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看完这一章后,你就能得到别人的喜欢——这是不严密的说法。
只有你看完这一章后,切实地把心理学的秘密运用到与人的交往中,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
在这个世界上,从高档写字楼的白领,到街头的推销员,从英俊干练的职业经理人,到刚踏入工作的青年人……无数的人,在追问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得到我重视的人的好感。
当然这也就衍生出了很多很多的疑问,例如:为什么我的领导不喜欢我,为什么我的同事不喜欢我,为什么陌生的客户见我第一面,我就感觉到他不喜欢我?
要想得到他人的好感,必须迎合他人的喜好,这种迎合的重要性是以强大的心理学作为武器的。举个例子来说,曾经有人做过实验,在汽车广告中,出现年轻漂亮的女模特,会让男性觉得这个汽车更讨人喜欢,看上去跟冷色调的搭配非常精巧、合理。虽然,这些人在被提及此事的时候,拒绝承认女模特的出现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诸如此类的迎合,已经越来越多……当有了这一章所介绍的心理学武器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类心灵的秘密正在逐步得到破解,而且随着这种破解,掌握了心理学武器的人,无论你愿意不愿意,他们都能无孔不入,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敲开你的心门!
包装自己,这不是欺骗
喜好效应在人群中实现的范围太广泛了,以至于我们不但在一些小事情上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哪怕一些关乎我们职业命运的事情,我们还在“相信自己的感觉”,这种感觉往往就是指我们要依从我们内心的喜好。
人们在作决定时会考虑很多因素,一些是有意识的,另一些是无意识的。也许你的工作水平有口皆碑,但如果穿着让人不舒服,也无法在同事中脱颖而出。人,过度地依赖自己的感觉进行判断,这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毕竟内在的了解需要时间,外表的鉴定让人一目了然,这是个快节奏的社会,没人会给你足够的时间去了解你的内在。不注重外在包装,也许你就难以在瞬间脱颖而出,会错失很多机会。
外表有吸引力的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更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且,他们说话更加具有说服力。如果你还觉得外表包装不能够起重大作用,那么,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实验。
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王牌科技类节目《明日世界》的直播中,制作组请观众来扮演陪审团成员的角色,播放一段模拟审判的视频,然后请观众确定视频中的被告是否有罪。
电视观众并不知道,节目组已经把全国分成了两个大组,两组观众看到的也就是两种不同的节目。被告被指控破门而入偷走一台电脑,观众看到的所有犯罪证据、法官陈词都是一样的,但是两个罪犯的外在形象有着天壤之别。其中一个罪犯形象猥琐,另外一个却形象良好,干净漂亮。
一般人认为在判断被告是否有罪时,公正、理性的观众会关注事实证据。但实验结果证明,很多观众的判断都受到“眼球的喜好”影响,大约40%的人认为丑陋的被告有罪;只有29%的观众认为干净漂亮的罪犯被告有罪。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案例中,很多人都没有进行理性的分析,实际上,他们单凭对外在形象的认可与否就草率地作出了决定。那这里,肯定有读者要问,抛弃长相的优劣不说,该怎么包装自己才能迎合别人的好感呢?
在这里,是不是穿着一定要价格不菲,华贵靓丽呢?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高贵的穿着的确能够引发别人的好感,但是关于这一点,并不是谁都能做到,毕竟个人的经济状况不同。那是不是我们又要受到限制呢?
在这里,心理学还有新的发现,算是给读者的一件礼物。那就是可以用相似性来迎合别人的喜好,在职场中,包装自己来迎合“企业的文化氛围”,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和谐。例如:一个公司里,大部分员工的外在形象风格,一定是企业招聘或者用人的时候的导向。这种相似性是和谐的,如果遭到破坏,就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很难想象一位总裁在大家都忙碌的办公室里看到一位像在沙滩度假一样穿着吊带背心和小短裤的女员工时会作何感想!
