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9600000012

第12章 喜节篇(1)

大年时节

大年初一:元复启始,万象更新,每当大年夜半时分,百姓欢声笑语爆竹声响成一片。这就是新年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最初时辰。三十过去,大年来临。全家人都会起一个大早,在自家门框上面贴红张绿,结彩挂灯,厅堂上头摆饰花卉。百姓们全家人用甜点祀神祭祖,燃放鞭炮,开门大吉,这做法在民间百姓当中叫做“开正”。祈年时,还要男女盛装,到寺庙上香。其实大年三十半夜,信佛人就己烧过头香了。新年来了满街是新衣笑脸,随处请安,拱手作揖,甜食香茶,送客迎门。民间的唢呐队伍又叫做“喷香队”,这个时候要挨家挨户吹奏吉祥乐曲。家家户户听见乐曲以后,一般都会赏一个红包。新年里的孩童们也会互相赠送红包,祈福前途,大吉大利。

大年初二:女儿偕夫回到娘家。每到大年初二时,出嫁的女儿要守旧习。归娘家来省省亲。她的夫婿也要一同随行,所以这一天俗称“迎婿日”。归时,随带礼品,名为“带手”或者“伴手”。

大年初三:闷在家里睡个饱——传说初三叫做赤狗日,赤狗是嫖怒之神,遇之则有凶事,因此这天不易出门、不宴宾客,可以闷在家里睡一个饱觉。

大年初四:接神要迟。驻扎在家家户户里面的诸神,自从腊月二十四日上天述职起,到了大年初四又该回到民间的各家各户来了。所以大年初四。也是百姓接神的日子。过午以后上供牲醴,并且还要烧纸钱送神马燃放爆竹。让诸神坐在所烧的神马背上返回下界。台湾有民谚:“送神早,接神迟”。

这是一种民间接神礼仪,是接神越迟越吉利的意思。

大年初五:讲究开张大吉,祭拜财神。“初五隔开”是一句闽南方言。所谓的“隔开”是表示自从元旦以来的热闹与游兴,到了初五这一天,过年应该告 一小小的段落。所以,供神前面的供奉仙品,以及从大年初一所积存的许多 用品垃圾,初五这一天都可以清除了。也就是从初五这天开始,百姓的一切 生活,又都恢复到了原来大年以前的正常状况。初五这一天还是祭财神之 日。各行各业都备办五牲,求财神爷赐福。

大年初六:新年歌谣里唱颂的:“初六挹肥”,说的是百姓从大年初六这 天起,一切都要恢复正常生态,正式开始劳务、学习、生活和工作。在大年初 五以前。据说人间即使再穷,也不能只烧稀饭吃。百姓到了大年初六以后,也 就没有这一类禁忌了。

从大年初七往后:百姓有句顺口溜这样讲道:初七七不出,初八八不归。

初九九头空。初十人迎行。十一嚷挤追。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 火明。十五人行街。十六人整犁。一切回归自然生活。

中元善孝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 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 节”、“中元节”、“下元节”。“上元节”是指正月十五元宵节。阴历七月十五为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 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 鬼,当时解脱。”因此自古以来,民间都认为这一天是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 日子。阴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 厄。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 醮,或解厄,或荐亡。”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

拜年飞帖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这样描写北宋汴京:“十月一日年 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 中说道:“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宫,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 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 顾铁卿在《清嘉录》里这样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 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 门。”中国古代的上层礼会士大夫有着用个人名帖互相投贺的礼仪习俗。宋 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 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费时耗力,于是派仆人拿一种用 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谓的“名刺”和“名谒”,其实都是今天贺年卡的起源。

过去,如果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比校多,难以一个一个登门遍访,就要派遣一名仆人带着名片前去登门拜年。这在当时被称为“飞帖”。为了收帖,各家在门户之前,贴有一红纸袋,上面写着“接福”两字,这是专门为了承放所谓上述“飞帖”用的。此一“飞帖”民俗始创于宋朝上层社会。后来清代人在史书《燕台月令》里面形容北京这一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描写了当时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飞来飞去的往来飞帖。飞帖发展到了今日。人们依然还会在节年当中互相赠送名片、贺卡庆年贺年。这种古代互送飞帖,送拜年帖的民间传统遗风,演变成了今日社会交往的贺年片。依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候没有纸张只好削竹木为刺,上面书有名姓叫做“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以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候简称为“名”。唐代时候叫做“门状”。宋代时候还别称为“手刺”或者“门刺”。明清时代又叫做“寸褚”或者“红单”等等。

依据明朝文人陆容所书《菽园杂记》记载,民间拜年的习俗,最早流行于明朝京都。当时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

