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600000013

第13章 B(10)

曹操为了大业,不计私怨,受到众将的拥护,因此,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赞他:“不念旧恶”。

不欺暗室

【释义】暗室: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昧心的事。形容心地光明。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春秋时期,卫灵公夜里正坐着和夫人说话,忽然听到一阵车马行驶的声音,由远而近,大约行到宫门口却无声无息了。过了一会又响起车马声,由近而远,慢慢地又无声无息了。卫灵公很奇怪,问夫人:“你知道这是什么人?”

夫人自信地说:“这不会是别人,只能是大夫遽伯玉!”

卫灵公问:“你怎么知道一定是他呢?”

夫人说:“我听说凡是臣子路过王宫门前,都要下车致敬。忠臣和孝子既不在大庭广众之下故意做样子给人家看,也不在没人的地方疏忽自己的行为。遽伯玉是卫国有名的贤人,很遵守礼节。方才一定是他经过宫门,停下来表示敬意。虽然在夜间,不会有人看到,但他仍旧那么遵守礼仪。”

于是,卫灵公派人前去询问,得知夜里行车的果然是遽伯玉。后人便以“不欺暗室”形容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昧心事。

不求甚解

【释义】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现在则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

【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又名潜,他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家所在的浔阳一带,水旱灾害连年不断。一家人靠着很微薄的田产维持生活,过着非常艰难的日子。尽管如此,陶渊明却乐在其中,享受清静闲散的田园生活。他一面耕田,一面读书写诗,不仅不觉得苦,反而自得其乐。

二十八岁左右,陶渊明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何等样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但对所读的书并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他去喝。而他也从不推辞,不把酒喝光决不回去……

不屈不挠

【释义】屈:屈服;挠:弯曲。指在困难或恶势力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出处】汉·班固《汉书·王商传》。汉成帝时的丞相王商为人正直,庄重诚实,敢于向恶势力作斗争。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一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王商坚决反对,他说:“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君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百姓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没见有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琊太守,玩忽职守,犯下罪行,王商要惩办他,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他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挠。”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释义】焉:怎么。不进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比喻不担风险,就无法取得成功。也指不从事实践活动,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成就。

【出处】汉·刘珍等《东观汉记·班超传》。东汉时期,匈奴一直是北方边境上忧患。他们在边境上抢掠财物,杀人放火,不仅给边疆一带的人民生活造成极为严重的灾难,而且也对汉王朝构成极大的军事威胁。

汉明帝时,为孤立匈奴,安定北方,在对匈奴采取军事行动之前,决定选派一批使节,联络周边国家,一方面同他们建立友好睦邻关系,一方面联合他们共同征伐匈奴。

班超作为使节之一,被派往甘肃西部及新疆一带的国家。他马不停蹄,首先到达鄯善国。在此之前,鄯善国一直受到匈奴的欺凌侵扰,每年都要给匈奴送去大批珠宝,来换取一时的和平。这次鄯善国国王听说大汉朝派使节来访,非常高兴,对班超一行人的接待既隆重又热情。不料,过了一些日子,国王的态度忽然变得怠慢起来,对班超他们十分冷淡。

班超召集了同来的三十六位部下说:“鄯善国最近对我们有些疏远。明智的人应该在事情刚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十分明显了。我预料,一定是匈奴的使臣也到鄯善国来了。现在鄯善国王拿不准怎样对待我们和匈奴,所以对我们才冷淡起来。”

于是班超找来鄯善国接待他们的官员问:“匈奴的使臣如今住在什么地方?”

鄯善国的官员便惊恐地将匈奴使节的人数、住处等情况如实告诉给班超。班超让人将那位官员看管起来,然后对自己的部下说:“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的使节来到鄯善国仅仅几天,鄯善国对我们的态度就这么冷淡了。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鄯善国可能就会把我们绑了送给匈奴人。我们死后连骨头都得喂狼,不但立大功、求富贵谈不上,连尸骨也难还乡。”

众人听了班超的这番话,都坚决表示愿听从他的主张行事。班超便继续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目前唯一的出路是杀掉匈奴使臣。今天夜里,我们就用火攻。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必然惊慌失措,肯定会被我们全部歼灭。只有灭掉了这些匈奴使臣,鄯善国才会与我们联合,这样,我们也才能大功告成了。”

这天夜间,班超率领手下的三十六人,顺风放火,击鼓呐喊,匈奴使臣及一百余名随从,除部分被烧死外,全部被杀死了。

班超割下匈奴使臣的人头,送给鄯善国王。国王吓坏了,连忙答应将儿子送到汉廷作人质,一心一意联合汉军,共讨匈奴。

不识之无

【释义】之、无:指汉字中笔画简单的两个字。不认识最简单的“之”、“无”二字。形容人不认识字或文化水平低。

【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通俗畅达,有“老妪能解”之誉。《长恨歌》和《琵琶行》两首叙事长诗,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也都体现了这种风格。

白居易有一个好朋友,叫元稹,因在家中排行第九,故又被称作元九。两人文学观点一致,诗的水平相近,就连做过翰林学士、被贬出京的经历,也是那样相似。所以,当时人们将他俩并称“元白”。

