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6700000029

第29章 北京奥运与传媒力量(1)

——兼谈《人民日报·奥运特刊》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温红彦

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举国关注,全球两万多名记者同台竞技,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在我国传媒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各家媒体尽其所能,把奥运报道做到了各自水平的极致。

在家门口报道奥运会,对我们多数编辑记者来说,的确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也可能是一生中唯一的机会。它让我们在这场奥运大战中经受了洗礼,给我们的职业生涯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这里仅结合自己作为《人民日报》奥运编辑组副组长、在参与组织编辑《奥运特刊》期间的体会,谈谈奥运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为奥运做了什么?奥运给我们留下什么?

奥运让我们看到什么

——传媒竞争陡然加剧 报纸一展大家风范

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使传媒业的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报纸、网络、电视、广播、杂志、手机,都为全世界了解奥运信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展示了强大的力量。“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理所当然有媒体的一份功劳。

事实上,现代奥运会一经诞生,就有媒体如影随形。时代不断进步,采访奥运会的媒体规模也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使奥林匹克运动已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竞技,还是一场传媒大战。

早在1892年,顾拜旦在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演讲中,就惊讶于传媒的跟进。他说,一种关心帮助体育界的专业刊物诞生了,无数报刊应运而生!希腊奥林匹亚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存有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首届奥运会媒体报道的资料,证明当时就有记者做现场采访。我国媒体与奥运的首次接触是在1904年。当时传媒形式只有报刊,几家国内报刊简短报道了在美国圣路易举行的第三届奥运会。比如当时的《大公报》,曾在一篇关于博览会的报道中提及同期举行的“亚力必嬉赛力会”(即第三届奥运会),这应该是我国媒体对奥运会的最早报道之一。

电视记者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出现的。他们在场上用摄像机拍摄图像,然后回电视台进行编辑。随着电视转播技术的进步,1956年意大利冬奥会第一次有电视实况转播,不过信号只能覆盖本地区域。直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卫星技术让发达国家的人们通过卫星电视欣赏到奥运会赛场盛况。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上,运动员6000人,媒体记者达6800人,首次超过运动员人数,新闻竞争异常激烈。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媒体人员22000多人,电视观众突破40亿人次。

看今天的中国传媒业,每一种媒体都有各自的竞争优势。如果说电视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那么报纸为读者送上的就是文字大餐。尽管如今几乎人人都能享受电视直播,但许多人仍无法舍弃报纸,因为报纸在提供深度报道的同时,也为喜欢阅读的文化人提供了文字享受,并承担了信息筛选的职能。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使人们获得了更有效的信息。

相对于电视和报纸,网络天马行空,想听就听,想看就看,想说就说。报纸和电视是我说你听,而网络提供了一个无限的平台,无论想看想听还是想说,只需敲敲键盘按一下回车。国内互联网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万瑞数据发布《网民奥运媒体选择及网站评估报告》,调查显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超过90%的中国网民把互联网作为获取奥运信息的首选媒体,在网民群体中互联网的奥运传播力超过电视。这个调查也许不一定很准确,但它说明在北京奥运会信息传播中,网络的作用急剧增强。

还有手机新媒体,也在北京奥运这个平台上武装起自己。手机作为终端的突出优点是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看奥运。于是,手机短信、手机电视、车载媒体等移动传媒纷纷亮出新面孔。特别是奥运期间的手机电视,虽然普及的面不够广泛,但巨大的优势让它的前景一片光明,被业内人士誉为3G时代的“新杀手”。

作为传统媒体,报纸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坚守了自己的领地,展示了自己的实力。相对于电视在国际赛事方面的表面化、网络虽海量但难免粗疏而言,报纸选择独家角度,提供专业观点,表现出大家风范。报纸还主动与网络联姻,报网融合搭建的平台使报纸的强项更强。奥运期间,《人民日报》记者将100字内的短信发手机报,300字左右的消息供人民网,分析性报道给自己的主报,使新闻原创力最大限度地辐射出去,将新闻生产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在这次新闻竞争中,不独《人民日报》,其他各类报纸都做得很漂亮,不少文章引人入胜,许多图片精彩纷呈,为后人留下了北京奥运的独特记忆。