如果说职场是不见硝烟的战场,那服饰应该是我们的战衣,也就是说,职场人可以保持与他人相似性的包装风格,来赢得别人的好感。
举个简单的例子:
由于公司业务开展的需要,刘逸讯需要到大学校园做个简单的问卷调查。
他觉得这件事情是“小菜一碟”,于是也没有安排业务员,而是直接打印好了问卷,就到了大学校园,请同学们填写问卷。
原本看起来非常随和的大学生,看到了西装革履的刘逸讯递过来的调查问卷,态度非常冷淡,不是挥手拒绝,就是绕路而行,这让刘逸讯非常吃惊,一整个上午下来,手上的300份调查问卷,只有几十个大学生参与了填写。
中午的时候,刘逸讯就给以前负责大学业务的同事打了个电话,问:“你在这个大学请学生做调查问卷的时候,一上午能有多少学生参与呢?”
同事很随意地说:“几百份吧,怎么了?”
听到这里,刘逸讯赶忙问:“你是怎样让大学生参与填写你的调查问卷的?”
同事很不解地问:“就是把问卷放到学生手中就行啦!”
刘逸讯接着问:“那你怎么对学生解释调查问卷的目的和内容呢?”
听到这里,同事反而笑了,他说:“根本用不着解释呀,只需要说‘同学,请帮忙填下调查问卷’就可以了嘛,况且,内容就在调查问卷上,也是一目了然的。”
刘逸讯挂上电话之后,决定下午再试一试,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用了同学教的方法,和同事说了一样的话,效果还是非常不理想。很少有学生愿意停下来,做他的调查问卷。
一整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无功而返,回到公司的时候,正巧遇到了中午求助的同事,于是,刘逸讯再也忍不住说:“你真行呀,我刚从学校回来,只填了这么几份调查问卷。”说完,就把手中已经填好的薄薄的调查问卷向同事抖了抖。
同事立即瞪大了眼睛,仿佛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刘逸讯心理就更加难受了,他故作镇定地说:“是不是太少了呢?”
同事立即会意过来,他大大地摇了摇头,说:“不是你的问题,而是衣服的问题,你就穿着这一套名牌西装去的大学吗?”
刘逸讯说:“主要我也想亲自和大学生聊一聊,看看他们对我们产品的了解和意见。”
同事说:“如果你穿的和大学生这么有距离感,他们怎么可能接近你呢?更别说和你聊产品了!”
刘逸讯听到这里,才意识到大学生看到自己的时候,眼睛里浮现出来的不信任和疏远,如果自己一脸亲切的笑容都不能打动他们,那么问题一定就是出现在包装自己的这套衣服上!
事实正是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已经有一些研究表明,人们更愿意帮助那些穿着与自己相似的人,而且,人们会不假思索地对和自己穿着类似的人作出正面的反应。
你的观点是什么?
职场不是争奇斗妍的舞会,虽然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但是这个穿着的前提条件是只有你穿得对!任何一个职场人只有在符合公司和职业特点的基础上,才能穿出你独特的个人风采,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喜欢。是不是?
读者报告
我以前在公司里非常不注意个人的形象,我总感觉,公司是看业绩的,而不是看穿着给员工发工资的。虽然,我的女同事们都非常愿意打扮自己,总爱逛街买衣服,但是我不为所动,也很少和同事讨论“今年夏天的流行款”这样的话题。
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表姐来我家找我逛街,我不得不在她的说服下,买了一整套职场白领的衣服。第二天,我穿上这套衣服到公司的效果棒极了,大家给了我很多赞美,女同事们也觉得我“开窍”了。
还有同事细心地给我传授心得,教我如何利用配饰,更好地搭配衣服。
我才意识到,包装自己原来这么重要,可以如此拉近我和同事之间的距离,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精心地包装自己,不但决定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影响着这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态度。
当我以前穿着那种毫不讲究和裁剪不得体的服装来公司上班时,这些衣服似乎在提醒我:“我和我的同事们生活在两个世界,我不够时尚,我已经落伍了,我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我一无所有。”
现在的我,再也不会有这种困惑了。
说“我欣赏他”,是给同事的“甜蜜陷阱”
让我们来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是不是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愿意为了自己欣赏的人,心甘情愿地做很多事情?
