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1500000005

第5章 璀璨的中国古典文学(2)

清朝入关以后,部分明末遗民始终坚持不合作的态度,不赴考试,不受官职,宁甘老死于山林岩穴之下。他们中间有不少的著名诗人,其中顾炎武等,诗歌创作取得相当高的成就。他的诗托物寄兴,吊古伤今,充满了深厚的民族感情,表现了建功立业、恢复故国的热烈希望。这一时期王夫之、黄宗羲、屈大均的作品也反映出这一思想。乾嘉时期,对诗坛有很大影响的主要有沈德潜、厉鄂、郑燮、袁枚等人。鸦片战争之后,许多诗人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的立场,林则徐、张际亮、张维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散文

我国散文的真正开端是《尚书》,它是有关商周时期历史的文献纪录,已有了一定的文学性。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以《春秋》、《左传》、《国语》等为代表的史传散文和《论语》、《孟子》、《庄子》等诸子百家散文。此外,《荀子》、《韩非子》等也是中国早期论说散文的重要代表。

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贾谊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过秦论》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较高。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司马迁的《史记》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汉初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西汉末年杨雄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班固的《两都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都是汉赋的名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散文衰落。但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衡之的《洛阳伽蓝记》等学术著作中仍有一些质朴的叙事、抒情、写景的优美文字。

唐朝中期,适应时代政治与思想斗争的需要,韩愈、柳宗元等人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古文革新运动,刘禹锡、白居易、樊宗师等也为之摇旗呐喊。韩愈等人极力主张“文以载道”,强调创作的政治目的。韩愈的代表作有《师说》、《柳子厚墓志铭》等。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较有名气,《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就是其代表性。以“韩柳”为首的古文运动的胜利,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

中唐以后,古文运动一度衰落,到了宋代,欧阳修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此后的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等人都在古文革新运动的影响之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后人将他们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北宋的历史文学家司马光编有一部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它除具有史学价值外,还非常具有文学价值。

南宋散文家在北宋诸位大家影响下,产生了一部分上书言事的政论文,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态度,胡铨、陈亮、叶适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家。古文运动的成功,使散文更切合实用,南宋时大量出现的笔记杂文便是一个明证。洪迈的《容斋随笔》、王明清的《挥尘录》是笔记杂文中的佳作,此外,朱熹的古文长于说理,造诣非浅。

明初的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一部分传记文很有现实意义,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明中叶以后,针对程朱理学、八股文的束缚,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发起“复古运动”,倡导文必秦汉。他们在对扫荡八股文风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走上了盲目摸拟古人的路子。后来的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复古运动,也再一次重复了他们的错误。归有光等“唐宋派”首先起来反对复古派,进而是万历年间的公安派也加入猛烈抨击拟古主义的队伍。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时称“三袁”,袁宏道最为著名。他们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因此反对贵古贱今,模拟古人。袁宏道更出于作家的主观要求提出了“性灵说”。公安派的散文创作特点是:冲破传统古文的陈规旧律,自然流露个性,语言不事雕琢。与公安派存在的同时还有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也主张独抒性灵。公安派与竟陵派革新的直接产物是晚明大量出现的小品散文,这是传统散文的一个发展,张岱是小品散文作者中比较有成就的一位。他的小品散文题材较广,山水名胜、风俗世情、戏曲技艺乃至古董玩具等等都可以入他的文。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明末清初,晚节不保的侯方域的散文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有《李姬传》、《马伶传》、《任源邃传》等。

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流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因此而得名。方苞继承归有光的传统,提出“义法”主张,并使之成为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论。桐城派古文作品选材用语只重阐明立意,而不期堆砌材料,因而文章一般简洁自然,但缺乏生气,代表作品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与桐城派对立存在的是提倡“骈文”的复社作家,汪中是其中成就最大者。

康有为、梁启超为清末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学术上改良派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散文无视传统古文的程式,直抒己见,畅所欲言,是政治斗争的有效工具。梁启超的新体散文更是对一切传统古文的猛烈冲击,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他的《少年中国说》即是这样一篇典型作品。

小说

我国小说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溯源到古代的神话和历史传说。神话故事以神为中心,历史传说虽然有现实人物为依据,也往往被涂上神话色彩。他们是我国志怪小说的源头。比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神话,就明显的反映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做斗争的意志。

