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7400000005

第5章 文献综述(2)

马歇尔所提出的企业家风险对我们理解高级管理层的变更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企业家经营管理过程中,他必须承担经营失败的风险,该风险带来的后果就是可能被企业的委托人所解雇。所以为了规避经营失败的风险,企业经营管理者就必须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即人力资本,这样潜在解雇风险的存在就产生了对管理者的一种激励约束作用。

张维迎(1995)在综合各位学者关于企业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资本与企业家能力的关系问题,认为资本是传递企业家能力的信号,只有那些愿意充当企业家同时又拥有足够个人资本的人才能成为合格的企业家。张维迎还提出了决定企业代理权安排的诸种因素,在经营者激励问题上,认为选择比激励更重要。张维迎认为首先应该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那些具有合适人力资本的且愿意充当企业家的人,然后才能用激励的手段去调动其积极性,即首先要选对人,然后才能针对人实施激励计划。张维迎的这一观点对我们理解企业高管层的更换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即企业变更行为隐含的是企业并没有选择到正确的、合适的经营管理者,并且将要对这种错误决策进行事后纠正,同时也是对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及其人力资本的一种否定性评价。这种评价行为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严重的贬低作用,是对管理者人力资本的一种潜在威胁,所以高管变更机制的存在对在位的管理者具有激励作用。

总之,企业家理论认识到了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本,为了充分调动高管层的积极性,激励其更好地发挥企业家才能对企业绩效的推动作用,就必须制定完善的高管激励约束机制。根据企业家理论,为了保持在位高管人力资本的高水平,不但要注重高管人员的选择程序,保证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高管人员来管理企业,而且还要设置适当的解雇机制使高管人员时刻保持职业危机感。所以企业家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司治理条件下的高管变更的机制。

五、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凡勃伦(1964)在《有闲阶级论》中谈到,制度实质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是,在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通行的制度的综合,因此从心理学的方面来说,可以概括地把它说成是一种流行的精神状态或是一种流行的生活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起初是从需求角度研究制度变迁的,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重视个人和利益集团等非国家组织作为制度变迁主体的作用,制度变迁的需求来自要素与产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化,以及与经济增长相关联的技术变迁。德姆塞茨(1967)分析了不同产权制度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的差异,得出了合乎效率的产权制度朝着私有方向演进的结论。他指出,产权的发展旨在当内在化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时使外部效应内在化。日益增加的内在化主要导源于,经济价值的变化、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市场的开发使旧产权不再适宜而引起变化……给定一个社会的产权偏好,新的产权将顺应技术和相对价格的变动而出现。V·W·拉坦提出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则强调了技术变迁产生的收入流对制度变迁的引致作用。他说:“制度变迁可能是由对与经济增长相联系的更为有效的制度绩效的需求所引致的。”拉坦(1996)和戴维斯在其早期的研究中对引致制度变迁需求的收益来源做了扩展。

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后来转向制度变迁的供给方面,强调国家作为制度变迁主体的重要性。拉坦等人(1978)采用供求分析,不仅从制度变迁的需求方面,而且从供给方面深化了对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他认为,制度变迁不仅是由于对更为有效的制度的需求所引发(这是舒尔和诺思所讨论的),而且取决于制度变迁的供给曲线,而供给则来自社会科学知识及法律、商业、社会服务和计划领域的进步。诺思(1981)指出,现实世界中国家是最具暴力比较优势的组织,国家在保障市场秩序、弥补市场缺陷、决定制度变迁方向和制度变迁的实际供给等方面具有其他任何组织不可比拟的独特作用。戴维·菲尼(1992年)的《制度安排的需求与供给》提出了制度安排的供给-需求分析框架,对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向所作的有关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作了阶段性总结,勾画了一个制度供求分析的框架。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莫·克拉克为代表的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时期,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近代制度经济学时期。第四个时期是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研究成果卓著。此外,还有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虽然都被冠以制度学派的名称,但这四个发展时期理论学派的主张并不相同,有时观点甚至相对,为了以示区别,一般把第一、二时期的制度学派称为旧制度学派,第三个时期称为近代制度学派,第四个时期称为新制度学派以及新自由主义学派。

在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领域,诺思的贡献是十分卓越的。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始见于1968年发表的《1600-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在1960-1970年间的著作《美国从1796-1886年的经济增长》、《西方世界的兴起》(与托马斯合著)和《制度变迁和美国经济增长》(与戴维斯合著)中,诺思运用经济人的概念,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和均衡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制度变迁理论框架,而《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诺思,1981)提出了制度分析的三大理论基石(即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标志着诺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的形成。之后,《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诺思,1990)、《交易费用、制度与经济绩效》(诺思,1992)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加深与扩展,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它是通过复杂规则、标准和实施的边际调整来实现的,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变迁理论体系。