可以说,这次北京奥运会全面引爆了多元传播格局下各类媒体的竞争,它对我国传媒市场格局的深远影响,在不久的将来会进一步显现。

我们为奥运做了什么

——全面报道赛场内外风云,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报道好奥运,引导好舆论,是传媒尤其是党报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这在学界和业界已成共识。而舆论引导,首先要解决传播力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中说,要“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总书记这些话,是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深刻阐释。报纸是新闻纸,首先要报道好,才能引导好;报道是前提,引导是目的;报道不准确、不生动,就不能实现舆论引导的目的。

奥运报道期间,也正是全国新闻界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时候。作为《人民日报》,怎样在奥运报道中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对我们是一个考验。

《人民日报》编委会高度重视奥运报道,提出要具有国际视野,彰显现代风格,增强服务意识,展开立体报道,在内容、形式和运行机制上积极创新,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

早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之时,我们教科文部就推出《全景奥运》专版,集中组织迎奥运的报道,每周1个版。2008年1月起又增加为每周2个版,由体育组的编辑记者承担编采任务,共刊出97期,2008年6月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7月1日起,报社创办《奥运特刊》,每日2个版,7月21日起增加到每日4个版。8月8日到8月25日,《奥运特刊》扩大为每日12个版,而且这12个版都是彩版,这在《人民日报》历史上是第一次。无论从版面的规模还是到稿件数量,都是《人民日报》前所未有的。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在版面安排上,我们努力把握好以下三个关系:

——赛事报道与非赛事报道的关系。奥运报道中赛事报道是重点,但为了对奥运进行全景式记录,全方位展示国家形象,必然要进行大量非赛事报道。《奥运特刊》共12块版,前8块版报道赛事,后4块版报道赛场服务、志愿者等赛外情况,体现我国作为东道主为举办奥运会所做的努力;

——主赛区与分赛区的关系。在报道好北京主赛区的赛事和活动时,也报道了香港、上海、青岛、天津、秦皇岛、沈阳等分赛区的赛事和活动,保证各赛区均有关注,体现全国共同参与奥运、共享奥运;

——国内报道与国际报道的关系。注意充分体现世界性,《奥运特刊》四版每天整版报道外国运动员参赛情况,特刊8个版更是每天一个主题,集纳式报道外国运动员的方方面面,如8月15日《有些奖牌,足以让一个国家狂欢》等,关注体育小国、角度独特。据统计,奥运会期间,报道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情况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响。关注国际奥委会等对北京奥运的积极评价。

同类推荐
  •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 大学的改革(第二卷·学院篇)

    大学的改革(第二卷·学院篇)

    钱颖一是“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毕业于清华大学。2006年,在美国留学和任教25年后,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至今10年。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钱颖一总是与中国改革同行,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当改革大幕初启,他远渡重洋,探寻现代化之道,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学者;当改革如火如荼,他频繁回国讲学,为改革建言献策;当中国呼唤更多杰出人才时,他放弃国外一流大学终身教授职位,回国投身教育事业。《大学的改革》是钱颖一过去10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担任院长,过去15年在中国教育领域不懈耕耘的实录。
  •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由张珂、张云、石磊主编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各种媒体形态的发展与现状,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当代体育与大众媒介的相互影响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体育传播等几个方面。由乔培基教授编写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以体育与媒介二者的关系为切入点,从体育专业、传媒专业的角度,阐述了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同时,全书涵盖了传媒业界最全面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体育与传媒界互动的最新形态。《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既可作为体育、传媒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选作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实用教材。
  • 传播研究: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

    传播研究: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

    本书集合了作者对于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西方传播学的批判理论研究;中篇文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认同;下篇文化与社会视域中的新媒体研究。
  •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本书是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人文社科项目和中国传媒大学“382人才工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本书尽量做到有理论有实际,论述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希望能在传播理论的研究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热门推荐
  • 索尼法则(世界500强企业发展丛书)

    索尼法则(世界500强企业发展丛书)

    在20世纪经济发展史上,崛起了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群体——“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从事和控制着全球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一,国际直接投资的70%。这些跨国企业不仅促进了整个世纪的工业革命与技术创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了卓越的企业文化,成为全球企业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 独家专宠

