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2400000012

第12章 由传说激起的写作大纲(4)

关龙逢并没有走开,而是抱着夏王桀的脚说:“外面纷纷传言,大王营造接云楼,劳民伤财,才引起天帝发怒,晃动大地。天帝发怒,地动山摇,只怕大王……”

夏王桀实在听不下去了,怒道:“大地晃动,可天上的太阳掉下来了吗?我好比太阳,只要太阳不会陨落,我就不会亡!”

“不错,大王。”关龙逢赶忙把他的话接了过来,“百姓们把大王比做太阳,可是他们说:‘你这个太阳啊!何时能灭亡,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

“混帐!”夏王桀疑惑不解地骂道,“与我同归于尽,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关龙逢声如洪钟道:“常言道,民安则乐其主,不安则轻其死。民轻其死,必铤而走险;而百姓走险,则天下大乱。如今遭此天灾,致使百姓流离,乱民出没,大王也无安身之地。如此看来,只怕夏国还有更大的灾难!”

夏王桀听到这里,气得脸色发青,狠狠地把关龙逢踢倒在地,吼道:“我看你是在谎报民情,蛊惑人心,刻意讥咒我。退一步说,即使有朝一日天将亡我,也不能让你这样的人目睹。来人!将惑乱民心的关龙逢拉下去斩首!”

关龙逢被两个卫兵推着往外走,愤怒地把头转过来:“履癸,昏君桀,你听着。历史上好位之君,哪个不是生活俭朴,爱民节用,励精图治,不辞劳苦,所以天下归顺,享国长久。可近年来,你大肆兴兵,劳师远征,又营造瑶台、接云楼,劳民伤财,天怒人怨,怕是你的末日不远了……”

“快!快!”夏王桀气得直跺脚,“快把关龙逢斩了,不要让他在那里胡言乱语。”

关龙逢被斩了,头献上来叫夏王验证。夏王桀觉得还不解心中怒气,伸手取剑把关龙逢的眼睛挖了,把耳朵割了,怒骂道:“有朝一日,天要亡我时,也不让你在阴间看到和听到……”

李耳讲这个历史故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吃劲”、“苦涩”和“别扭”。他讲着讲着,中间几乎“卡壳”讲不下来,但总不能讲个“半截”,只好顺着临时想到的思路,把这个历史故事勉强叙述完了。此时他已是满头大汗,刚才路上扬起的尘土沾在脸上,经汗水一冲,形成一个“五花脸”,看上去是那么不顺眼。

尹喜把一条手巾递给李耳道:“老师,您今天是怎么了,讲得疙疙瘩瘩的,和原来讲的不一样,和他人讲的更不一样。我想冒昧地问一句,原来都是说夏王桀的覆灭,是因为妹喜早有倾覆夏国之心而来的,是她不断要建造瑶台和接云楼,耗尽夏王朝国力才灭亡的。可今天讲的并不是这样。”

“今天所以讲得疙疙瘩瘩的,症结就在这里。”李耳用尹喜递过来的手巾想把自己的“五花脸”擦干净,由于没有水,结果是越擦越难看,只不过他自己看不见,别人也不说罢了。“历史是不容篡改的。但记述历史的人,不能不有偏心。从古到今,一些王朝的覆灭,自然有着它的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女色覆国,这有点儿太不公平了。一个弱女子竟能把国覆灭,岂不是笑话?那要军队干什么?记述历史的人,不去寻找最根本的原因,而是按这个‘历史惯性’记下女色覆国,而讲的人则‘添油加醋’,好像色魔就把人吃了。既然女性是那么厉害,像老虎一样可怕,为何男人都要娶老婆,抱着老虎而眠呢?……大概我是对女性有着一种偏爱,因此讲这段故事时,不由得就转变了。”

“我认为老师变得对!”文子手中的刻刀依然快速地飞转,记刻一着李耳的话,“凡是人间一些不好的事,找不到主要根子,便把脏水泼到女性头上。老师这么一变,是该给女性洗冤的时候,还她们个清白。”

太阳已经快落到西边的山头了,猛然被山头咬了一口,但太阳似乎被咬痛了,挣扎着放出一团团红光,透过要遮它的云霞射到关龙逢冢上的柏树上,一根根柏叶针被染红了,刺向灰蓝色的天空。

李耳望着发光的柏针,有所深思地发问道:“你们两位说说,在人身体的同一部位,哪个东西最硬?哪个东西最软?可到人临死的时候,哪个东西还保留着?”

“这……”尹喜没有立即答出。

文子指了指尹喜的嘴,“那不就是牙齿和舌头吗!”