诺斯是新制度经济学命的开创者之一。他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发现了制度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从而突破了传统的经济史学家把制度当作既定的,从而集中于用经济上的理性行为来解释过去的事件的模式。他的理论核心是关于一个制度产生、成长、成熟、衰竭的理论,也就是制度变迁的理论。该理论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假设与范畴,这一假设是“经济人”假设,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最初总是假定企业总是试图使利润最大化”。他认为有效率的产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是制度变迁的实质。产权的供需是受交易费用制约的,如果国家权力介入,提供产权界定,则有关费用就明显降低。因此,在他的制度变迁理论中,产权是基础,国家权力是关键,经济增长是目标。由于所有这一切都构筑于“经济人”的假设之上,因而其制度创新本质上是一个理性设计的过程。至于推动这一变革得以完成的条件,有技术方面的,如技术变迁导致报酬递增。因此使得更复杂的组织形式的建立变得有利可图;有市场规模方面的,也就是这种变化能够改变特定制度安排的利益和费用;有收入预期方面的,如一个社会中各种团体对收人预期的改变会导致它们对建立新制度安排的收益和成本评价的全面修正;还有社会背景方面的,如制度环境,也就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当这些条件变化,制度安排有利可图时,制度变迁就会发生。因而这种制度变迁就具有严重的路径依赖,对过去历史与社会条件的依附,在利益选择中有可能反复。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具有以下启示:①走现代化道路,要首先解决制度变迁(或创新)的问题。诺思教授认为,“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有相似性,即推动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的行为主体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之比对于促进或推迟制度变迁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行为主体才会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反之亦反,这就是制度变迁的原则。21世纪的中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作为现代化的目标追求,这是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上从价值观念到制度层面的现代转型,或者说,中国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的革命。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第一,制度是重要的;第二,制度是内生的,即表明一个最优的制度安排实际上是内生的,它与发展阶段、历史、文化有关系。比尔·盖茨曾说过,高新技术在旧体制中是一种高浪费。但制度决定于国情,制度变迁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探索,逐步完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大体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应该更多地强调法治,强调规范,强调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也认为“制度是决定因素”,“还是制度靠得住”,所以,制度创新是中国未来改革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选择现代化路径的制度性创新。任何一个贫穷的国家,它必然拥有大部分贫穷的民众。任何一个强盛的国家,它的制度必然要保护大部分民众过着富足的生活。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认为,能否寓富于民是我们能否在这一个百年不断强盛的关键,一个好的制度应该有助于一般民众的财富增加,这即是说,富民强国,才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制度保证。只有富民强国,才是我们这个民族虽历经磨难但仍然坚持不懈的追求。

第二节高管变更的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高管变更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较为成熟、较成体系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国由于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各界对高管变更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本文是从公司内外部治理的角度来系统述评国内外关于高管变更的研究内容,试图梳理出公司治理与高管变更关系的总体研究思路和框架,为下一步开展高管变更的研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一、公司内部治理与高管变更

1、股权结构与高管变更

股权结构包括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属性两层含义。所以对于股权结构和股权属性与高管变更的研究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的。首先Ibex和French认为,为了使公司高管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公司存在两种使管理者与股东利益相一致的机制,一是管理层持股,二是因为低劣绩效而存在的高管层解雇威胁。关于管理者持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存在两个不同的假设:第一为Jensen和Milking(1976)提出了的利益一致假设,认为高管持股具有激励效应,即管理者持股行为能提高公司价值。因为一方面稳定的职位会激励管理者增加自身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使管理者避免过分关注短期业绩的倾向,这种倾向往往损害股东的长期利益。所以Demists(1983)、Meek等(1988)和Stutz(1988)提出的管理者战壕假设,指管理者长期居于某一关键职位,牢固掌握着企业的资源分配权力,因而很少受到各种约束机制(包括更迭)的影响。管理者大量持股会增加其权力,导致“占位”现象。其实质是减少对管理者的控制和压力,而使代理成本上升,股东利益受损。

同类推荐
  • 品三国 论管理

    品三国 论管理

    《三国演义》的故事精彩绝伦,家喻户晓,至今仍为读者津津乐道。它的影响极其广泛,各个领域的从业人员都在研究与借鉴暗藏其中的处世智慧。《三国演义》涵盖了几乎所有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学家们也试图从中获得指点迷津的锦囊。本书的目的在于分析《三国演义》中管理失败与得法的案例,指导管理者避免犯错,让企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振翅腾飞。
  • 店员培训必备手册

    店员培训必备手册

    通常来讲,顾客到你的店铺去购买产品或者去享受服务,他们首先关注的往往并不是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本身,他们首先关注的是你的人,也就是你这个店铺的店员,随后他们才会决定是否要消费。这是因为顾客只有先对店员产生了好感,然后才会去喜欢你的产品和服务。而店员的专业服务水准,是能否在这个环节上打动顾客的关键点所在。
  • 超越管理

