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0900000006

第6章 罗汉入门(5)

在佛教尚未兴起以前,“僧伽”一词早在古印度的社会中普遍使用。当时由于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富人们便依职业性质组织许多不同的团体,如同现代的“同业工会”,这样的团体,即名为“僧伽”;乃至当时所有的政治体制,也都称为“僧伽”。这些在社会上通用的名称,后来被宗教团体吸收、引用。及至佛陀证悟之后,不忘出家的本怀,随即展开弘法度众的工作,至鹿野苑度化陈如等五人出家修行,佛教僧团(僧伽)才正式成立。

由此可知,“僧”含有“群众”或“聚”的意思。在佛教中四位以上的出家人在一起办道,而且是有组织、有系统、有纪律的修行团体,即称为“僧伽”。僧伽又名“僧侣”或“海众”等。《帝释所问经》说:“若人一念诚心皈依僧伽,彼人得大安稳。僧伽威德,无昼无夜,保护众生也。”

僧的定义不只是指“僧人”或“僧团”。总之,“僧”是三宝之一,是在家佛弟子的指导者,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信受佛陀教法、依教奉行而入圣证果的人。“僧”是续佛慧命,传扬佛法,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圣弟子。

初期原始佛教时代,所谓“僧伽”乃专指出家众而言,尚不包含在家信徒。从广义上来说,“僧伽”则是指佛教全体的教团。佛法的弘传,人人有责。但是在家信众毕竟有眷属亲人的牵绊,不易脱离束缚,所以佛陀把正法久住世间的责任托付给和乐清净的僧团。僧团毕竟是修身养性、陶铸圣贤的大冶洪炉,是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僧团的重要,由此可知。

03.僧团的成立

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为陈如等五人说法,度他们为比丘僧,这是僧团成立的端绪。

佛陀一生弘化传教,度众无数,打破印度种姓阶级制度,主张四姓皆可出家修道。他度化了婆罗门种姓的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等。其中,舍利弗、目犍连为六师外道之一删阇耶的弟子,他们无意间从阿说示口中听到佛陀教导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及“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真理,便带着二百五十位弟子皈依在佛陀座下。

伽耶山尼连禅河边修行的拜火教首领优楼频罗迦叶三兄弟及弟子千人,也受佛陀感化,放弃事火信仰,皈依佛教,做了佛陀的常随众弟子。佛陀又度化了刹帝利种姓的异母弟难陀,堂兄弟阿难、提婆达多、阿那律出家为僧,度化罗睺罗为沙弥,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和五百释迦女为比丘尼。

此外,吠舍种姓的耶舍投奔佛陀出家,其父母则成为佛教最初的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善友满慈子、摩诃迦旃延等数十位优秀的青年为离欲阿罗汉。

于是“一千二百五十人俱”的僧团于焉成立,是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式叉摩那七众弟子的完整组织。

04.七类信徒

佛陀的僧团,虽以出家的沙门为中心,而经常追随佛陀的,也以沙门为主,但佛法教化的对象,却不限于出家人。佛陀倒是为了教化在家人而到处游历,并且教导他的出家弟子们随缘教化,往往利用外出托钵乞食的机会,接触俗人,应机施予佛法的宣化,故佛教中将托钵乞食视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以之接引、化导与佛法有缘的人,所以名为化缘。

俗人归信之后,绝对的多数,不会随佛出家,佛陀也不要求人人出家。因此,在出家的沙门外围,便是众多的男女信徒;他们虽不直接参加僧团的集体生活,却也是僧团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在家的男女信徒和出家的大小男女,分别起来,佛陀的僧团之中,便有七类不同的身份了:

(1)优婆塞:汉译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指亲近三宝的在家男子。

(2)优婆夷:汉译为清信女、近事女、近善女等,指信仰佛法,近事三宝的在家女子。

(3)沙弥:汉译为息慈(息恶行慈)、求寂(勤求圆寂)等,指依比丘而住的出家少年。

(4)沙弥尼:指依比丘尼而住的出家少女。

(5)式叉摩那:汉译为学法女、学戒女、正学女等,指女子于十八岁至二十岁的两年间,修习特定的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的六法,而住于比丘尼的团体中者。此与沙弥尼所不同者,沙弥尼是未成熟的出家少女,一旦进入教团,便可肯定她的出家身份。式叉摩那是已成熟的少妇或已不是处女的女子,须以两年的时间来观察她是否能够适应出家的生活。