工作中,同样如此,我们可以为了那些让我们很欣赏的同事“开绿灯”。
也许大家会说,这些话都是废话,平淡无奇,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在工作中,你没有耀眼的光环,让别人欣赏你,进而帮助你,那么,至少还有一个心理学的诡计可以帮到你。那就是,你可以对别人暗示“我欣赏你”。
实际上,人们往往不承认,当自己得到别人欣赏的时候,自己更愿意为“崇拜自己的人”拼命表现一番。更有意思的是,在职场中,如果你知道有一个同事对你仅仅是有一些好感,你也可能因此对他产生好感,当他有困难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也会愿意答应他的请求。
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卖车人乔·吉拉德曾经讲过类似这样的一段话,非常耐人寻味。他非常好奇的一点是,有一些人并不习惯说这样的话,那就是“I like you”,因为对于乔·吉拉德来说,他当初做销售的时候,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一句,而且,这个标志对于他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他甚至还认为,如果大家都能主动地把这样的一句话当作“习惯用语”,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饥饿了,不会有战争了,不会有任何不愉快的地方”。
喜欢听好话似乎是人的一种天然的心理反应。当来自社会、他人的赞美使其自豪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时,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愉悦和鼓舞,并对说话者产生亲切感,这时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因赞美而缩短、靠近,自然就为交际的成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如果有读者觉得夸张,人类心理学的发现还有更加可以验证这句话对于人们所起的作用有多么巨大,那就是,人们从心里愿意接受一种正面评价的信号,有时候,人们完全明白这个人的评价并非完全发自内心,而是为了得到自己的帮助,但是人们还是会因为这句话而去帮助此人。这就可以看出“我欣赏你”是多么甜蜜的一个陷阱,而且,从喜好效应的角度来说,这将是多么不可救药。
在职场中,这句话可以被更好地利用,但是在这里,有这样一种情况,职场人很难放松自己的神经,还有很多人对职场关系感觉头痛,处处防备,他们会有意识地拒绝他人对自己的“刻意奉承”,以避免自己被心理学所左右。那么,是不是就没有方法了呢?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他的理性瓦解,那就是,在背后说好话,在一个人神经放松的情况下,这些好话会自然地“进”到他的耳朵里面,并打动他的内心。当你的好话在背后说时,人们更愿意认为你是出于真诚的,是真心说他的好话,并由此感谢你。
在这里尤其要说的一点是,在公开场合当众表达对某个同事的欣赏,其他的同事可能会引起一种心理上的反感,会有同事认为你擅长讨好,而且,即使是正面的,你发自内心的评价,也会让那个接受表扬的人感受到来自群体的一种压力,即使他的内心非常喜悦,脸上也会有一些挂不住,会说你不真诚。所以,与其如此,倒不如在公司其他部门,同事不在场时,大力地“吹捧一番”。这些好话终有一天会传到同事的耳中的。
背后说好话,还不必嫌多,如果大家了解了你对任何人都一样真诚时,对你的信赖就会日益增加,也会更加认为,你都有一个非常和谐的“心理生态环境”,发自内心,不带私人的动机。其好处除了能给更多的人以榜样的激励作用外,还能使被说者在听到别人“传播”过来的好话后,更感到这种赞扬的真实和诚意,从而在荣誉感得到满足的同时,加强了上进心和对说好话者的信任感。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告诉你,某一个同事私下聊天的时候,说你具备了如何如何了得的优点,你会不高兴吗?这种赞美,如果当着你的面说给你听,你会觉得高兴,但是这种高兴很容易比较短暂。但是间接听来,你有没有觉得更加悦耳动听呢,那是因为你在一个放松的心态下,完全坚信对方在真心地赞美你。
给大家讲这样一个职场故事。
陈东青是公司里的老员工,在公司里大家都非常敬重他。
有一天,新来的一个员工不小心把陈东青的水杯打碎了,这个员工非常紧张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大气都不敢喘,毕竟大家都知道陈东青虽然人不错,但是脾气竟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就在这时,李冰晨看到了新来的员工这么紧张,就对她说:“等到老陈来了,你就先去洗手间躲起来,我帮你和他说。”
果然,用了不长时间,陈东青便火冒三丈地跑到了办公室,还没说话,李冰晨赶紧迎了上去说:“来找谁呀?”
陈东青说:“新来的小员工去哪里啦?”
李冰晨说:“她刚刚出去了,你找她干吗?是不是她找你请教问题啦。前段时间,她有一些问题问我,业务上我也有一些不熟练的地方,掌握不好,她当时就说如果你在我们办公室就好了,你经验丰富,有问题一定能轻松帮助搞定的。”
陈东青听完这句话,突然表情一愣,说:“她怎么知道我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