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羊祜向一位客人夸赞自家的鹤如何有灵性,如何会起舞。客人很好奇,想看看“鹤舞”。羊祜便领客人到庭园中去看那鹤。哪知这鹤十分怕生,见有客人来,早已躲到树后。两人好不容易将它赶了出来,却见这鹤一身光洁的羽毛早已被树、草蹭得凌乱肮脏,没有了平日的俊俏模样,而且耷拉着脑袋,任你怎么逗弄,就是不肯起舞。客人失望地说:“原来是一只不舞之鹤啊!”
不修边幅
【释义】修:修饰;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仪容、衣着等。形容不注意服饰外表的整洁。常指不拘小节,生活懒散。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东汉时的名将马援字子渊,扶风郡人,是战国时名将赵奢的后代。当年赵奢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其子孙因此以官为姓,也就都改姓马了。西汉末年,丞相王莽大逆不道,废掉汉孝平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不久便天下大乱。
王莽称帝时,马援曾被任命为新城县令。王莽兵败身亡,马援流落西凉,很受当地军事首领隗嚣的信任,隗嚣将他留在那里,相处十分融洽。
王莽垮台,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但当时天下还没有统一。樊崇领导的赤眉军还相当有实力,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也还十分活跃。
隗嚣知道自己虽然雄居西凉,但不具备统一中国的能力,但一时又拿不定主意该向哪方面势力靠拢,一直处于观望选择之中。马援建议他对各方面势力做出综合分析后再行定夺。于是,隗嚣便派马援为专使到各处考察。
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所以首先就奔四川而去。在马援的头脑中,老朋友见面,定会兴奋异常,畅叙别情。谁知,公孙述接待他时态度十分严肃,很郑重地按外交礼节把他安排到宾馆,并送去衣帽等请马援更换。接见时,公孙述摆出皇帝出行时的全副仪仗,卫士戎装整齐,戈甲鲜明,骑兵排列,数十面旌旗前呼后拥。然后会齐文武百官,由主管礼仪的官员遵照程序,把马援安排在贵宾的位置上,接着又正式任命他为大将军,并封为侯爵。
马援觉得公孙述的一系列举动都像在演戏,十分可笑,便婉言谢绝了。
此事过后,马援对朋友说:“现在各路英雄都有一统天下的打算,究竟鹿死谁手一时还难以预料。这时最重要的是招揽各种人才。公孙述不能废寝忘食,礼敬天下英杰,反而刻意装扮,如同木偶(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边幅,如偶人形),这样怎么会留住人才呢!”
马援看出公孙述不是成就大事业的人,便离开四川,日夜兼程赶往洛阳,去见光武帝刘秀。
刘秀接到通报,说马援来见,立即说声请。会见时,刘秀对马援无半点儿戒备。马援便怀了几分敬意,他问刘秀:“陛下,现在各路英雄都欲一统天下,十分不太平,我前来见陛下,陛下无半点儿戒备,就不怕我马援是谁派来的刺客吗?”
刘秀见马援说话坦率,便对他说:“我知道你不是什么刺客,但你必定是个说客。你来到我这里是想谈谈天下大事吧!”
话已投机,他们越谈越有兴致,谈话中,马援觉得刘秀很像刘邦,具有王者的风度和胸怀。当他返回西凉后便建议隗嚣向刘秀靠拢。马援投靠刘秀后,军功卓著,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后来,人们从《后汉书》中的“与图成败,反修边幅,如偶人形”演变出与其意思相反的成语“不修边幅”。
不学无术
【释义】学:学问;无:没有;术:方法,技能。指人没有知识,缺乏能力。
【出处】汉·班固《汉书·霍光传赞》。霍光是西汉名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他跟随汉武帝二十余年,做事谨慎,从未出过差错,是汉武帝最信任的大臣。汉武帝死前,封他为大司马、大将军,与桑弘羊共同辅佐幼主昭帝。昭帝驾崩后,霍光又先后迎立刘贺、刘询为帝。虽然他总揽朝政,权倾朝野,但还算是尽心尽力,为国家、百姓着想,也为刘氏政权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算得上是一位历史名臣。但他读书少,没什么学识,有时甚至不明事理,酿成大祸。
刘询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三年,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刘询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不遗余力
【释义】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拿出仅有的力气,毫无保留。指十分尽力。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战国时期,秦国同赵国交战,赵军连吃败仗,损兵折将。赵王便召集楼昌和虞卿等人计议道:“我军屡战屡败,损兵折将。我打算集中所有兵力,与秦军决一胜负,你们看怎么样?”