白居易被排挤出长安后,元稹也被贬到江陵。两人互有书信往来,并且依旧吟诗附和。在这期间,白居易写出了流传后世的名篇《与元九书》。文章中系统地阐述了白居易的诗歌创作理念和文学思想体系,并且回顾了自己学习历程,其中有一段提到:“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有人指着‘无’字、‘之’字教给我。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那么我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

后来,人们又从《与元九书》中的这段故事演变出“不识之无”这个形容目不识丁的成语来。

不贪为宝

【释义】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五年》。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挖到了一块宝玉。他非常高兴,便兜着它回家,请一个玉工来鉴别,玉工仔细看了后,赞不绝口地说:“这块玉好极了,没有一点毛病,是个宝贝啊。不过你得小心,别在人家面前露富,以防让人把它偷了去!”

其实,这人请玉工来家,已经引起了邻居的注意。因为平时极少有人上他家,这回玉工突然来,邻居便不时进来张望。宋人心里不安,怕有个闪失空欢喜一场,便把宝玉藏好。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宝玉会被盗走。想把它卖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价值,让别人占了便宜。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把它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于是,他便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他去见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献上了宝玉,子罕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不过,我是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的。”

宋人慌忙摇头说:“我没什么事要您帮我办。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小人想要献给您。”

子罕再次拒绝说:“我绝不能收下这宝玉。因为如果收下了,你和我都丧失了宝。”

宋人听不懂子罕这话的意思。子罕解释说:“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当然就丧失了宝;而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一来,你我双方都丧失了宝(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宋人无可奈何,只得实告道:“现在即使小民留下宝玉,也不得安宁,迟早会有人偷了去,甚至小人的性命都有可能失去,所以小人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

子罕沉思了一会儿,叫宋人暂时住下。接着,便命一位玉工将这块宝玉雕琢成形,把它拿到市场上去卖掉,然后把这笔钱交给宋人,派人护送他回到家中去了。

不忘沟壑

【释义】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宁可弃尸山沟。形容人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后也指显贵后不忘微贱患难的时候。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战国时,孟子到各国游说以仁政治理天下,一般要诸侯邀请他才去。他的学生陈代很不理解,认为老师过于消极,要能屈能伸才对。孟子长叹一声,说:“我先说一件事吧。齐国的景公生性浮躁,特别热衷于打猎,甚至一连几夜流连在外,不肯回宫。有一次,居然用羽毛装饰的旗帜当做令牌来呼唤猎场的小吏,小吏认为这种做法与礼仪相悖,拒不执行命令,因此被景公杀掉。”

陈代迷惑不解地问:“这与先生有什么关系呢?”

孟子说:“当然有啊。这件事传出以后,被孔子听说了。孔子十分赞叹这位小吏的做法,他评价说:‘注重节操的有志之士把人生原则看得重于性命。为了保持节操,他不怕尸体埋葬在山谷大沟;有勇气的英雄更不惜牺牲生命维护正义(志士不忘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别人能不惜性命来保持自己的人格,我怎么会放弃自尊卑躬屈膝谒见诸侯呢。”

孟子继续说:“你说的委屈与伸展,还只是从利益着眼。晋国有个车夫王良,他拒绝为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小吏驾车,因为这个小吏行为不端。连车夫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为什么做不到。儒家门徒怎能为了个人富贵而丢掉为人原则呢。”

陈代觉得自己对老师及儒家礼仪观念还是了解不够,暗下决心,要努力掌握儒家的思想精髓及处世之道。

不为五斗米折腰

【释义】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事人。不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谄媚别人。形容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功名利禄所动。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陶潜传》。晋代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曾孙子。陶渊明自幼博览群书,有远大的抱负,很想为国家效力。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政局动荡,社会极不安定,朝中官吏多鼠目寸光、贪功好利。陶渊明在任江州祭酒时,就已耳闻目睹了许多官场的险恶之事,所以不愿再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没多久就辞职了。

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上了县令。就在这年的冬天,郡守派一位督邮来彭泽视察政事。这位督邮粗俗傲慢,喜欢阿谀奉承,而且惯于收受下官送的礼物。他一到彭泽县的驿舍,就差县吏去叫当地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就蔑视功名利禄,不肯趋炎附势,也十分讨厌督邮的装腔作势,但碍于身份,也不得不去见这个督邮一面。他刚要动身,县吏拦住他说:“大人,参见督邮得穿官服、系官带,不然又要被他怪罪了。”

陶渊明听了,再也无法忍受,长叹一声,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而向这种乡里的卑鄙小人低头哈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说罢,便解去印绶,辞职离开了只当了八十一天县令的彭泽县。

不舞之鹤

【释义】不会起舞的鹤。用来讥讽无能的人,或是表示自谦之词。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西晋时期,尚书左仆射羊祜家里养了一只丹顶鹤。这鹤通体雪白,只有顶上一点丹红,羊祜非常喜爱,常亲手给鹤喂食物。鹤吃饱之后,有时轻举两腿在庭园中悠闲地散步,像个谦谦君子;有时翅膀有节奏地扇动,时开时合,步子时缓时急,像个“舞蹈家”。每逢这种时候,羊祜就会高兴得心花怒放。