“对,正是这样!”尹喜用手指着自己的牙齿和舌头说,“到了晚年,牙齿自然是掉光了,可舌头依然存在着。

“这是为什么呢?”李耳又追问了一句。

“……”尹喜和文子不明白李耳在讲完这个历史故事,牛头不对马嘴地突然问起牙齿和舌头哪个长存的含义是什么?

“走吧!咱们都带着这个问题再回去想想!”李耳催着他们上路,因天越来越灰暗了,再不走,就看不清路了……

李耳回来的这天晚上,几乎是整夜未眠,进入了他写书的构思。

艺术的构思,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又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既要开掘和确立主题,又要努力寻找适于表现内容的艺术形式。作者在构思之时,由于对社会生活作了大量的观察、体验,掌握着不少素材。这些素材是自然形态的东西,如雕塑家手中的泥巴,玉刻家手中的璞玉一样。如果雕塑家不讲艺术构思,只把泥巴乱摔,那就不成艺术形象了,而只能是一堆乱泥巴。如果作者不进行构思,只一个情节、一个细节地摆在作品里,那还是原始的生活,不能成其为艺术的形象。构思是艰苦的。一个触动点引发了创作激情,他就要在自己的“印象仓库”里调动积累着的生活素材,并在记忆中提炼着、升华着、萌发着、联想着……他要不拘泥于生活的原始材料,也不囿于真人真事,更不被生活的表象所迷惑,而是借助于这些生活材料,展开想象的翅膀,按照艺术构思的需要:一方面从素材中选择着、抛弃着、提炼着;一方面又推测着、虚构着、创造着,逐步完成总体设计。然而,这个总体设计,并不是一次完成的,有的需要不断补充完善,有的甚至要推倒重来。艺术构思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过程,也是如何通过艺术形式更深刻地表现生活现象所蕴涵的意义。

李耳觉得今天的“感情触动”是实在太重要了,把几天前准备的“生渡印象仓库”全部调动起来,无论是史书资料上看到的,还是自己有感而发实践过的,或是听别人讲过的。这时李耳的胸中,一会儿像波涛滚滚的大海,狂风巨浪掀滚着,不知被推向哪个岸边;一会儿又像涓涓的溪流,泛起潺潺水花静静地流着,流着流着,又遇到了狭窄的山谷,细流又变成巨流,冲击着被挡流的岩石,发出轰鸣的响声,水流究竟要流到哪里,茫然不知……

李耳随着胸中不平的起伏,急得团团转,似乎要从这屋子里冲出去,寻找个出路。“啪”地一声,一阵劲风把窗门刮开,一李耳浑身打了个“激泠”,似乎觉得这风把他卷了起来,也不知怎的,腋下生出了两双大翅膀,扇动着由窗口飞向夜空,翅膀是那样有力,快的如同闪电,根本看不清夜空下的景物……飞呀飞呀,飞出了天际,越过了时空,来到了混天之初,一切都是那样浑沌,那样的旋转……他的心底猛然点明,在这先天地之前,这个(?)就存在了,但怎么都叫不出这个(?)的名字。他在琢磨着,怎么叫都不行,想了许多名词,一上口,就不是那个(?)东西。他随着这个(?)在转,看清了许多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觉得再不给这个(?)的东西起个名字,那所见的东西即逝而去了,干脆就叫它“道”吧!……

“啪啪啪——”连着几声门响,一阵风更大的风吹来,几乎把正凝神远去的李耳吹倒,他摇晃着站稳,思绪又闪电般的从遥远的无知的世界叫“有”,那么遥远的天际,甚至无遥远天际之前就是“无”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与“无”是“道”存在的两种形态,也是“道”的不同演化阶段。但“道”又是恍兮惚兮……

这个闪念实在是太重要了,先天地是什么?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又是什么?怎样顺应“道”……李耳抓住了这个“道”是不能放手的,应该从“道”开篇写起……于是,他操起笔刀快速地在木简上刻下:道之根源、道之情性、道之本体、道之形象、道之品德……

思路被激活像之字形闪电,在天空往来闪禀回抖动。德是什么,人要顺应其“大道”,就要有“大德”。李耳抓住这点,思绪在进行继续扩展,涌入他笔刀,又刻下:无欲之德、无名之德、无知之德……

如同一阵“急风暴雨”过后,李耳瘫坐在凳子上,好长时间没有言语,不断望着刚才刻的木简,慢慢地缩成了两个字“道德”,既然是要从这里写起,那就干脆叫《道德经》吧!当然写起来,那还是要随着思路发展的……

