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3900000018

第18章 晚清文化保守思想家与近代儒学的新陈代谢(1)

喻大华

道咸以降,伴随着王朝没落危机的到来和西学的传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陷于危机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保守思潮乘势崛起,其代表人物主张在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借鉴西方文化的若干长处,从而达到重振中国文化目的。这一思潮全面地影响了近代中国文化的走向。

自晚清以来,儒学经历着新陈代谢的过程:一方面,传统经学逐渐瓦解;另一方面,儒学与西学相会通,走下庙堂,回到民间,现代新儒学开始崛起。对此,张之洞、康有为、章太炎等晚清文化保守思想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堪称是中国文化史上别开生面的一页,尽管儒学的转型至今尚未结束,新一代的儒学者们还在做着种种努力与探索,但研究晚清文化保守思想家与此的关系,揭示传统文化的近代命运,仍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一、晚清文化保守思想家与经学的衰落

无疑,晚清文化保守思想家都是中国文化的维护者,也都是孔子学说的尊奉者,他们均对当时的经学状况不满,从而致力于复兴儒学的努力,这既为晚清经学带来了一些生机,如经学中出现经世致用倾向,经学各派开始会通,儒学与西学开始出现沟通的苗头等,但有些卫道的努力也产生了一些事与愿违的结果,客观上加速了经学的衰落。本文对此分述如下。

(一)张之洞与晚清经学的衰落

张之洞一生以儒臣自命,以卫道自任,可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捍卫者。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经学大厦的倾覆,起作用最大者也莫过于张之洞了。这首先表现在《劝学篇》的卫道设想中。

在19世纪末,儒学危机日益加深,张之洞指出:“再历数年,苦其难而不知其益,则儒益为人所贱,圣教儒书,浸微浸灭,虽无嬴秦坑焚之祸,亦必有梁元文武道尽之忧,此可为大惧者矣”。总之,出于对儒学灭亡的恐惧和与维新派划清界限的需要,张之洞著《劝学篇》,提出了种种挽救儒学的设想,如中体西用,会通互补;简化儒学,便于诵读;密切儒学与政权的关系,政教相维等。然而,这些努力效果不显,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密切儒学与清政权关系的“政教相维”的设想还产生了事与愿违的后果,使儒学大受污损,使之成了革命的对象。

张之洞祭起政权的法宝,力图通过密切儒学与清政权的关系来增加儒学久已衰落的威信。所以,他在《劝学篇》开头陆续写道:“吾闻欲救今日之世变者,其说有三:一曰保国家、一曰保圣教、一曰保华种。夫三事一贯而已矣,保国保教保种合为一心,是谓同心。保种必先保教,保教必先保国。种何以存?有智则存,智者教之谓也;教何以行?有力则行,力者兵之谓也。故国不威则教不循,国不盛则种不尊。”他进而指出:“我朝列圣,尤尊孔孟程朱,屏黜异端,纂述经义,以躬行实践者教天下。故凡有血气,咸知尊亲。盖政教相维者,古今之常经,中西之通义。”为了表示他的保国、保种、保教与康有为的区别,他特指出:“今日颇有忧时之士,或仅以尊崇孔学为保教计,或仅以合群动众为保种计,而于国教种安危与共之义忽焉。《传》曰: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可见,在张之洞看来,要想保住中华民族,首先必保圣教;要想保住圣教,首先必保我朝。终极目的是保中华民族,但第一位的却是保清王朝。

儒学与清王朝固然存在荣损与共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清王朝确立统治之前,儒学独尊已逾千年;清王朝灭亡,儒学也未必非为它殉葬不可,硬说“保教必先保国”,反映了张之洞作为统治阶级的自私立场。况且,将已不景气的儒学与更不景气且日遭人厌的清王朝扯在一起,实际上只能污损儒学。对此,张之洞当有一定的认识。所以他又作《教忠》,历数清王朝的德政,如摊丁入亩、豁免钱粮等总凡仁政十五,这还仅是“举其最大者,此外良法善政不可殚书”。

张之洞列举的仁政多属康乾盛世的措施与制度,无奈到19世纪末已是昨日黄花。此时的清政府内政不修,腐败透顶,对内残民以逞,对外以卖国求苟安,仁人志士已对其失去信心,正不断走上反清之路。在这种情况下把儒学与清王朝扯到一起,只能污损儒学。

