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600000027

第27章 D(5)

“东床快婿”由此而来,想必也是郗鉴的有意为之吧。

东山再起

【释义】指有声望的人隐退后,再度复出。也比喻失败后重振旗鼓,再度兴起。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谢安,字安石,是东晋名相,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四十几岁才出来做官,曾官至宰相,他气度宽宏,性格冷静,即使在危及性命的紧要关头,仍然能与平时一样泰然处之。以下这件事最好地表现了他的这一性格:

晋简文帝病故后,权臣桓温企图篡晋自立,他在新亭的军帐内设酒宴款待王坦之和谢安石,其实这是个“鸿门宴”。桓温在帐外埋伏下刀斧手,要在席间杀死王坦之和谢安石。

王坦之被吓得冷汗湿衣,连手板都拿倒了。谢安石却谈笑风生,饮酒依然,并有意用话开导桓温,最后竟劝止了桓温。在此之前,王坦之与谢安石齐名,通过这些事,人们认为王坦之的为人远不如谢安石。

谢安石在担当要职之前,曾很多年隐居在东山。起先,他被任命为司徒府著书郎,他以有病为借口推辞了。每天与王羲之等人登山临水,饮酒作诗。后来,扬州刺史庾冰听说他的才干杰出,决心请他出山,命令郡县的官员进行威逼,他却一概置之不理。

有人感叹说:“谢安石不出山,让天下人怎么办啊。”谢安石所以隐居不出,是怕影响到在外做大官的弟弟的升迁。后来他弟弟被免职,他才出来任官。因其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东施效颦

【释义】效:仿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具备条件,盲目效仿,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出处】《庄子·天运》。《庄子·天运》里有一段“东施效颦”的故事:

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长得貌美如花,虽然平时身着衣服朴素,但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的。男人见了她,仿佛遇见了天仙下凡,连老人、小孩和女人们见到她都不愿离去。

传说西施有心口疼的毛病,一旦犯病,总是用手捂住心口的部位,双眉皱起,无形中又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美感。当她这样从路上走过的时候,行人们无不对她行“注目礼”,赞叹不已。

西施所住的乡里有个丑女叫东施,一心也想成为美女。她误以为西施的美在于用手捂心和紧锁眉头,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矫揉造作地捂着心口,皱着眉头走路。结果,富人看见她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街上的穷人看见她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和孩子远远地躲开。因为她本来就十分丑陋,再加上做作的样子,更是丑上加丑,谁还敢正视她一眼呢?

董宣强项

【释义】董宣:东汉光武帝时任洛阳令;项:脖颈。形容官吏不畏权贵,刚直不阿。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酷吏列传》。东汉时,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在大白天杀了人。事后,凶犯就躲藏在公主家里。洛阳令董宣知道了,亲自带人到公主门前等候。当那个杀了人的家奴坐在车上陪公主出来时,董宣上前拦住车马,大声命令罪犯下车,当场将他杀死。

公主马上驱车进宫,向光武帝哭诉。光武帝大怒,召来董宣,命人用棍子打死董宣。

董宣说:“请让我说一句话,死也不遗憾。”

光武帝问:“你想说什么?”

董宣说:“陛下德行伟大,使汉朝又复兴起来。可现在却包庇纵容杀害良民的家奴,又因为家奴的事杀我,陛下今后将如何治理天下?与其打死我,不如我自杀。”说完猛地用头撞柱,血流满面。

皇帝手下人按住董宣,要他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肯。皇帝令人按他的头,可董宣以手撑地,硬着脖子,就不把头低下。最后,光武帝被董宣的行为打动了,不仅将他释放,并且称赞他是“强项令”,还赏给他铜钱三十万枚。

动辄得咎

【释义】辄:即;咎:过失,罪责。动不动就获罪或受到责备。指做事往往与客观要求不相适应而受到指责。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唐朝杰出的散文家韩愈,二十四岁时凭着自己的才学,考中进士踏上了仕途。当时,唐德宗李适常派宦官在街上采购宫中所需的各种物品,称为“宫市”。宦官采购物品,往往付钱很少,甚至不付钱。韩愈看到这种情况后,便上疏力陈“宫市”的弊端,不禁触怒了唐德宗,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后来唐德宗死了,唐顺宗继位,韩愈才被调回京城,担任吏部员外郎之职。但好景不长,又被贬为国子监博士。韩愈一心为国效力,却连遭贬谪,心中十分郁闷,于是便写了一篇《进学解》。文中有一段大意是:“国子博士来到太学,勉励全体学员努力上进,不要荒废学业。因为现在的执政者都是选贤任能、公正无私的人。所以只怕是我自己没有真才实学,才弄得今天的地步(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所以真正有学问的人并不怕没人赏识提拔。”

这话还没读完,学员中爆发出一阵哄笑,有人站出来说:“博士先生,你这是在骗人!我们跟先生学习了这么多年,深知先生学问渊博,文才盖世,但先生为什么往往动辄得咎呢?”韩愈诙谐地笑道:“我虽然动辄得咎,但还能当一个博士来教你们,不是也很幸运吗?”

