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4800000001

第1章 序:性别传播研究的边界:批判中自觉的双重见证(1)

在中国进行性别传播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化建设,是否可能?

有关传播与性别的交叉研究,在看似繁荣的批判语阵背后,使广厚的社会观照和锋锐的社会批判平衡互动、相辅相成,是否可能?

这本《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既是从这两个问题出发,也是不断反思和总结,最终回归到这两个问题上来的一个过程。

在媒介与性别研究这条探索的道路上,作为一个一刻不停的怀疑者,我走得很孤独也很艰难。每当按照既有的范式梳理或剖析特定的研究对象之后,与成就感相伴而来的总是不确知答案的提问:如何才能超越性别这个问题本身?

我以为,性别早已是一个超越了性别本身的概念和范畴。即使不用去做注解,人们也都会将前一个性别译为gender(社会性别),后一个译为sex(生理性别)。但是往往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表面上宣扬为gender的,却其实是紧扣着sex。而所有sex的问题,都根源于gender这个建构的、更为深刻的、性别的概念。

曾经(也包括现在),我的研究前辈、同行和我,用标榜sex、凸显女性气质来介入某些宏大的议题,将其作为一种策略来引起关注。但直到现在,仍不好评估这种做法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为此影响到我对这本书题名的反复思考。我决定彻底抛弃这样的策略了——为了凸显女性,凸显性别,凸显这一正在甚嚣尘上的“主义”,而以“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为题。即便女性主义作为视角和方法,是贯穿这本书所有研究项目始终的。

再者,“性别”的确是个令人爱恨交加的概念。忽略它,则失去一个重要的社会分层的尺度;而重视它,却又总会发现它是大而无形的,并不是稳定、具体的。这就是所谓“性别的意义在于性别之外”。每当夸示性别重要性的时候,正是深切地远离性别追求最核心的平等、均衡、普遍等要义的时候。有学者早已指出,如果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所持的观点是正确的话,“性别”这个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而女性主义者本人也被同化到这一建构中去了。

我认同美国学者朱丽亚.T.伍德在《性别化的人生》一书中,将性别、文化与传播纳入系统研究的框架中的做法,并感谢这本书给我诸多启发。“性别”在研究项目展开的实际操作中,大多扮演着动词化的角色,就如用不一样的器具来盛放、不一样的标准来度量,它亦可被视为一种模式,甚至一种“刻板成见”。

在这里先将性别研究可能走的歧路指出来,决非想要否决它,而是赋予它一种客观审视的维度。毕竟,性别在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领域,将继续巩固已渗透的领域,并采纳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方案,在诸多层面展开新的建设。在这里先揭出其短漏,正是想提醒自己要抱持一颗批判之心,不满足于颠覆和解构的痛快淋漓,也不要就此走上一条新的文化霸权和话语霸权之路。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已经星星点点地在为这门学科或研究勾画属于它的历史地图和宏远图景,虽然它的命名还处于根据研究兴趣的差别而制定的阶段,但是研究的核心与重要领域,已经跨越了差别,逐渐统一和清晰起来。2007年,我作为刘利群教授的助手,在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了研究生范围内的校级公共选修课,这门课定名为“媒介与女性专题研究”,一方面是由于这门课程的师资、教材等资源来自我们所在的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另一方面也与授课内容紧密相关。这门课吸引了全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视与新闻学院、动画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广告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后更名为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媒体管理学院、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等十一个学院的近百名男女研究生。学生们给予的反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门学科的研究弱点与问题,诸如独属的理论范畴是否存在,批判研究除了颠覆还应建设等问题。这给我接下来的深入研究打开了一个个突破口。

在我看来,性别传播研究(Gender communication Studies)是一个迟早要定名的学科,它要在社会学领地内夯实自己的地标。但是,现在这个命名似乎还有些牵强,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显得准备不足。另外,从现有的成果看,它基本上是对传播学进行一个性别化剖解的过程,而这种介入传播学领地的方式,正是性别研究介入其他学科一贯的做法。因而,性别传播作为学科正处于隐形建设阶段,也可以说它的建设是建立与发展并行的。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本意将此书命名为《性别传播创新研究》。它是对性别化的传播研究的一种概括,是对媒介与性别交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也是运用女性主义的观念和方法来开展媒介研究的有益尝试。总体而言,它属于新兴的研究领域,其研究的系统性和学科性都尚待完善。对于一些术语、概念、理论和方法,还需要认真甄别和界定。对于中外研究的进展动态,还需要全面跟踪与系统整理。之所以未用“性别传播学”,主要考虑到学科建设尚不成熟,但并不抹杀性别传播的学术探索及其成果认定。到目前为止,学界多以“媒介与性别”、“媒介与女性”来为此类研究定名。但事实上,将“传播”窄化为“媒介”、“性别”窄化为“女性”的作法,体现出研究范畴、研究路径上的差异。本书强调对传播中制度因素、文化因素、媒介因素等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的阐释,并且兼顾了性别研究中对权力、行动、跨性别等诸多层面的考量,故定名为《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它具有文化研究的特性,即具有跨学科性,主张打破学科的壁垒;认同广义的文化概念,研究对象包括日常生活、哲学和艺术等;拒绝文化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肯定大众文化的地位;既是经验的也是实践的,主张对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接受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性,主张对文化与权力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