最后,还应指出:既然是“政教相维”,儒学也不能仅处于被保的地位,所以张之洞又作《明纲》,以儒家三纲信条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知父子之纲,则父子同罪免丧废祀之说不可行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权之说不可行也”。这更加剧了人们对儒学的厌弃。实事求是地说,中国近代思想家的反孔大多出于现实的政治目的,并非真正痛恨孔子和儒学,往往是借反孔来反专制。严复、章太炎、梁启超都是如此,所以统治者越是尊孔,政教的关系越是密切,儒学的命运就越糟。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种学说与政权关系过于密切,对其发展都是不利的。儒学自宋以后,路子越走越窄,与其同政权紧密结合不无关系。本来,在晚清之际,儒学与政权关系已经开始疏远,这一方面与清统治者无暇文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曾国藩等人的疏导有关。曾国藩在复兴桐城派时放弃“文以载道”就表示着这一点。但《劝学篇》又将其与清王朝紧密地结合到一起,结果一方面造成了儒学“益为人所贱”,同时也阻塞了改造儒学的机会。

其次,张之洞推动废除科举给儒学以致命一击。

如果说发表《劝学篇》还能以“卫道”来自解的话,那么,废除科举则只能以“保国”来自我安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八国联军侵略的打击,中国的国际地位沉沦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亡国大祸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的改革步伐骤然加速,废除科举制度终于被提上了改革的议事日程。

科举制度与传统儒学有着荣损与共的关系。儒学之所以在中国古代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绝不仅仅因为国家对其的尊崇,还在于它一直是中国士大夫入仕的一条途径。在隋朝实行科举之前的各种贡举制度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孝廉”等均与儒学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东汉班固说得透彻:“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而隋朝实行科举,经宋以后考试内容以经学为主,于是通经学成了入仕的唯一途径。因此,不管经学处于怎样的混乱、矛盾和争斗之中,由于它能给中国士大夫带来现实的利益而拥有很大的市场。

早在明末清初,中国士大夫中就有人认识到了八股之害,提出了改革科举的要求。晚清士大夫重提此议,在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上《妥议科举新章折》,这是晚清士大夫提出的最为具体、最有分量的改革科举的建议,其方案如下:分三场考试,第一场考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考外国政治、军事、经济等五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取消小楷文艺之类,宗旨是“博之以经济,约之以道德,学堂有登进之路,科目无无用之人”。这样一来,经学在科举中的比例就大大减轻了。该奏获准,但维新很快失败,故此奏未见施行。

20世纪初年,清政府重提“新政”,张之洞与刘坤一上“江楚会奏三折”,其中提出了完整的新教育体系,从蒙学堂到大学堂,经学仅是教学内容之一,而且,三折中提出了递减以至停止科举的建议。此后,张之洞又与张百熙等人几次提出递减科举取士员额的建议,均获采纳。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之洞、袁世凯等会衔上奏,要求朝廷“雷厉风行,立沛纶音,停罢科举”,清廷接受建议,宣布自丙午(1906)科起废止科举,自隋朝以来实行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告终。张之洞对科举制度的废除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当时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领导新政实施,初由奕劻、李鸿章领衔,后由袁世凯、张之洞主其事。在科举的存废问题上,虽不能说袁世凯“于文教一窍不通”,但由于他没有功名,因此不便深论科举利弊,所以这方面的建议均是张之洞作主,袁世凯列名而已。此前,张之洞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虽然保留了经学的内容,但已退居其次。总之,从此经学不仅不再是中国士大夫谋仕途的唯一途径,而且也不是主要途径,这样一来,经学的社会基础就被拆散了,虽然经学还是国家法令下的独尊之学,但这种尊奉是抽象的,士大夫逐渐对其敬而远之,而新型知识分子则对其不屑一顾了。可以肯定,废科举一事是经学衰落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无论是清王朝还是张之洞对此都有所认识,所以,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王朝宣布提升孔子地位,拟重订祀孔典礼,同时张之洞创设存古学堂,但这些措施已无补于经学的江河日下了。

张之洞这些改革的举措并没有背离中体西用的大原则,终其一生,他对儒学的信奉无可置疑,但其举措客观上加速了经学的衰落也是不争的事实,怎样解释这一矛盾呢?笔者认为张之洞始终处在一个矛盾怪圈之中:他认识到要想保住儒学道统不失,就必须保住清王朝不亡;而保住清王朝不亡,就不得不引进西学。即其所云:“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但引进西学,又不能不威胁到儒学的地位。总之,他认为保国是卫道的前提,为了保国就不得不进行改革,为了改革就不得不使经学作出一些牺牲,只要清王朝不倒,经学殿堂即使再冷落一些,也不致断了香火,恐怕张之洞认为这是一种两全之策吧。当然,经学的没落,客观上带给中国社会不乏积极的影响,但对于毕生以儒臣自命,以卫道自任的张之洞来说,则是一场悲剧。

(二)康有为、章太炎与经学的衰落

康有为与章太炎均为晚清著名文化保守思想家,然而,与张之洞一样,其文化保守的思想与实践客观上也推动了经学的衰落。

康有为一生致力于儒学的改造,为此以“圣人”自居,被誉为“孔教之马丁.路德”。其努力的目的无疑是为了使儒学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从而焕发生机,但其对传统儒学的打击也是巨大的。这主要表现于两方面:对古文经的全盘否定;对今文经的累及。

