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3900000018

第18章 晚清文化保守思想家与近代儒学的新陈代谢(1)

喻大华

道咸以降,伴随着王朝没落危机的到来和西学的传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陷于危机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保守思潮乘势崛起,其代表人物主张在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借鉴西方文化的若干长处,从而达到重振中国文化目的。这一思潮全面地影响了近代中国文化的走向。

自晚清以来,儒学经历着新陈代谢的过程:一方面,传统经学逐渐瓦解;另一方面,儒学与西学相会通,走下庙堂,回到民间,现代新儒学开始崛起。对此,张之洞、康有为、章太炎等晚清文化保守思想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堪称是中国文化史上别开生面的一页,尽管儒学的转型至今尚未结束,新一代的儒学者们还在做着种种努力与探索,但研究晚清文化保守思想家与此的关系,揭示传统文化的近代命运,仍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一、晚清文化保守思想家与经学的衰落

无疑,晚清文化保守思想家都是中国文化的维护者,也都是孔子学说的尊奉者,他们均对当时的经学状况不满,从而致力于复兴儒学的努力,这既为晚清经学带来了一些生机,如经学中出现经世致用倾向,经学各派开始会通,儒学与西学开始出现沟通的苗头等,但有些卫道的努力也产生了一些事与愿违的结果,客观上加速了经学的衰落。本文对此分述如下。

(一)张之洞与晚清经学的衰落

张之洞一生以儒臣自命,以卫道自任,可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捍卫者。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经学大厦的倾覆,起作用最大者也莫过于张之洞了。这首先表现在《劝学篇》的卫道设想中。

在19世纪末,儒学危机日益加深,张之洞指出:“再历数年,苦其难而不知其益,则儒益为人所贱,圣教儒书,浸微浸灭,虽无嬴秦坑焚之祸,亦必有梁元文武道尽之忧,此可为大惧者矣”。总之,出于对儒学灭亡的恐惧和与维新派划清界限的需要,张之洞著《劝学篇》,提出了种种挽救儒学的设想,如中体西用,会通互补;简化儒学,便于诵读;密切儒学与政权的关系,政教相维等。然而,这些努力效果不显,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密切儒学与清政权关系的“政教相维”的设想还产生了事与愿违的后果,使儒学大受污损,使之成了革命的对象。

张之洞祭起政权的法宝,力图通过密切儒学与清政权的关系来增加儒学久已衰落的威信。所以,他在《劝学篇》开头陆续写道:“吾闻欲救今日之世变者,其说有三:一曰保国家、一曰保圣教、一曰保华种。夫三事一贯而已矣,保国保教保种合为一心,是谓同心。保种必先保教,保教必先保国。种何以存?有智则存,智者教之谓也;教何以行?有力则行,力者兵之谓也。故国不威则教不循,国不盛则种不尊。”他进而指出:“我朝列圣,尤尊孔孟程朱,屏黜异端,纂述经义,以躬行实践者教天下。故凡有血气,咸知尊亲。盖政教相维者,古今之常经,中西之通义。”为了表示他的保国、保种、保教与康有为的区别,他特指出:“今日颇有忧时之士,或仅以尊崇孔学为保教计,或仅以合群动众为保种计,而于国教种安危与共之义忽焉。《传》曰: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可见,在张之洞看来,要想保住中华民族,首先必保圣教;要想保住圣教,首先必保我朝。终极目的是保中华民族,但第一位的却是保清王朝。

儒学与清王朝固然存在荣损与共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清王朝确立统治之前,儒学独尊已逾千年;清王朝灭亡,儒学也未必非为它殉葬不可,硬说“保教必先保国”,反映了张之洞作为统治阶级的自私立场。况且,将已不景气的儒学与更不景气且日遭人厌的清王朝扯在一起,实际上只能污损儒学。对此,张之洞当有一定的认识。所以他又作《教忠》,历数清王朝的德政,如摊丁入亩、豁免钱粮等总凡仁政十五,这还仅是“举其最大者,此外良法善政不可殚书”。

张之洞列举的仁政多属康乾盛世的措施与制度,无奈到19世纪末已是昨日黄花。此时的清政府内政不修,腐败透顶,对内残民以逞,对外以卖国求苟安,仁人志士已对其失去信心,正不断走上反清之路。在这种情况下把儒学与清王朝扯到一起,只能污损儒学。

