饴糖,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有缓中补虚、生津润燥之功。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但脾胃湿热、中满呕哕者不宜。源于《伤寒论》的中医名方“小建中汤”,便是以饴糖为君药补中缓急,配以桂皮、生姜温中助阳,白芍、甘草、大枣缓急止痛,调和肝脾。用于治疗肝脾失调、里急腹痛、喜温喜按,或虚劳、气血不足、心悸不宁、面色无华。
蜂蜜,能改善血液的成分比例,促进心脑和血管功能,因此经常服用对于心血管病人很有好处。常食蜂蜜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促使肝细胞再生,对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食用蜂蜜能迅速补充体力,消除疲劳,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蜂蜜还有杀菌的作用,经常食用蜂蜜,不仅对牙齿无妨碍,还能在口腔内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蜂蜜还能治疗中度的皮肤伤害,特别是烫伤,将蜂蜜当做皮肤伤口敷料时,细菌无法生长。失眠者在每天睡觉前口服1汤匙蜂蜜加入1杯温开水后,可以帮助尽快进入梦乡。蜂蜜还可以润肠通便,只要是天然成熟的真正蜂蜜都有润肠通便的效果。
洋槐蜜性清凉,有舒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压等作用,临睡前服用能起到催眠作用,常服本品能舒缓人的情绪,达到宁心安神效果。紫云英蜜有清热解毒、祛风明目、补中润澡、消肿利尿之特殊功效。对风痰咳嗽、喉痛、火眼痔疮等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是虚火旺盛人士之保健佳品。桉树蜜能抗菌消毒,预防流行性感冒,治疗咽喉发炎。野菊花蜜也称为排毒蜜,能排毒养颜,消炎祛痘,是消除口腔溃疡、无名疮毒,祛除青春痘的保健美容佳品。
生姜,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用于解表。生姜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于治疗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趁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做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作为止呕要药,生姜可单独应用,主要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疗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用生姜解鱼蟹毒,可单用或配紫苏同用。
夏季适当多食生姜,可以预防腹痛腹泻、伤风感冒和腰肩疼痛。生姜还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
香菜,亦称“芫荽”。主治风寒感冒、麻疹透发不畅、食积、脘腹胀痛、呕恶、头痛、牙痛、脱肛、丹毒、疮肿初起、蛇伤等症。本品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辟一切不正之气,为温中健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有消食下气,醒脾调中,壮阳助兴等功效,适宜于寒性体质。胃弱体质以及肠腑壅滞者食用,可用来治疗胃脘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小儿出疹痘,可取香菜制成香菜酒擦皮肤,或水煎,趁热熏鼻,或蘸汤擦面及颈部,可以加速疹痘发出,如已出者则应停止使用。亦可与橘皮、生姜共入粳米粥内,制成香菜粥,可增强散寒止痛、健胃消食的功效,常用于治风寒头痛、胃弱食滞等症。高血压患者,可用鲜香菜10克,加葛根10克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次服50毫升,服10天为1个疗程,对治疗高血压有辅助疗效。
五、因人制宜——名家
§§§第一节逻辑游戏——名副其实的哲学
名家,战国时诸子百家之一。以正名辨义为主,主要代表为邓析、惠施、公孙龙等。《庄子·天下》中有名家辩辞的记录。《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名家苛察缴绕……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汉书·艺文志》记载:“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梁启超在其《论诸家之派别》也说:“名家言起于郑之邓析,而宋之惠施及赵之公孙龙大昌之。”
【两大学派】