首先,康有为首次对古文经作了全盘的否定。光绪十七年(1891),康有为刻成《新学伪经考》,该书对中国经学中的骨干——古文经作了彻底的否定,否定的手段简单而笼统,即指古文经为伪经,认为是刘歆出于佐王莽篡汉的目的而伪造的。他还大胆地断定中国两千年的礼乐制度均是伪经余绪。此书一出,天下大哗,经学中人大起恐慌,不分汉宋群起而攻。

如果说《新学伪经考》即可推翻古文经学,无疑是夸张之辞,并且该书武断之处不少,已为学界共识。但这无异是对古文经学的宣战书,而且书中充分揭露古文经学的弊病,一些观点不乏深识。如他认为秦代焚书没有也不可能将儒书悉数焚毁,已为学界肯定。他断定古文经学为刘歆伪作,也未必尽为妄言。直到20世纪60年代,顾颉刚先生还指出:《新学伪经考》“有一点价值,即是说古文学派的经书,有一部分是伪造的。当然不是全部伪造。刘歆的确有伪造,他的伪造,是为了把自己联系上孔子的经书,为的托古,以取得对他本人的信仰”。总之,康有为把古文经的弊端悉数列举,加以夸大,展示于世人面前,并发出全盘铲除古文经的信号,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康有为是今文经学家,他对今文经学的衰亡在客观上应负较大责任。由于变法失败,以致累及今文经学,不仅结束了今文经学政论派的历史,也使今文经丧失了来自官方的支持。

同类推荐
  • 岁月与节庆(和谐教育丛书)

    岁月与节庆(和谐教育丛书)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节庆产生及发展的历史,如阴阳五行与历法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阴阳”和“五行”是影响深远,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
  • 拓荒者的足迹: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十年路径与政策回顾

    拓荒者的足迹: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十年路径与政策回顾

    文化蓝皮书(产业)的10年堪称是“凿空”和“破壁”的拓荒之旅。作为文化蓝皮书(产业)的主编,本书作者亲历了中国文化产业从萌芽到现在的生机蓬勃、飞速发展,10年来,亲手撰写每年度蓝皮书的总报告,从长时段、全球视野俯瞰中国文化产业在历史、在世界的位置,他提出的政策建言屡屡为中央决策层采纳。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的出生成长轨迹,在文化蓝皮书10年的总报告中,如此鲜明地呈现。10年,沉甸甸的脚步、艰难的转型、从最初“还处在转型过程中、总体图景相当破碎、发展前景却非常远大的产业”(首部文化产业蓝皮书总报告语),到“我们相信,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中国的文化产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必将创造新的奇迹”(第十部总报告语),本书真实呈现了中国文化产业10年发展现场。
  • 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

    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

    王邦维主编的《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上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2009年9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季羡林与东方学”研讨会上发表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多数是季羡林先生当年的学生,后来又大多在北京大学工作,成为季先生的同事。也有的虽没有在北京大学学习的经历,但写了文章,也参加了我们的研讨会。文章的内容因此都与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和季羡林先生有关。本书的第二部分则是学术论文,作者全部是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内的教师,他们分别就自己的教学研究领域中题目撰写了论文,同时发表在几个学术研讨会上,后来又经过修改,收入本书。
  • 英雄格斯尔可汗: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英雄格斯尔可汗: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选译的是内蒙古著名民间艺人琶杰演唱的诗体《英雄格斯尔可汗》中的两卷:《镇压十二头魔王之卷》和《北方部落保卫战之卷》。前卷写格斯尔镇压十二头魔王,从魔王手中救出妃子阿尔勒高娃的经过,歌唱了格斯尔的惊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后卷写沙赉河三汗为了抢夺格斯尔的另一妃子若穆高娃,乘格斯尔外出镇压十二头魔王之际,发动侵略战争,侵入格斯尔家乡。由于格斯尔可汗的叔父朝通叛国通敌,致使格斯尔的三十员大将和三百名先锋在保卫战中先后阵亡,国土沦入敌手。格斯尔闻讯后,悲愤填膺,决心赶回,严惩敌人,收复国土。诗歌风格简练明快,粗犷遒劲,歌颂了主人公们所进行的激烈悲壮的正义战争,赞扬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全六册)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全六册)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热门推荐
  • 快穿之逆光行者