(6)比丘:汉译为乞士、熏士、破烦恼等,指二十岁以上受了比丘戒的出家男子。

(7)比丘尼:指二十岁以上受了比丘尼戒的出家女子。

依据佛教的惯例,以上七类的尊卑位次是这样的: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总名之为佛陀座下的七众弟子,也是构成佛教僧团的全体信徒。

05.戒法于僧团的作用

僧团成立之初,弟子们以佛陀为信仰中心,共同过着梵行自律的清净生活。佛陀自称是僧团中的一员,从不以领导者自居,面对这样和乐的僧团,佛陀只提出“财利共享”、“法味同受”的观念。随着佛法的弘传,徒众日增,成员渐趋复杂,为了维持僧团内部的和合共住,佛陀于是随顺因缘,开始制戒,包括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沙弥、沙弥尼十戒,式叉摩那四根本戒和六学法戒等,在家信徒则有三皈五戒。

佛法久住世间,是佛陀制戒最根本的目的。佛教僧团要有组织、有系统,才能令佛法弘传久远。而僧团的组成,则建构在律制的基础上;有严格的律制,是摄受僧众的巨大凝聚力。因为僧众有律法可守,才能各守其分,纵有少数犯戒,但在大众的威德下,不得不接受制裁,而为律制所折服;对于具有真心修道及高度惭愧心者,自然不做违犯僧团之事,而在律法保护下,安心于道业。

佛陀涅槃两千多年来,佛法之所以能久住世间,弘化于社会,融入于生活,这是因为佛教有义理高妙的佛法,更有德行超卓的出家修行者将佛法弘扬。因此,佛教必须要有和乐清净的僧团,才能将佛法落实于生活,做到“不信者令信,已信者得增益”。

佛教僧团的功能,在于教化世人,使之获得心灵的净化与解脱。因此,僧众首先必须净化自己的身心,以达到究竟的解脱。在制度完善的僧团中,人人互相尊重,以六和敬达到内心的净化,不但“于现法得漏尽”,而且“未生诸漏亦令不生”。有此和合、安乐、清净的僧团,佛教正法即能在世间弘传久远,普利世世代代的众生。

06.在家信徒的生活规范

作为一个在家的佛教信徒,和非信徒之所不同的,即是皈依三宝和受持五戒的要求。也就是说,一进佛门,首先要对佛陀生起崇敬之心。信佛的第一个条件,便是对于佛陀的敬仰和归信,佛经中称为“皈依佛陀”。

信佛的最大目的,不是为了求取现实的利益,而信佛的利益却是通过现实生活而达到解脱的目的。要想求取利益,必须依照佛陀所示的方法来做。所以对于佛陀的教法,也当皈信,名为“皈依达摩”,达摩即佛陀的教法。

佛陀的教法,要借人的传持和宣扬,才能长时间地让广大的信徒接触到,故对传持佛法的人,亦宜恭敬如同佛法,此名为“皈依僧伽”。

以上三项,加起来名为“三皈依”,亦名“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之后的人,依照佛陀所示的生活规范,至少要遵守五点:

(1)不杀害有情:对于具有感情意识的一切生物,不得加以杀害。此有两种原因:一是从因果的观点及轮回的观点上说,现世杀害有情众生,将来也要接受杀害,为了急求解脱生死,不得再造生死的杀业;二是从灭除无明烦恼的观点及增长慈悲心的观点上说,不应为了自身的欲求而杀害众生,更不应为了嗔怒而杀害众生。

(2)不属于自己应得的任何财物,均不得不与而取,不论巧取或强夺,皆为不法的行为。

(3)不得与夫妇之外的男女发生性关系,夫妇之间亦不得过度纵欲。

(4)不得虚言、妄语、恶口骂人、两舌挑拨、淫词艳语。

(5)不得饮酒,亦不得食用刺激和麻醉的物品。

以上五点,便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的五戒。杀、盗、邪淫,属于身业,妄语属于口业,饮酒是为防止因酒而造成乱性,所以最好不饮酒。