最后,还应指出:既然是“政教相维”,儒学也不能仅处于被保的地位,所以张之洞又作《明纲》,以儒家三纲信条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知父子之纲,则父子同罪免丧废祀之说不可行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权之说不可行也”。这更加剧了人们对儒学的厌弃。实事求是地说,中国近代思想家的反孔大多出于现实的政治目的,并非真正痛恨孔子和儒学,往往是借反孔来反专制。严复、章太炎、梁启超都是如此,所以统治者越是尊孔,政教的关系越是密切,儒学的命运就越糟。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种学说与政权关系过于密切,对其发展都是不利的。儒学自宋以后,路子越走越窄,与其同政权紧密结合不无关系。本来,在晚清之际,儒学与政权关系已经开始疏远,这一方面与清统治者无暇文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曾国藩等人的疏导有关。曾国藩在复兴桐城派时放弃“文以载道”就表示着这一点。但《劝学篇》又将其与清王朝紧密地结合到一起,结果一方面造成了儒学“益为人所贱”,同时也阻塞了改造儒学的机会。

其次,张之洞推动废除科举给儒学以致命一击。

如果说发表《劝学篇》还能以“卫道”来自解的话,那么,废除科举则只能以“保国”来自我安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八国联军侵略的打击,中国的国际地位沉沦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亡国大祸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的改革步伐骤然加速,废除科举制度终于被提上了改革的议事日程。

科举制度与传统儒学有着荣损与共的关系。儒学之所以在中国古代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绝不仅仅因为国家对其的尊崇,还在于它一直是中国士大夫入仕的一条途径。在隋朝实行科举之前的各种贡举制度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孝廉”等均与儒学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东汉班固说得透彻:“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而隋朝实行科举,经宋以后考试内容以经学为主,于是通经学成了入仕的唯一途径。因此,不管经学处于怎样的混乱、矛盾和争斗之中,由于它能给中国士大夫带来现实的利益而拥有很大的市场。

早在明末清初,中国士大夫中就有人认识到了八股之害,提出了改革科举的要求。晚清士大夫重提此议,在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上《妥议科举新章折》,这是晚清士大夫提出的最为具体、最有分量的改革科举的建议,其方案如下:分三场考试,第一场考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考外国政治、军事、经济等五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取消小楷文艺之类,宗旨是“博之以经济,约之以道德,学堂有登进之路,科目无无用之人”。这样一来,经学在科举中的比例就大大减轻了。该奏获准,但维新很快失败,故此奏未见施行。

20世纪初年,清政府重提“新政”,张之洞与刘坤一上“江楚会奏三折”,其中提出了完整的新教育体系,从蒙学堂到大学堂,经学仅是教学内容之一,而且,三折中提出了递减以至停止科举的建议。此后,张之洞又与张百熙等人几次提出递减科举取士员额的建议,均获采纳。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之洞、袁世凯等会衔上奏,要求朝廷“雷厉风行,立沛纶音,停罢科举”,清廷接受建议,宣布自丙午(1906)科起废止科举,自隋朝以来实行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告终。张之洞对科举制度的废除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当时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领导新政实施,初由奕劻、李鸿章领衔,后由袁世凯、张之洞主其事。在科举的存废问题上,虽不能说袁世凯“于文教一窍不通”,但由于他没有功名,因此不便深论科举利弊,所以这方面的建议均是张之洞作主,袁世凯列名而已。此前,张之洞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虽然保留了经学的内容,但已退居其次。总之,从此经学不仅不再是中国士大夫谋仕途的唯一途径,而且也不是主要途径,这样一来,经学的社会基础就被拆散了,虽然经学还是国家法令下的独尊之学,但这种尊奉是抽象的,士大夫逐渐对其敬而远之,而新型知识分子则对其不屑一顾了。可以肯定,废科举一事是经学衰落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无论是清王朝还是张之洞对此都有所认识,所以,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王朝宣布提升孔子地位,拟重订祀孔典礼,同时张之洞创设存古学堂,但这些措施已无补于经学的江河日下了。

张之洞这些改革的举措并没有背离中体西用的大原则,终其一生,他对儒学的信奉无可置疑,但其举措客观上加速了经学的衰落也是不争的事实,怎样解释这一矛盾呢?笔者认为张之洞始终处在一个矛盾怪圈之中:他认识到要想保住儒学道统不失,就必须保住清王朝不亡;而保住清王朝不亡,就不得不引进西学。即其所云:“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但引进西学,又不能不威胁到儒学的地位。总之,他认为保国是卫道的前提,为了保国就不得不进行改革,为了改革就不得不使经学作出一些牺牲,只要清王朝不倒,经学殿堂即使再冷落一些,也不致断了香火,恐怕张之洞认为这是一种两全之策吧。当然,经学的没落,客观上带给中国社会不乏积极的影响,但对于毕生以儒臣自命,以卫道自任的张之洞来说,则是一场悲剧。