    快穿之逆光行者

    背对着光明,一步一步的踏入黑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深信!
  • 至尊龙帝

    至尊龙帝

    一个自封尘十万年的神魔陵园中跌入凡间的少年,与诸天万界天骄争锋,演绎出一段不朽的传奇。我既生,万界再无至尊!
  • 主宰神器

    主宰神器

    穿越到异世,拥有神器闯天下!“那个谁谁谁,听说你看我不顺眼?”“那哪能呀,小的对您的敬仰犹如滔滔黄河水绵延不绝……”
  • 绝地追杀

    绝地追杀

    朋友:你知道绝地求生吗?这游戏可好玩了。孙尧圣:哦?那我们玩的可能不是同一款游戏。朋友:你玩的是什么?孙尧圣:我玩的这款游戏,叫绝地追杀。朋友:我怎么没听过这款游戏?孙尧圣:只要见过我玩的人,都知道。因为……我只追杀,不求生!杀完,可不就活下来了吗?绝地求生还是绝地追杀,仅在一念之间罢了。
  • 影视世界旅行家

    影视世界旅行家

    每部电影都是一段旅程,玛丽莲梦露的性感风情,海外孤岛的无限孤寂,奥黛丽赫本的倾情一吻,努力活着的苦难历程。带你进入电影世界,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如果你有特别想要经历的、想要得到的、想要改变的,可以给大雨下任务,因为这本书,也是你们的私人订制。完本作品《会穿越的外交官》,《位面之纨绔生涯》,作者完本保证。交流群:474-664-346
  • 邪帝宠妃废柴逆袭

    邪帝宠妃废柴逆袭

    前世的她,在一次保护血玉中受到爆炸死亡,老天却让她重生一次,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血玉也随着她而来到这个世界。废物?丑女?她要让那些人付出代价!“想成为最强吗?”“嗯。”她要在这片不一样的天地踩出一个属于她的地方!自己身上更多的秘密慢慢浮出水面……某人(理智气壮):我这辈子不会嫁人的。某男挑眉:你试试?
  • 困兽

    困兽

    强大的海域包围着人类的国家,当被困的野兽一般看待着人类。但人类却浑然不知,依然沉迷于自己世界争斗之中。暗夜精灵的降落,作为审判者惩罚着人类世界的纷乱争斗,引起更多的屠杀与灾难。冥冥之中,大海中的鱼人王子卡多出生到了人类的木生国中,卡多是否能追寻出自己的身世?又是否能将脆弱的大地种族从暗夜精灵的魔掌中拯救而出?
  • 异客之旅

    异客之旅

    一个平凡到极致的普通人,遭遇意外后,意外重生到一个魔法与剑的世界,重生在一个平凡到极致的大块头身上。没有天赋,没有才能,没有奇遇,没有背景,甚至身上一无所有的他,又该如何在竞争非常残酷的异界中生存呢?独在异界为异客,难道他要一直都当一名平凡到极致的人吗?没有办法,他只能依靠着自身的毅力,坚持不懈,默默奋斗着,默默成长着,一步步向前迈进。为此,他付出无数血汗,过程异常艰苦。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大人物。但这一切,不是侥幸得来的,而是经历无数艰苦、经历无数血战才获得的。有辛苦,有付出,就有收获。
  • 特工王妃又闯祸了

    特工王妃又闯祸了

    【全文已完结,放心看】她,是二十一世纪绝色女特工,隐世门中身怀灵术的天才少女。一次意外穿越,她成为了被姐姐暗算,坠崖而亡的洛家废材五小姐。废材?丑女?可笑!谁知,山洞中,冰棺旁,废材变成了怎样的绝世天才?那漫不经心的眼光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绝代光华?丑陋的容颜下,又是怎样的倾国倾城之貌?当废材大放异彩,注定是一场风起云涌。当草包不再懦弱,天下唯我独尊。一朝惊变,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猖狂的不可一世。绝色锋芒,袖手乾坤,纵横世间,她铁血冷酷震天下!凤凰涅盘,火舞飞天,翱翔在天际的不是凤凰,而是蜕变的骄龙!看她如何以狂龙之姿,睥睨天下,震慑群英!本文系列文《很狂很嚣张:医妃有毒》
  • 豪门千金变身小助理

    豪门千金变身小助理

    房产大亨之女洛晚晴受邀参与著名娱乐综艺《豪门千金变身小助理》,该节目一经播出,立即收视爆红,成为人们口中的谈资话题。国民男神苏皓辰更是在镜头前展现出了高冷背后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俘获了万千粉丝的心。“洛晚晴,我饿了,快去做饭!四菜一汤不要辣,谢谢!”“……”“洛晚晴,我渴了,鲜榨柠檬水不加冰,谢谢!”“……”“洛晚晴,我睡不着,你过来陪我一下,谢谢!”“……谢你妹啊!我是变身,又不是卖身,滚一边去!”他眨眨眼睛,一手托着腮露出人畜无害的模样,“谁说要你卖身了,我只是想让你给我讲个故事而已。不过,既然你有这个念头,我就勉为其难的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