事实上,五戒的内容,已在八正道的正业和正语之中,能够实践八正道,便能受持五戒。同时,佛教的戒律精神,并非仅止于消极的不得作,更有积极的不得不作的要求在内。例如,不杀害有情众生,进而要救生和放生,有情之中,以人为中心,所以要尽其所能,救济病贫和灾难中的人;不偷盗他人的财物,进而要量力施舍,多做慈善事业;不淫他人的妻女,进而要劝请他人,共同来净化人间的男女关系;不妄语,更要用语言给他人带来福利。

07.沙弥生活的规范

沙弥的生活规范,共有十条守则,名为沙弥十戒,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加了五条与世间俗欲隔离的规定,而成为养成出家人格的训练。现在,本书将十戒的名目,条列如下:

(1)不杀害有情:对有感情意识的一切生物,不得加以杀害。此与素食思想虽有关联,但却并不等于规定素食,而是规定不得杀生。

(2)不偷盗他人财物,乃至一针一线。

(3)断绝男女的淫事:此与五戒所不同者,乃是由不邪淫而进为不淫。

(4)不妄语:此与五戒的相同。

(5)不饮酒:亦与五戒的相同。

同类推荐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热门推荐
  • 散文(2017年第2期)

    散文(2017年第2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丰富多彩的风俗(奇妙的大千世界)

    丰富多彩的风俗(奇妙的大千世界)

    世界如此广博与深邃,无论今天的科学多么的发达,终会有许多未解的谜团让我们无能为力,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去探究,也隐藏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奇妙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风俗》试图从多角度、多方面,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成果进一步揭开背后层层的面纱。
  •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决策制定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决策制定管理

    本书主要探讨决策制定管理规范化的实施思路,内容涉及企业如何积聚现自有、可借用、可发展三种资源,如何积累交易收益、基业稳固、投资回报和社会美誉等四大价值,如何明确其要达成的标准、保证决策制定零失误,如何构建决策问题、责任岗位和决策时间这一企业三维决策框架体系,以及如何强化对应于特定决策问题确定分析方法,从而保证决策质量,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将企业做大做强。
  • 动我媳妇儿试试

    动我媳妇儿试试

    安祁业抵达军区办的时候,贺大少爷正用一本报告书盖着脑袋,修长笔直的双腿交叠翘在办公桌上面呼呼大睡。风透过打开着的窗户吹进扑拉扑拉翻着书页偶尔露出书页下面微微泛红的白皙面庞。“啧啧……这觉睡的美滋滋儿的。”难怪他打了十几二十个电话这死小子愣是没反应!安祁业咂咂嘴走过去伸手想揭下那盖住脸的报告书,不想对方动作更快,在他手伸过来的一瞬间猛地跳起一个小擒拿手反将了一军将他牢牢箍住。……
  • 渐行渐远

    渐行渐远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佛说杂藏经

    佛说杂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气婉成

    大气婉成

    父母早早外出打工,剩下舞婉嫣与奶奶相依为命,性格内向的她难以融入到新的学校,不敢与人交流,时常被人欺负,在18岁生日这天,她无意的走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改变了她的生活…
  • 我不是大侠

    我不是大侠

    每个人都有一个武侠梦,我用我的梦祭奠渐渐远去的老派武侠,重温江湖,刀光剑影,侠骨柔情……
  • 汉朝的密码

    汉朝的密码

    历史的确是有其密码的,倘不能解开密码,只能观其表象,却不知其内在。而司马路,正是一个历史的解码者。为您揭开一个古代超级大国的崛起之谜,一个古老名族的整合熔铸历程,一个强大帝国的历史密码,一个古老名族的文明密码。身为法家巨子,韩非为什么会死在崇尚法家思想的秦国?荆轲刺秦王,他的失败背后隐含着怎样的内情?和中原小国相比,楚国堪称古代的超级大国,然而这样的庞然大物,为什么也阻挡不住秦国的进攻?秦吞并六国,难道仅仅凭借的是强悍的军事力量吗?秦始皇讨厌他的长子扶苏而将他派去长城吗?当农民揭竿而起,秦军主力迟迟不来增援,还有多少没说清楚的隐情?
  • 三消论

    三消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