洞见症结

【释义】洞:透彻;症结:腹中结块的病,指事情或问题的关键。形容观察敏锐,能够直接看出问题的关键和要害。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医,叫秦越人,因其医术高超,人们都以上古时神医扁鹊之名称呼他,其真名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扁鹊年轻时在一家旅馆做舍长(守护客馆的负责人)。他为人谦和,尊老爱幼,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受到过往客人的称赞。有一年,旅馆中来了一位客人叫长桑君,生得鹤发童颜,仙风道骨。他谈吐风雅,很有学问,并且他还擅长医术,无论谁生病求他诊治,总是手到病除。扁鹊看出他与众不同,对他接待得格外恭敬周到。长桑君见扁鹊心肠好,为人老成和善又勤恳好学,很器重这个年轻人。有一天,长桑君招呼扁鹊坐下,对他说:“你我相处多年,我看你心地善良,忠厚老实,想把祖传的医术都教给你,你要好好学习呀!”

扁鹊恭敬地说:“遵命!”并跪在地上叩头认了师傅。

长桑君从怀中掏出一粒药丸给扁鹊,让他吃下去,告诉他:“三十天后,你就可以看见过去看不到的东西了。”然后,就把全部秘方都给了扁鹊,并教给他一些秘诀。当扁鹊还要拜谢的时候,长桑君已消失不见了。

三十天后,果然奇迹出现:隔着墙,扁鹊就能看到墙那边的人。

扁鹊刻苦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但全部掌握了长桑君传授的医理和秘方,而且还有新的创造和发展。从此他开始到处行医治病,不断总结经验。到后来,他一眼就能清楚病人内脏里的病症,名声很快就传遍各国。

有一年,秦武王病了,请扁鹊来为他治病。扁鹊查看了他的病情,然后说:“大王的病我一定能治好,请您放心。”

扁鹊走后,服侍秦武王的人说:“大王的病在耳朵前,眼睛后,扁鹊为您治病时,万一失手,就有可能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见啊!”

秦武王听后,自己也没有主意了。当扁鹊给他治病时,他把这些话告诉了扁鹊。

扁鹊听后,勃然大怒,扔掉手中的药石和银针,说道:“大王您已和懂得医道的人商量该如何治好病,却又和那些根本不懂医道的人商量破坏治病。这样病还能治好吗?依臣看,不但治不好病,恐怕还会送命。大王如果像治病这样管理国家,那仅此一举就足以葬送秦国啦!”

武王十分惭愧,对扁鹊说:“寡人糊涂,不该听信不懂医道之人的话,请您替我诊治吧。”

经过扁鹊的精心治疗,武王的病很快就好了。武王感慨地说:“扁鹊不仅治好了寡人的疾病,还教给了寡人治国安邦的道理啊!”

《史纪·扁鹊仓公列传》中有一处写道:“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成语“洞见症结”就是从这里而来,后来人们用它来形容观察锐利,能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独步天下

【释义】超群出众,独一无二,天下第一。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戴良传》。东汉初年有个读书人戴良,他学识渊博,但性情却不同于常人。

有一天,他的朋友谢季孝问他:“老兄,你自以为天下谁可与你相比?”

他昂然答道:“我就像孔子、大禹一样,独步天下,有谁可比(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谢季孝虽了解他的不凡,但总觉得这话似乎说过了头。

其实,戴良并非空口说大话,他确实怀有远大的志向,他的才学和他在当时拥有的声望,足以使他成就一番事业。可是,他却看不惯现实人事,选择了超然世外,不问政治。官衙曾多次派人请他去做官,跑了一次又一次,实在把他跑烦了,便索性带着妻子儿女躲到江夏(今湖北省内)的深山里隐居起来,一直到老死,都没有出来过一回。

独当一面

【释义】能独立担当或处理一个方面的工作,指有经验和工作能力。

【出处】汉·班固《汉书·张良传》。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占领了关中。这时,原是项羽部下的陈平向刘邦建议进军彭城,直捣项羽的老窝。刘邦同意了,并亲自率领各路兵马共计五十万人,一举攻克了彭城。刘邦还住进项羽的宫中,将所有的美女和珠宝收归己有,每天大摆宴席,欢庆胜利。

项羽得到彭城失守的消息,暴跳如雷,自己率领三万精兵回救彭城。项羽的兵马半夜悄悄来到了城下,突然发动袭击,汉兵大败,慌忙向南撤退。汉兵仓皇而逃,导致了抢在前面的兵士自相践踏起来,而落在后面的则均遭屠戮,死伤二十多万人,在睢水淹死者就高达十几万。

刘邦只率领几十名成员逃到了下邑(今安徽砀山西),他对部下说:“彭城一败,损失惨重,士气低落,现在我想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全部拿出来,封赏那些能与我一起抵抗项羽的人,但不知何人愿意效力,破楚立功?”