名家萌芽于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为先驱。作为一个学派,名家并没有共同的主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各说差异很大。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
合同异
所谓“合同异”,即认为万物之“同”与“异”都是相对的,皆可“合”其“同”“异”而一体视之。该派以宋国人惠施为代表。惠施提出著名的“历物十事”,即“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十个命题。
离坚白
如果说“合同异”强调事物的统一性,那么“离坚白”则强调事物的差异性。
所谓“离坚白”,即认为一块石头,用眼只能感觉其“白”而不觉其“坚”,用手只能感觉其“坚”而不觉其“白”。因此“坚”和“白”是分离的、彼此孤立的。该派以赵国人公孙龙为代表,“白马非马”“坚白石二”等命题即由其提出。
战国末期,后期墨家对二者的片面性有所纠正,提出了“坚白相盈”的观点,荀子亦强调“制名以指实”。
【两大代表】
惠施
惠施,宋国人,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他在魏惠王后元元年到十三年(公元前334~前322年)间做魏的相国,主张联合齐、楚,尊齐为王,以减轻齐对魏的压力,曾随同魏惠王到齐国的徐州,朝见齐威王。他为魏国制定过法律。到公元前322年,魏国被迫改用张仪为相国,把惠施驱逐到楚国,楚国又把他送到宋国。到公元前319年,由于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离去,惠施重回魏国。
惠施也和墨家一样,曾努力钻研宇宙间万物构成的原因。据说,南方有个奇人叫黄缭的,曾询问天地不塌不陷落以及风雨雷霆发生的原因,惠施不假思索,立刻应对“遍为万物说”(《庄子·天下篇》)。庄子曾说惠施“以坚白鸣”(《庄子·德充符篇》),批评惠施“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庄子·齐物篇》)。可知惠施的论题,主要的还是有关宇宙万物的学说。他的著作已经失传,只有《庄子·天下篇》保存有他的十个命题。
惠施把一切事物看做处于变动之中,例如说:“日方中方睨(侧斜),物方生方死。”太阳刚升到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了;一件事物刚诞生的同时,又走向死亡了。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事物矛盾运动的辨证过程。但是他无条件地承认“亦彼亦此”,只讲转化而不讲转化的条件,这样就否定了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不免陷入到相对主义的泥坑中去。
公孙龙
公孙龙,相传字子秉,赵国人,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250年间,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生平事迹已经无从详知。他可能较长时间作平原君的门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说:“平原君厚待公孙龙”。约于公元前248年至前279年间,公孙龙曾从赵国带领弟子到燕国,据《吕氏春秋·应言》载,是为了说燕昭王以“偃兵”。公孙龙又曾游魏,与公子牟论学。另据《吕氏春秋·审应览》载,公孙龙曾在赵国与赵惠文王论偃兵。
公孙龙还善于辩论。《公孙龙子·迹府》记载,公孙龙与孔穿在平原君家相会,谈辩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晚年,齐使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公孙龙由是遂诎,后不知所终。公孙龙的主要思想,保存在《公孙龙子》一书中。《汉书·艺文志·名家》有《公孙龙子》十四篇,今存六篇。《迹府》,是后人汇集公孙龙的生平言行写成的传略。其余五篇是:《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其中以《白马论》最著名。
§§§第二节从名家思想看中医学养生——含有辨证因素的观察和分析
惠施的十个命题,主要是对自然界的分析,其中有些含有辨证的因素。他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大一”是说整个空间大到无所不包,不再有外部;“小一”是说物质最小的单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内部。这和后期墨家一样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粒子所构成。万物既然都由微小的物质粒子构成,同样基于“小一”,所以说“万物毕同”;但是由“小一”构成的万物形态千变万化,在“大一”中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因此又可以说“万物毕异”。在万物千变万化的形态中,有“毕同”和“毕异”的“大同异”,也还有事物之间一般的同异,就是“小同异”。他把事物的异同看做相对的,但又是统一在一起的,这里就包含有辨证的因素。