(二)康有为、章太炎与经学的衰落

康有为与章太炎均为晚清著名文化保守思想家,然而,与张之洞一样,其文化保守的思想与实践客观上也推动了经学的衰落。

康有为一生致力于儒学的改造,为此以“圣人”自居,被誉为“孔教之马丁.路德”。其努力的目的无疑是为了使儒学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从而焕发生机,但其对传统儒学的打击也是巨大的。这主要表现于两方面:对古文经的全盘否定;对今文经的累及。

首先,康有为首次对古文经作了全盘的否定。光绪十七年(1891),康有为刻成《新学伪经考》,该书对中国经学中的骨干——古文经作了彻底的否定,否定的手段简单而笼统,即指古文经为伪经,认为是刘歆出于佐王莽篡汉的目的而伪造的。他还大胆地断定中国两千年的礼乐制度均是伪经余绪。此书一出,天下大哗,经学中人大起恐慌,不分汉宋群起而攻。

如果说《新学伪经考》即可推翻古文经学,无疑是夸张之辞,并且该书武断之处不少,已为学界共识。但这无异是对古文经学的宣战书,而且书中充分揭露古文经学的弊病,一些观点不乏深识。如他认为秦代焚书没有也不可能将儒书悉数焚毁,已为学界肯定。他断定古文经学为刘歆伪作,也未必尽为妄言。直到20世纪60年代,顾颉刚先生还指出:《新学伪经考》“有一点价值,即是说古文学派的经书,有一部分是伪造的。当然不是全部伪造。刘歆的确有伪造,他的伪造,是为了把自己联系上孔子的经书,为的托古,以取得对他本人的信仰”。总之,康有为把古文经的弊端悉数列举,加以夸大,展示于世人面前,并发出全盘铲除古文经的信号,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康有为是今文经学家,他对今文经学的衰亡在客观上应负较大责任。由于变法失败,以致累及今文经学,不仅结束了今文经学政论派的历史,也使今文经丧失了来自官方的支持。

同类推荐
  • 味道之第一宗罪

    味道之第一宗罪

    一切过度的沉溺,都是有罪。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贪吃”被列为七宗罪之首。当饮食成为人类过分沉溺的欲望,其他一切淫邪的罪错便随之而来。在梁文道笔下,吃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切片,它与音乐、民族、教养、情色甚至善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远去,喧嚣升起,品味变成炫耀的资本,饕餮之徒化身为美食家——人类因贪吃被驱除出伊甸园,背负起原罪,却为自己创造了另一座天堂。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老北京的趣闻秘事

    老北京的趣闻秘事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都,然而今天它已经成为常住人口数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四合院、水井、胡同已经渐渐被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高楼大厦、高级商场所取代,但那些奇妙美好的民间传说的并未因此消失,《老北京的趣闻秘事》正是一本记录北京辉煌时光的好书。翻开本书,聆听古老的北京城最悠远动人的传奇,感受那个不一样的古老帝都。
  • 台海泛舟禅与医

    台海泛舟禅与医

    本书共16篇、40个专题,洋洋洒洒近20万字。每篇之首,都引用了作者过去所写的诗句以开启思路、表达意境,旨在画龙点睛、直指人心。
  •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老而又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这里,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凉;这里,更是自古中原进入西城的门户……
热门推荐
  • 漫漫追夫路:老公到怀里来

    漫漫追夫路:老公到怀里来

    颜子柒的人生有三大爱好,一是看景尘,二是玩景尘,三是睡景尘。颜子柒:“景尘同学,我是颜子柒,请问我可以追你吗?”景尘:“……”颜子柒:“景尘同学,你不出声我就当你默许了!”景尘:“……”颜子柒:“景尘同学,给你个机会请我吃早餐……当然了,我不介意你把这个机会让给我。”景尘:“……”颜子柒:“景尘,我这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景尘:“……”三年的追随,仅仅只是因一个小小的赌约而起。面对他的冷漠,她甘之如饴成为他的尾巴,像是个傻子般雷打不动,风雨无阻,不料到最后她却赔上了整整一颗心。而颜子柒原以为这场豪赌自己输得一塌糊涂,不曾想输得不仅仅只有她自己。
  •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

