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600000010

第10章 B(7)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融传》。东汉经学家郑兴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称于世。他的儿子郑众十二岁时就跟父亲学习这部经学著作。后来,郑众还学习了《周易》、《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他学识渊博,几乎无所不晓,在上层社会很有名气。郑众当官后,在公务之余给一些年轻人讲解《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并且花很大的精力为《左氏春秋》作注,并最终完成了《左氏春秋》的注释工作。这部书流传后,和另一位经学家贾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齐名,都受到学者们的好评。

当时,最著名的经学家是马融。他注过《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弟子多达千人。马融除了为经书作注外,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讲课时坐在高堂上,挂上纱帐,前面让学生坐着听课,后面列一班女乐演奏音乐,很有特点。

马融研究了《左传》后,也准备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细阅读了贾逵和郑众的注本后评价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广博,那我怎能超过他们(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马融觉得,这两个注本各有各的长处,合起来就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便决定不再给《左氏春秋》作注了。

博闻强识

【释义】学习广博,记忆力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魏文帝曹丕自幼随父亲曹操南征北讨,弓马娴熟,精于击剑。同时,他酷爱读书,即使在军旅中也手不释卷,年纪稍大一点已读遍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之言。由于聪慧过人,少年时读过的书都能熟记于胸,故而博古通今,曾被举荐为秀才,但没有去应荐。曹丕爱好文学创作,八岁就写文章,年轻时一度视写作为自己生命。创作诗词歌赋近百篇,其中《典论》中的《论文》一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杰出的作品。曹丕曾亲笔书写《典论》,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孙权。

由于曹丕的才能,故史书评价他“天资聪颖,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备”。

卜昼卜夜

【释义】形容昼夜相继,宴乐无度。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春秋时候,陈国国君在宠姬的挑唆下杀死了太子御冠,公子敬仲连忙逃到齐国。齐桓公对敬仲很恭敬,想拜他为齐国的卿士。可是敬仲婉言辞谢道:“我是逃奔而来的客人,如果得到您的宽恕,在您宽厚的政治庇护下,得以免除罪过,这便是君王的恩惠,我已经感到满足了,怎么还敢接受卿士这样高贵的官位呢?如果我不知满足而应允下来,很快就会招来官员们的谴责,所以请您免了吧!”

齐桓公不勉强他,让他担任工正这个职务,负责管理各种工匠。敬仲工作很是尽责。齐桓公与敬仲经常在一块饮酒闲聊。有一天,敬仲请齐桓公到家喝酒,两人越喝越高兴,一直喝到天黑。齐桓公觉得还没尽兴,便吩咐仆人说:“把蜡烛点上,再喝几杯!”

敬仲很懂得礼仪,知道再喝下去就不合礼法了,便委婉地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意思是说:“我只知道白天招待君王,不知道晚上陪饮呀!实在不敢再留您喝下去啦!”

齐桓公听了只得告辞而去。

后人把敬仲的话引申出“卜昼卜夜”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昼夜相继的玩乐。

补阙拾遗

【释义】阙:缺;拾遗:补录遗漏。指补足遗漏、缺少的内容。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张轨传》。西晋后期,张轨占据凉州,很有声望,张轨死后,世子张寔继承了他的位置,统率西凉兵马。

张寔希望把西凉治理得更好,但当时连年大旱,他认为是自己没有把事情做好,于是下令:“我希望常有人来劝诫以弥补我的不足。凡是当面批评我的过失,我将用帛来酬谢他;用书信指出我过失的,我用锦绣报答他;在市集上指责我过失的,我将送给他羊和米。”

命令下达后,马上有一个叫隗瑾的下属进谏说:“圣明的君主都在朝廷设置谏官来纠正不符大理的事,并且依靠辅佐的大臣拾遗补阙(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弼以补阙拾遗)。现在事情不分大小,全由主上一人决定。臣僚们出于畏惧,而不敢不服从。事情好坏全归在一个人身上,下属无法分担责任。这样,即使赏赐一千两黄金,也不会有人进谏。”