【实同名异看中药】
从药之名察药之实
中药的命名大多都有规律可循,一般是根据药物的产地、生长特点、药用部分、功效、气味、形态、颜色等诸方面的特征,单独或综合起来命名的。
1.以产地命名
如川芎、川贝等,皆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广藿香、广木香产于广东;建曲产于福建;云茯苓产于云南。还有蜀椒、杭菊、浙贝、阿胶,皆因产地而得名。
2.以生长特点命名
如半夏,农历五月间成熟,恰巧是夏季过一半,故得其名;夏枯草因每到夏至便萎谢而得名;忍冬藤因经冬不凋而得名;冬虫夏草因其冬为虫、夏为草,成虫体与菌座相连而得名。
3.以药用部分命名
植物以花入药的有菊花、洋金花、旋覆花等;以子入药的有莱菔子、菟丝子、枸杞子等;以叶入药的有艾叶、苏叶、淡竹叶、侧柏叶等;以藤入药的有海风藤、夜交藤、鸡血藤等;以根入药的有葛根、芦根、山豆根等;以皮入药的有秦皮、五加皮、地骨皮;以木质部分入药的有苏木、竹茹。以动物药用部分入药而命名的有蝉蜕、牛黄、鳖甲、龟板、鹿茸。矿石入药的则有朱砂、赭石、滑石等。
4.以药物功效命名
防风能治诸风头痛;泽泻能泄利水湿;益母草能治妇科病;千年健能“祛风延年”;远志能益智安神强志;骨碎补能活血壮筋、续骨疗伤等。
5.以气味命名
有酸味的酸枣仁、甜味的甘草、苦味的苦参、辣味的细辛皆以味而得名;五味子因其“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五味俱全故而得名;鱼腥草因其叶具有鱼腥味而得名;麝香、丁香、藿香、降香均以香味而得名;臭牡丹、臭茉莉、臭梧桐则以臭味而得名。
6.以形态命名
如植物药牛膝,因其茎节粗而膨出,状似牛的膝关节而得名;白头翁则以其“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而得名;狗脊的根上有金黄色的茸毛,酷似狗脊而得名。其他如马兜铃、连翘、两面针、八角莲、木蝴蝶、七叶一枝花等也皆以形态而得名。
7.以颜色命名
许多中药具有各种天然的颜色,因此,药物的颜色也成了药名的来源之一。如红色的有红花、赤芍、丹参等;黄色的有黄柏、黄连、黄芩、大黄等;青色的有青皮、青蒿、青黛、大青叶等;白色的有白术、白芷、白薇、白芨等;黑色的有黑豆、黑丑、黑芝麻等;紫色的有紫草、紫花地丁等。
另外,有些中药的别名也颇耐人寻味。甘草有调和诸药的功效,尤似和事的国老,故又称“国老”;大黄泻下作用猛烈,功大力专,好似勇猛无敌的将军,故也称“将军”;其他如灶心土称“伏龙肝”,花生衣称“凤凰衣”等,也富有情趣。
实同名异效不同
1.生地与熟地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两者均可养阴生津,治疗阴虚津亏证。但熟地黄功专补血养阴、填精益髓,为滋阴补血要药。而生地黄功偏凉血,宜用治血热阴伤、阴虚发热。
2.红参与白参
“红参”系人参经两次蒸制加工而成。其色红润,亦有褐黄者,呈半透明状。性温,味甘而微苦,其气浓香。红参具有良好的大补元气、回阳固脱的功用。因此,对于大失血、大吐泻及久病虚损至极,元气大伤的危重病症,最好选用红参。至于常见的肺虚久咳喘嗽、脾虚久泻久痢、中虚胃冷、血虚眩晕、心虚胸痛、惊悸失眠、肾虚喘促、呼多吸少等,都可选用红参进补,以益气补虚,缓图功效。
红参以外的各种人参加工品,如生晒参、白糖参、白干参等,一般统称为“白参”。白参性味甘平,微苦稍寒,具有补气生津、宁神益智的功用。凡是温热病后、津枯液少或肺燥干咳少痰、胃枯内燥口渴、肠燥便秘以及经常遗精、脱血者,或欲健身延年,都应该选用白参。
【治病亦需因人异,九大体质各不同】
人有九种
中医体质类型划分的依据是,用中医病理表现特点来确定病理体质分型,因为体质理论本身是中医认知论证的特色,这里谈的中医体质9类(分为平和型、气虚型、阴虚型、阳虚型、湿热型、气郁型、痰湿型、血瘀型、特禀型)标准实质上有8类为病理性体质。
认识自己的体质
平和型:饮食正常、睡眠好、二便通畅、性格开朗,适应社会和自然能力强,此为典型的平和体质。这种体质男性多于女性,且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因为年龄大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体质上的偏差,有很多疾病会慢慢产生。
气虚型: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这种人从性格上来说,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够稳定,比较胆小,做事不爱冒险。有统计表明,气虚体质者多分布在西部、东北部地区,可能与西部高海拔、低气压,以及东北冬季长、春秋气温比较低有关。没有工作的人、学生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也容易气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