《史记》开创了我国记传体文学的先河。是一部具有浓烈色彩的传记文学名著,如《廉颇褛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的等历史情节的叙述,突出了蔺相如英雄勇敢的性格和高贵品质。《史记》对明清以来的通俗小说和戏剧创造有一定影响。《史记》的人物传记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简练生动,绘声绘色,千百年来在人们中间流传,为广大人民所熟悉,这都为通俗小说提供良好的借鉴。特别是他的一些艺术方法,如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避免冗长静止的叙述,以及注意故事曲折动人,语言简洁生动等,无疑都为后来的优秀小说所吸收并加以发展。《史记》的人物传记在形成我国古典小说的传统风格中是起了巨大的作用的。

我国小说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才具规模,开始繁盛。这时,写作小说几乎成为一种风气,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盛况。这个时期的小说,就其内容说,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谈鬼神怪异的“志怪小说”,一类是记录人物异闻琐事的“轶事小说”。

这时期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比较著名的有魏曹丕的《列异传》,晋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旬氏的《灵鬼志》,甘宝的《搜神记》,陶潜的《搜神后记》,宋王焱的《冥祥记》,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续齐学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等。甘宝《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大都采用非现实的故事题材,显示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轶事小说的集大成者是刘义庆编纂的《世说新语》,是其代表作。《世说新语》是写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在这段时期的轶事小说中,还有记述诙谐言行而富有讽刺意味的《笑林》、《解颐》、《启颜录》等。可惜大部分已经失传。

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代小说称为“传奇”,今存唐代传奇小说,数量不少,其中流传较广的有90篇,这些作品大都收入宋初李昉等编集的《太平广记》里,其它如《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全唐文》等总集类书中也收载了一些。

唐代传奇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小说的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从此,小说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和特点,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而且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传奇创作的作家,促进了小说在艺术上的丰富和提高,对后来宋元戏曲、白话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序幕。

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到宋元时期才渐趋成熟。在宋汴京、杭州等工商业繁盛的城市里,为了市民的娱乐,各种瓦肆伎艺应运而生。他的出现,说明各种伎艺的交流和它们的艺术水平的不段提高。比之唐传记和变文,话本的体裁有它的特色。说话人为延迟正文开讲时间,等候听众,并稳定早到听众的情绪,因此汲取变文里押座文的经验,在正文开讲前吟诵几首诗词或讲一两个小故事,叫做“入话”。这些诗词、小故事大都和正文意思相关,可以互相引发。说话人为渲染故事场景或人物风貌,往往在话本中穿插骈文或诗词。话本结尾又常常用诗句总结全篇,劝戒听众。这些地方还残留着说唱文学的遗迹。

“小说”是说话中影响最大的一家。由于“小说”多就现实的生活汲取题材,形式短小精悍,内容新些活泼,因此最为观众所欢迎。现存的“小说”话本以爱情、公案两类作品最多,成绩也最高。在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中,已有较多的市井细民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并表现他们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尤其突出了妇女反抗斗争的坚决和勇敢。《碾玉观音》和《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是这类小说中成就较高的作品。

同类推荐
  •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本书收入文章40余篇:《论周秦“治道”及历史影响》、《从秦始皇陵园的建制看秦代社会矛盾》、《秦早期经济考略》等。
  • 智囊(精粹)

    智囊(精粹)

    在古代,人们常用“智囊”一词形容足智多谋的俊杰人物,比如,战国时期的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西汉时期的晁错,足智多谋,颈下又有一个赘生物,好像袋子一样,因此汉景帝称他为“智囊”。《智囊》的书名正是撷取此意。《智囊》全书分为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共10部28卷,收录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慧故事1238则。其中上智部、明智部、察智部,收录历代政治智慧故事,胆智部、术智部、捷智部,收录历代官吏处理政务的智慧故事,语智部收录历代辩才的智慧故事,兵智部收录历代军事将领的智慧故事,闺智部收录历代女子的智慧故事,杂智部收录历代黠狡小技之类的故事。
  • 中国文化博览1

    中国文化博览1

    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百挠的发展历程,了解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先辈们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