张寔认为隗瑾说得有理,给了他重赏。

由于张寔虚心接受意见,凉州很快得到了大治。

补天浴日

【释义】比喻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意志,也比喻人的功劳极大。

【出处】汉·刘安等《淮南子·览冥训》、《山海经·大荒南经》。传说上古时候,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发生了争斗,共工大败,气得向西方不周山一头撞去,把不周山撞坏了。不周山是撑天的大柱,大柱一断,天就坍塌了一大块,地也陷裂了很多。整个大地要么是洪水滔滔,一片汪洋;要么是大火蔓延,熊熊不息。眼看着人类濒临灭绝的边缘了,创造世界万物的女神娲十分着急。她在大江大河中挑选了许多五彩的石子,架起火来,把石子炼成熔液,然后用这种熔液去修补破了的天。她又杀了一只大得无法形容的乌龟,斩下它的四脚,作为四根天柱,竖立在四方,把天撑住。还利用大火后遗留的芦草灰,堵住了洪水。一场大难,始告平息。

另外还有一个神话传说: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一个羲和国,国君叫帝俊,他的妻子就是羲和。羲和是太阳神,她生养了十个儿子,也就是十个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的汤谷。那里有一棵大树,名叫“扶桑”,所以那地名也叫“扶桑”。这棵大树有几千丈高,十个太阳,就住在这棵大树上。他们每天一个,轮流在天空值班。早上,不论哪个太阳值班,都由他们的妈妈羲和架车伴送。这辆车子很壮观,是由六条龙拉着的。从起点汤谷到终点蒙谷,共有十六个站,正好是一天的路程。车到第十四站悲泉,太阳就得下车步行,妈妈羲和架着空车赶回汤谷,为伴送明天值班的儿子去作准备。每天早上,值班的太阳离开扶桑,在登上龙车之前,一定先要在咸池里洗一个澡。羲和还常常带着儿子们在东南海外的甘渊里一块洗澡。甘渊的水十分甘美,羲和把儿子们一个个都洗得干干净净,明明亮亮。

后来,人们形容无可比拟的极大的功绩时,就借用“女娲补天”和“羲和浴日”这两个故事来做比喻,后来就合称为“补天浴日”。

捕风捉影

【释义】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或无事生非。

【出处】汉·班固《汉书·郊祀志下》。汉成帝二十岁继承西汉皇位,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大笔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果。

光禄大夫谷永上书汉成帝,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了不死的药,寿命长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出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

最后,谷永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永说得很有道理,便接受了他的意见。

不辨菽麦

【释义】菽:豆类。指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蠢无知。现在有时指脱离生产实践,缺乏实际知识。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八年》。春秋时期,晋厉公奢侈淫乱,大夫们也争权夺利,都想借助晋厉公的名义打败对手,而晋厉公也想利用他们清除异己。胥童、夷阳五、长鱼矫等人是最受晋厉公宠信的大夫,在晋厉公的授意下,胥童和夷阳五指挥八百兵士包围了当时势力很大的郤氏家族。一番混战,郤氏三大夫皆被杀死。

三郤被除掉后,胥童又带兵到朝廷上劫持了大夫栾书和中行偃,也想把他们杀死。可晋厉公不同意,他说:“一天之内已经斩杀了三个大夫,我不忍心再杀人啦!”栾书和中行偃这才保住了性命。晋厉公安慰两人说:“寡人讨伐郤氏,他们三人已经伏诛,你们可以官复原职,忘记这件事,别把它当成一种耻辱。”

栾书和中行偃给晋厉公叩头拜谢,说:“君王讨伐有罪之人,而赦免下臣一死,我们感激君王的大恩,即使死了也不敢忘记呀!”两人拜别晋厉公,回家后就密谋报仇,准备杀掉晋厉公和胥童等人。

不久,晋厉公在匠丽氏那里饮酒作乐,正在兴头上,栾书、中行偃突然出现,抓住了他。接着又捉住胥童,把他们杀死,埋在东门外边。

栾书和中行偃把晋襄公的后代周子请出来,让他当国君。周子这时只有十四岁。其实,周子还有个哥哥,可据说是个痴呆,连豆子、麦子都辨别不清,所以无法当国君(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于是,周子即位,称晋悼公。他英明决断,在他的统治下,晋国最终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不逞之徒