    超越管理

    《超越管理:揭秘麦肯锡管理咨询技巧》的作者从公司运营流程、团队管理、人才挑选、企业文化、危机和未来等方面对麦肯锡进行了详细地解读,借助经典案例生动,全面地介绍了麦肯锡管理咨询顾问公司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试图为读者呈现麦肯锡成为世界第一咨询公司背后的秘密。
  • 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

    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

    该书主要阐述和记录了青岛港总裁常德传多年来对中国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感悟。青岛港把儒家文化、企业文化与对世界的认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书中做了详细介绍,不失为汇集中国管理智慧的好书。
  • 微软的员工管理秘诀(蓝狮子速读系列-管理039)

    微软的员工管理秘诀(蓝狮子速读系列-管理039)

    最初的时候我们还很年轻,我是指当时我和史蒂文负责销售工作,同时又和保罗一起开发新产品。我们很乐观,觉得应该能够发展得更快,那时的一个个项目也总能让我们热血沸腾,而且有些产品从来没有申请过版权。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我们当时没有那么轻狂,那些产品就可以做得更完美,很多错误也就能够避免了。
热门推荐
  •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家殿主超腻嗨

    我家殿主超腻嗨

    她是月影圣殿殿主,前世无故陨落,重生归来,她带着冷酷的笑睥睨众生。她是废材?那这天下还有天才吗?不对,还真有一个!他本是她无意间救下的小正太,本想带回家当小奶狗养着的,哪想一朝被他欺身而上,“殿主,你娶我可好。”“嗯?你说什么?”眼角带着笑意,热气洒在他耳边,勾起了他身上跳动的火苗。“乖,徒儿”“师父......”“下去。”某男继续装傻充愣没听见。“三声后,不下去,后果自负!”在睡觉重要还是媳妇重要的抉择后,某男委屈巴巴滚下了床。
  • 重生影后驭夫记

    重生影后驭夫记

    作为影后,林菀菀的一生算是成功的,只是却摆脱不了童年因父母离异而留下的阴影。等着她重回了那个淳朴年代后,才知道原来那群狼,不过是披着淳朴的羊皮。我回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 我欲成佛

    我欲成佛

    女娲娘娘的一颗五彩补天石一分为二,真假美猴王应运而生!自由天地,畅游六界!因果循环,佛道相争!猪八戒为什么会成为天蓬元帅,沙悟净怎么打碎的琉璃盏,猪八戒真是在调戏嫦娥吗?据西游记原著所讲,猪八戒的神通并不在孙悟空之下,你知道猪八戒为什么会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出工不出力吗?猪八戒要是和牛魔王联手,一起对付孙悟空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 Churchill

    Churchill

    Written by master historian and authorized Churchill biographer Martin Gilbert, this masterful single-volume work weaves together the detailed research from the author's eight-volume biography of the elder statesman, and features new information unavailable at the time of the original work's publication. Spanning Churchill's youth, education and early military career, his journalistic work, and the arc of his political leadership, Churchill: A Life details the great man's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Britain's foreign policy and internal social reform.Offering eyewitness accounts and interviews with Churchill's contemporaries, including friends, family members, and career adversaries, this book provides a revealing picture of the personal life, character, ambitions, and drives of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and remarkable leaders.
  • Death in the Andes
  • 盗侠

    盗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骨

    风骨

    山西太原城的校马场街,虎威镖局的朱漆大门紧闭着。青灰色门楼的屋檐下,挂着一溜儿尺余长的冰柱。透过青灰色的脊兽,能看到一面迎风招展的镖旗,紫色旗帜上绣着一双栩栩如生、怒目圆睁的斑斓猛虎。院子中央,虎威镖局大掌柜伊千变捏着一页短笺,双眼正幽幽地瞥着飘落的雪花,神情仿佛正在咽下一口毒药。黎明时,伊千变收到虎威镖局商州分号的飞鸽传书,信上说:洛阳城“不羁阁”托付了一趟生意,这生意不是银票钱粮,亦非奇珍异宝,而是一个孩子。七日内将孩童送至金陵,镖酬一万两白银。这笔钱是虎威镖局全年净利的两倍。
  • 图书馆事件

    图书馆事件

    杨雪误打误撞的捡到一本看起普通,实际自带黑科技系统的纸质装帧书。每一页能像Pad旋转一样方便,但每一页的内容都费解难懂……象形文字、神秘图腾、字体的变换莫测,等待杨雪的可能是一个冒险,又或许是另一个未知的领域……
  • 家具里的中国

    家具里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历时四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半年之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整理编撰成书,以飨读者。取景广泛,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家具中的精湛的技艺与文化。文字凝练、插图精致、设计精良、包装精美,兼具阅读、馈赠与收藏价值。