楼昌说:“这无济于事啊!依我看,不如派遣使者去跟秦国人讲和吧。”
虞卿说:“楼昌之所以建议与秦国谈和,其原因无非是认为如果不谈和,我军必然要灭亡。可是,现在和谈的主动权现在控制在秦国人手里呀。”
随后,虞卿又问赵王:“大王,您看秦国人是一心要攻灭我国的军队呢,还是另有他图?”
赵王心事重重地回答道:“秦国是使出它的全部力量来攻打我国(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它非要消灭我军才会罢休啊。”
虞卿道:“大王,我认为我们应该派出使者,带着贵重宝物去结交楚国和魏国,他们想得到我们的宝物,肯定会接纳我国的使者,并与我们合作。而且赵国使臣到楚国和魏国去,又受到他们的盛情接待,秦国知道后,必然怀疑天下各国会联合起来反对他们,一定很恐慌。这个时候再去和谈,才能取得成效啊。”
可是赵王听不进虞卿的话,直接派遣郑朱到秦国去与秦国讲和,秦国接纳了郑朱。
赵王自以为得计,召来虞卿,问道:“我派郑朱到秦国进行和谈,秦国人接纳了郑朱,看来事情是有希望了,爱卿你以为如何?”
虞卿给赵王当头泼了一盆凉水,他说道:“您的和谈肯定不会成功,赵国的军队定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赵王听了,大吃一惊,但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虞卿便对赵王说道:“现在全天下那些替秦国人捧场、等着祝贺秦国大获全胜的人们,都集中在秦国了。郑朱是一位名士,您把他派到秦国去,秦王和他的大臣范雎如获至宝,他们必定会借郑朱入秦一事,来向天下人显示秦国如何了不起。而楚、魏两国认为赵国已与秦国讲和,也必然不会来救助您。秦国得知各国都不来救赵,便不会与我们和谈。”
果然,范雎借郑朱来秦国一事,向那些祝贺秦国打了胜仗的人们大肆显示秦国的威风,最终却不肯与赵国谈和。后来赵国军队由于主将赵括是个不会带兵打仗、只知夸夸其谈的人,在长平被秦将白起打败,全军覆没,秦军围攻邯郸。结果,赵王割了六县送给秦国作为求和条件,秦兵才解除了对邯郸的围攻。事后,虞卿问赵王说:“秦兵不围困邯郸了。您以为是秦兵疲倦了才撤退的呢?还是他们的力量能持续下去,因割了六县给他们才撤退的呢?”
赵王说:“秦国部队攻打我们是不遗余力的,我看是因为兵卒疲倦才撤退的。”
虞卿说:“是的,秦国以它的力量攻击他所不能取得的,结果,搞得疲惫不堪而退兵。可是您又以它的力量所不能得到的奉送给它,这无疑是帮助对方来攻击自己啊!我看明年秦国还会再来攻打我们的。到那个时候,我们也许就无可救药了。”
虞卿一席话,引起了赵王的深思。
不翼而飞
【释义】翼:翅膀。没有翅膀却能飞走。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极快。也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战国时期,秦昭王令河东太守王稽率三十万秦军攻打赵国。王稽指挥秦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赵国都城邯郸,不料遇到赵军殊死顽强地抵抗,一连猛攻了十七个月,邯郸竟岿然不动,守军还愈战愈勇。
王稽无计可施,一味地亲自督阵猛攻。秦军伤亡惨重,士气日益低落,甚至私下口吐怨言。时值严冬,秦军士兵大部分还没有冬装,寒风中瑟瑟发抖。王稽却命人在帐内燃起炭火,他身披重裘,一边饮酒,一边苦思破敌良策。可是思来想去,仍然一筹莫展,只能连声叹息。
夜里,他的部将佚庄在营巡哨。听到士兵们在私下议论道:“王稽也太糊涂了,咱们打了胜仗他不犒赏,城攻不下来却要受罚,这样下去咱们不如把他杀了,也许还有条活路呢。”
佚庄听了士兵的议论大吃一惊,匆匆忙忙来到军帐,对王稽说:“我军久攻邯郸不克。以将军分析,是什么原因?”
王稽不假思索地说:“邯郸城池坚固,守军顽强,我们当然不能很快取胜。”
佚庄说:“事情并不尽然,赵军顽强是一方面,但是我军现在士气不振,又怎能战胜敌军呢?”
王稽有些不高兴地问:“以你之见,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