中秋祭月

中秋喜节,百姓都有祭月的风俗。远古的原始部落,在月光如水的夜晚,燃烧火堆跳舞祝丰收。可以说是民间祭月的开始。今天北京阜成门外的月坛公园,早先是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建筑的一处帝王祭月遗址。月坛的主体建筑是一座祭月的坛台。更早时候,根据文献记载,至少在晋朝时已有对月朝拜,趁着明月通宵玩乐的习俗。此后历代帝王也有秋天祭月的传统,在中秋之夜奏乐祭月祈祷丰收。节日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丰富多彩。中秋节成为一个普通的民间节日大约始于北宋。

根据《东京梦华录》文字记述:当时北宋京城东京即今日开封,每逢中秋之夜分外热闹。酒店门面修饰一新,张灯结彩,出售陈年好酒。水果铺里摆满了新上市的鲜果。夜市盛况空前。市民们争先到酒楼订座,以先睹月色为快。

中秋之夜,皓月临空,清风送爽,桂花飘香,沁人肺腑。在此良宵,干家万户庭院当中,对月设下香案。摆满了时鲜的西瓜、苹果、葡萄、枣子、梨子、栗子等等。还有熟食毛豆五香花生和芋头等等。中秋之月全家人员还在自己的香炉上面插上一枝生毛豆,代表着月中的桂树。一切布置停当之后全家人轮流向月亮朝拜。所谓祭月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拜。嫦娥是女性。月亮又属太阴。所以中秋主祭一般是妇女。民间有句俗话“男不拜月”。讲的就是这个意思。祭月完毕。一家人围坐边分享供品边闲话。老人讲起月宫里的千年神话,孩子们听得 津津有味。

明清两代皇帝每年都举行祭月活动。其中数清朝慈禧太后的祭月规模最 大。中秋之夜满朝臣、宫女簇拥着慈禧太后在颐和园排云殿前举行祭月大典。

供品除精选月饼、七节藕和各种果品外,还特制直径达数尺的“月华”。历史传 说中的帝后嫌“饼”与“病”声音相近,所以宫中称月饼为“月华”。民间的月饼上 印有广寒宫、桂树、嫦娥等等吉祥图案。月的祭品当中还有大西瓜,由御膳坊名 厨操刀,把瓜切成数瓣,瓣瓣绽开,西瓜的瓣底仍与瓜蒂相连不断,形状犹如一 朵开放的盛大莲花。这又被称为“莲花团圆瓜”。把这只莲花团圆瓜放在莲花形 状的大铜盘里供祭月华,然后再把大月饼切成小块,连同团圆瓜一起分赐妃 嫔、太监、侍女。然后帝后与众人分乘龙舟游船,在昆明湖里闲荡游舟。船上配 有民间美味佳肴。这一个游祭名称叫做“泛舟赐宴”。

十五月饼

农历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早在南宋词中就有出现。

到了明代月饼已经作为馈赠亲友的上乘佳品,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就曾 记载:“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由此可见,十五月饼在中国拥有悠久 历史。十五月饼真正普及,据说是从元朝开始的。当时农民领袖朱元璋组织 农民反抗剥削阶级。为了传递秘密通知,在月饼里夹一张写有“八月十五,家 家齐动手”的字条,约定农历八月十五为起义时间,到中秋之夜家家掰开月饼,看到传单就一起造反起义,推翻了元朝统治。从此每到中秋节,人们都要吃月饼,用来纪念这个起义日子。直到今天,月饼仍然是人们馈赠和食用佳品。每到中秋人们一定会品尝月饼寄托心思。

在我国台湾省的中部和东部地区,至今还流行中秋夺“状元饼”的习俗。

状元饼其实也是月饼,但它又与平常的圆月饼不同,它不是孤单的独立成数的,而是根据旧式的科举制度的名称,按照广式、潮式、苏式和宁式配套而成的大大小小的六十三个月饼;每套包括各一个状元、榜眼、探花饼,八个进士饼,十六个举人饼,三十二个秀才饼,还有贡生、童生和白丁饼若干。其中状元饼最大,直径达一尺余,就像脸盆一般大小,最小的白丁饼,只有一枚硬币般大小。现在每逢中秋佳节来临,人们就按月饼的大小次序放在桌面,饼上用红纸标明名称,然后一场夺状元饼的家庭月饼会就开始了。大家轮流掷骰子,按照点子的多少决定夺取状元饼。获得状元者意味着来年必有好运气。