思路被调动起来,一下子是不能平静的。李耳同样是这样,他觉得既然尹喜给他准备了这么多史料,还有他的“随行录”,就应该在写完《道德经》之后,“趁热打铁”,把郁在胸中的其它几部书写出来。于是,他又翻阅着一些资料,列出了几部要写书目《××经传》、《××经说》、《××经说》……

同类推荐
  • 其实就是懂幽默

    其实就是懂幽默

    怎样的建议才更有效?如何回应才能摆脱尴尬的场面?怎样拒绝才能不伤人?本书告诉你,一针见血的真心话,不一定非要板起面孔严肃地说出来,轻松幽默地表达,效果会更好;面对他人的出言不逊,与其暴跳如雷、针锋相对,不如用一句幽默而颇含深意的话让其有口难辩;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时,不需要强硬,用幽默的话语加以暗示,既能博人一笑,又引人深思……幽默能打破思维定式,穿越情绪的防火墙,把僵硬的语言变得婉转,把黑白的语言变得多彩。幽默,是化解困境的有力武器。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隐士洪应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精髓,涉及修身、处世等各方面内容,雅俗共赏,受到了文人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按照为学励志、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若干主题,对《菜根谭》原作进行重新编排,加以现代文翻译和评析,并精心选取任伯年、吴观岱、程璋、徐悲鸿、陈少梅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作插图。希望读者能在文与画的双重熏染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 与哲学家一起思考:七天哲学课

    与哲学家一起思考:七天哲学课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格哈德·恩斯特教授的经典哲学入门书籍。书中以对话的形式向读者阐述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基本问题、经典作品、重要人物。书中保留了古典哲学的传统,涵盖西方哲学多个流派。书中内容共分七章,分别论述七个重要哲学论题——用一周的时间,一天一个论题。无论是哲学门外汉还是专业人士,本书都是系统了解哲学的适合选择。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热门推荐
  • 腹黑小白兔:小姐危险

    腹黑小白兔:小姐危险

    初见时,他是个丑陋无比的老头,浑身戾气的想要杀她。再遇见时,他完全对她着了迷,但却是因为她特殊的体质让他更迫切的想要算计她。再然后,他救出她,作为条件他彻底留在了她身边,但算计的心思却依稀没有那么迫切了。在逃亡的那段时间,只有他们两人相互偎依,她受伤病重,但他却没了算计的心思,只想好好保护她。那一瞬心意的确定,他雀跃无比,等到的却是她对他的驱逐。他做了那么多努力,甚至不惜催眠她改变对他的感情,但另一个对她无比重要的人却在此时出现了。所以,他跟她是注定了有缘无分吗?今生的牵绊沉沦让他无法自拔,当眼前有个选择放在他面前时,他为了他们的将来,是否会应下?
  • 唐朝的四季

    唐朝的四季

    没有重生,没有穿越,没有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只想缅怀一下曾经的那段时光。唐朝是一个名字,他的四季代表着他的初中、高中、大学以及工作以后的事情。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才能学会多少,也许还不一定能学到多少。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葫芦娃那样一出生就能打妖怪的,毕竟,是人,不是神,而且是很真实的人。慢慢成长,慢慢学会成长,在不同的季节,看到不同的风景。
  • 佛说尊胜大明王经

    佛说尊胜大明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全是不得已

    不全是不得已

    一个在暴力家庭环境下煎熬长大的女孩,为了改变原生家庭造就的性格缺陷,为了能够发展出独立正常地生存于社会的能力,孤身漂泊于北京职场,历经一系列职场与人际变迁,公司变革,情感起伏,终于收获了一个独特,美丽,坚强的人生状态。
  • 蒋红妙

    蒋红妙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见喜

    见喜

    在这孤独的世间,总有一个人,将你当成生命中,那唯一值得千里迢迢去奔赴追寻的喜;当大地冰冻,山河褪色,繁华落尽,容颜枯萎,人生依然如初见般,惊心动魄,热烈痴缠。
  •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快穿之动画任务

    快穿之动画任务

    穿梭遨游在动画世界……随机成为各种萌宠、主角、路人……没有你遇不到,只有你想不到……此次任务完成!即将抵达下个场景。任务失败?看来只有帅哥出马,才会完成任务……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大朋友小朋友,都请上眼!拯救动漫世界,带你感受不一样的动画之旅……回忆杀,走起~???喜欢的小可爱请领走,书架伺候!么么哒~
  • 三国演义(青少版名著)

    三国演义(青少版名著)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1]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于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的历史,刻画了为数众多的英雄人物。该书叙事“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本书是原著缩写本,适合青少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