【释义】逞:称心。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人。指心怀不满违法作乱的人。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年》。子驷是春秋时郑国的正卿。公元前566年,他派人刺杀了郑僖公,拥立僖公五岁的儿子为国君(即郑简公),这样,他就操纵了郑国的国政。当时其他公子联合起来反对子驷,准备发动政变。子驷知道了,便下令捕杀了几个公子,其余的反对派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子驷对尉止也有很深的成见,因此,在以晋国为首的、各诸侯国联军攻伐郑国的战役中,子驷故意减少尉止部队的兵车数量,并且对于尉止俘获的俘虏,子驷也不计功行赏。

后来,子驷又整顿田沟疆界,结果损害了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等家族的田产利益。于是,尉止及这几家贵族纠合了一批不得志的人,以公子们被害为由,发动了政变(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他们攻入宫中,杀了子驷,把郑简公劫走。后来子产和子发兵,杀了尉止和子师仆,侯晋、堵女父和司臣逃到国外去了,乱事才告平定。

成语“不逞之徒”,就是从“不逞之人”演变而来的。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释义】指长辈对晚辈闺房争吵的事要装聋作哑,宽宏大量。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中唐时期,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唐代宗李豫的女儿升平公主,小两口虽说互敬互爱,但时间久了,难免为一些小事拌嘴。

有一天,两人吵得很凶。升平公主又哭又闹,郭暧气愤不过,责备道:“你耍什么脾气?你不就是依仗你父亲是皇帝吗?有什么了不起?我父亲如想当皇帝早就当上了。”这句话惹怒了公主,她立即乘车回宫,禀告了父王。

当时,代宗正在批阅文件,听了公主的话,大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你丈夫说的话的确是真的;他父亲要肯做皇帝,天下还不就是他家的?”代宗之意是说:玄宗时,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代宗时,郭子仪在防止吐蕃入侵上又立了大功。由于他功高权重,完全有自立为帝的实力。接着,代宗又说了很多好话安慰教导女儿,劝她回去。

郭子仪听说了儿子的事,火冒三丈,把儿子关进监狱。代宗却把郭子仪召进殿里,劝他说:“儿女拌嘴,说些私房话,怎值得听信呢?俗话说得好:‘不痴不聋,怎做家翁?’”

郭子仪回到家中,还是打了儿子几十大板,才放他出狱。

不耻下问

【释义】耻:羞耻。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有一次,孔子去参加鲁国国君的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便要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当时,卫国大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他去世后,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心中有些不服气,认为孔圉还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圉为什么可以被谥为‘文’?”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教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同类推荐
  •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您也可以尽览全书,在闲暇之余,您可从《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中觅到华丽词章,让您在休闲时光里与美词相伴、满口生香。中国人历来爱热闹,婚丧嫁娶、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众宾客齐聚一堂之时,怎能没有司仪、主持以妙词新语为气氛添砖加瓦?更有各种酒席、宴会,也少不了祝酒致辞。如果您还在为“理屈词穷”而愁上加愁,就一定不能错过《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婚礼、宴会、生日、节日、葬礼、商务庆典及其他多种喜事庆典主持辞及经典致辞,《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应有尽有,您尽可取己所需,在四方来客面前风头尽显。
  •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误会和 摩擦,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对方的真实想法。而观察 和分析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则是读懂人心的利器,当 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身体语言读懂他内心所想时, 我们与人的交流一定能够*加顺畅。《FBI身体语言 密码(插图版)》教你美国FBI超强的识人术,让你能 够**时间探知他人的内心世界。表露人真实想法的往往并非人嘴里说出来的话, 而是身体语言。一个手势,一种坐姿,一个眼神,一种声音,并 非偶然,都是内心的外在呈现。
  • 走进互联网时代

    走进互联网时代

    聚焦两会,走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对我们到底有多深的影响?时代在变,我们如何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 媒体制造

    媒体制造

    本书作者运用媒介责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新闻实务界近年来大量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全书既涉足理论前沿话题,又有实务界鲜活案例,引证详实规范,为新闻学子必读。
  •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日常商务信是指商业机构、公司、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些有关的事务性书信来往。其作用是维持商业经营的正常运转,处理一些必要的商业事务,作为一些贸易活动中的过渡性、衔接性环节,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热门推荐
  • 一眼万年