    独家专宠

    陈凯歌担纲总监制电视剧《青春创世纪》原著小说。男友力MAX的全能型总裁和超级守财奴的感情碰撞!一段前面纠结到心疼后面甜到牙疼爱情!从小到大,钱希西的人生信条除了赚钱、赚钱、还是赚钱。段燃,钱希西心中傲娇、毒舌的代言人,以拆自己的台为乐。她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会为了段燃甘愿倾己所有。当我们还未曾意识到爱时,内心已经急于把自认为最重要的悉数为所爱拿出。换言之,在爱情面前,除了爱的那个人,其他东西都变得微不足道。回首再看,曾经那些斗嘴争执,不过是遮掩在霸道下的宠溺相伴。险些错过,所幸没有; 又或许不会错过,真爱岂容错过?
  • 爱后余生

    爱后余生

    顾潇潇觉着,掌管人间姻缘的某位老神仙定是看自己十分的不爽。活了小半辈子,好容易心动一次,没成想,对方还是个身患“面瘫症晚期”的洋葱男!一路披荆斩棘,差点拼了小命,最终修成了正果,心满意足的抱得美男归,却发现原来自己只是充当了别人的替身……
  • 影后狗仔火锅店

    影后狗仔火锅店

    演艺道路正如日中天的大满贯影后白蒹葭突然被资本封杀,从神坛坠落,却意外发现她的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别人的心理活动,坚定不移地走上一条八卦狗仔的职业道路,在因为她经营不善而倒闭的火锅店中开始了‘狗仔生涯’,专业揭露娱乐圈不能说的秘密,将那些面和心不和的事情全都端到明面上来,众人评价,“娱乐圈最毒影后”。娱乐圈头条渐渐变味……某日报:大满贯影后白蒹葭评价沐朵朵:“婊气重重”某晚报:影后搞事情,谈及娱乐圈黑幕时称心痛不已。某网站:白蒹葭,一个变身狗仔的影后。自从影后化身泥石流,娱乐圈开始了鸡飞狗跳的日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混在异界的卡牌领主

    混在异界的卡牌领主

    这里是奇幻的恐怖世界魔兽很恐怖,没事我有卡牌死亡骑士来了,不用跑我有卡牌什么有亡灵,不要害怕我有卡牌居然还有远古的不死巫妖,别怕我有卡牌………………新书(长生不是道)已发布
  • 重生娱乐之我为王

    重生娱乐之我为王

    我的人生只为随心所欲四个字,所以妨碍我的要么自己滚,要么我让你滚。这就是一个女汉子,用女神的外表欺骗世人,欺世盗名的故事。
  • 徒儿再上:师父,你有毒

    徒儿再上:师父,你有毒

    新文《快穿:男主攻略计划》已发布。场面一:贺公子:徒儿,救命啊,嘤嘤嘤~~有人嫉妒为师的美貌,居然暗杀为师啊……云云一水涧:师父,你确实不是因为你劫了人家的镖车又泡了人家的妹子?场面二:贺公子:像我这般完美的容颜,只能用一种动物来形容我,那就是国宝熊猫,而且属于越胖越招人喜欢的那种……云云一水涧:国宝?我觉得猪更适合你呢师父,也是越胖越招人喜欢。场面三:贺公子:徒儿,最近为师夜观天象,发现我们乃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云云一水涧:是么?那么师父你知道我现实是谁恩?贺公子:不管你是谁?天意不可违,我们的结合必将造福国家、造福世界、造福全人类。云云一水涧:我是你前妻。
  • 我用余生去忘你

    我用余生去忘你

    他染指我的爱,却成了我此生逃不过的劫。他说你走可以,把心掏给我。于是我用刀刺穿心脏。后来,他守着我,我却有了一颗不是自己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居

    新居

    小林大学毕业多年来,先是就业,适应社会适应单位,适应的满身人气,奉迎拍马,察言观色,一身小职员气;后来买房又沾染的一身铜臭,机关算计尽,小钱拜开花,当年英气丧失贻尽。一场病,使他大梦初醒,在余下不多的时间里,小林决定按人生应有的活法活,找回当年迷失掉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