张良起身说:“大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能担此重任,独当一面(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您如果将关东土地赏给他,使他愿出死力,就可以打败项羽。”刘邦点头称许,于是派韩信到黄河以北开辟战场,最后终于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

断鹤续凫

【释义】凫:野鸭。截断鹤的长腿,接到野鸭的短腿上。比喻做事违反客观规律或事物的自然属性。

【出处】《庄子·骈拇》。庄子主张人活在世上应该任情适性,顺乎自然,坚决反对任何人为的行动强行干预自然规律的做法。为了生动阐明这一哲学看法,他讲了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到河塘边漫步,见一只仙鹤迈着两条长腿悠闲地踱着步子,时而引颈长鸣,时而低头觅食,神态娴雅,令人赏心悦目。可是他又发现仙鹤进食的样子却分外吃力,姿态也不够优美,有失踱步时的高雅风度。

这人叹口气闷闷回家,一路上若有所思,突然,他又看见一只野鸭子从草丛中钻出来,步履蹒跚地走向河边。鸭子走路的样子实在是太缺乏诗意了,就像个酒鬼一路摇摇摆摆,而且特别迟缓,让人看了又累心又着急。好心人仰天叹息:“造化太不公平了!”

猛然间,他想起了仙鹤,不由灵机一动:“我为什么不做件好事呢?将仙鹤的长腿截短,续到野鸭子的腿上。这样它们的腿一定长短适中,仙鹤进食时不必再那么吃力而又不雅,鸭子走起路来也会快捷得多。”

想到这,这位好心人立即捉住野鸭子,又跑到河边将仙鹤引到家中。接着,好心人动起手来,将仙鹤的长腿截下一段,然后续在野鸭子的腿上。

他对自己的想法和杰作深感满意,可是仙鹤和鸭子却都无法走路了。好心人这下傻眼了,他急得团团转,想不出办法,更想不通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他将此事告诉庄子,庄子叹息说:“仙鹤腿长,并不多余;鸭子腿短也并非不足。鸭子会为接长了腿而悲哀,仙鹤会因截短了腿而忧虑(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好心人这才意识到,这是好心办了坏事,十分羞愧。

断齑画粥

【释义】断:截断。齑:酱菜之类的食物。画粥:把冷粥划成块状分而食之。喻指不怕生活艰苦,仍刻苦学习。

【出处】元·脱脱等《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却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一生可谓仕途坎坷,几起几落。西夏反叛时,范仲淹被重新起用,他主动请求到战乱频发的延州任职。到任后他大阅州兵,加紧操练,积极防御,使羌、汉两族人民安居乐业。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陕西方面的战略,朝廷大都采纳了范仲淹的主张。

同类推荐
  • 普通高中教育的精气神

    普通高中教育的精气神

    本书主要内容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甘肃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近百年历史沿革进行了检索性回顾和梳理;第二部分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甘肃省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标准;第三部分对甘肃省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过程和主要做法进行了总结;第四部分选择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原兰州炼油厂第一中学)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校园文化建设范例,全面介绍了该校“校园文化建设手册”基本框架和内容体系;第五部分集中介绍了47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理念。需要声明的是,办学理念、校训等排列顺序重新进行了逻辑规范;第六部分对甘肃教育强县——会宁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
  •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当今的人类世界已进入高度媒介化的时代。媒介与人、与人的全部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如何理解媒介?媒介在我们的身边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掌握媒介?如何利用媒介对于真实的世界和事物的真相进行认知和理解?并进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精神交往更加通畅和高效。媒介批评学,就是研究和回答这些重要问题的。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进入江户时代,历来颇受尊重的中国文化受到日本儒学、国学、兰学各家的质疑与挑战。朱子学之外的儒家各派,或为复兴中国先秦孔孟之道,或致力于儒家思想的实学化和日本化,都对朱子学的诸多命题提出了质疑。国学家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以日本为世界中心,对中国进行了全面否定。兰学家以西方科学和思想为依据,出于实用主义,提出了中国思想已经不合时宜。“江户三学”对中国的认知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否定了中国及中国文化,并对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各领域震撼世界科学界的数百个科学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科学知识之门,引人沉思,启示未来。
热门推荐
  • 心事成都