本书第一部分,以前人和当下研究成果为基础,利用许多一手和二手资料,冀图勾勒出这门学科或研究领域较为明晰的发展路线图。既有时空坐标,也有阶段性成果坐标。在对二手资料的利用、梳理和概括方面,采用抽取精要的方式,将散乱的议题进行归纳,形成有代表性的研究热点。作为阶段性的爬梳和整理,这一部分既呈现出现有研究的特征与不足,同时,也自觉抱持发展的眼光。

同类推荐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跳出教育看教育

    跳出教育看教育

    可以说,一档财经对话节目《冬吴相对论》激发了作者的灵感。作者发现,这虽是一个经济节目,却涉及大量关于社会和文化的新信息,两位主持人新颖的见解吸引着作者“追”下去,从而产生了与教育相关的听后感、读后感。这是一种“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思维方式,适合教师、家长,以及中学以上学生阅读。
  •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9年讲座精选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9年讲座精选

    2009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邀请了厉以宁、高占祥、吴建民、海闻、张继钢、郁钧剑、韩少功、康洪雷、毕淑敏等多位名家大师举办了104场讲座,从讲座文稿中精选出72篇整理编辑成本书,内容包括新中国60周年、礼仪文化、励志教育、养生文化、创新文化、婚姻家庭、文学艺术等多个系列。
  • 阿诗玛:彝族民歌(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诗玛:彝族民歌(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诗玛》是一部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诗,被撒尼人民称为“我们民族的歌”,少女阿诗玛善良漂亮,可恨的富翁抢走了她逼迫她嫁给自己的儿子。阿诗玛不为财富所打动,严词拒绝。哥哥阿黑勇敢机智,与富翁斗智斗勇,救出了阿诗玛。返家途中,阿诗玛被洪流吞没,灵魂化作回声,永远留在人民身边。阿诗玛的传说已经成为撒尼人民日常生活、婚丧礼节以及其他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在人民中间广为传唱。它是民族的文化之根,是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的最宝贵的资料。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热门推荐
  •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 黄庭坚诗全集

    黄庭坚诗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静静流淌的河

    静静流淌的河

    诗歌如同音乐,富有韵律、节奏的变化,与人物的情感相呼应,产生出动人心弦的共鸣。写景时瑰奇独特,抒情时低回吟咏。晦涩的音调,神秘的隐喻表达悲哀、失望、痛苦和死亡。视觉,听觉,幻觉在字里行间起舞。沉睡的石雕,断碣残碑,空旷孤寂的草原,静静流淌的河流,令人心酸的落叶,等等,伴随着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而绽放。
  • One Day and One Amazing Morning on Orange Street
  • 佛祖宗派世谱

    佛祖宗派世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乱臣贼奴

    乱臣贼奴

    一个狼烟四起的地方...一个五国相互攻伐的世界...只身一人的少年,在这里一无所有...刀口舔血,苟且偷生...前路不知会走向何方...
  • 挽臂同看蔷薇星云

    挽臂同看蔷薇星云

    人类是寂寞顽固的森林。光阴那么漫长,以至生命有童年、少年和成年……以至遇见过喜欢过,后来却遗失。只有一个世界的你,必定缺憾。但沈嘉柯有两个小世界。一个世界里他遵守交通规则,听命时光顺序,服从爱神意志,把文字写成纪念品。另一个世界,他可以不遵守宇宙规律,做它的国王。把自己拆分为两个,一个放在过去喜欢你,一个放在以后守候你。即使寂寞,也要一起寂寞,挽你的臂膀,一同去看遥远光年外的蔷薇星云。
  • 陆孝彭传

    陆孝彭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陆孝彭传》以大量的历史资料、回忆和采访记录为基础,展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孝彭立志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航空工业,壮国胆,扬国威而奋斗的一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陆孝彭传》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适合于航空从业人员和广大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和发展社会公众阅读。
  • 寂寞英雄

    寂寞英雄

    《寂寞英雄》是一部表现家族恩怨和时代命运的革命题材,革命桐柏山太平镇淮源盛大商号的二少爷张世杰,长期坚持地下工作:由他引上革命道路的进步青年杨紫云和朱国柱,则被党组织安排从事秘密工作。战火纷飞的年代,相爱的人被迫分离。折磨着他们的,不是国难家仇的现实中彼此天涯相隔,也不是为共同的信仰不得不压抑下的刻骨相思,而是对方敌友莫辨、扑朔迷离的身份,是阴谋算计中的爱恨两难,亦是多难人生中那难以把握的命运。
  • 凤权之倾天下

    凤权之倾天下

    千年的时光,这里早已大变模样,但是那个神话般的少女却是永远的立在大陆中央,杖高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