    一眼万年

    刚回国的尹墨染和解雨臣意外重逢,她没有认出他,可他一眼就认出了她是两年前醉酒后倒在他车前,在共度一晚后不告而别的女孩。之后因为就职的杂志社要为解雨臣拍摄照片,两人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集,而让尹墨染感到意外的是,当年因为海洋出事后就消失不见的闺蜜姚怜姗,居然就是解雨臣的经纪人。而同样的事件再度上演,两人又一次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在尹墨染和解雨臣决定在一起时,姚怜姗却以怀孕要挟解雨臣和自己举行婚礼,接着尹墨染的妹妹墨言又发生了意外,最后真相揭露,姚怜姗的孩子根本不是解雨臣的,而她因为害怕墨言把这个秘密说出去,所以才将她推下楼梯。最后坏人得到惩罚,尹墨染和解雨臣这对有情人经历重重磨难终成眷属。
  • 血性草原(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第二季之二)

    血性草原(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第二季之二)

    本书写的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巴拉格特氏这支族人的故事。巴鲁等九百蒙古将士随族兄沙津追剿捻军,腐败的清朝官员宁可护送妓女也不派兵,致使这支蒙古军全军覆没。巴鲁心灰意冷,离家出走。沙津之子巴图尔与族弟誓杀麻政和为父报仇。巴图尔跌下悬崖,比利时传教士的女儿海伦救了他。捻军虽灭,但朝廷日益腐败,社会日益黑暗。人们认为腐败黑暗是因洋人进入中国。义和团运动兴起,愤怒的百姓打死了海伦,巴图尔痛苦不已。不久,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下令清剿义和团,当巴图尔被杀头之时,巴鲁和麻政和双双出现,二人联手救出了巴图尔。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我们都有强迫症

    我们都有强迫症

    本书详细讲解强迫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在文中将列举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便于读者的理解。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的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 踏着鲁迅的脚印:鲁迅研究论集

    踏着鲁迅的脚印:鲁迅研究论集

    本书收集了作者半个世纪以来鲁迅研究的散篇文章,内容包括对鲁迅思想、生平的研究,有关鲁迅创作的总论和具体作品的分析,有关鲁迅的学术随笔,以及为别人的鲁迅论著所作的序跋等。文章虽非宏篇谠论,然而观点明晰,文字朴实。在许多问题上,作者不跟风、不随众,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观点,或多或少可为几十年的鲁迅研究留点微弱的印痕,并于“众声喧哗”之中,保有小小的一席之地。
  • 菊与刀(译林人文精选)

    菊与刀(译林人文精选)

    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两种颇具象征意义的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矛盾性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从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历史事件入手分析了日本社会的等级、习俗、教育等,力图透析日本,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
  • 铁鹞子

    铁鹞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天下归一,四海承平,王朝奠基,方兴未艾。这是最绝望的时代,群雄皆灭,英豪束手,黄钟弃毁,瓦釜雷鸣。这是名臣宿将意气风发的当空旭日:立身朝堂者,面折庭争直言抗辩,一身傲骨铮铮作响。才兼文武者,出将入相开疆辟土,满腔壮志蓬勃不熄。这是寒门贵子踌躇难行的漫漫长夜:世家膏粱,征辟察举直送青云,易得终南捷径;草野俊杰,沉沦下吏埋首案牍,徒留两鬓白发。酒徒狂歌末路,名士吟啸五湖,商旅浮舟海上,此时盛世风流,俊采星驰。豪强田连阡陌,四夷蛰伏生息,遗民怀刃侧目。此刻风雨欲来,江湖潜沸。谁也没有在意,一名边郡庶子,正引吭高歌:“男儿须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展翅欲飞!
  • 感动学生的美德故事

    感动学生的美德故事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强的,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
  • 宠妻无度:权少的闪婚新娘

    宠妻无度:权少的闪婚新娘

    一夜之间,天翻地覆。他从天而降,将她锁紧金丝笼。却不知一切早有步步为营。
  • 罪之花

    罪之花

    幸福是什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曾经,她以为幸福离她很远。现在她觉得幸福离她很近。曾经,她以为眼泪对她是奢求,现在她知道即使流泪也能如此温暖。但是,为什么却总是有人要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她的幸福?她,绝不容许任何人毁灭她的幸福,伤害她的家人,任何伤害她家人的人,她都将让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她是——蓝雨薇。【PS:关于安德鲁与蓝雨薇的前半段故事,可阅读深沉另一本小说《二战悲歌:梦断莱茵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