    宝宝该吃什么、怎么吃,怎样才能吃得健康、吃出聪明,补充营养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生病了该怎样护理才有助于宝宝恢复健康……每位妈妈都会遇到一些困惑。《美食天下(第1辑):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针对宝宝喂养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详细讲解日常饮食宜忌、营养素补充宜忌、保健食养宜忌、四季饮食宜忌。另外,宝宝婴幼儿时期难免会遇到小病痛,有效护理能帮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美食天下(第1辑):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选了24种婴幼儿易得的疾病,讲解每种疾病的饮食护理宜忌,让妈妈不再束手无策。
  • 角虎集

    角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庶出商妃闯天下

    庶出商妃闯天下

    她是21世纪的商业奇才,年纪轻轻便已是全求首富,经商手腕高超,谈笑间变能让一跨国集团灰飞烟灭,无影无踪。。。她各界通吃,各国人物无不对她礼让三分。。。不想却在一起车祸中穿越到不知名的央国,成为朱府名不经传的庶出三小姐。面对当家主母,嫡姐、嫡兄的欺负,她已不再是原来的朱蕊,人敬她一尺,她都不一定还一尺更遑论人不敬她。。。他是央国的誉王,更是皇帝最为器重的皇子,是未来的皇帝人选,却性情古怪,朱府当家主母为巴结誉王竟然将她送给他当妾。她一个21世纪的商界天才,怎么可能屈居人下,别说当妾了,就是正妃她都不要,包袱款款,闯荡天下,建造属于她的商业帝国去。。。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绝世商妃我来宠》
  • 蚀骨红颜,重生之神秘毒妃

    蚀骨红颜,重生之神秘毒妃

    一身两命,到底是命定之劫还是天降之缘?穿越而来,重生于乱坟岗之中,从此魂有所栖。一见误会,二见失身,三见倾心,她的心意在复杂的江湖里尤显得纯粹干净。江湖第一的杀手,使人闻风丧胆,失踪十四年的三皇子,身世之谜解开,一朝回宫风起云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知何为情爱,等到失去之时才知珍惜,可终归是明白得太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材逆天:傲娇帝尊撩上瘾

    废材逆天:傲娇帝尊撩上瘾

    (绝宠1V1强强联手、无误会无虐超打脸爽文)身为超级强者的她,却意外穿越成宗门内第一废材奇葩女,受到师兄妹们嘲笑欺负不说,就连灵石都被抢了?!没关系,咱是带着上古神奇穿越的,神器一开,全部打趴!都说她灵根最差,修炼速度最慢?最强功法在手,别人花一百年修炼才能达到的级别,她一天就搞定!别人花费金山银山都买不到的丹药,她天天一炼一大把!白莲花们心心念念的天下第一男神,不好意思,已经对她一见钟情,天天对她死缠烂打!女帝一脸不解:“别人都说我又丑又废材,你整天围着我转悠干啥!”某男不要脸的凑上来:“娶你呀。”女帝一脸无语:“品味这么独特吗?”某男坚定的点头:“没错!我爱你!”
  • 厉少,你老婆尾巴掉了

    厉少,你老婆尾巴掉了

    【甜宠双洁】总裁大人昭告全世界,第一夫人是她!众人哗然总裁大人竟已婚!总裁大人皮相太好,总有妖艳贱货往上扑,某人却时常吃醋,倾国倾城的她身边爱慕者太多!“总裁大人,我们种族不同,无法相爱。”“不!人+鱼=人鱼!”他霸道亲吻宣示主权。危险重重下,她的美人鱼身份被发现,他不惜与全世界为敌也要护她周全……误会重重,家族覆灭,危机四伏,人鱼蜕变,浴血重生……重返陆地的她踏上复苏人鱼族之路……女主前期傻白甜,后期黑化女王攻。
  • 马上生活

    马上生活

    城镇里的许多土著,都有些看不上外地人,但好职位大多被外地人占了,钱财也大多被外地人赚走了,土著的心里,不可能不起一点波浪,再面对外地人的时候,眼里有了光彩,只把不屑埋在骨子里,说话做事,都跟你保持着距离。
  • 网游之无限加血

    网游之无限加血

    王寻酷爱游戏,渴望自由,马上高考的他在一次翻墙外出玩游戏时被学校开除。在人生失去方向的时候被黑网吧老板拉入工作室,本以为从此步入打打游戏泡泡妹子过上幸福简单生活就够了的时候,没想到却幸运获得可以令他无限加血的法神之心,从此游戏人生被改变,谱写出一段可歌可泣的牧师传奇。
  • 戏梦京华

    戏梦京华

    穿越成了京剧名伶,开启一段精彩绝伦的文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