不过这位幸运者到第二年中秋节,必须送上一套状元饼来,然后他才能有夺彩的资格。这样就能使中秋争状元饼的竞技活动充满着家庭娱乐喜气,也使六十三个一套的状元饼永远保持下来,形成了年年岁岁的中秋夺“状元饼”的竞技活动。今天南京秦淮河畔还有“状元楼”。

九九重阳

在农历节日里,最具有表面象征佳意的就是九月初九了。九月九日又名叫“重阳节”。在百姓生活中,重阳节日的风俗格外讲究具体化与动作化。因为农历九月九日正值仲秋时分,天高云淡,冷热适度,加上时节菊花盛开,枫叶浓红,绝对属于上乘秋游时机。这时民间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登高插茱萸,饮菊酒和赏菊。于是百姓们把重阳节又叫做“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等。

百姓把重阳节列为自己的节日,大约开始于两干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梁代文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当中记载:古代东汉时候有一个汝南人名字叫做桓景,他曾经拜过一个叫费长房的道士为师。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预言讲道:“九月九日你家有灾。急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登高饮菊花酒可以避灾。”绛囊就是用纱作的小口袋,装上茱萸也称为“香袋”。到了九月九日那天,桓景依照师父的这个指示,率领全家臂戴香囊,登高饮菊花酒去了。回家一看家中鸡犬猪狗全都死了。从此以为九月九目的预兆可信。因而佩茱萸,饮菊酒,登高远眺,避邪消灾的民间风俗相沿成习,久而久之便在民间流行起来了。

唐朝重阳节登高赏菊,佩茱萸的风俗已经非常普遍。朋友聚谈,饮酒赋诗,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俗。就连当朝皇帝也都会参加节目活动。唐代中宗李显带头登高饮酒宴客赋诗。

同类推荐
  • 韩国民族文化性格探究

    韩国民族文化性格探究

    也许你正在电视机旁津津有味地看着韩剧,为其中的主人中流泪心碎;也许你现在正用三星的手机和家人好友愉快的通话,享受着浓浓的亲情;也许你正在一边走路一边欣赏mp3的韩国流行音乐,酷龙的动感节奏让你充满活力。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世界文化博览2

    世界文化博览2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古代兵勇

    古代兵勇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为丛书之一,介绍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花心皇后

    花心皇后

    为什么别人穿越遇美男,而她偏偏背上了逃婚的罪名,择日便要问斩!她,她可不想逃婚啊,王爷可是美男子,要是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一定要做王妃,当皇后!新书现代言情小说《我的CV》正在连载,大家多多支持新书啊!
  • 追杀桥梁专家

    追杀桥梁专家

    历时三个月的淞沪战役结束后,占领上海的侵华日军继续向内陆推进,不久又占领了杭州。12月23日,日军一支先头部队准备跨过钱塘江去。关键时刻一声巨响,刚刚建成一个月的钱塘江大桥被及时炸塌。为了迟滞侵略军进攻的步伐,中国人千辛万苦建起来的江上通途,又被自己亲手斩断了。此时,正在上海的日军指挥官松井闻听此讯,暴跳如雷,他拍着桌子,当场下了一道紧急命令……瞎子说:龙伏浅泽,难掩其背1937年的隆冬格外寒冷。强劲的西北风一阵紧一阵,将杭嘉湖地区扫荡得万木萧瑟,天寒地冻。在浙江中部的莫干山下,有一座古镇叫武康,也处在深重的寒意中。
  • 逍遥渔夫

    逍遥渔夫

    贝海,整个东海岸最成功的渔船船长,几年时间就被美国东海岸的渔夫们称为传奇人物。神乎其神的找鱼手段,几乎从不出错的识鱼能力,还有每次出航都让无数渔夫羡慕的渔获。不光是论起重量,论起鱼质量和体形也是一等一的。从一个一开始让人看不起,甚至认为根本不懂捕渔的中国小子,变成别人眼中的超级船长,而且比所有干了几乎一辈子的渔夫都要厉害的年青人,有一个不能告诉别人的秘密,他有一件根本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法宝。正是因为有了它,这才让一个啥也不会的毛头小子变成了让无数渔夫羡慕的传奇。新书《山洼小富农》上传了,希望各位大大多多捧场,多多收藏!http://m.wkkk.net/info/1004929121
  • 相府嫡女

