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过灿烂的文明,文明带来的结果就是财富。所以在东方这个神奇的大洲上就有很多神奇事情。古老中国的秦陵、项羽的财富、日本的赤城山……太多的悬念,让人们想揭开宝藏的神秘面纱。谜就像魔术,因为未知才会更加让人着迷。
秦始皇陵墓的九大谜团
一个帝王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宏大的陵墓,后世人就在陵墓外面猜着他留给世人的谜语。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在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层恋叠嶂,山林葱郁;北临渭水,逶迤曲转,银蛇横卧。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它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品居近百座历代帝王陵之首。
秦始皇陵复原图
谜团一:秦始皇地宫有多深?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秦始皇陵里的陪葬品兵马俑
谜团二:秦始皇地宫设有几道门?2002年9月17日,世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考古学家探测金字塔内部空间的过程。当考古学家从第一道石门洞口将机器人放进去之后,想不到机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门。举世瞩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搁浅。金字塔地宫可能不只两道门,那么,秦陵地宫当年建造了几道墓门呢?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史记》清楚地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这里既涉及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对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谜团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释?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其含义是什么?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谜团四:秦始皇地宫埋“水银”之谜秦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先后两次来秦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秦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他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秦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
秦始皇陵墓陪葬坑
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谜团五:秦始皇地宫埋藏的珍宝有多少?“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一语出自司马迁笔下。早于司马迁的大学者刘向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深切感叹:“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么,这座神奇的地宫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宝呢?《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他还有什么稀世之宝谁也不清楚。不过上世纪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之前,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土了一组木车马。除车马、御官俑为木质外,其余车马饰件均为金、银、铜铸造而成。地宫外侧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随葬品,那么,地宫内随葬品之丰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谜团六:秦始皇使用铜棺还是木椁?秦始皇使用什么样的棺椁?《史记》、《汉书》均未明确记载。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于是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但从文献记载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铜棺。《史记》、《汉书》明文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考察,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自命功劳大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弃“黄肠题凑”的木椁而改用其他棺椁。
秦始皇陵地宫示意图
谜团七:秦始皇地宫有没有空间?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宫为竖穴式。墓内可能有“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如果是竖穴木椁墓,墓道及木椁上部都以夯土密封。这样一来,墓室内外严严实实,不会再有空间。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按理这段话不会有假。因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对地宫的构造了如指掌。加之这段话是当面向圣上汇报的,应该说不会有掺假嫌疑。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宫。不然,怎么会“叩之空空”?又怎么会“烧之不燃”?按文献记载推理地宫是空的,且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宫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宫内部究竟是虚是实目前还是个谜。谜团八:秦始皇地宫自动发射器之谜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这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秦代曾生产过连发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宫的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弩。当外界物体碰到弓便会自动发射。两千两百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是一大谜。秦始皇陵兵马俑挖掘现场谜团九:秦始皇遗体完好吗?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虽然客观上具备保护遗体条件,但秦始皇遗体是否完好地保存下来呢?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可能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臭味,为了防止腥臭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这样,经过五十余天的长途颠簸,九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根据当代遗体保护经验,一般遗体保护须在死者死后即刻着手处理。如若稍有延误,尸体本身已开始变化,恐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能为力。秦始皇遗体途中就开始腐败,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兵马俑坑西汉时巨额黄金的下落
巨额黄金随着一个王朝的没落而消失了。两千年来,人们怀着对财富的渴望,一直也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
中汉高祖刘邦像
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发金砂。当时主要在汉水、汝河和金沙江等河流的砂矿中开采。春秋后期,黄金作为货币,开始进入流通领域。战国时,黄金流通十分普遍。到了秦汉,法律正式规定黄金作为货币。汉代,黄金用于大宗交易。黄金被铸成块、链、饼等形状,使用前称重量、定成色。西汉黄金论斤计量,一斤黄金抵铜钱一万枚。黄金除用作价值尺度外,最主要用于国家和私人贮藏财富,同时用于赏赐、馈赠和制作首饰、器皿。
汉时期用金银镶嵌的铜豹
秦汉时,黄金充足,皇族和达官贵人挥金如土。汉王刘邦同项羽争夺天下,一次就交给谋士陈平黄金四万斤,用作离间楚国君臣、瓦解楚军的费用。西汉诸帝赏赐功臣和有功将士的黄金动辄就是千斤、万斤,乃至几十万斤。汉武帝因大将军卫青率兵大破匈奴有功,一次赏全军将士黄金二十多万斤。王莽聘史氏为后,聘金达三万斤。王莽垮台时,他府中存金六十多万斤。黄金不断从国库中流入私囊。当时私人拥有的黄金数额惊人。文帝之子梁孝王死后,留下黄金四十万斤。一般的贵族也藏有许多黄金,可谓黄金泛滥。但是,西汉的这些巨额黄金,到了东汉却骤然不见了,它退出了流通领域,成为难得之货,流通中用的是布帛和粟米,朝廷赏赐主要也用布帛。东、西汉两朝用金数量相差极大,后人都想弄清楚西汉巨额黄金的下落。于是,人们提出了各种猜测和解说。学者唐任伍先生经过详细研究,提出西汉黄金的两种去向。一部分是制成器物的黄金,随葬于地下,或因其他原因而遗于地下;另一部分是制成货币的黄金,窖藏于地下。这是西汉黄金的主要去向。这部分黄金遗落在富商大贾和各级官吏的藏宝地。这笔巨额黄金的窖藏者,有些大商贾遭法办而被处死,有些官吏在西汉末年的战乱中,死于乱军之中,有些携家弃户,在逃命途中被杀死。窖藏黄金也因而不知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