    心事成都

    心事是那成都,久而不逊,这里面的一些事是能让每个人都觉得有道理的,
  • 冷枭的千亿宠妻

    冷枭的千亿宠妻

    上辈子,韩小语对钱权倾天下的冷易天一见钟情,死缠烂打。一心想要跟着他,有没有爱她都愿意跟着缠着。受尽侮辱的她终于明白,冷易天是没有心的,然而却不料老天要她重活一世。再次回到十八岁,她初见他的那年盛夏,她决定再也不要爱上他。她要躲着他,再也不要迷恋他。可是,老天却仿佛是在跟她顾小语开玩笑。她要远离,他却死缠烂打的缠了上来。还步步紧逼,越勒越紧二十八岁的冷易天,在那年盛夏遇见了韩小语,钱权倾天下他,发誓无论如何也要得到她……
  • 南山酒家

    南山酒家

    这个世界真是太神奇了,自从成为南山酒家大掌柜之后,曲九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大明妖孽

    大明妖孽

    天上有神,世上何以妖孽横行?天上无神,心中何以疑惑重重?明朝成化年间,号称“狐生鬼养”的一群锦衣校尉,奉命在无神的世界里寻找真神,在有限的生命里寻找长生之道。
  • 祖虚天帝

    祖虚天帝

    祖虚大陆,龙武第二十年有一子降生于可汗大国,天生异象,龙虎汇聚,麒麟呈祥。龙武第三十一年,可汗帝国覆灭,大燕王朝取而代之,有神灵开法,划分修行之境。可汗之子于大燕崛起,感灵气,化灵入体,三丹开合,灵海浮空,破婴成元,灵台筑问道...帝族,人族,魔族鼎立的世界中,灵浩初朝天问了一句:“苍茫世间,谁主沉浮?”“自当人皇为主!”
  • 罪婢不为妃

    罪婢不为妃

    一场错乱,父母惨死,她冷冽如风,却奈何遇上了温润的他,自此便剪不断。她究竟是勇敢果断的心怀天下之人,还是那祸国的妖孽?
  • 素书(大全集)

    素书(大全集)

    《素书》原文并不长,词句虽不十分难懂,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异常丰富、深邃。《素书大全集(超值金版)》对原文中比较生僻的字词皆给出了解释,每句都附有现代汉语译文。此外,还用“解读”的办法,尽量挖掘、剖析每一段话的内涵。另外,对《素书》的每个观点,都从处世、职场、管理三个方面,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作了解读,并附有颇具趣味和针对性的小故事,故事的末尾多附有解说,为读者增加阅读趣味。
  • 田园茶香之一品茶娘

    田园茶香之一品茶娘

    制茶专家苏薇一遭穿越重生为十岁萝莉。这萝莉刚摔断了腿,成了瘸腿萝莉。这萝莉家徒四壁,有一个包子老妈和姐姐,还有一帮经常上门揩油吵闹的极品亲戚。幸而家有伶俐小弟,隔壁的小秀才懂医术又帅气。萝莉身体“白骨精”的心且看“闷葫芦”如何变成“霸王花”赤贫户何时翻身成首富?待到茶香满田园,翠微枝头,竟是谁人与共?片段一:朱桃花恶狠狠地说:“你个小浪蹄子是烂芝麻吃多了,肚里全是坏点子。”苏薇闲闲地说:“有的人倒是没吃烂芝麻,粪堆上的苍蝇吃饱了,肚里全是屎。”朱桃花正欲还嘴,眼见萧朗进来,怕他又不声不响地扭折自己的手,忙逃窜出去。萧朗眉头微皱:“薇薇,你说话也太粗俗了些。”苏薇调皮地一笑:“我还有更粗俗的,你是光屁股坐着冷板凳,又冷又古板。”萧朗面红耳赤地遁走。片段二:苏薇倚在美人榻上,素手握着一册账本,抿了一口香茶,笑盈盈地看着萧朗道:“夫君,你幸福吗?”萧朗左手抱着儿子,右手抱着女儿,儿子扯着他的头发,女儿揪着他的耳朵,朝服上被尿了一大块地图,苦着脸道:“娘子,我姓萧。”
  • 逆天变宋

    逆天变宋

    卷首语:一个神州陆沉的故事,一幅末世浮生的画卷,一个小人物的故事,一曲不屈抗争的壮歌。北宋末年,大金国的铁蹄肆虐北方,百姓被异族当作奴隶,承受着巨大的苦难,汴梁城内的高官贵戚们还在醉生梦死,一个少年穿越了,面对着亡国灭种的前路,他用手中的刀杀出了一个朗朗乾坤。
  • 冷情盟主霸道妻

    冷情盟主霸道妻

    “好!不就成亲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倒是给我变个女人出来,我便立刻成亲!”“变?怎么变?难不成给你从天上掉下一个!”结果,实践证明,上天不仅会掉馅儿饼,还会掉……话音刚落,只听到“啊”的一声长音,一个巨大的不明飞行物朝两人砸了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