    相府嫡女

    三年前洞房花烛夜前李珞嘉曾对花零许下了海誓山盟答应她一定会平安回来,花零原地等待他三年,而郎君却是人去府空成为他国驸马,他背弃他们的青梅竹马的誓言。三年的痴心等待,三年被说成弃妇的流言蜚语日子,让她认清了现实。三年后她绝世而立,战场相逢,花零说:“你已负了我,那些誓言便不算数了。”一转身,她遇见了他。“零儿,我宁负天下绝不负你”桃花树下,徐仁航执手对她说。她经历腥风血雨踩着尸骨一步步坐上那把凤椅,她凤临天下!金銮殿上,十里锦红,绝世佳人。“你为王,我为妃;你为皇,我为后。
  • 桐桐的点点狗

    桐桐的点点狗

    一个聪明活泼的小女孩,非常希望得到一只小狗。一只刚两个月大的小狗来到她家。如何与小狗相处?如何解决点点成长过程中一个又一个难题?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感情日深,原本讨厌小狗的爸爸也转变态度。此时点点却突发意外……
  • 七夕

    七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骗婚新娘(全本)

    骗婚新娘(全本)

    雨微儿新作《玉灵格格》正在连载中,亲们去支持下哈!http://m.wkkk.net/a/80680/内容简介:她为了救被人陷害入狱的阿玛,成了他的女人,当看清一切后,原来,他只是在戏弄她,要救人只是他一句话的事情,可他却恶劣的利用她。亲爱的读者们,微儿最近看到有人问充值的方法,往下拉拉就可以看到了,就不一个一个回复了。内容简介:她骗婚成了新娘,却在洞房花烛夜,对新郎又骂又踢外加给他几根麻醉针,再上演一出老鹰捉小鸡的荒唐戏,最后是她挨了他的三十大板。呜呜呜~~~,她嫁他是为了气他耶,怎么反过来倒霉的却是她呢?太没天理了!当她发现做王妃还是一件蛮好的差事后,她决定了,一定要骗到底!他会娶她是因为她们有婚约在身,谁会预料他会娶到一个冒牌的假新娘?虽然精明如他也会怀疑,却在心底为她不断辩解,怎知却是自欺欺人罢了!当一切真相大白,他已爱上了她,这时,他该如何决择?最后,一个骗子新娘的爱情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们的男主角会原谅她吗?她们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吗?请关注《骗婚新娘》。感谢大家这一直以来对《骗婚新娘》的支持。感谢大家阅读雨微儿的作品,读过之后一定要多多评论,喜欢的朋友请多多收藏支持,我会尽量保证每天更新。喜欢《骗婚新娘》的袖友们要继续支持哈~下面是写给一直支持微儿小说的读者们的一封信。亲爱的读者们:你们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微儿的小说上架了,我知道肯定有很多的朋友对微儿的不理解,换作是我,我也不高兴,看得正起劲,就不能看了,很多VIP作者说是为了保护版权,微儿也同意,网上盗版太多了。但微儿可以保证,完结后一定会解禁的,想继续看的读者们,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获得红袖币,不想继续看的读者们,可以等到微儿完本解禁后再过来看。一、注册后在个人管理中心充值就自动成为VIP用户。二、红袖币是指通用红袖网站的一种虚拟货币,其计量单位为:1元人民币=100点红袖币。它可消费红袖上所有需要收费的服务。每消费一次,红袖系统都将扣除相应数量的红袖币。三、充值步骤是:登陆个人管理中心后点击“VIP用户充值”,输入您要充值的用户名。四、各种充值方法和红袖币的兑换比例:(这个一定要了解清楚)【网银及电话银行支付】:(需到银行网点开通网上银行支付功能),兑换比例为100:100。[即充值10元可获得1000红袖币(1元=100点红袖币)]
  • 二次元之搞事系统

    二次元之搞事系统

    新书:《忍界大文豪》!(PS:本书综漫。《火影忍者》—《寄生兽》—??—??—??!)(PS2:标题和简介依旧无力,大家还是看正文吧!)(PS3:已有百万字完本火影同人《肆虐火影》,大家书荒可以去看看!)
  • 继承者之请你爱我

    继承者之请你爱我

    只是假扮千金小姐庆祝生日,却收到了陌生美少年的昂贵礼物。孤儿金星草刚想为突如其来的好运欢呼,却被卷入杀人未遂事件。为救青梅竹马,她潜入贵族学院,意外地被韩迎道指定为女友,夺去初吻。本以为霉运就到此为止,一桩十几年前错综复杂的旧案又浮出水面。冷傲的贵族少女与金星草有着怎样的联系?多年前的“哥哥”究竟是谁?扑朔迷离的身世和理不清剪还乱的花样情缘,真相即将揭晓!
  • 仙侠大掌门

    仙侠大掌门

    一觉醒来,来到了一个遍地修仙者的世界,而且还是一个门派的掌门,不怕,就让我在这个世界留下自己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