    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

    本书跳脱出以个别古代家训为主的说教式或文字释读式的写作方法,而将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精髓提炼出来,将重要的家训内容与历史人物、典故融为一体,点面结合、寓理于情。作者身为大学教授,长期关注我国的教育体制,他主张现代教育应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要从家训家教中获得启示,汲取古人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改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思路与方法。本书荣获2018第13届“文津图书奖”。
  • 以孝侍亲(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侍亲(中国孝文化丛书)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支撑点,也是传统中国人得以屹立于世的重要价值观。中国古人重视养老,国家也把养老制度建设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古代政府对养老的关注与投入,有一种近乎于天然的职责与自觉。本书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古代孝与养老的关系——养老战略与老人福利、养老与救济机构、家庭养老与养生、退休官员的养老、养老法律保障。
热门推荐
  • 村姑瓜娘

    村姑瓜娘

    来自大草原的莎日娜,因为在放羊的旅途中小眯了一会就来到了架空的起业大朝!虽然少不了烦人的极品亲戚,但还有暖心的爹娘,端庄爱幼的大姐,调皮聪明的小弟,还有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本尊!瓜娘!!看平凡的瓜娘如何带着家人在起业朝生存,并且过上小康生活……
  • 艾诗琳之梦

    艾诗琳之梦

    十二岁的吉莉安·布莱灵顿只是名普通的女孩,聪明,勇敢,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有些任性。她从没想过自己有什么特别,或是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她错了。有一天,她和保姆丹妮儿都被绑架了,他们被带往一个神秘的科学组织。自此,一切都改变了。在那儿,吉莉安得知她有另外一个名字:艾诗琳,并且发现她和实验室里的其他孩子们之间有一种奇怪的联系。他们各自都有超能力,这是一种吉莉安还不太明白的天赋。此外,吉莉安还发现自己的超能力是进入别人的梦境。她的任务似乎很简单:科学家们希望她运用她的超能力找到另一位失踪了的少年。但是,吉莉安在实验室待得越久,她就越清楚地认识到每件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 天行者

    天行者

    《天行者》是为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所献上的一曲悲壮之歌。高考落榜青年张英才来到偏远的界岭山区当代课老师,他被山区艰苦的教学条件所震惊。在困窘的生活中,张英才感受着乡村教师的坚强、执着、认真、负责,也经历了命运给予他们的失落、痛苦、无祭、悲伤,他们所要对抗的不仅仅是来自生活的压力,更是被权力和金钱所践踏的尊严。尽管如此,每天清晨,界岭小学上空的国旗仍然伴随着笛子演奏的国歌声冉冉升起……故事围绕民协教师“转正”的主线,生动展现了以余校长、孙四海、邓有米为代表的界岭小学民办教师的生活和命运,极为真实地再现了山区民办教师的艰难处境。
  • 异种骑士团

    异种骑士团

    生命工程专业的副教授,穿越至中世纪欧洲的异世界,利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发现人类历史上早已灭绝的病毒、细菌、寄生虫,居然是异能力的来源。他挽救并整合了被俗世称为“异种”的人群,建立起横扫千军的异种骑士团,在中世纪里掀起了一场革命的狂潮。架空世界、奇幻背景、称霸主线、剧情稍稍严肃、略微涉及生化知识。前面的章节有些沉闷,越往后越精彩。
  • 小狼传

    小狼传

    一个沉睡多年的神终于苏醒了!丢失记忆的他在狼群的抚养下变为一个狼孩,最终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Charlie Wilson's War
  • 宁高宁空降北京前后的中粮命运

    宁高宁空降北京前后的中粮命运

    《中粮命运》这本书通过中粮这家老外贸企业的再造和转型历程,表达出一种有新意的观点,即未来国企正在进行一种“分化”:一种是以市场导向为主并从产权制度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两个层面上寻求突破,从而成为新的市场竞争主体的现代新国企;另一种是以公益导向为主以市场导向为辅,核心竞争力建立在相对垄断资源基础上的战略性国企。在本书著者看来,以市场为导向的产权制度突破和企业管理体系的规范,当是竞争性国企的路径选择。而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战略性国企将出现进一步“分化”,其中的一部分将转变为竞争性国企。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打破垄断和突破固有的产业格局。这种探索是有益的。
  • 有凤来仪:残王溺宠霸王妃

    有凤来仪:残王溺宠霸王妃

    穿越成病秧子小美人,还要被逼嫁给残疾王爷,一手的烂牌人设!但是没关系,不就是装白花扮柔弱巧夺人心么?她在行得很,翻云覆雨间,得了某只腹黑王爷青眼相加,无尽溺宠。世道乱,携手相护,平战天下,而江山高位在他心中,远不及她灿然一笑。
  • 九字剑经

    九字剑经

    何谓江湖,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已无多!何谓江湖,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