同类推荐
  •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地区为例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地区为例

    闽北是闽越文化的摇篮,素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人文荟萃,文化繁荣,蕴藏着积淀深厚的文化遗存。本书以闽北家族教育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田野调查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大量文史资料为基础,系统梳理了闽北家族教育历史传承的发展脉络,为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闽北家族教育和文化研究的窗口,弘扬了传统教育的正能量,为当代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如果不树立对生态环境的一种道德观念,就很难指望他们将来担负起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道义和责任,可持续发展就成为“空中楼阁”。
  • 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超值金版)

    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超值金版)

    学会读懂和使用身体语言,是一门成功必修课,是洞悉先机、掌控全局的保证。《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由盛乐编著,对身体语言的表现形态、深刻内涵及其广泛运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为你破译身体语言的种种密码,带你走进人类潜意识的最深处,帮你看穿他人的真实意图,窥破人际关系的奥妙,掌握和运用比说话更高效的沟通技巧。《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适合大众阅读。
  •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毛翰生为中国人,我们常常为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而骄傲。面对辉煌的古典诗歌遗产,我们又不免羞惭于自己的贫乏。文学艺术的发展不同于科学技术,科……
热门推荐
  • 跟曾国藩学做官,跟胡雪岩学经商

    跟曾国藩学做官,跟胡雪岩学经商

    本书分成上下两篇:上篇结合曾国藩的真实故事,从修身、掌权、升迁、政事、用人、管人六个角度分析了他的为官之道下篇穿插胡雪岩的传奇经历,从商德、借力、机遇、共赢、投资、变通六个角度阐述了他的经商智慧。
  • 挥笔定乾坤

    挥笔定乾坤

    天地灵气,走灵路,进灵者,归灵隐,结灵符,化灵师,灵界劫,灵尊形,生灵境,封灵帝,灵冥终点——灵神现,父母仇恨,师父情意,看霍萧该如何了断,一个统一九转冥灵大陆的王朝,正在崛起,看我如何提笔续写玄幻的始末…………
  • 皆在清波里

    皆在清波里

    兄妹俩偶然间穿越到春秋末期,见证了三家分晋。泠泠兮,汩汩兮。汾水南,去不返,逝者如斯安可返?愿为长歌梦一曲,白云千载去悠悠。杏花春雨伴清酒,泛舟湖上听杨柳。春风不改旧时波,残垣之下草木深。升彼阿兮面观清,水扬波兮查冥冥。简襄功烈随风去,绕梁唯留渡歌声。剑拔三晋烽火起,大浪淘沙适者存。南征北战勇者胜,纵横摆阖仁者赢。莫回味,乱世红雨沉江底,尽是英雄美人泪。折戟沉沙问天道,苍天不言时自归:自古璞玉少成器,欲为和氏多琢磨。
  • 一念终生

    一念终生

    孤僻少女在遭受意外打击,对世界心灰意冷之际,在异国他乡遇见了足以改变她余生的男子。他带她领略天地大美,让她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他们互相治愈,并相爱。然而,爱人意外死亡,让她再次陷入绝望。回国后她成为法医,却在破案时遇见了与心爱之人长得一模一样的男人。这个人是谁?经过层层调查,她越来越来接近真相,却越来越心惊……没有你,世间再无美事。
  • 欢喜田园之彪悍小娘子

    欢喜田园之彪悍小娘子

    一觉醒来,身边围满了人老实巴交的父母,饿得面黄肌瘦的弟妹身心受虐的大哥一双双眼睛满含悲伤的看着她一家六口人,住着一间破旧的茅草屋,上无半片瓦,下无一分田。更加悲催的是,每个人竟然只有一套破旧的衣服,连换洗的都木有!要不要这么穷啊?老天爷,你有木有长眼啊?!好吧!看她如何带着家人发家致富,扬眉吐气调教包子爹娘弟妹,教训贪婪可笑的二婶点醒妻管严二叔,反击势力张狂的堂兄堂姐拨开迷雾,让迷信又势力的奶奶,擦亮眼睛大丫的奋斗目标:吃饱穿暖,住上青砖大瓦房!大丫的斗争方针是: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不怕你来闹,就怕你不闹!只要敢来闹,就打到你怕为止!
  • 快穿之:就服你

    快穿之:就服你

    [系统]:→_→宿主,你会失去你的系统的。戾棂:有你没你,不都一样么?至于男女主是什么样的人,大家往下看着,可以肯定的是,作者是亲妈。(*?︶?*)
  • 重生之万物皆可吃

    重生之万物皆可吃

    眼见为食万物皆可吃吃出人生~~吃出大道~~吃出未来
  • 天元五歌

    天元五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棺娘子

    棺娘子

    爷爷逼我半夜三更去给村里的寡妇守灵,第一天晚上我就听到那棺材里……
  • 烈皇小识

    烈皇小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