能超越其他喜剧的根本,其雅俗共赏的特质,使卓别林拥有了全世界各个阶层的观众。难怪世界著名的电影评论家乔治·萨杜尔曾说:“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最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观众所欣赏,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三、镜头处理

《淘金记》在景别的使用上多为全景,中景远景较少,特写几乎没有,卓别林一向善于使用全景镜头,他曾说过:全“景对于我来说,是完全不可缺少的。因为我演戏的时候,我的腿、我的脚和我的脸一样都在表演”。③卓别林为自己的表演找到了合适的景别,而《淘金记》中全景对空间环境的表达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小屋在悬崖边上的惊险位置、“带狗跳舞”中的舞池等都是通过全景来呈现的。同时《淘金记》中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单镜头的表现力,上文中所提及的“小面包舞”段落正是用单镜头表现的。

《淘金记》与以往卓别林的电影相比,在影片风格、人物塑造、镜头运用等方面多是继承发展关系。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面,影片不像往常多使用摄影棚内搭景的方式,而增加了外景的运用。此片是在内华达州的丛山中取景的,使影片多了几分苍凉的真实感。另一方面,《淘金记》有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团圆结局”,夏尔洛既成为大富翁又抱得美人归,这种圆满结局是卓别林作品中鲜有的,它固然获得了观众更多的掌声,却也削弱了批判的力度。

(安晓燕)

参考书目

《卓别林》,邹廷清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03年版。

注释:

①《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第1编),郑雪来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②《美国电影经典》,陈旭光、苏涛等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③《世界电影史》,[法]乔治·萨杜尔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页。

同类推荐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房龙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及近现代音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音乐家们的身世行迹。
  • 书法门外谈

    书法门外谈

    本书是著名艺术鉴赏家柯文辉对书法艺术的品鉴和评论,内容包括大师离席的时代、马一浮的书法、林散之印象、钱君匋的印等50多篇,气韵生动,细节传神,诗境澄朴。评书,品人,记事。文字信手拈来,佳趣迭出,且时有高明独创的见解。既是其30年书法评论文章的结集,也是他对书法界观察与思考的见证。
  • 书法的传播形态

    书法的传播形态

    本书重新构建出一种属于新时代的书法生态体。书法的存世史也是书法的传播史,现代人无以忽略书法载体对书法多样化传播的作用。甲骨、简牍、碑刻等使用简单材料的书作开创了书法传播的原始形态,金属类的青铜器和印章的书作提升了书法的传播规格,纸张的发明使得书法的世俗性得以极大地提升,并导致书法拓本传播现象的出现。书法的风俗传播则包括了绢帛、陶瓦以及墓志传播。文人的题壁书充满了柔性的美和浪漫的情调,而民间题壁则充满了随意化、率性化和粗鄙化的元素,摩崖刻石是题壁文化和碑刻艺术结合的产物。
  •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

    雕塑是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通过对雕塑的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一定时期的艺术思潮。本书介绍了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雕塑发展情况。
热门推荐
  •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明清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思想指导下建成的。城墙完全围绕“防御” 战略体系建造,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墙顶可以跑车、操练,非常坚固。该书详述了关于明清城墙的历史过往,特点及价值,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无人过夏

    无人过夏

    28岁职场剩女温颜,温和一世容颜,32岁高富帅,楚蓝,决绝中不容一丝背叛,她在漫漫职场中求一点荣华,他在阿谀奉承中寻一丝真心,她清醒时面试了他的公司,无论是因是果,这是一段避之唯恐不及的纠缠,你要我的人,还是我的心,对不起,都不能给你.
  • Here on Earth
  • 拜金女狼:磨刀霍霍向首席

    拜金女狼:磨刀霍霍向首席

    林夕与宫熙楚枫的爱恨纠葛改何去何从?我以为我一直在你心底,从未离开。我以为我还有机会牵你的手拥你入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唱着古老的爱情旋律,踏上征程,这条荆棘密布的路谁能最终走向终点?董倩,楚枫,Rose,艾利特,宫泽……他们又情何以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
  • 富豪老公:迷糊妻乖乖入局

    富豪老公:迷糊妻乖乖入局

    尼玛,喝个果汁也会醉,还一个不小心潜了她家总裁,完事之后,他家总裁竟然找她赔偿精神体力损失费,她羞愧泪奔:“我……没有钱。”总裁邪恶地说:“没钱的话,就当我一辈子的女人来偿还,如何?”这是总裁大人费尽心机不择手段拐带他家迷糊小娇妻的狗血故事。
  • 希叟绍昙禅师广录

    希叟绍昙禅师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殇之豪门爱恋

    情殇之豪门爱恋

    如同一具行尸走肉,浑浑噩噩的头脑还未完全清醒。昨天是她毕业的日子,她却被亲哥哥金文宇贩卖到了夜总会,成了妓女。莫名被夺去初夜,可她却不知道那个男人是谁!姓什么,叫什么,多高,多胖,只知道他有一张俊俏到自愧不如的脸。全身酸痛,毫无力气,金不瑶一个瘫软蹲坐在石阶上,脑海在不断回放昨夜那无休止的缠绵。欢爱,是让人兴奋的,可却是让金不瑶感到惧怕的。她不知道那一个晚上被要了多少次,只知道每一次长……
  • 爱情不是一个味

    爱情不是一个味

    初中就被青春期情感困扰着的“我”,在高中时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女生紫鹃,俩人很快就恋爱。同时另一个喜欢他的女生陈子超也因为他和紫鹃而痛苦伤神。“我”的父母为了让“我”考上北京的大学,通过叔叔的关系,第二学期转学到北京,离开了紫鹃和陈子超,在北京的第二学期便遇到了曾在武汉遇到的哑女若涵,因为若涵的善良和美丽,深深地打动了“我”,俩人很快陷入爱河,可是这件事被同学发现,很快就引来老师责备和父母的反对,“我”最终因为若涵和父母反目,一气之下与若涵离开北京回到武汉租房住在一起。面对即将失学的“我”,父母只好妥协,与若涵和“我”谈判达成协议,必须考大学,然后再考虑婚嫁。
  • 就喜欢你的小酒窝

    就喜欢你的小酒窝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是和你一起变老,你不离我不弃”——时云夜“幸运的是我喜欢你的同时你也喜欢我”——苏沐晚从校园到婚纱,我们一起慢慢变老,我们在一起的时光都是甜的。ps:喜欢的亲们动动手加个收藏,有意见可用温柔的方式提出,文明用语。总之,求收藏求留言,第一次写文,需要让酒窝有更加进步的空间和动力,拜托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